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常設將軍有哪些?何者為貴?

劉波的朋友圈


清朝常設將軍比較多,有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烏里雅蘇臺將軍、伊犁將軍、綏遠將軍、江寧將軍、成都將軍、西安將軍、寧夏將軍、荊州將軍、杭州將軍、福州將軍、廣州將軍。

其中,以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烏里雅蘇臺將軍、伊犁將軍這五大邊疆將軍地位較高,其他內地將軍次之。

元朝創造性地將行省制度運用於行政區劃,明清沿襲之,一直沿用到現在,成為地方一級行政區。清朝大體沿襲明朝的省級區劃,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一些調整,比如將明朝時期面積大,又富得流油的南直隸改為江南省,而後又拆分為江蘇省和安徽省等。總體框架基本上還是沿襲明朝的那一套,包括地方長官的設置,如總督、巡撫等。稍微不同的是,清朝還有五大將軍,駐藏大臣,青海辦事大臣等特殊的官職。

總督、巡撫我們都比較熟悉,但是對清朝的五大將軍可能相對比較陌生: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烏里雅蘇臺將軍、伊犁將軍。這些將軍的轄區在哪裡?其實,從這五大將軍的名字上,就比較容易看出來他們的大致轄區所在。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伊犁將軍很容易懂,盛京將軍和烏里雅蘇臺將軍略顯陌生,我們先從東北說起吧。

由於山海關的存在,東北在清朝時被習慣地稱為關外,是個相對比較獨立的地理單元,通過遼西走廊狹窄的沿海通道和華北平原相連。東北是清朝貴族的發祥之地,因此清朝入主中原之後,設置柳條邊禁止關內居民流入。東北雖然有廣大的平原,肥沃的黑土地,但是當時人口比較稀少,開發程度比較低,因此沒有像其他地區一樣設省,在東北採用的是“軍府制”,設置了三個將軍轄區進行管轄。

一、盛京將軍

盛京將軍,初期為正一品武官,乾隆時降為從一品,駐地盛京。盛京即今遼寧瀋陽,是清朝遷都北京前的都城,遷都後作為留都存在。一開始,東北地區只有盛京將軍負責整個東北地區的軍民事務,當時的名稱叫盛京昂邦章京,“章京”是滿語音譯,就是將軍的意思,“昂邦”是級別,滿洲八旗武官“章京”的級別分為昂邦、梅勒、甲喇、牛錄。後來設置寧古塔將軍以後,盛京將軍主要是管轄奉天地區(今遼寧省大部以及內蒙一部分)。

二、吉林將軍

東北地域太大,為了便於管理,1653年順治帝時,在柳條邊以外的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單獨設置行政區,設寧古塔昂邦章京,駐地舊寧古塔城(今黑龍江寧安縣西海林河南岸舊街鎮)。也就是說大體上以柳條邊為界,盛京將軍管轄柳條邊內,寧古塔將軍管柳條邊外地區。

1662年,推崇漢文化的康熙登基後,將盛京昂邦章京改為遼東將軍,全稱為“鎮守遼東等處地方將軍”,後又改為奉天將軍;寧古塔昂邦章京改為寧古塔將軍,全稱“鎮守寧古塔等處地方將軍”,寧古塔將軍後來被康熙移駐吉林烏拉(今吉林市)。到了乾隆時,奉天將軍改稱盛京將軍,全稱“鎮守盛京等處將軍”,寧古塔將軍改稱吉林將軍,全稱為“鎮守吉林烏拉等處將軍”。

三、黑龍江將軍

黑龍江將軍的設置時間稍晚一些,為加強東北地區的防禦,應對沙俄殖民者的入侵,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又增設了黑龍江將軍,全稱為“鎮守黑龍江等處地方將軍”,管轄原寧古塔將軍轄區的西北部地區,北到外興安嶺俄國界,西到車臣汗界,南至松花江一帶。兩年後,即1685年,康熙就發起了驅逐沙俄入侵者,收復領土的雅克薩之戰。

黑龍江將軍駐地最初在黑龍江東岸的愛琿(舊城),第二年移到黑龍江西岸的愛琿新城(今黑龍江城),最後於1699年移到齊齊哈爾沒再動過。

東北的這三大將軍的轄區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在清朝不同的時期會有一些變化,如後來盛京將軍的轄區也擴展到柳條邊外等,但是總體上來說變化並不是太大。

四、烏里雅蘇臺將軍

烏里雅蘇臺將軍,全稱為烏里雅蘇臺定邊左副將軍,駐烏里雅蘇臺城(今蒙古國扎布罕省扎布哈朗特)。1733年,雍正皇帝為征討準噶爾部而設置的武將官職,統領喀爾喀蒙古的各部兵力。

