河北为什么没有比较统一的方言?

用户92366370785


我感觉可能跟地理位置有关系吧。河北省中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草原和海滨的省份。你想这地理都这么复杂了,人能不复杂么。

从历史上原因来看,河北省这个地方也是少数民族和传统汉族杂烩的地方。战国时期河北省有燕国首都,赵国首都,中山国首都,和魏国大都市邺城,战国有多乱?河北占了两个半。

而且!不光方言没有统一。菜系也是没有统一,你听说过湖南菜 四川菜,广州菜,估计你是没听说过河北菜…

没有统一的还有很多,比如建筑风格,…


小史倌


河北方言属于冀鲁官话,亦名北方官话,是汉语官话方言的一个分支,分布于河北省大部、天津部分地区(除武清区及市区、塘沽、东郊、西郊、南郊部分外全部地区)、河南省北部、山东省西部以及北京市平谷区、山西省广灵县和内蒙古宁城县 ,使用人口约9000余万。大致可分为三个片:保唐片、石济片、沧惠片。可再细分为十二个小片。小片中还存在着微片。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河北一省却有着不同的方言呢?按河北朋友们的解答,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南方一个省,甚至一个县口音都有差异,相互不能听辨,咱河北这点差异算什么?其实,问问题的人不是要拿河北话与南方话做比较,而是想知道,形成河北各地不同方言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历史因素?我想,河北各地不同口音的形成,必定与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大的可能,应是来自西晋时期“五胡乱华”乱了燕赵地区原有的语言。

据史料记载,西晋时期,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游牧部落联盟进入中原,在百余年间,各游牧民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就有五胡十六国。史称“五胡乱华”。而这一时期的前赵、后赵、前燕、后燕、北燕、南燕等政权都在河北境内。

五胡乱华不但破坏了中原的政权和经济架构,也使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族产生文化经济交往。在这百余年的时间里,各个不同民族的政权,在华北地区,你方唱罢我登场,把边地的蛮音胡语带到中原,这是燕赵地区上古雅言受到外来口音侵蚀的第一波次。宋代后,北方又被辽、金、元等游牧民族政权相继统治,河北是首当其冲,这是河北语言第二波次受到外族口音的劫掠。再后来,便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又带来了江淮官话的成分。以上便是河北口音庞杂的根源。


若愚趣谈


河北语杂原因之一,主要是因山水地理因素,其次是古往今来的交往习俗。石家庄以南之邯郸、邢台,特别是邯郸,自古地相临,俗相通。春秋就与豫比几地同为赵地。此地与豫北人交往频繁。如河南濮阳人吕不韦就做了“奇货可居”的政治生意,毛递、毛让也在邯郸活动,以致现在还有地缘之争,还有河伯之争。新中国成立前后,均为平原省辖地。邯郸与平原省省会新乡,中间只隔河南安阳一两县。

石家庄西边的井经,与山西、河南林州,均在太行山东麓,故语言和林州大同小异。石家庄往北,多为燕地,语言相近。承德以东的山海关外,与东北辽宁相近,又通东北话。而张家口在河北西北部,与内蒙古和山西代北相临,故又说的一样话,陕西的延安、榆林二市的近30个县、区,皆与这一带的语言如出一辙,鼻音很重。


齐声唤贤


河北省为什么没有比较统一的方言?这个问题看从哪方面回答了,其实河北省是华夏文明最早最成熟的地区之一,河北省的几乎所有方言都一脉相承了古汉语的最典型特征:“平翘精准,尖团音对立”!其它地区即便是河南省也只有一半人口可以发出翘舌音zh ch sh,更北的辽宁省几乎没有翘舌音。翘舌音是古汉语区别于东亚地区其它方言语言的最大特点,整个东亚地区只有华北大平原地区大量存在翘舌音,华北平原周围的阿尔泰语系(满语蒙古语朝鲜语突厥语)、晋语(北方唯一非官方言)、西南官话、杂南方言(吴赣湘客闽粤语)、日语都没有翘舌音,古韵书中的知组庄组就是翘舌音。科学实验也证明:翘舌音在向远处传播发展时很容易变成平舌音,但是平舌音绝对进化不成翘舌音。从这个方面来说,河北省是古汉语保存的最好、几乎是一脉相承的华夏文明区。


老较瘦55


地理区位:南北拉锯地带

自然地理景观多元:一半山地,太行、燕山一个反写的“L”;一半平原,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区影响下,文化势必有所不同。

大的地貌区之下,河北的自然地理单元十分丰富,河流、湖泊、山地、丘陵、海滨、海洋、平原应有尽有。森林、湿地、草原、草甸、沙漠(有争议)等景观一应俱全。气候区,跨半湿润、半干旱区。

我们还会发现,河北地区轮廓细长,纬度跨越很大——纬度是决定气候的重要因素,纬度跨度大,使得其地理地带性差异变得丰富;河北的地形海拔落差,从0米到近3000米,使得其垂直地带差异也比较多元。

区域文化丰富多彩:河北省一带,包括北京天津,号称燕赵大地,言外之意,这里由两种特色鲜明的文化构成。古代河北最早的古国,显然不止这些。

河北省文物局原局长张立柱先生曾写过一本叫《古国寻踪:冀域方国、王国、诸侯国》的书,统计说,从商代到东汉时期,长达1800 余年的岁月里,今河北地区曾活动过110 个方国、王国、诸侯国。

