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最后的坚守者

敦煌:最后的坚守者

离开红柳泉的时候,一群红鬃马穿过荒草和灌木林,它们自由、飘逸,在宁静的大自然中就像在一幅山水画卷中安然游荡。这是突然出现在我们视野里的一道景观。停车、拍照。我们不停地赞叹,这是一群在西部地区也难得一见的骏马,它们形体健壮、毛色棕红、跃走轻捷。

年过六旬的陈明星,指着一匹领头的高头大马说,这群马,是蒙古马和欧洲马杂交的。这群马,正是他饲养的。

敦煌:最后的坚守者

在荒凉的地方,他书写了人间最温暖的故事。

在距莫高窟13公里的莫高镇红柳泉,当地人陈明星用近30年时间,在9000亩荒漠化草原上引种沙生植物和胡杨、红柳,从而治理风沙。如今这里变成了绿意诱人的草滩和树林,形成了一道天然生态屏障。

红柳泉,过去人们多称之为伊塘湖,这片敦煌绿洲的东大门荒原湿地上,近年来人们探明了一处罕见的地热资源。根据甘肃省地勘局张掖水文二队对五墩乡伊塘湖一带水文地质勘探成果分析,该区域地热活动异常,面积约为150平方公里,在1100米至1500米深处地下水温可达50℃至65℃。1999年,这里打探出第一口深井,滚滚温泉喷涌而出。

敦煌:最后的坚守者

过去的红柳泉,泉眼很多,到处是波光粼粼的水域,天鹅、野鸭在觅食嬉戏,怡然自得。据有关资料反映,这里设地面积约6500公顷,地势平坦,分布着红柳、碱蓬、胡杨、甘草、沙拐枣、芦苇等几十种野生植物。目前经过持续多年的治理,这里芦苇丛生、红柳成林,为野生动物营造了一个繁衍生息的好环境。如今,每逢春季,天鹅、丹顶鹤、野鸭等来这里觅食嬉戏,黄羊、狐狸等野生动物也经常出没。

敦煌:最后的坚守者

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发展理念。敦煌三面沙漠围城,敦煌缺水,敦煌喊渴!在这样的危情下,陈明星在这里耗尽了半生的精力,被称为“沙漠斗士”。

胡杨幼苗已成参天大树,红柳林已成片伸展,陈明星却没有止步,他开始试种耐盐碱的梭梭、沙棘,他要还红柳泉昔日的景象。这些年,地下水逐年下降,很多泉眼已经开始干涸。水资源作为敦煌的“命脉之源,生存之本”,是敦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构建“国家生态屏障”的目标之下,敦煌正尝试创造新的辉煌。

红柳泉,仅有一面与敦煌绿洲相接,它的三面同样是戈壁沙漠。

敦煌:最后的坚守者

这里是敦煌抗击风沙的第一道防线。

有人问陈明星,常年坚守在这里孤独吗?生活条件不便,苦不苦?他淡淡一笑,这么多年过来,早已经习惯了。60岁的生日过后,陈明星还没有离开这里。

一湾湾泉流、一片片绿洲,为生态发展作证。红柳泉,守护着敦煌的每一天。

在游人如织的敦煌,陈明星的坚守,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意境,有了水韵,有了绿洲新的传奇。

(记者 陈思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