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糧食不漲價,化肥價格卻年年漲,這是為什麼?

老狼王123


有些糧食不漲價,化肥價格卻年年漲,這是為什麼?



對於有些糧食不漲價甚至跌價的原因,分析來看主要有這麼幾個方面:一是政策的引導作用或主導作用,比如稻穀和小麥價格,特別是稻穀價格,受最低收購價格水平大幅下降,市場價格也隨之下降,特別是稻穀,在2018年產稻穀託市收購底價下調了0.1元/斤、0.2元/斤後,稻穀市場價格也出現了同步下降。這是在收購時期。在非收購高峰期,還有臨儲糧源拍賣底價的主導,特此是這兩年臨儲玉米也好,託市小麥和稻穀也好,定的拍賣底價都低於市場價格,特別是小麥拍賣底價,在2018年上半年連續兩次下調累計下調幅度達到110元/噸,由此也造成市場上的小麥價格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跌行情。



二是供需格局相對較為寬鬆。雖說國內糧食需求在各方面支持下在穩步增長,但增幅有限;而前幾年國內糧食生產豐收也為市場供應和庫存水平提高打下了較好的基礎。截止目前,稻穀、小麥包括玉米的庫存水平仍較多,儘管新增供應這兩年能力下降,但因為龐大的政策性糧食庫存存在,還是對市場上糧食價格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三是進口量居高。2018年,我國糧食總進口量出現了近幾年的首次下降,海關總署統計,2018年我國糧食總進口量是11555萬噸,同比減少11.5%,但仍處於歷史較高水平。無論是大豆龐大的剛性需求進口量,還是大米、高粱、大麥等國內並不緊缺的品種的大量進口,都對國內相關糧食品種價格造成了較大影響。



其他關於糧價走低的原因還有很多,這裡不再一一贅述。在這個糧價總體偏弱下行的週期內,再看農民的種植成本,卻總體呈增長態勢。無論是化肥、農藥、種子、柴油等價格,還是人工、租地費等,都在上漲,從而使得農民的種糧收益空間不斷被壓縮,種糧積極性也受到了較大影響。

從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來看,最近幾年的上漲壓力比較大,主要來自於產量下降導致供應能力比往年明顯下降有關,特此是在環評的壓力下,很多化工廠產能大幅下降,成本明顯提高,其產品的市場價格依然也會上漲。


糧小咖


糧食不漲價,我個人認為是國家為了轉移農村的人口進入城市,把剩餘的土地流轉給種地能手,實現機械化耕種,這樣就能實現本屆政府上任時所承諾的農民收入翻一番,但是問題來了,農村的人口湧入城市,去幹什麼呀?難道去要飯吃吧?現在鋼鐵煤炭林業的工人都下崗,小型企業因為環保都關閉了很多很多,城市的人失業的太多了,農民工找工作也是非常難的,所以農民進城也是給城裡增加累贅,另外,中國的大面積的土地不適合機械化耕種,山區農村的土地將會大面積的拋棄,將來的土地將會逐年減少,另外,現在的年輕人根本就不會種地,糧食漲價他們也不會去吃苦種地,所以將來中國的農業肯定不會樂觀。化肥漲價我認為環保有關,小型化肥廠都關閉了,生產量減少,所以化肥漲價。


大自然92282


我曾是化肥廠工人,先從化肥用原料說起。化肥製造大都用優質白煤(無煙煤,而且然燒值在5500大卡以上),這種煤大部出在山陜,如果當地沒有運輸專線(火車),那麼用貨車長途運,一噸煤價三分之一都花在運費上!我在化肥廠時用間歇制氣,三四百噸好煤每天才生產一百七八十噸氨,而尿素含量是百:分之四十六,都生產出來才三百五六十噸尿素,加上一噸氨耗電一千多度電,三十多噸水,四五百公斤煙煤,加上人工拆舊,那幾乎在盈虧線上打轉!加上環保排汙排渣,更是一筆不小開支!

當然有些大廠用天燃氣,成本聽說更高。說這些的意思是,化肥價格不會和糧價掛構,而是煤碳天燃氣價,和水,電,人工價掛鉤!除非他不生產,要生產就是這樣!