燕、赵文化之外,还有第三方势力——神秘中山国。

中山虽不是七雄,但很重要,司马迁却没给它写传记。关于“中山”的记载,偶尔跳跃出现在《左传》、《战国策》、《吕氏春秋》等文献中。著名的中山狼,说的就是这一带——其疆域及文化主要分布在今石家庄、保

定南部一带。

周边临近省份众多:

西临山西省晋语区,太行山的南北通道,让两侧拥有交流机会

东临齐鲁大地,石家庄

跟济南同属冀鲁官话区

北临塞外,胡汉文化杂糅融合区,语言文化势必受其影响;

东北靠近关外,又同东北山林渔猎文化区交界;

南与中原腹地相

接的冀南地区,自古以来是农耕文明灿烂之地。

国家走廊:战争频繁,风云变幻



巴尔干是欧洲火药桶,河北是华北火药桶

繁荣与战争总是相伴。

河北太行山东麓这条走廊,向来是南北交通必经之路,这是一条文明传播走廊,也是战马呼啸之路。自古以来形成的南北交通大动脉,河北这一段极其重要,南北沟通必经之地、

图源:邓辉 译 侯仁之《北平历史地理》中文版,

版图变动十分频繁

先秦时期,除了燕赵中山国之外,河北部分地区还属于齐、魏、卫国;汉末三国纷争,袁绍与河北争夺最激烈的还是河北平原的幽州、冀州;南北朝时期,这里跟山东、河南一样,被南北政权来回争夺,北朝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北周和北齐,河北也始终处于边境;另一个分裂时期,五代十国、宋辽金时期,河北仍然是被夹在中间的区域。


所以,历史上河北所属的行政区,历代都不相同。

战国:燕赵双雄的中心都在大河北地区

春秋时期北方最强的诸侯国晋,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继承,赵国原本都城在高原盆地中的晋阳(太原),后因扩张需要,将都城迁到山前平原的邯郸。赵国鼎盛期疆域,远大于今河北省,但其主要拥有河北中部和南部;今河北北部及北京、天津地区,为燕国所有。燕赵大地,其实是包括京津在内的大河北地区。

汉至隋:幽州西南+冀州覆盖今河北地区

汉代到隋代基本以“州”为大行政区。冀州区域,基本上是赵国在河北境内的疆域。幽州,则是燕国旧地,其西南部代郡的一部分+上谷、渔阳、涿郡、右北平郡,基本上为今河北北部及京津地区。这一格局基本上保持到隋代。

唐代:河北道构成今河北省的基本版图

宋金:河北路继承河北道

后改为河北西路、河北东路

北宋晚期在京津地区增设燕山府路

金朝继承原有行政设置,名称

明代:在原河北路基础上设北直隶

明代北直隶省 底图为明前期疆域

清代:原北直隶省,改为直隶省,后版图略有变化,大致形成今河北版图

不过,民国至上世纪60年代以前,河北北部还曾属于过绥远、热河、察哈尔省

省会变迁频繁,缺少稳定文化中心

河北的近现代史几乎是一部“省会变迁史”,几乎堪称“颠沛流离”。从民国时期省会变迁算起,到1968 年石家庄成为省会,这50 多年里,河北省会竟然变动了11次之多——算上清代大名府时期,省会大的变迁就有12次。若算上战乱时期的“临时性省会”,那就远不止这个数字了。

保定、北京、天津、石家庄,四个地方轮流坐庄——河北省会的折腾史,全国首屈一指。河北文化、河北形象的模糊,与此不无关系。

河北与北京、天津虽然同属大的燕赵文化区、同属海河流域,但因为京津的经济文化强势,这两者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亚文化,逐渐从河北母体脱离——在京津的衬托之下,河北文化,群龙无首,各地文化又跟邻省之间交织——河北方言的复杂,其实一定程度是文化中心群龙无首所致。

原创:大地理馆(geo-museum) 禁止、谢绝任何转载、复制,喜欢请点赞、评论、分享,更多精彩请搜索“大地理馆”订阅关注,永不迷路。


大地理馆


河北省是由三个省拼凑起来的,张家口原来是察哈尔,口音与山西内蒙相似。承德原来是热河,口音接近普通话。河北原来叫直隶,总督府在保定,应该代表着直隶的官话。

现在三省合一,这三个有代表的口音又都比较弱势。

强势的地区一个是省会石家庄,一个是经济强市唐山。但石家庄历史短,本身就没有代表口音,更代表不了河北。唐山虽有代表口音,也只能代表唐山,也不能代表河北。

所以河北省没有统一的河北音,只有各地方的地方口音。


手机用户73694630726


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下图扣去的俩块地可惜不



小时候可愣了


张家口与大同和内蒙的集宁过去同属察哈尔省,方言比较接近;承德与赤峰通辽朝阳过去同属热河省,方言比较接近;唐山秦皇岛属于冀东地区与省内其他地区方言有很大出入;廊坊接近北京天津语系;沧州,保定,衡水各有自己语言特定;邢台,石家庄语言较为接近;邯郸话有河南,山西,山东方面特点。总之,一个拼凑的省,自然语言也就五花八门。


清新飘逸103034271


补充一点儿!邯郸靠近山西的部分讲晋语,比如磁县、峰峰、涉县、武安、临漳的一小部分,其它地区讲冀鲁官话。


北極之巔


全国性统一的方言(普通话),来自河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