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系统是开源的,是全球程序员的共同劳动成果,为什么总有人认为谷歌可以禁用安卓?

美狗鉴定师


为什么有人会这么思考问题?这是一个典型的小农思维。虽然中国已经走进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发展飞速。但这都是硬件上的快速提升,在人的思维模式上,想要进行快速的改变,依然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现代社会的思维方式是,一个资源,我可以不可以使用。而小农思维的模式是,一个资源,属于不属于我。这是两种思维模式的最大差异。

举例,在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原来的泼皮流氓们摇身一变,变成了企业家、成功人士。至今都有当年第一代莽荒开拓者的神话。究其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主要是那一代人的思维模式是非常保守的,主流的民意依然是我不能花不是我的钱。至于向银行贷款这种具有风险的事情,绝爱多数人是干不出来的。

而那个时代中,那些原先就不想墨守成规的人,反而走在了前面,赔了银行的钱又不是赔自己的钱,反正自己也没钱。抱着这样的看似玩笑一样的心态,其实更符合现代社会的思维模式。

那就是,钱是一个资源,我可以拿来用就可以了。而那些不敢借贷的人,因为资源不是自己的,所以不敢去开拓。

安卓是开源的,是属于世界的。按照开源协议,任何人都可以拿来使用。但是很多依然保有小农思维的人,依然害怕,而这个害怕,是多余的。

还有一点,对于已经开源的部分,谷歌是无权禁用的,但是对于未来开发的代码,谷歌却是有权利不开源的。因此,虽然我个人认为这些担心是多余的,但是这件事情的主动权确实是在别人的手上。

但我们要在意的,又何止是安卓操作系统呢?

如果沙特等石油出产国对中国禁售石油怎么办?

如果美国等粮食出口大国对中国禁售粮食怎么办?

如果日本禁止向中国出口优质电子零配件,我们怎么办?

如果腾讯有一天要收回所有的QQ号码和微信号,我们怎么办?

要担心的事情多了,我们又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呢?只能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现代社会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想要彻底分割,哪有那么容易。

我是 FungLeo ,每日回答各种科技相关的问题,撰写各种科技文章,如果喜欢我,不要犹豫,赶紧关注我吧!

有不同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中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哦!


FungLeo


感谢您的阅读!

2018年欧盟对谷歌开出43.4亿欧元的罚单,这个罚单让谷歌不得不做出反击,所以传出了:搭载Android系统的欧盟手机、平板电脑等等安卓设备,都需要向谷歌支付40美元的授权费。而这则消息让国内消费者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国产手机那么多安卓手机,且不是要收费?小米、华为怎么办?会不会倒闭?

我们再说一个名词“Fuchsia系统”,你可能听到Fuchsia系统,这个系统是谷歌目前在研究的新系统,前一段时间荣耀play还申请运行了该系统。你可能会奇怪,谷歌已经有安卓系统了,为什么还要重新研究新系统呢?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吗?

我们首先要知道欧盟为什么要对谷歌进行罚款,因为谷歌每次激活安卓系统,都会自带谷歌的引擎和浏览器,这对于欧盟来说就是捆绑销售,也就是涉及到了垄断。知道为什么谷歌要加入自带的浏览器和引擎吗?这要说说开源的安卓系统了。

安卓系统大家都知道是开源的,但是你知道这款软件安卓是怎么赚钱吗?它到底哪些地方是开源的呢?

我们先看看安卓的组成:内核( C 语言编写的,基于修改的 Linux 内核)+中间为C++,+UI部分( Java,Kotlin 和 Python)。而 Android 内核基于 Linux 内核,Linux 内核是 GPLv2 协议 (注: GPL是指通用性公开许可证)。其中的一句话就是:在这种协议下的源码必须向社会公开!

得了,谷歌就算想收费,也绕不开这个协议,因此安卓系统永远得不到闭源。那么,问题来了,谷歌真的不能收费吗?其实谷歌可以收费,毕竟谷歌都在对安卓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那么谷歌怎么收费?

谷歌通过广告收费,这就是为什么欧盟对谷歌罚款的原因所在?因为在激活的安卓系统中,都有浏览器和引擎,以及谷歌的框架,可想而知,谷歌就是通过这些获得利润。但是,我也说过,为什么谷歌要研发“Fuchsia系统”,确实就是为了摆脱安卓的开源问题,毕竟欧盟的罚款,给谷歌警惕,如果一味的不收费,就会自己利益受损;但是,收费了,又影响手机厂商选择安卓系统,因此自己研发系统,摆脱这种困窘。

同样,在我国,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安卓收费,因为我们的安卓系统是被去 掉谷歌框架的。所以,谷歌是鞭长莫及,毕竟它只能通过浏览器或者引擎收费,咱们关掉了,想收也收不到。

但是,如果谷歌关闭了安卓系统的维护,其实会影响我们的安卓系统升级。对国产手机来说,自己研发系统还是非常必要的!


