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将领着大衣为何不穿袖子?

ee-超Lz


诚邀,如题。军装是一只部队给人的第一印象,一般来说军装的款式,穿法都是有其特定规矩,那么在民国时期为何国民党将领喜爱把大衣披在身上而不好好穿着呢?小编以为原因可以这样理解。

首先,好看

将军也是人,是人就会有审美方向的要求。想象一下,如果国民党那些肥头大耳的将军把大衣的袖子穿上,再把扣子一系,捆的紧紧的感觉像不像一头粽子?反之如果只是披上大衣,不但显的精神,而且颇有古代将领披风之意,自然受到了广大将军们的欢迎。


其次,给蒋介石献媚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殍。实际上国军披大衣的传统,还要从蒋介石对无袖大衣的喜爱说起。据说1923年的时候,蒋介石无意间看到督察布瑞南先生身上披着的一件无袖大衣,很是喜欢,于是,他的妻子(还不是宋美龄)询问督察布瑞南身上大衣的由来,并让香港的裁缝师也给蒋介石做了一件,当蒋介石收到大衣时很是高兴。自此蒋介石到哪里视察都会身穿一身无袖大衣,所谓上行下效,这个风气在国军中也就推广来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军大衣,小的时候见过,真的是特别厚啊。

自己爷爷曾经是国民党的一名军官,后来48年的时候跟随部队起义了,加入了我党干革命,家里还有爷爷以前在国军时候的照片。

那件军大衣真是特别厚实,不过是建国以后发的,我记得以前爷爷偶尔出去会披一下,确实不用套袖子,因为它又长又厚,这样披着足够保暖了。还有一点就是军大衣版型特别规整,袖子就是直挺挺的垂下来,那么厚的衣服如果穿袖子,双臂下垂的时候无所谓,一旦抬个胳膊弯下双肘啥的,袖子肘关节部位就会紧绷,十分难受。而且那衣服在家里肯定是脱下来的,太厚重穿上穿下不方便。

今天看到题目,想起自己爷爷披大衣的情景,以前只觉得披大衣方便,现在这么一想或许还真有可能是以前遗留的习惯呢。现在影视作品里好多国民党将领披大衣,印象最深的就是著名的帅哥将领张灵甫,大衣一披,说不出的英明神武。看看李幼斌老师饰演的张灵甫。


至于为什么那么多国民党将领喜欢披大衣,我觉得主要还是蒋介石起的头。蒋介石出身算不上多么好,但是对于穿衣什么的特别讲究,他的夫人宋美龄是大名媛还留过洋,蒋介石在穿衣打扮上自然不能随便。除了正式的服装之外,蒋介石似乎特别钟爱斗篷,确实,一件斗篷可以让人平添几丝飘逸潇洒之态。而且实际上,张学良也会经常以斗篷形象示人。

既然老大钟爱的东西,下面的人当然要效仿,不过一般的军官将领由于工作职位关系,平日里穿好衣服再加个斗篷肯定不方便,想象一下各个军官都穿斗篷呼来呼去的场景。但是斗篷不穿,军大衣脱去袖子再穿,照样可以穿出斗篷的潇洒飘逸。于是乎,一般军官将领之间也就流行披大衣了。这种景象,其实很正常,今天开会报告什么的,好多人也不再西装革履了,而是特别喜欢穿个夹克,原因不言而喻。


一览众河小


这叫时尚!

