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如此善良,卻依然過得這樣淒涼?原因是沒讀懂人生


為什麼你如此善良,卻依然過得這樣淒涼?原因是沒讀懂人生

我並沒有專門的信仰,但是我對佛家,道家,西方的天主基督,只要是導人向善的宗教我都非常尊重,並且願意瞭解他們的教義。

對於我來說,信仰不是拿來炫耀和綁架他人的,信仰是對自己行為的約束。因為我依然相信人之初性本惡的理論,這並非我的世界充滿悲觀。而是現實基本如此。人類的進步是不再茹毛飲血,文明和倫理掩蓋了本性的醜陋,但是遠古的基因從來沒有停歇,善惡在一念之間,正邪其實很難鑑定。關鍵還在自身的修煉。

在諸子百家爭鳴的時代,後世的人只是討論他們的精彩,卻忘了每一個學說提出他們的理論的依據是什麼?是缺失,時代所宣揚與呼喚的所謂正能量,正是這個時代所缺少的。

當年是這樣,現在依然。

為什麼你如此善良,卻依然過得這樣淒涼?原因是沒讀懂人生

我們相信慈悲和善良是世間美好的事物,但是並不代表你心懷慈悲和善良,上帝就會對你特別的眷顧。我不相信宿命論,我更相信當下的作為,決定你現在以及將來的人生軌跡。

很多人忘記了自己生活在紅塵俗世,一味的學神學佛,或者忍耐與謙讓。到頭來,他們發現自己的善良並沒有給帶自己帶來好運,反而得到的是算計,欺騙和背叛。自己堅守著做人的底線,卻一次次被他人踐踏。

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難道好人真的沒有好報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如果你真的讀懂了儒家的經典,如果你也讀過《增廣賢文》,那麼你再在俗世裡去驗證一番,或許你會豁然開朗。

我們生活塵世間,自然有愛惡欲,七情具。有喜怒,就有哀懼,有無畏,就有自私,因為有了陰陽,所以才會相輔相成,幻化萬物,彼此生長。情是人生來具有的,誰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為一個有志者,是決不能被感情牽著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複雜的,要學會妥善處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得安樂而有意義。

七種情感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如果刻意的去掩飾,反而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困擾,以下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說明。

為什麼你如此善良,卻依然過得這樣淒涼?原因是沒讀懂人生

在唐人傳奇牛僧孺的《玄怪錄》中記載了在隋朝的長安城,有個叫杜子春的年輕人,由於生活奢侈,因此父母留給他的積蓄,很快被他花光了,後來,他只好到街上去乞討。

有一天,當杜子春到街上乞討時,遇到了一位道士,道士見他頗有慧根,就把他帶回山上。道士對杜子春說:“我決定將你改頭換面,從今以後,你不能有任何的感情,一旦通過考驗,你就能修成正果和我一樣做道士了。”

說完,便讓杜子春下山去。杜子春牢牢記住道士的話,他不開口說話也不笑,許多認識他的人和他打招呼,他也不理不睬,真的做到了道士所交待的話。並且遇到很多不同的人,代表喜怒哀樂惡欲的人和事物來誘惑他,都一一化解,但是唯獨愛上面沒忍住開了口。

就在這一瞬間,道士出現了,他很生氣杜子春如此沉不住氣,於是杜子春又恢復乞討的生活方式了。其實人性與其壓抑不如合理的宣洩。一味的隱忍到頭來害人害己。

我們很多人跟杜子春一樣,好像可以把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卻不知道百密一疏,終歸沒有自在灑脫來的痛快。

為什麼你如此善良,卻依然過得這樣淒涼?原因是沒讀懂人生

人之所以本本分分還過不好一生,原因就是他沒有在俗世裡好好修行。我們人其實是更接近狼的動物,它們可以成群結隊,也可以千里獨行,它們不主動挑釁,但是絕對不會在困難面前退縮。

所謂善良是一個人保持不要過激行為的底線,但是光有善良還不行。你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面對著各種各樣的人,知人知面不知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的防備是看你說話做事是不是靠譜,看你在利益面前是不是分得清,看你對家人父母是不是憐愛和孝順,看你對朋友是否真實誠信。

一味的表現自己的淳樸,而不知道跟其他人保持合理的距離,不能有所為有所不為,哪怕你再善良也會遭人嫉妒和怨恨,所謂一粒米養恩人,一石米養仇人就是這個道理。

做人要有度,不是給的越多,人家就認為你越好,量力而行適可而止,有時候比全力以赴更有價值。

很多人不知道做事留餘地的真正含義,就是凡事不能過激,易經說:亢龍有悔,潛龍勿用,就是這個意思,所謂滿招損,謙受益,這個謙,不僅僅是讓,還是一個度。

那些自認為自己善良的人,請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人生,是不是對人熱情而沒有防備,是不是遇到事情總是激情高亢,全力以赴,從來沒有仔細思考過這中間的各個環節,哪些是自己可以做的,那些是應該留給別人的。

我們依然應該保持善良和慈悲,但是我們更應該學會待人處世之道,不要讓自己太累,太執著,你學會給別人留餘地,也就給自己留出了更大的空間,這樣你的人生才能真正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