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为何停灵37年才入葬?

夜丶未明


这条题,迄今300年,难倒很多历史学者,包括一些“清史大家”都搞不懂,瞎说一通,把千真万确的历史事实坚决否认!把有污点的历史人物硬说成没有污点,是圣贤!

那么,孝庄死后37年才下葬,什么原因?是不是清朝没钱修建陵寝?是不是寻找不到风水宝地?是不是孝庄信佛想火化、将骨粒放入七级浮屠?是不是有哪个半仙指点、一定要等够37年才能下葬?是不是孝庄临终前有啥特别遗嘱?是不是想与多尔衮合葬呢?是不是要等乖孙子康熙帝死后才肯入土?是不是惧怕下地狱而不肯下葬。都不是!

孝庄的安葬礼制,以及迟迟不下葬的原因,在中国任何一本书上找不到原因!在清史稿也不会有交代!

因为,只有去过河北敦化清东陵实地考察的有心研究人士,才会明白什么原因!

我在2017年夏天去过清东陵,所以晓得其中隐情。

一,孝庄遗嘱不可信,假的

孝庄的史料记载:孝庄临终前说,太宗(皇太极)安葬已久,不能再惊动他了,就在清东陵靠近孝陵(顺治帝皇陵)的地方,择地安葬。

这是事实吗,不是。孝庄无法与皇太极合葬!不是不愿惊动他,是不能去!不敢去!

这篇孝庄遗嘱是康熙帝或雍正帝瞎编出来掩人耳目的。

二,既然爱子心切,为何不葬入东陵

孝庄陵是在清东陵外面孤伶伶的单独一座陵墓,这就是最好的证据:她不是清王室的人!

不是清王室的人,当然不能入葬清东陵园区!

那么孝庄怎会不是清王室的人呢?到底咋回事?

三,孝庄下嫁多尔衮是真真真的

清朝正史找不出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证据。民间野史有,比如清初抗清将领张煌言的诗《建夷宫词》,其中一首写道:

上寿觞为合而尊,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

但是,有些所谓的“权威历史学者”否定张煌言的诗,认为张煌言是反清名人,他是恶意诋毁清朝,不足为信。

(注:张煌言,就是张苍水,明末诗人,大儒,著名抗清英雄,长期活动在浙东一带,曾与郑成功联合攻打南京。张煌言如果要诋毁孝庄和多尔衮,可以捏造很多名目,比如就胡说“顺治帝是多尔衮和孝庄的私生子”也可以的嘛!胡说“孝庄原是多尔衮爱妾,怀孕了,被皇太极强拉进宫做皇后,生下顺治帝”也行,胡说“皇太极是被多尔衮谋杀的”也可以,胡说“多尔衮入关夺取北京是想自己做皇帝,也想把陈圆圆弄到手”也行,胡说“多尔衮是蒙古人的种,努尔哈赤戴绿帽了”也行,随便能编出七八个理由!他为何不写其它,偏偏写下10首诗来描写孝庄下嫁多尔衮这件事呢?这不正是恰恰说明张煌言的诗可信吗)

又有历史学者指出疑点:

其一,多尔衮被尊称为“皇父摄政王”;

其二,据蒋良骐《东华录》记载,诏告多尔衮的罪状中,不仅有自称“皇父摄政王”,还有“又亲到皇宫内院”。

但是,这些质疑又被“清史大家”孟森否定,孟森撰写《太后下嫁考实》,给予逐一反驳,他为孝庄辩护:

①张煌言是亡明之遗臣,对清朝怀有敌意,所作诗句难免有诽谤之词;

②顺治帝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寓有中国古代国君称老臣为“仲父”、“尚父”之意,周武王也称姜太公为尚父,不足为据;

③所谓到“皇宫内院”,怀疑多尔衮有淫乱宫闱之举,不见得专指孝庄太后;

④孝庄不愿与皇太极合葬,乃因昭陵已葬有孝端皇后,且皇后不与夫君合葬,这在古代并不乏实例。

清史名家阎崇年也认为至今还没有见到一条关于“太后下嫁”的史证,此事纯属子虚乌有。

孟、阎二位应该是没去过清东陵的人。如果他们去看过孝庄的陵墓,就不会说得那么自信了!

孝庄的陵墓为何不葬入清东陵园区内?为何要孤伶伶葬在东陵外面?

这二位先生解释不出来!

这是孝庄下嫁多尔衮的铁证!

绝不是翻翻书、动动嘴巴就能推翻的!

张煌言的诗,描写太后新婚、在慈宁宫洞房是真实的。那些“清史大家”说的才是屁话!

四,按规制,孝庄不能入葬清东陵

我提出5个理由来证明孝庄改嫁多尔衮的历史事实:

①孝庄死后30多年不下葬,本身就是一个理由。康熙帝无法合理合规给她建陵安葬。因为她改嫁了!不是王室正枝的人!