这和当时流行穿中山装是一样情况。请看下图:

看见面前那两个口了么,一般手是从那里伸出来,这是披风斗篷设计。

当时的国民党将领穿的衣服都是没袖子,主要是因为蒋介石。当时蒋介石特别喜欢穿披风,而且直接影响到了他的下级。当时还不是蒋委员长的蒋介石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看中了别人穿着的披风,十分喜欢,当时他的妻子陈洁如看见了蒋介石喜欢披风,所以就做了一件披风给丈夫。

自从有了披风之后,蒋介石都会穿着披风参加一些重要会议场合,因为他觉得披风穿起来很帅,看起来精神抖擞,严肃威风。所以当时就因为蒋介石挂起了一阵披风潮流。开始是披风,那冬天呢?冬天就成了披大衣,当时就没有将领会选择把手放袖子里面,走路带风就是披风的感觉。披风就是挡风的作用,但是因为蒋介石喜欢所以性质在当时就变了。因为蒋介石参观军队,或者是在巡视时发现其将领穿的是披风时就印象好许多。所以当时的将领纷纷了解了,所以全军将领都穿上了披风。

在我们平时看的抗日剧,或者有关国民时期题材的电影时,往往都能看到一只手插口袋,一只手露在外面比划着的画面。确实,穿上披风看起来十分的帅气。而且蒋介石跟其妻子陈洁如离婚后,那件披风还一直保留着。


四十五度军报


在观看影视剧时,有心的朋友们总会发现,国民党将领们时常会披着一件军大衣,看起来威风凌凌,气度不凡,构成了那个年代鲜明独特的时尚标签。其实,国民党军官的这种时髦风潮源起于他们的委员长蒋介石的着装喜好。

(蒋介石着大衣)

当年,蒋介石还是国民党黄埔军校的校长,他和第三任妻子陈洁如一起去香港游玩,受到了香港督察的热烈欢迎。当时,督察身上披了一件黑色的披风,看起来气宇轩昂,帅气的着装深深地吸引了蒋介石的注意,席间,他不时将瞥向这件披风。虽然蒋介石咩说什么,但妻子陈洁如将这一切看在了眼里。离港之时,她将蒋介石的身形尺寸告知了督察,拜托他帮忙为丈夫定做一件披风。

(蒋介石陈洁如)

后来,蒋介石收到这件披风,简直爱不释手,每每有重要场合,他都会着这件披风出席,看起来精神抖擞、威严有加,甚至跟陈洁如离婚之后,他都一直收藏着这件披风。

古语云,上有所好,下必投之,这句话非常有道理。看到蒋委员长身着的披风,国民党内部的军官们纷纷效仿,一是投其所好,可以无形中增进自己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为自己晋升创造机会;二是蒋介石这个人对仪表非常重视,穿一身披风,既显得威风、严肃,又不失干练整洁,可以提升自己在蒋介石心中的印象;三是披风的确很帅,而且自带身份象征,追逐时尚潮流是大部分人的本能。

(张灵甫披风:符合经典的传播学现象)

后来,为了与蒋委员长区别身份,加上披风比较单薄,因而为了御寒,同时又保证风度不打折,披军大衣就成了国民党内部军官们的最佳选择。因此,我们常常看到国民党将领着大衣而不穿袖子。其实,这种时尚潮流很经典,到我们现在都不过时。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必须明确两个问题,首先是不能什么黑锅都得由蒋介石来背,如果认真观察历史上蒋介石的戎装照片,应该会发现他有三款外用装束,第一是北伐时期所穿的“军大衣”;第二是南京政府建立以后到抗战爆发之前的“黑斗篷”;第三才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军用斗篷”;其次是提问的暇疵,既然称为“军大衣”那就一定有领有袖,否则就是军用斗篷了。



“斗篷”分为普通和军用两种,网传蒋介石很早喜欢上斗篷是因为如夫人陈洁如,我们不去考证它的真伪,只须注意那种黑色的斗篷(或称大氅)上面是没有军衔的,所以并非军队专用,它只能算作高级将领的自用或专用服装,用以防寒和耍酷。

斗篷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我国明代,但我国古代是叫“披风”的,而欧洲早在十一世纪便有如此穿戴,应该可以确认单单就“斗篷”而言是舶来品,因为欧洲尤其是英伦地区很早就将斗篷用作正装,喜读福尔摩斯小说的肯定明了。



(北伐时期蒋的军大衣)

