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如此善良,却依然过得这样凄凉?原因是没读懂人生


为什么你如此善良,却依然过得这样凄凉?原因是没读懂人生

我并没有专门的信仰,但是我对佛家,道家,西方的天主基督,只要是导人向善的宗教我都非常尊重,并且愿意了解他们的教义。

对于我来说,信仰不是拿来炫耀和绑架他人的,信仰是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因为我依然相信人之初性本恶的理论,这并非我的世界充满悲观。而是现实基本如此。人类的进步是不再茹毛饮血,文明和伦理掩盖了本性的丑陋,但是远古的基因从来没有停歇,善恶在一念之间,正邪其实很难鉴定。关键还在自身的修炼。

在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后世的人只是讨论他们的精彩,却忘了每一个学说提出他们的理论的依据是什么?是缺失,时代所宣扬与呼唤的所谓正能量,正是这个时代所缺少的。

当年是这样,现在依然。

为什么你如此善良,却依然过得这样凄凉?原因是没读懂人生

我们相信慈悲和善良是世间美好的事物,但是并不代表你心怀慈悲和善良,上帝就会对你特别的眷顾。我不相信宿命论,我更相信当下的作为,决定你现在以及将来的人生轨迹。

很多人忘记了自己生活在红尘俗世,一味的学神学佛,或者忍耐与谦让。到头来,他们发现自己的善良并没有给带自己带来好运,反而得到的是算计,欺骗和背叛。自己坚守着做人的底线,却一次次被他人践踏。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难道好人真的没有好报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你真的读懂了儒家的经典,如果你也读过《增广贤文》,那么你再在俗世里去验证一番,或许你会豁然开朗。

我们生活尘世间,自然有爱恶欲,七情具。有喜怒,就有哀惧,有无畏,就有自私,因为有了阴阳,所以才会相辅相成,幻化万物,彼此生长。情是人生来具有的,谁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为一个有志者,是决不能被感情牵着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要学会妥善处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得安乐而有意义。

七种情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如果刻意的去掩饰,反而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困扰,以下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说明。

为什么你如此善良,却依然过得这样凄凉?原因是没读懂人生

在唐人传奇牛僧孺的《玄怪录》中记载了在隋朝的长安城,有个叫杜子春的年轻人,由于生活奢侈,因此父母留给他的积蓄,很快被他花光了,后来,他只好到街上去乞讨。

有一天,当杜子春到街上乞讨时,遇到了一位道士,道士见他颇有慧根,就把他带回山上。道士对杜子春说:“我决定将你改头换面,从今以后,你不能有任何的感情,一旦通过考验,你就能修成正果和我一样做道士了。”

说完,便让杜子春下山去。杜子春牢牢记住道士的话,他不开口说话也不笑,许多认识他的人和他打招呼,他也不理不睬,真的做到了道士所交待的话。并且遇到很多不同的人,代表喜怒哀乐恶欲的人和事物来诱惑他,都一一化解,但是唯独爱上面没忍住开了口。

就在这一瞬间,道士出现了,他很生气杜子春如此沉不住气,于是杜子春又恢复乞讨的生活方式了。其实人性与其压抑不如合理的宣泄。一味的隐忍到头来害人害己。

我们很多人跟杜子春一样,好像可以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却不知道百密一疏,终归没有自在洒脱来的痛快。

为什么你如此善良,却依然过得这样凄凉?原因是没读懂人生

人之所以本本分分还过不好一生,原因就是他没有在俗世里好好修行。我们人其实是更接近狼的动物,它们可以成群结队,也可以千里独行,它们不主动挑衅,但是绝对不会在困难面前退缩。

所谓善良是一个人保持不要过激行为的底线,但是光有善良还不行。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面对着各种各样的人,知人知面不知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的防备是看你说话做事是不是靠谱,看你在利益面前是不是分得清,看你对家人父母是不是怜爱和孝顺,看你对朋友是否真实诚信。

一味的表现自己的淳朴,而不知道跟其他人保持合理的距离,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哪怕你再善良也会遭人嫉妒和怨恨,所谓一粒米养恩人,一石米养仇人就是这个道理。

做人要有度,不是给的越多,人家就认为你越好,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有时候比全力以赴更有价值。

很多人不知道做事留余地的真正含义,就是凡事不能过激,易经说:亢龙有悔,潜龙勿用,就是这个意思,所谓满招损,谦受益,这个谦,不仅仅是让,还是一个度。

那些自认为自己善良的人,请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人生,是不是对人热情而没有防备,是不是遇到事情总是激情高亢,全力以赴,从来没有仔细思考过这中间的各个环节,哪些是自己可以做的,那些是应该留给别人的。

我们依然应该保持善良和慈悲,但是我们更应该学会待人处世之道,不要让自己太累,太执着,你学会给别人留余地,也就给自己留出了更大的空间,这样你的人生才能真正的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