②多尔衮死后,积恨已久的顺治帝终于爆发雷霆之怒,下旨:剥夺多尔衮一切官封,掘墓,毁尸!(是后来乾隆帝缅怀多尔衮功劳给予平反的)

多尔衮是清朝定都北京的天字一号大功臣!立下不世之功!他有啥得罪顺治帝,要被掘墓毁尸呢?这也是一个理由。

③孝庄陵墓没有入葬清东陵园区内。这一条,就是乡村中的老头、阿婆都知道了:孝庄不是皇家的人!

我在顺治帝孝陵旁边的果园里,跟当地一个老农聊天一个多小时。我就问他:孝庄太后独自建陵在外面,没有葬入清东陵园区内,是什么情况呢?老农说:她不是王室正枝的人,是外人,听说嫁给多尔衮了!如果她是王室正枝的人,怎么可能不葬入清东陵园区内?这是常识!

连当地老农都懂得这个最基本的丧葬规矩,为何那些“清史大家”竟然不懂?

④有论者提出,皇后历来是跟皇帝合葬的,孝庄既然不愿意与皇太极合葬,她就只能孤伶伶一个人葬在清东陵外面!这是屁话!慈禧、慈安两宫皇太后就没跟咸丰帝合葬,而是另建陵寝安葬的!但都葬入清东陵园区内!

慈禧、慈安可以葬入清东陵,孝庄怎么不可以呢?除非她不是王室正枝的人!

⑤顺治帝对多尔衮的尊称,开始是“叔父摄政王”,随后改称“皇叔父摄政王”,后来又改成“皇父摄政王”。诏书就是这么写的!

是叔父,就是叔父!是皇叔父,就是皇叔父!是皇父,就是皇父!这个不能搞乱分寸。

因为多尔衮反问:叔父摄政王,是谁的叔父呢?大清国这么多人呢!

所以顺治帝改成:皇叔父摄政王!

白纸黑字写明了:皇帝叔父摄政王。跟其他人没关系。

既然都写得清清楚楚是皇叔父摄政王了,为何又要改称:皇父摄政王呢?

就凭这三个称呼,就可以全盘推倒“清史大家”的解释了。

五,康熙帝虽然聪明一世,但无法给孝庄安排下葬

为啥呢,名份!

孝庄改嫁多尔衮了,就不是王室正枝的人!她不能葬入清东陵园区内!更不能葬入沈阳皇太极的昭陵内!

而顺治帝愤怒下旨:多尔衮是罪大恶极的逆臣贼子,剥夺一切官封!掘墓毁尸!

那么作为多尔衮的王妃孝庄,怎办呢?与多尔衮合葬是不可能的!

单独在其它地方建陵,又不好管理。

孝庄提出要在顺治帝孝陵附近找个“万年福地”,这样可以母子相伴!而她又不能葬入清东陵园区内!

你叫康熙帝怎么怎么怎么办?

康熙帝到他死去都没想出比较妥善的办法!以他的聪明当然知道:独自在东陵外面给孝庄建一座陵墓、孤伶伶的是什么后果?这是“罪证”啊!不是明摆着告诉世人:孝庄不是王室正枝的人吗?

等到雍正帝接班,他就不顾虑太多了,人死入土为安,都37年了,再不下葬,更待何时?所以就在清东陵围墙外面给孝庄建造一座陵墓了。

还是雍正帝看得开:不就是招来民间非议吗,怕啥?大清国雄兵八十万,还怕几句恶评不成?该下葬就下葬,不管那么多!

有论者提出:清东陵是顺治帝最大,孝庄大一辈,所以不能葬入清东陵。满族还有这种讲究?

我去看过沈阳新宾清朝祖陵:永陵。那是谁的陵墓?永陵内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贴木尔、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共4代6个人,合葬在一个陵墓!永陵建筑简陋,规模小,围墙圈子里就几亩地。清东陵这么大的地盘,把孝庄葬进去,芝麻绿豆大的事。努尔哈赤上面4代6口人可以合葬一个墓地里,孝庄是顺治帝母亲,她葬入清东陵为啥不可以?因为她是多尔衮老婆,就不可以!

在古代,礼制大过天!康熙帝搁置37年不葬祖母,本身就是最大不孝!他为啥宁可背负不孝的骂名,不葬祖母?

真实理由是:孝庄临终交代,把她归葬清东陵!而康熙帝无法办到!只有这么一种解释,他才会拖拉37年不葬祖母!

多尔衮逼迫孝庄下嫁是有历史背景、有动机的:多尔衮几次想废掉顺治帝,他自己称帝!孝庄为了保住儿子的皇位,就以身相许嫁给多尔衮,条件是多尔衮必须让顺治帝做下去!

我写过一篇《多尔衮为什么不称帝》文章,有详细论述多尔衮不称帝的原因。读者有兴趣可以阅读。

附录张煌言诗词作品

甲辰八月辞故里 \\ 将入武林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野人饷菊有感

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满江红·屈指兴亡

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

汉宫露,梁园雪。双龙逝,一鸿灭。剩逋臣怒击,唾壶皆缺。豪杰气吞白凤髓,高怀眦饮黄羊血。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

忆西湖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

追慕二首

国难驱人出,家倾待子归;

可能磨墨盾,其奈冷斑衣!