军用斗篷发明于欧洲,很不幸的是,近代东方最早用为制式军品的则是日本,因为小日本的军制军服早期都学自欧洲,在“昭五式军装”定型和列装的1930年,日本军队已经给军官设计制作了军用斗篷。而在同一时期,蒋介石刚刚完成北伐正在跟冯阎李进行中原大战,国民党军队还腾不出手来进行军装和备品的制式化,更别提用途比较特殊的斗篷了。

直到1936年1月20日,国民政府颁布《陆军服制条例》之后,才将所有军服的制式明文统一,如此,孰先孰后一目了然。 日本鬼子的军用斗篷有士兵和军官两种,高衔级军官的斗篷一般是细毛呢所制,悬垂性能好,比较轻便和挺括,如图中土肥原贤二就任第14师团长时的照片,就是身着日军军官斗篷。

(土肥原)

同时日军还列装了军大衣(官兵两种)、风衣和雨衣,这些服装尤其是军大衣与斗篷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关东军军官的昵子大衣、士兵的棉大衣真实客观存在过,斗篷只是少数高级军官穿用,因为在作战时非常不便。

因此,蒋介石身上的斗篷要分为两个时期,之前是个人喜好的黑色大氅,可以御寒、扮酷和防弹(里面带夹层,据说墨索里尼还专门赠送过),但并非军用,明显的区别在于领子上并没有军衔,尤其是西安事变逃跑不慎扭伤了腰以后,拐杖和斗篷成为他离不开的两样东西。



(近代欧洲斗篷)

国民党部队的军用斗篷大体出现在1935到1936年间,很明显模仿自日本军队,包括什么“总队附、团附”的官职也是学自东洋,这是需要承认的事实。 抗战爆发以后,蒋介石外出会见客人或检阅部队时,所穿的已经是绿色的军用斗篷,衣领上有明显的三星上将标志,同时在斗篷前襟开出两个口子,方便握手等等。

所谓斗篷,准确释义为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形如斗故称斗篷,又称“一口钟”或“一裹圆”,其短者称帔,长者才称为斗篷。纵观历史图片,其实国民党军队中高级将领身着斗篷的少之又少,其一是模仿蒋介石是要倒霉的;其二前面讲过了,在作战中行动极不方便,就是个防风御寒的样子货,大多数时间,这些将领们还是穿的军大衣。



至于我们在一些影视剧中所看见国军将领大肆穿戴斗篷的镜头,则无需当成真实历史看待,到1944年前后,大批美式呢子军大衣装备军队,高级军官根本没有用斗篷的必要。斗篷得以成为军用的重要原因是骑兵的出现,二战时期苏军骑兵每人一件,而随着骑兵成为夕阳军种,它已不再流行。

那么斗篷和“披风”的区别又是什么呢?严格来说就一句话,斗篷无袖而古代披风有袖,但实际上近代以来经常称谓的披风都是“斗篷”,比如英国国王加冕典礼上和大学博士服的礼仪披风等,都已经不是我国古代所定义的“披风”了,不妨说,到近现代时期两者已经混为一谈了。


度度狼gg


因为又防寒又帅啊。与其说将领们不穿袖子,不如说他们一直将大衣当做披风而已。而国民党将领对斗篷或者披风的热爱,完全出自于对蒋介石的效仿。这种感觉就像当时的纳粹纷纷学习希特勒剃一小撮卫生胡一样。

其实可以想象一下,在军列之中一个将领的身影如何凸显出来,能够让士兵们一眼看过去就知道:嗯,这个人不一样。靠颜值和气场是比较难的,主要还是靠着装。穿着披风给人一种走路带风的感觉,蒋介石第一次在香港看到香港警局的督察布瑞南身穿的毛呢披风时就十分神往,多看了两眼。他还在当时还是他老婆的陈洁如面前多次提到这件深色呢质大氅,说它足够神气、别致。

丈夫的小心思怎么会逃过陈洁如的眼,在和蒋介石离开香港的时候,她偷偷去找了招待他们的好友李时敏,请他找香港的裁缝师傅给蒋介石也做一件一样的。李时敏爽快答应,陈洁如也将此时默默藏在心中,没有告诉蒋介石。

