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常设将军有哪些?何者为贵?

刘波的朋友圈


清朝常设将军比较多,有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伊犁将军、绥远将军、江宁将军、成都将军、西安将军、宁夏将军、荆州将军、杭州将军、福州将军、广州将军。

其中,以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伊犁将军这五大边疆将军地位较高,其他内地将军次之。

元朝创造性地将行省制度运用于行政区划,明清沿袭之,一直沿用到现在,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清朝大体沿袭明朝的省级区划,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调整,比如将明朝时期面积大,又富得流油的南直隶改为江南省,而后又拆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等。总体框架基本上还是沿袭明朝的那一套,包括地方长官的设置,如总督、巡抚等。稍微不同的是,清朝还有五大将军,驻藏大臣,青海办事大臣等特殊的官职。

总督、巡抚我们都比较熟悉,但是对清朝的五大将军可能相对比较陌生: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伊犁将军。这些将军的辖区在哪里?其实,从这五大将军的名字上,就比较容易看出来他们的大致辖区所在。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伊犁将军很容易懂,盛京将军和乌里雅苏台将军略显陌生,我们先从东北说起吧。

由于山海关的存在,东北在清朝时被习惯地称为关外,是个相对比较独立的地理单元,通过辽西走廊狭窄的沿海通道和华北平原相连。东北是清朝贵族的发祥之地,因此清朝入主中原之后,设置柳条边禁止关内居民流入。东北虽然有广大的平原,肥沃的黑土地,但是当时人口比较稀少,开发程度比较低,因此没有像其他地区一样设省,在东北采用的是“军府制”,设置了三个将军辖区进行管辖。

一、盛京将军

盛京将军,初期为正一品武官,乾隆时降为从一品,驻地盛京。盛京即今辽宁沈阳,是清朝迁都北京前的都城,迁都后作为留都存在。一开始,东北地区只有盛京将军负责整个东北地区的军民事务,当时的名称叫盛京昂邦章京,“章京”是满语音译,就是将军的意思,“昂邦”是级别,满洲八旗武官“章京”的级别分为昂邦、梅勒、甲喇、牛录。后来设置宁古塔将军以后,盛京将军主要是管辖奉天地区(今辽宁省大部以及内蒙一部分)。

二、吉林将军

东北地域太大,为了便于管理,1653年顺治帝时,在柳条边以外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单独设置行政区,设宁古塔昂邦章京,驻地旧宁古塔城(今黑龙江宁安县西海林河南岸旧街镇)。也就是说大体上以柳条边为界,盛京将军管辖柳条边内,宁古塔将军管柳条边外地区。

1662年,推崇汉文化的康熙登基后,将盛京昂邦章京改为辽东将军,全称为“镇守辽东等处地方将军”,后又改为奉天将军;宁古塔昂邦章京改为宁古塔将军,全称“镇守宁古塔等处地方将军”,宁古塔将军后来被康熙移驻吉林乌拉(今吉林市)。到了乾隆时,奉天将军改称盛京将军,全称“镇守盛京等处将军”,宁古塔将军改称吉林将军,全称为“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将军”。

三、黑龙江将军

黑龙江将军的设置时间稍晚一些,为加强东北地区的防御,应对沙俄殖民者的入侵,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又增设了黑龙江将军,全称为“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管辖原宁古塔将军辖区的西北部地区,北到外兴安岭俄国界,西到车臣汗界,南至松花江一带。两年后,即1685年,康熙就发起了驱逐沙俄入侵者,收复领土的雅克萨之战。

黑龙江将军驻地最初在黑龙江东岸的爱珲(旧城),第二年移到黑龙江西岸的爱珲新城(今黑龙江城),最后于1699年移到齐齐哈尔没再动过。

东北的这三大将军的辖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清朝不同的时期会有一些变化,如后来盛京将军的辖区也扩展到柳条边外等,但是总体上来说变化并不是太大。

四、乌里雅苏台将军

乌里雅苏台将军,全称为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驻乌里雅苏台城(今蒙古国扎布罕省扎布哈朗特)。1733年,雍正皇帝为征讨准噶尔部而设置的武将官职,统领喀尔喀蒙古的各部兵力。