定邊左副將軍原本為戰事而設,乾隆經過幾次征伐,平定了準噶爾,但是這個職位保留了下來,鎮守準噶爾部分地區以及外蒙古地區,包括喀爾喀蒙古各部,唐努烏梁海、科布多等地。因駐地烏里雅蘇臺城,被稱為烏里雅蘇臺將軍。烏里雅蘇臺將軍的轄區非常大,大致包括如今的蒙古國大部分地區、俄羅斯的圖瓦共和國、阿爾泰共和國、哈薩克斯坦東部部分地區等地,以及我國新疆阿勒泰地區的北部。

五、伊犁將軍

平定準噶爾部和大小和卓之亂後,乾隆皇帝於1762在新疆地區設伊犁將軍,全稱為“總統伊犁等處將軍”。伊犁將軍駐地惠遠城(今新疆霍城東南),統轄新疆南北兩路,包括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額爾齊斯河上游,天山南北兩路,直至帕米爾等地的軍政事務。伊犁將軍可以說是當時新疆地區的土皇帝。

伊犁將軍初設之時,並無合適駐地,因此在伊犁河北岸建了惠遠城,作為將軍府駐地。並在其周圍建了寧遠(今伊寧)、綏定、惠寧、塔勒奇、瞻德、廣仁、拱宸、熙春等八個衛星城,和惠遠城一起合稱為“伊犁九城”。惠遠城一躍成為新疆的政治、軍事中心。後來惠遠城被入侵的沙俄侵略者摧毀,左宗棠1881年收回伊犁後,在原城北重建了惠遠城,但是惠遠城已不復往日的榮光,因為兩年後新疆建省,省府沒有在伊犁而是放在了迪化(今烏魯木齊)。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林小靜

清朝的將軍是清政府任命的全國主要地區及邊疆要地的最高駐防軍事官員,其官秩為從一品,與加尚書銜的總督品級相同,一般由滿族人或蒙古族人擔任。清朝的將軍稱號不一,主要以其駐防地命名,如清代乾隆皇帝時期,共任命了14名將軍,即綏遠將軍、江寧將軍、成都將軍、西安將軍、寧夏將軍、荊州將軍、杭州將軍、福州將軍、廣州將軍、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烏里雅蘇臺將軍與伊犁將軍。這些將軍屬於常設將軍,一般來說不會有太大變動。當然,也有一些將軍稱號是皇帝封給戰功卓著的宗室之人,比如康熙帝第十四字胤禵就曾受封為撫遠大將軍,這一類的將軍名號更多帶有榮譽性質。

三陵衙門老照片

在清朝的14名常設將軍中,地位較高者當為駐守邊疆地區的將軍,即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烏里雅蘇臺將軍與伊犁將軍。他們是當地最高軍政長官,負有掌管軍事與民事的雙重職責。其中,又以盛京將軍的地位為最高,盛京即今遼寧瀋陽,清朝統治者將盛京視為滿洲的發源地,盛京因此成為清朝的陪都,因此盛京將軍的地位在全國十三個八旗駐防將軍中最高。順治皇帝設立將軍之初,盛京將軍原稱作盛京昂邦章京,康熙元年(1662)將盛京昂邦章京改稱為鎮守遼東等處將軍。康熙四年(1665年),又稱為鎮守奉天等處將軍。乾隆十二年(1747年),又改稱為鎮守盛京等處將軍,簡稱盛京將軍。盛京將軍的管轄區域相當於現今的遼寧省全境,主要職責是“鎮撫留都,安輯旗民,董率文武。”在全國所有的駐防將軍中政務最繁,職責最重。

首任盛京將軍何洛會(影視圖)

盛京將軍以下,地位最高者為東北三省的吉林將軍和黑龍江將軍,清廷於“各省分設八旗駐防官兵,以將軍、副都統為之統轄,雖所司繁簡略異,而職任無殊。惟盛京、吉林、黑龍江將軍,俱以肇邦重地,俾之作鎮,統治軍民,綏徠邊境,其政務較繁而委任亦最為隆鉅。” 吉林將軍管轄地區為清政府龍興之地,主要包括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及庫頁島、尼布楚等地區,同時因吉林將軍的轄區處於與俄羅斯、朝鮮接壤的邊界地帶,因而清朝吉林將軍不只具有處理地方內部事務的權力,還有享有處理對俄、朝邊界事務的特殊職權。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東北添設黑龍江將軍,其在設立之初為正一品官,到了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又改為從一品官。黑龍江將軍在清朝初年的抗俄鬥爭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卡倫及巡邊制度的設立是清前期東北得以安定的保障。