当蒋介石正在广州准备着去俄罗斯的考察行动之时,这件披风恰巧邮寄到了蒋介石在广州所住的旅馆之中。这是一件相当考究的披风,不仅仅面料奢侈,领子上还镶嵌这金丝绒边。后来陈洁如回忆那天蒋介石看到披风时的样子,说蒋介石十分开心,穿着它走来走去还在镜子前照了好久,像一个孩子一般。

陈洁如如是写着:蒋介石此前从未因为一件衣服高兴成这样,他并不关注衣服的质地或者裁剪,他只是看中这件披风的与众不同,在穿上这件披风之后,蒋介石脸上露出了无法言状的喜悦。

蒋介石来到了俄罗斯,还频繁给陈洁如写信,附上的照片都是身穿披风的潇洒模样。后来在很多的重要场合,蒋介石都会披着这身披风。但是这身见证这陈洁如悉心和爱意的披风,却始终没有保住他们的婚姻。陈洁如被一身贵族光环的宋小姐取而代之,成为了这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

可笑陈洁如离开了蒋介石,但是蒋介石对披风的热爱却依旧专一。后来他又有了一件标志性的黑色披风,是他的侍从室专门委托南京的军服店制作的。蒋介石对自己的装容要求颇高,对于他手下的将领也是要求严格。渐渐的,国民党的将领也有了身披披风的习惯,后来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军装之中也配备了整齐的黄棕色斗篷。


木剑温不胜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如果你的老板喜欢打乒乓球,那么不到一年,整个公司可能都是乒乓球高手,为什么呢?因为领导爱打乒乓球,你打的好领导喜欢你,你就有升职加薪的机会,你在公司就比较舒坦,从古至今一直是这个道理,国民党将领穿大衣不穿袖子也是这个原因。

当时的老板就是蒋介石,而这些备受老板青睐的,也就是这些将领,他们大多是黄埔军校出身,也大多都是穿着大衣不穿袖子,走起路来威风凛凛。

说起来,蒋介石对于大衣,也有过一段故事。

1923年,那时候的蒋介石虽然已经小有名气,是政坛上的新星,但是离权力中心还差得远,这时候的他还沉浸在和第三任妻子陈洁如的风花雪月之中,在一个军阀朋友的邀请之下,蒋介石带着陈洁如来到香港游玩,在香港,有一位英国在香港的督察接待了蒋介石夫妇,在督察家里,蒋介石见到了令他心仪的东西。

在和督察交谈的过程之中,蒋介石时不时地往旁边的披风看去,甚至有时目不转睛,原来,他看上了这一件英国式的披风。

等到蒋介石回到广东,没多久他就收到了一件量身定制的披风,关于这个披风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香港督察看出了蒋介石的心思,而且觉得蒋介石大有前途,即便不能抱大腿,交个朋友也不错,于是根据蒋介石的体型订做了一件披风给他寄了过去。另一种说法比较浪漫,温柔体贴的陈洁如,看出了蒋介石的想法,于是根据丈夫的身高体重,在香港托人订做了一件。

不管这披风的来历如何,蒋介石收到之后是爱不释手,而且很长时间都穿着这件披风。后来,蒋介石把陈洁如送出国,迎娶了宋美龄,然后逐步登上了权力的巅峰,这时候披风依旧是他的最爱,走到哪里都要披着,不知道是真的喜爱披风还是对陈洁如旧情难忘。

俗话说上行下效,任何时候都一样,蒋介石经常披着黑色披风出现在公众面前,将士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这时候国民党军官有一种大衣,虽然有袖子,但是衣服的长度和披风差不多,所以将领们开始把大衣当做披风穿,不穿袖子,走起来像自己的领导一样威风。