LeoGo科技


开源意味着谷歌不能像微软一样把安卓系统当成商业软件来卖,但是谷歌的确可以禁用安卓。


所谓禁用安卓,不是说安卓不给中国厂商免费用,而是停止安卓系统的升级和维护。目前中国手机厂商用的操作系统基本上都是安卓+各家定制的用户界面,例如小米的MIUI和华为用的EMUI等等,如果谷歌停止了安卓的升级维护,那么众多中国手机厂商只能用到目前的版本,不能进一步升级。


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了会怎么样?不用担心,中国用户数量那么多,研发一个自己的安卓系统就可以了。事实上,华为早就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麒麟OS,而阿里之前也搞过一个类似于安卓的系统,对于技术大厂来讲,开发一个替代安卓的系统并非不能实现。


至于新系统上的APP,中国的市场那么大,软件厂商自然会做一个可以在“中国安卓”上运行的版本。现在开发APP一般都要发布安卓和iOS两个版本,将来无非是再做一个“中国安卓”的版本,用不了多少时间,全球第三大手机操作系统的生态就会建立起来。


所以不管安卓在中国是否有商业利益,谷歌也不会禁用安卓系统。一是没有必要,二是也禁不了,所以根本不用担心。


高挺观点


现在的智能手机,除了苹果手机有着自己的独立的手机系统外,其他品牌的手机都是采用的是安卓系统,像华为、小米、OPPO、vivo等等。安卓系统是全球程序员一起开发研究的成果,安卓系统成功后现在都是开源的,所有可以用的到的都可以自己用,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些源代码,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更改。

安卓是属于谷歌公司开发的,但是谷歌通过开源的方式对需要用到安卓系统的用户开放。谷歌虽然将安卓系统进行开源,很多人说谷歌可以禁用安卓了,没有必要再使用了,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看法。安卓其实就是谷歌进行广告宣传的一个平台,你可以发展,在使用搜索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是在采用谷歌的搜索,并且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安卓系统里面有很多的软件是谷歌自己的软

件。

之所以有许多的人对谷歌可以禁用安卓,也是因为安卓毕竟是来源性的,对于谷歌来并不是大头,谷歌有着自己的盈利项目,可以将安卓系统必源,直接禁用安卓系统。但是谷歌对安卓的依赖性还是挺高的,安卓对于谷歌来说赚钱并不是最重要的,谷歌依靠安卓进行足够的宣传,并且安卓不是谷歌的赚钱工具,但是谷歌的很多的东西通过了安卓进行了推广,也是得到了很多的用户。安卓的开源是谷歌想推进手机互联网的发展脚步,更是对未来的谷歌自己的云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镁客网


这就涉及到开源协议了,是哪个开源的,他是有权利更改开原协议的,例如最近的比较臭名昭著的mongodb修改开原协议的事件,还有redis也修改了以前云厂商可以随意挪用代码作为passas服务。如果现在云厂商继续用新的redis或者mongodb的话,而不遵守新的开原协议就会面对一些法律上的纠纷。

Android应该是Apache协议,这是一个限制很小的开原协议,任何厂商都可以拿来更改,而不用回馈社区或者支付任何费用。

更改开原协议或许会被部分人道德谴责,其他到没什么,只要他想。


zhangshen892


安卓是属于谷歌公司开发的,但是谷歌通过开源的方式对需要用到安卓系统的用户开放。

谷歌虽然将安卓系统进行开源,但是安卓其实就是谷歌进行广告宣传的一个平台,在使用搜索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是在采用谷歌的搜索,并且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安卓系统里面有很多的软件是谷歌自己的软件。

实际上,Android的组成是由内核(用C语言编写,基于修改后的Linux内核)+ C ++的中间部分,+ UI部分(Java,Kotlin和Python)而来的。 Android内核基于Linux内核,Linux内核是GPLv2协议,GPLv2协议里要求:本协议下的源代码必须向公众开放!

所以,即使谷歌想要禁用安卓,也无法通过这个协议,而安卓将永远不会得到封闭源。


科技的兴盛时代


美元是全球美元持有国共同使用的成果,凭什么只允许你一家印,应该谁都可以印!


皇甫俊孝l真


我更奇怪的是,你为什么认为谷歌不可以禁用安卓?安卓只是部分使用了开源社区的代码,但并非全都是来自于他人劳动。也就是说,很多的代码是谷歌原创的。此外,每家手机厂也有自己的私有代码,是不受GPL限制的,根本就不开源。而且,华为也好,小米也好,凡一款产品上市,都要向谷歌提交样品进行这样那样的认证,才可上市销售。开源不等于免费,就好像,即使把设计图给你,你买房子还是要付钱的。


点击刷新76331664


你是不是混淆了安卓和Linux?


linking


1.开源只是个协议,代表了源代码是开放可见的。任何人可以在遵循此协议的前提下,下载、阅读、修改、使用源代码。开源是一种态度,并非开源了就一定是贡献于很多程序员。

2.开源不等于无版权。恰恰相反,开源社区非常注意版权保护。属于谷歌公司贡献的部分,版权归属于谷歌。

3.项目的开源协议是可以修改的。比如从GPL跳到MIT。

4.安卓系统核心的开源不等于安卓生态的开源。谷歌服务框架及其支撑起的庞大的生态系统并不完全是开源的。而谷歌的服务恰恰对用户来说是重中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