伊犁將軍設置之初乃是為了對付西北厄魯特蒙古,因而在甘肅、喀爾喀蒙古等地駐紮重兵,叛亂平定後,乾隆皇帝決定在此地派駐大臣將軍,控制這一戰略要地。因所轄地區的特殊性,作為天山南北最高的軍事行政長官,伊犁將軍不只具有“統轄天山南北各新疆地方駐防官兵調遣事務”的權力,而且兼管當地行政事務,並統轄歸附清朝的中亞地區及哈薩克各部,因而伊利將軍基本上由滿洲親貴或蒙古重臣出任。與其他地區的將軍相比,伊犁將軍軍事權力要大得多,因此清代的將軍中只有伊犁將軍前面冠以“總統”二字。

首任烏里雅蘇臺將軍策凌

烏里雅蘇臺將軍是清代外蒙古、唐努烏梁海與科布多等地的最高軍政長官,與其他八旗駐防將軍不同,其主要負責統轄喀爾喀四部兵馬等地方武裝力量,以維持地方安定。烏里雅蘇臺將軍最初的名稱叫定邊左副將軍,而且一開始它只是一臨時官制,地位不高。後來在首任將軍策凌的治理下,地位愈為重要,其職掌主要為軍事方面和對盟旗事務的監管。

參考文獻:

顧麗華:《清代黑龍江將軍的設置沿革及其社會功用》,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5月。

管守新:《清代伊犁將軍職掌考述》,《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8年04期。

孟繁勇:《清代盛京將軍與陪都機構權力關係的演變》,《社會科學輯刊》,2009年03期。

徐實:《清朝對外蒙古管理體制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年5月。

劉威:《清代吉林將軍職權研究》,長春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6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


季我努學社


清朝所謂的常設將軍,一般是指駐防將軍,也就是八旗兵在一些政治、軍事重鎮設立的八旗駐防點的最高長官,節制一省軍務,最多時,達到十四個,分別是盛京、吉林、黑龍江、綏遠、江寧、福州、杭州、荊州、西安、寧夏、伊犁、成都、廣州、烏里雅蘇臺。雍正時期,大將軍年羹堯被貶,就是由西北調任的杭州將軍。

一般的八旗駐防點,最基層的有佐領(四品銜)管轄,普通的駐防點一般由參領(三品銜)負責,再高級一些的駐防則由都統(二品銜)管轄,像南京、杭州、荊州、廣州這樣的政治、經濟、軍事重鎮則級別更高,便配屬將軍(從一品銜)管轄,一般來說便可掌握一省的軍務了,這些將軍也是根據天下的形勢變化,而逐漸設立的。

邊疆地區的將軍,與中原地區的將軍又有所不同,他們還更多地負責當地政治、經濟和民族事務,不僅是軍事長官,還是一個省或更大地區的最高長官,這些將軍實質掌握的權利又比普通將軍多的多,相當於大區的總督。乾隆朝以後,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綏遠將軍、烏里雅蘇臺將軍,這五位將軍一直是級別最高的將軍,其中伊犁將軍在很長一段時間與他們並立。

在這些邊疆將軍當中,由以盛京將軍管轄的範圍最廣,是掌管留都的最高軍政長官,掌管全區兵馬糧餉和推薦任命武職屬員,兼管該地旗人戶婚田宅訴訟等事,到光緒二年,又兼管盛京兵刑二部和稽核戶部庫儲,以及奉天府尹等事,是職權最廣的將軍。


紅小豆館主


清代的將軍,首先要從八旗制度說起。滿洲入關後,為了控制全國,將八旗分別安置。一是守衛北京,稱為駐京八旗。由八旗都統分別管理。另一類是駐防八旗,在全國各重要城市駐守,轄區覆蓋一省,稱為駐防八旗,首領稱將軍。即江寧、福州、杭州、荊州、西安、寧夏、成都、廣州等處。這些省份仍有總督、巡撫、綠營提督,涉及旗人事務的,由將軍管轄。將軍與總督同品級的,若聯名上摺子給皇帝時,將軍列名在前。

另外在東三省滿洲發源地,分設盛京、吉林、黑龍江將軍,負責軍政事務。在邊疆等地地,設有綏遠城、伊犁、烏里雅蘇臺將軍,負責管裡轄區各盟和旗軍政事務。

除了上述日常類的將軍外,還有一類野戰將軍,在戰爭中臨時任命,不是常設。如著名的撫遠大將軍一職。其職級仍按原本職務,這個將軍稱號是加銜。乾隆之後,規範為“撫遠、寧遠、安東、徵南、平西、平北大將軍印七,鎮海、揚威、靖逆、靖東、徵南、定西、定北將軍印七,收藏皇史宬,命將出師,奏請頒給。”

對比這些將軍職務,加“大”字的為尊。其他各處將軍經過幾次調整後,都是從一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