劉振彬73305063


糧食國家的根基,肥料市場的經濟。家裡經營肥料生意20年了,家是鎮上的,有著2畝薄田,

先說一下糧食,其實糧食的價格從最初的幾毛到現在的1塊多,增長了不少,可是物價的增長飛快,糧食的的效益已經不能維持現在的消費水平了,國家一直在調控著糧食的價格,糧食價格要是大起大落,它將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塌,落,農民丟棄土地。起,整個市場的物價飛漲,(一斤小麥10塊錢,一個饅頭5塊錢),你的收入都會被食品(肉,水產)所佔用,其他的支出幾乎很少,勢必要求高工資,企業會增加成本,產品的價格提高,骨牌會一塊一塊倒下。國家比咱們個人想的全面。

肥料,主要還是跟煤炭,天然氣,環保,運輸成本有關,市場經濟,這幾年國家大力改善空氣質量,一些化工企業不得不同時加快升級環保設備,這樣企業帶來的損失轉嫁到產品身上,肥料漲跌看尿素,尿素漲跌看天然氣,石油,環保。


燻悟空妖爾山






三農領域創作


有些糧食不漲價,化肥價格卻年年漲,這是為什麼?

農村老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那是老話。現如今,就算農民手中有糧,有時候心裡也是“十五隻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為什麼?賣不上價錢。


我不是價格預警分析師,也不懂農經專業,但長期生活在基層,可以用眼睛看到,這個比什麼數據還要直觀。不太嚴格的說,不是“有些糧食不漲價”,是很多糧食不漲價,而化肥的價格缺是年年上漲的,化肥價格上漲的原因,不可說,但別拿原料進貨成本高了糊弄人。

從古至今,農民手中的糧食,就是穩固社會的基石。農村老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任何一個朝代,向來都是“無糧不穩”的。說到這裡,大體可以明白一件事情,農民手裡的糧食價格不能定的太低,這樣容易打擊農民種糧食的積極性,但也不能把收購的糧食價格定的太高,高進高出,吃糧食的老百姓也接受不了。

很早以前,糧食就是可以作為等價交換的中間物存在的,農村人拿一個雞蛋可以換一盒火柴,拿二斤麥子可以換一袋食鹽。可見,糧食價格的高低,總要找到一個可以平衡所有人利益的點,這個點就是槓桿。就靠控制槓桿的人是誰了?是市場供求關係?還是國家指定保護價?但可以確定的是,農民不參與糧食市場價格制定權的。

綜上,農民手中的糧食,我可以理解為,糧食不是等價的商品,而是一種很原始的原材料。但化肥不同,它是從工廠製造出來的產品,到了市場就是商品了。而商品的逐利性決定了化肥可以因為多種因素會漲價,水漲船高,而且一旦漲了上去,就不容易再掉下來。農民就會很吃虧,因為糧食價格一直如此的“穩定”,土地的產出也一直那個量,刨除投入的成本,肯定會少賺錢或者入不敷出,賠本賺吆喝。

化肥價格上漲,不僅僅是原材料進貨成本越來越高的原因,還有諸多的因素,工人工資的提高,設備上新拆舊,水電費稅費等的增加,都會加在化肥的出廠價格上去,最後由農民來買單。


農村老俗話


有些糧食不漲價,化肥價格卻年年漲,這是為什麼?

糧食價格跟化肥價格在20年前還是有密切聯繫的,那時候,有經驗的個體戶通常根據小麥價格提前存尿素,基本上是一斤小麥等於一斤尿素價格,這個經驗讓很多幹農資的個體戶在冬儲的時候都能掙上一筆錢。隨著國際化的快速發展,最明顯一個例子08年金融危機,08年前誰存尿素誰賠錢,尿素跌幅600元左右一噸,複合肥跌落將近千元大關。到了現在糧食價格跟化肥價格已沒有很必然的聯繫了,按兩個問題來說:

為什麼糧食不漲價

1、相對不漲價。家裡邊吃饅頭從一塊錢4個到現在一塊錢2個,個頭還小,賣饅頭的解釋是糧食價格漲了。所以說糧食是有個輕微的漲幅呢,相比較其他產品的漲價幅度感覺糧食價格沒有變化,按照貨幣縮水的程度來說,糧食價格相比較來說是呈現下降的一個趨勢。

2、國際市場衝擊。近幾年來,糧食進口不斷的增幅,隨著我國與其他國家貿易交往日益密切,進出口越來越頻繁,我國開始進口大量世界其他國家的農產品,如向其他國家進口糧食,國外糧食以低價湧入我國糧食市場,也使我國糧食的價格也難以上漲。

3、國內市場政策。市場供銷因素,自從國家逐步變革甚至取消幾大糧食作物的收儲制度以後,我國糧食市場行情逐漸向自主市場化靠近,價格走低也是必然!國家不再為糧食價格實施託底。

為什麼化肥漲價

成本增加。用工成本增加,是全國性的問題,從原料企業到生產企業;原材料成本,出口對國內市場的影響國內市場的供應關係緊張與否問題;環保對市場的影響,生產企業停產或者更新設備,運費上漲。


總結

最後,糧食價格持續低迷、種地種糧難賺錢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很多地方農民都是種地一年的收入頂不上打工一個月的收入。關於糧食問題,國家出臺了很多相應的政策,站在種糧人的立場上來說,收效微乎其微。糧食價格最終還要靠國家去調控,關於這點我比較贊成和支持袁隆平袁老的建議,“如果能夠將糧食補貼金額每斤增加5毛錢左右,對於農民增產將是一件大好事,農民收入將顯著的增加。”


我是豐收植保不辜負每一分耕耘,為了更好地豐收!


豐收植物保護


這個問題應該分兩部分回答。

一為什麼糧食不漲價?因為農民的可以調控,農民沒有話語權,農民如敢屯糧還有美國的轉基因呢,既能解決空缺又能得到美國人的好感,反正轉基因的加工後不標註誰都不知道。

二為什麼化肥農藥漲價?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在打那些說反正我沒車,汽油怎麼漲與我無關的臉。化肥農藥都是由石油提煉物所生產的,兩桶油不會管你農民賺錢與否的,你們急用它就漲價,這就是壟斷的好處。

其實兩個問題迴歸一個問題,答案就是我們農民是這條食物鏈最底層。


粗俗的真語


題主問的是為什麼?我們只回答為什麼,不扯其他!農資價格持續走強!而糧食價格持續低迷!為什麼?一是受全球糧食供需的影響,供大於求!二是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對農資生產,流通,環節的疏於監管或者監管不力也會總是一定的影響!最後一條是全球範圍內資源配置的影響是主因!由於中國🇨🇳特殊國情的原因,地少人多,經濟相對落後,廣大人民群眾被束縛在土地上!雖然農業基礎的基礎,關係民生,這些土地根本不需要那麼多人,都可以完成!勞動效率低的嚇人!和國外地廣人稀,更本沒有辦法競爭!所以每年都會大量進口國外糧食!具體的一句兩句說不完!所以農村的改革還需要深入!任重而道遠!糧價低迷是不可避免的!



豫東鄉約


糧食價格有國家進行最低保護價,政府對糧價有保護政策,所以糧價不是由市場說了算,而是國家統一調控的,所以糧價不需要我們去擔心。

化肥價格是由市場自行決定的,近幾年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化肥的很多上游原料化工生產企業進入減產甚至停產狀態,在產企業的運營也因為環保問題造成成本增加,這個原因直接抬高了原料的出廠價。

化肥原料供求市場不平衡,市場需求量大於供應量,導致原料供應不足,很多中間商趁機加價,導致很多化肥生產企業採購成本增加,這個原因直接導致生產成本的增加。

最近幾年,隨著勞動法的修補完善,工人工資也逐步增加,原來沒有社保的也開始繳納社保,這也推高了人工成本。

以上因素決定了化肥的價格趨勢就是越來越高,用戶的使用成本也大幅度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