话说回来,无论是披风还是大衣,穿起来确实威风,想想看,走在士兵们的面前,穿着拉风的大衣,是多么有面子的事,所以后来国民党将领无论高低,基本上都有大衣。而蒋介石对军队的服饰也很看中,甚至一度因为士兵们的衣着不够整齐而罢免了一个将领。

然而大衣虽然威风,却没法提高战斗力,追求排面的国民党最终还是失败了。


无笔史官


孙中山是萝莉控,其实蒋介石也是!1918年把妹达人蒋介石31岁时,吃着锅里的毛福梅,看着碗里的才12岁的陈洁如(1906.8.26-1971.1.21)。为了取到陈洁如,老蒋可是绞尽脑汁,说尽了情话,立尽了誓言,保证与毛福梅、姚冶诚离婚,甚至还是国家的名义的来求爱。如果拒绝,那她就是不爱国,这老蒋太“坏”了。

1912年的信。你爱国吗?如果爱国,就不会只想自己,就不会吝啬给予一位国家的革命者些许的快乐。若继续拒绝同我谈话或减免,你将严重影响这位革命者高昂的士气和精神。(

我将我的心,置于你的裙边之下。1920年

1921年12月5日,34岁的蒋介石终于娶了15岁的陈洁如,媒人是张静江。1923年冬,在广州的老蒋和陈洁如邀请桂军总司令刘震寰去香港玩玩。为什么老蒋请去玩啊?因为刘震寰为孙中山驱逐了陈炯明。老蒋此行就是跟刘震寰套近乎。他们住在了蒋介石的朋友富商李时敏家中。李时敏的父亲李博曾赞助孙文革命,说起来都是朋友。

我们是人情社会,有朋友好办事。李时敏跟香港督察布瑞南是好友。他招呼一声,在边防安检上大开绿灯——免检。由此,蒋介石认识了布瑞南。而布瑞南身着黑色斗篷大衣,喜欢看美女的老蒋,这时看着黑色斗篷入迷。17岁的陈洁如要给老蒋一个惊喜。



回到广州不久,陈洁如拿出了同款斗篷,当做礼物送给了蒋介石。他竟然孩子般的兴奋,陈洁如更是开心,因为自己的付出让“真命天子”喜出望外。为什么蒋介石钟情于欧美斗篷呢?可不只是斗篷很酷很帅那么简单。这得从1922年说起。



1922年12月,蒋介石首次邂逅了宋美龄。从见面的第一眼,他就爱上了她。老蒋在酝酿一盘大棋,他爱宋美龄原因有三:首先是孙中山(为权),其次是宋嘉树(为钱),最后是宋美龄(相貌)。其实在相貌上宋美龄和陈洁如不分上下。大概是他们初见,宋美龄穿的是斗篷吧。



蒋介石为了宋美龄真是跟毛福梅、姚冶诚离婚,而让陈洁如赴美“充电”。陈洁如在蒋介石的毒誓下,半信半疑半喜半忧的离开。这就为蒋介石全身心追求宋美龄提供了便利。蒋介石本来很传统还有点侠士(帮派)味道。为了事业和爱情,他对宋美龄的条件一一答应。甚至为此信了基督教,穿斗篷在福垊看来也是讨好宋美龄。



其实说是无袖,袖口还是有的。这跟我国传统的披风很大不同。明清的披风就是褙子(背子),这是有袖的披风。福垊喜欢传统,特别喜欢将军系的披风,看着超级帅。比这个斗篷好看多了。斗篷和披风的区别看下图。



为什么国民党喜欢无袖的斗篷?除了斗篷方便、酷帅最大的原因还是跟风。穿蒋介石一样的衣服,会博得蒋介石的好感。而且对下还有一种自己是“蒋介石”的错觉和渴望。正是这种原因,才使国民党的斗篷风靡一时。

<strong>


福垊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很多国民党将领把大衣披在身后,不穿袖子。这种姿势其实并非国民党专享,印象中毛主席、林彪也这么披过大衣。只不过,国民党将领这样造型确实多一些。

(电影大决战中林彪披大衣)