金革三年泪,冰霜寸草晖。

发肤虽不毁,犹恨故园非。

辛丑秋虏迁闽浙沿海居民,壬寅春余舣棹海滨(清朝颁令“海禁”)

去年新燕至,新巢在大厦;

今年旧燕来,旧垒多败瓦。

问主人,呢喃泪盈把。

画梁不可望,画舫聊相傍。

肃羽恨依栖,衔呢叹飘飏。

自言

昨辞秋社归,北来春社添恶况。

一处靡芜兵燹红,朱门那得还无恙!

最怜寻常百姓家,荒烟总似乌衣巷。

君不见,

晋室中叶乱五胡,烟火萧条千里孤;

春燕巢林木,空山啼鹧鸪。

只今胡马复南牧(清兵南下),

江村古木竄鼪鼯。

万户千门徒四壁,

(民间十室九空穷困至极)

燕来亦随樯上鸟。

海翁顾燕且太息,

风帘雨(此字电脑缺:左巾右莫)胡为乎。

暑夜独坐

炎熇如酷吏,入夜气犹蒸。

晞发凉初透,撚须兴欲乘。

风斜穿密牖,月午漏疏藤。

四壁虫声咽,谁堪一语冰!

赠骆亦至二首 其二

唐室当中叶,君家有右丞;

雄文堪讨贼,苦节亦为僧。

踪迹今相似,遭逢古未曾。

会须负日月,沧海见鳣升!

得友人书,道内子(妻子)艰难状

尺牍胡然至,寒温不自通;

殷勤报阃外,辛苦叹闺中。

铛釜原兼绝,机梭亦屡空。

鹿车谁共挽,羞杀是梁鸿!

(家中妻子揭不开锅,饥饿,织布没原料)

得友人书,道内子(妻子)艰难状 其二

家计深行恻,朱颜亦固穷;

渐来应化石,遮莫但飞蓬!

寄托诚交道,支持仗女工。

可怜织箔手,不得到从戎!

张煌言的诗词都是质朴、感情真挚、忧国忧民、能感动人的作品。他不会无缘无故描写“孝庄下嫁多尔衮”这件事的。

张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号苍水,浙江宁波鄞县人,汉族,考中举人,明末大儒、诗人、抗清英雄。他被南明临时政府任命兵部尚书,在浙东坚持抗清斗争多年。

张煌言战败被俘后,英勇就义。上刑场前,赋《绝命诗》一首。

张煌言的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朝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大城公

在报刊发表文章原用笔名:东山尹,庄满,鸣白,营种。

1996~2005年在全国畅销杂志包括

广东省《共鸣》《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艺》《江门文艺》《惠州文学》《同舟共进》《炎黄春秋》《家家乐》《金桥》

河北省《文史精华》

河南省《名人传记》《人生与伴侣》《时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纵横》《知音》《警笛》《今古传奇》

湖南省《康乐园》

广西《西江月》《灵水》

海南省《青年时代》

四川省《龙门阵》《分忧》《成都商报》

云南省《女性大世界》

陕西省《家庭之友》

内蒙古《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汇报》

安徽省《恋爱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

黑龙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杂志报纸发表各类文章160多篇;

创作

123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谁主天下》

60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还我河山》

39万字名人传记《北洋军阀列传》

武侠小说在《江门文艺》连载;

撰写《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17篇;

创作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医药和肿瘤学科20年











大城公


按照大清的习俗,孝庄去世后应该和当时的皇帝,也就是皇太极同葬。但是在她去世之前,做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事,要求就近安葬这个问题难住了康熙,如果顺从她的意思,那清东陵的体系就会破坏,所以葬在清东陵很难实现。孝庄对康熙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孝庄也就没有现在的康熙。康熙对孝庄也非常尊敬,孝庄生病时,康熙不分昼夜侍奉在其床前,还带领亲信到天坛祈福,请求减少自己来延长祖母的寿命。就在康熙为难时,有人出了主意,先不下葬,等以后再下葬。康熙同意了,于是在清东陵修建了一座临时的宫殿“暂安奉殿”。一直到康熙去世,孝庄都被放在暂安奉殿里。雍正上位之后,在暂安奉殿内就地起建陵园。陵墓在昭陵的西侧,所以叫“昭西陵”。雍正一直觉得从孝庄在“暂安奉殿”这段期间,大清日益繁荣昌盛,百姓生活安居乐业,他觉得这是一个好地方。除此以外,古时候往往用左代表着尊贵的意思,孝庄的陵墓就是在清东陵的最左边的,因此这恰恰表明了后代子孙对她的尊重。


爱宠家宠物小食堂


按理说祖圣对他的祖母是非常敬重的,布木布泰在康熙二十六年就病危去世了,按理来说,康熙执政61年间,还有三十五年的时间为他的祖母建陵.再说了就现在清东陵外的昭西陵的规制,在当时的情况下算不上是大规模的陵寝.而且当时按大清的国力来看,建一座昭西陵的经费是绝对不成问题的.问题就出来了,康熙为何不在他在世的时候为孝庄文皇后建陵而是要等到雍正朝的第三年才开始动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