定边左副将军原本为战事而设,乾隆经过几次征伐,平定了准噶尔,但是这个职位保留了下来,镇守准噶尔部分地区以及外蒙古地区,包括喀尔喀蒙古各部,唐努乌梁海、科布多等地。因驻地乌里雅苏台城,被称为乌里雅苏台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的辖区非常大,大致包括如今的蒙古国大部分地区、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阿尔泰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东部部分地区等地,以及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北部。

五、伊犁将军

平定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之乱后,乾隆皇帝于1762在新疆地区设伊犁将军,全称为“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伊犁将军驻地惠远城(今新疆霍城东南),统辖新疆南北两路,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额尔齐斯河上游,天山南北两路,直至帕米尔等地的军政事务。伊犁将军可以说是当时新疆地区的土皇帝。

伊犁将军初设之时,并无合适驻地,因此在伊犁河北岸建了惠远城,作为将军府驻地。并在其周围建了宁远(今伊宁)、绥定、惠宁、塔勒奇、瞻德、广仁、拱宸、熙春等八个卫星城,和惠远城一起合称为“伊犁九城”。惠远城一跃成为新疆的政治、军事中心。后来惠远城被入侵的沙俄侵略者摧毁,左宗棠1881年收回伊犁后,在原城北重建了惠远城,但是惠远城已不复往日的荣光,因为两年后新疆建省,省府没有在伊犁而是放在了迪化(今乌鲁木齐)。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林小静

清朝的将军是清政府任命的全国主要地区及边疆要地的最高驻防军事官员,其官秩为从一品,与加尚书衔的总督品级相同,一般由满族人或蒙古族人担任。清朝的将军称号不一,主要以其驻防地命名,如清代乾隆皇帝时期,共任命了14名将军,即绥远将军、江宁将军、成都将军、西安将军、宁夏将军、荆州将军、杭州将军、福州将军、广州将军、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与伊犁将军。这些将军属于常设将军,一般来说不会有太大变动。当然,也有一些将军称号是皇帝封给战功卓著的宗室之人,比如康熙帝第十四字胤禵就曾受封为抚远大将军,这一类的将军名号更多带有荣誉性质。

三陵衙门老照片

在清朝的14名常设将军中,地位较高者当为驻守边疆地区的将军,即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与伊犁将军。他们是当地最高军政长官,负有掌管军事与民事的双重职责。其中,又以盛京将军的地位为最高,盛京即今辽宁沈阳,清朝统治者将盛京视为满洲的发源地,盛京因此成为清朝的陪都,因此盛京将军的地位在全国十三个八旗驻防将军中最高。顺治皇帝设立将军之初,盛京将军原称作盛京昂邦章京,康熙元年(1662)将盛京昂邦章京改称为镇守辽东等处将军。康熙四年(1665年),又称为镇守奉天等处将军。乾隆十二年(1747年),又改称为镇守盛京等处将军,简称盛京将军。盛京将军的管辖区域相当于现今的辽宁省全境,主要职责是“镇抚留都,安辑旗民,董率文武。”在全国所有的驻防将军中政务最繁,职责最重。

首任盛京将军何洛会(影视图)

盛京将军以下,地位最高者为东北三省的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清廷于“各省分设八旗驻防官兵,以将军、副都统为之统辖,虽所司繁简略异,而职任无殊。惟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俱以肇邦重地,俾之作镇,统治军民,绥徕边境,其政务较繁而委任亦最为隆钜。” 吉林将军管辖地区为清政府龙兴之地,主要包括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及库页岛、尼布楚等地区,同时因吉林将军的辖区处于与俄罗斯、朝鲜接壤的边界地带,因而清朝吉林将军不只具有处理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还有享有处理对俄、朝边界事务的特殊职权。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东北添设黑龙江将军,其在设立之初为正一品官,到了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又改为从一品官。黑龙江将军在清朝初年的抗俄斗争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卡伦及巡边制度的设立是清前期东北得以安定的保障。