至于原因,其实就是把大衣当斗篷穿。

在古代,“斗篷”是将帅常见的一种配备,冷时能当风雪,暖和时拉风潇洒。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就在雪天穿过斗篷。所以,中国将领们有斗篷情节很正常。比如蒋介石委员长,他就很喜欢穿斗篷,看上去确实也是威风凛凛。

国民党将军们向委员长看齐,对这种帝王范儿也欣赏。但是,他们又不能人手一个斗篷(毕竟不是国军制服标配)。要是专门自己定做一个斗篷,怕被人嘲笑。于是灵机一动,就披着大衣来当斗篷,也算过一过瘾。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批大衣或者斗篷,属于比较潇洒的造型,一般是“首脑”人物的特权。如果几个国军将领走在一起,一般默认只有职位最高的可以批。要是司令穿的整整齐齐的,参谋却披着大衣,那是很不像话的。

比如下面这张图。蒋委员长披着正规的斗篷,张副总司令披着大衣,其他人必须整整齐齐穿着。

披着大衣除了装酷之外,还有以下好处。

首先是比不披大衣要暖和。可以遮风挡雨。这个很正常。

其次,如果在风雨天,大衣被弄脏弄湿了,只需要换一件大衣就可以了,比换衣服要省事。换下来的大衣可以让勤务兵拿去烘干刷净。两件轮换着就可以保持名将风采。

其三,披着大衣,把两手从大衣前面伸出来写字什么的,比胳膊穿在大衣袖子里更灵便。

最后,披着大衣,如果进到屋里,肩膀一耸就能让副官把大衣取下来。如果袖子穿进去了,要脱下来更麻烦。

当然,披着大衣单纯从保暖效果上是不如穿进大衣袖子的。所以,如果是在冰天雪地、寒冷刺骨的环境下,他们不会披着大衣,而会乖乖穿着大衣。不然为扮酷冻出毛病,那就得不偿失了。


巴山夜雨涮锅


在很多关于国民党的影视作品中,我们总是会发现国民党的中高级将领很喜欢这样一套装扮:

手戴白手套,身披军大衣!

确实,在很多国民党将领的装扮中,白手套和军大衣是非常重要的装备。而这一切的源头,则是蒋介石。


蒋介石也算是个比较赶时髦的人,早年留学日本的时候,看到日本的军官都喜欢戴着白手套(日本人也是从欧洲那边学过来的),蒋介石觉得很是帅气,便暗暗记在了心里。等到蒋介石手握大权之后,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白手套就开始在国民党将领中流行起来。

当蒋介石还是黄埔军校校长的时候,有一次和自己如夫人前往香港时,受到了香港总督的接待。当蒋介石见到香港总督时,顿时眼睛都直了。原来香港总督的身上,披着一件黑色的斗篷披风,看起来好不帅气 。作为一个赶时髦的人,蒋介石觉得自己也应该有一件这么斗篷披风才能配得上自己时尚达人的称号。

而蒋介石的异样同时被香港总督和陈洁如给发现了,香港总督想拉近一下自己和这个未来中国领袖的距离,陈洁如则是想满足自己丈夫的一个心愿。于是,陈洁如负责提供蒋介石的身高资料,香港总督则负责斗篷批风。

就这样,蒋介石拥有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件斗篷披风,爱不释手,天天披在身上,不过,此时的蒋介石还没有大权在握,所以他这个习惯也没多少人注意到。(很讽刺的是,最后的陪着蒋介石身披斗篷披风的不是陈洁如,而是宋美龄)



北伐之后,蒋介石独掌大权,而蒋介石喜欢身披斗篷披风的习惯也被将领们所观察到。这可是领袖最喜爱的装扮,下面的将领纷纷效仿,以此拉近自己和领袖的距离。没有披风怎么办?那就拿着军大衣当披风用。一时间想,国民党军队的大小将领,都把身披军大衣当成一种时尚。

所以说,在国民党的将领是中,军大衣不是用来穿的,而是用来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