伊犁将军设置之初乃是为了对付西北厄鲁特蒙古,因而在甘肃、喀尔喀蒙古等地驻扎重兵,叛乱平定后,乾隆皇帝决定在此地派驻大臣将军,控制这一战略要地。因所辖地区的特殊性,作为天山南北最高的军事行政长官,伊犁将军不只具有“统辖天山南北各新疆地方驻防官兵调遣事务”的权力,而且兼管当地行政事务,并统辖归附清朝的中亚地区及哈萨克各部,因而伊利将军基本上由满洲亲贵或蒙古重臣出任。与其他地区的将军相比,伊犁将军军事权力要大得多,因此清代的将军中只有伊犁将军前面冠以“总统”二字。

首任乌里雅苏台将军策凌

乌里雅苏台将军是清代外蒙古、唐努乌梁海与科布多等地的最高军政长官,与其他八旗驻防将军不同,其主要负责统辖喀尔喀四部兵马等地方武装力量,以维持地方安定。乌里雅苏台将军最初的名称叫定边左副将军,而且一开始它只是一临时官制,地位不高。后来在首任将军策凌的治理下,地位愈为重要,其职掌主要为军事方面和对盟旗事务的监管。

参考文献:

顾丽华:《清代黑龙江将军的设置沿革及其社会功用》,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5月。

管守新:《清代伊犁将军职掌考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04期。

孟繁勇:《清代盛京将军与陪都机构权力关系的演变》,《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03期。

徐实:《清朝对外蒙古管理体制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5月。

刘威:《清代吉林将军职权研究》,长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6月。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季我努学社


清朝所谓的常设将军,一般是指驻防将军,也就是八旗兵在一些政治、军事重镇设立的八旗驻防点的最高长官,节制一省军务,最多时,达到十四个,分别是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江宁、福州、杭州、荆州、西安、宁夏、伊犁、成都、广州、乌里雅苏台。雍正时期,大将军年羹尧被贬,就是由西北调任的杭州将军。

一般的八旗驻防点,最基层的有佐领(四品衔)管辖,普通的驻防点一般由参领(三品衔)负责,再高级一些的驻防则由都统(二品衔)管辖,像南京、杭州、荆州、广州这样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则级别更高,便配属将军(从一品衔)管辖,一般来说便可掌握一省的军务了,这些将军也是根据天下的形势变化,而逐渐设立的。

边疆地区的将军,与中原地区的将军又有所不同,他们还更多地负责当地政治、经济和民族事务,不仅是军事长官,还是一个省或更大地区的最高长官,这些将军实质掌握的权利又比普通将军多的多,相当于大区的总督。乾隆朝以后,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绥远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这五位将军一直是级别最高的将军,其中伊犁将军在很长一段时间与他们并立。

在这些边疆将军当中,由以盛京将军管辖的范围最广,是掌管留都的最高军政长官,掌管全区兵马粮饷和推荐任命武职属员,兼管该地旗人户婚田宅诉讼等事,到光绪二年,又兼管盛京兵刑二部和稽核户部库储,以及奉天府尹等事,是职权最广的将军。


红小豆馆主


清代的将军,首先要从八旗制度说起。满洲入关后,为了控制全国,将八旗分别安置。一是守卫北京,称为驻京八旗。由八旗都统分别管理。另一类是驻防八旗,在全国各重要城市驻守,辖区覆盖一省,称为驻防八旗,首领称将军。即江宁、福州、杭州、荆州、西安、宁夏、成都、广州等处。这些省份仍有总督、巡抚、绿营提督,涉及旗人事务的,由将军管辖。将军与总督同品级的,若联名上折子给皇帝时,将军列名在前。

另外在东三省满洲发源地,分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负责军政事务。在边疆等地地,设有绥远城、伊犁、乌里雅苏台将军,负责管里辖区各盟和旗军政事务。

除了上述日常类的将军外,还有一类野战将军,在战争中临时任命,不是常设。如著名的抚远大将军一职。其职级仍按原本职务,这个将军称号是加衔。乾隆之后,规范为“抚远、宁远、安东、征南、平西、平北大将军印七,镇海、扬威、靖逆、靖东、征南、定西、定北将军印七,收藏皇史宬,命将出师,奏请颁给。”

对比这些将军职务,加“大”字的为尊。其他各处将军经过几次调整后,都是从一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