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后是如何气死姐姐大周后并上位的?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文史砖家


历代帝王无不是后宫三千佳丽,妃嫔美女数不胜数,可是有着“千古词帝”称号的南唐后主李煜却是个例外,他的爱情故事充满唯美浪漫的色彩。在李煜短暂的一生中,他深爱过两个女人,她们是一对亲姐妹,这对姐妹花出身高贵,是南唐元勋功臣大司徒周宗的女儿,即大家熟知的大周后和小周后。


大周后名叫周娥皇,19岁就嫁给李煜(此时小周后只有5岁),本来两人的结合属于政治婚姻,但幸运的是娥皇不仅倾国倾城,风情万种,而且多才多艺,资质佳慧,既擅长音律歌舞,又通晓经史,还弹得一手好琵琶,可谓是真真正正的才貌双全,深得李煜欢心。夫妻二人在生活中是伴侣,艺术上是知音,两人志同道合,琴瑟和谐,时常在一起填词谱曲,度过了十年神仙眷侣的幸福生活。十年之中,李煜被大周后迷得神魂颠倒,后宫妃嫔都视若无睹,大周后遂拥有专房之宠,先后为李煜生了三个儿子,李煜对大周后的宠爱更是有增无减。

可惜幸福时光总是转瞬即逝,在北宋建隆四年七月七日乞巧夜,李煜与大周后开怀畅饮,共度良宵,因为二人过于尽兴,多喝了几杯酒,身子较弱的大周后就酒后着了凉,生起病来,长时间不见好转,其实本来病情并无大碍,但是病中的大周后最终还是被两个消息所击垮。

大周后刚开始生病时,李煜对她关怀备至,亲侍汤药,日夜陪伴,焦急地盼望她早日病愈。但时间长了,大周后的病情却不见好转,昔日的花容月貌渐渐变色,李煜的热情也就渐渐冷淡下来。大周后有个同胞妹妹名叫周嘉敏(后改名为周女英)经常到宫中看望生病的姐姐,此时的周嘉敏正值妙龄,天真活泼,机敏可爱,令李煜怦然心动,当时李煜身边没有美人陪伴,感情生活十分空虚,于是李煜就把感情转移到大周后的妹妹小周后身上,从此姐夫与小姨子迅速坠入爱河,两人经常偷偷幽会,幽会之时,害怕惊动别人,小周后甚至脱下金缕鞋,提在手里,蹑手蹑脚走路。有时候,李煜命亲信内侍在远离寝宫的花园一角摆下酒席,与小周后一起欢歌笑语,完全忘记还在生病的昔日恋人。有时候,李煜公然把小周后接进寝宫同住,二人的寝宫与大周后的病榻仅仅一墙之隔。这边大周后的病情越来越重,那边李煜与小周后的爱情正浓情蜜意,甚至无法抑制。




终究是纸包不住火,大周后很快知道老公与妹妹偷情的事,她非常伤心难过,一方面是与自己相爱十年的知心爱人抛弃自己,一方面是与自己有着血缘亲情的妹妹背叛自己,这两个人都是大周后至亲至爱的人,而这两个人却在自己生病期间,也是身心最为脆弱的时候,居然做出这样的事情,这令大周后伤心欲绝,无法释怀,她把脸转向床的里侧,不愿再见负心爱人。后来她的小儿子仲宣意外夭亡,这些打击接踵而来,终于将大周后身心击垮,公元966年,大周后病逝,直到她死去,都没有把脸转过来,可见大周后至死没有原谅二人的背叛。大周后去世后,李煜悲痛万分,抱着大周后尸体号啕大哭,甚至要拄着拐杖才能站立。

大周后离去后,能带给李煜心灵安慰的就只有小周后了,李煜为母亲服丧三年完毕后就册封小周后为国后。本以为两人会恩恩爱爱相守到老,可是没想到的是南唐却于公元975年被北宋灭国,李煜和小周后等人被押解到北宋都城汴梁,李煜被封为违命侯,小周后被封为郑国夫人,夫妻二人寄人篱下,过着受人监视,失去自由的日子。后来北宋的第二任皇帝赵光义垂涎小周后美貌,经常召小周后进宫侍寝,用尽各种变态方式强行侮辱折磨小周后,甚至还让宫廷画师现场临摹他肆意蹂躏小周后的画面。亡国之恨再加爱妻受辱之痛令李煜悲愤欲绝,在七夕之夜,也就是李煜42岁生日当晚,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作传到赵光义耳中,他反复品味其中内涵,认为李煜居心叵测,深藏复国野心,于是在公元978年派人把李煜毒死。李煜死后,赵光义还时时召小周后进宫侍寝,但小周后誓死反抗,为李煜守丧完毕后,伤心欲绝的她不愿苟活于世,自杀身亡追随李煜而去。


大卫聊古今


始于和姐夫李煜偷情,终于被赵光义强幸,与李煜先后去世,这就是小周后的宿命。

但说小周后气死姐姐,对小周后而言也是不公平的,大周后并非被小周后气死,小周后也不是第三者插足,因为李煜是南唐国主,三妻四妾理所当然,不存在小三小四的说法。

大小周后姐妹花,李煜一人独占俩

李煜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词人之一,他的词流传千古,万人传颂,尤其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实乃文艺青年装范儿必备佳句。

李煜的一生充满无奈,结局也是悲剧,但他也有过幸福生活,是和大周后度过的。

李煜在继位之前就已经娶了大周后,大周后不仅天生丽质,"雪莹修容,纤眉范月" ,而且颇具内涵,通史书,晓弈棋,精音律,工琵琶,“莫不妙绝”。

这样内外兼修的美女,正对李煜的胃口,所以李煜对大周后宠爱有加,两人相敬如宾,琴瑟和鸣,即便是李煜继位为君,后宫佳丽无数时,大周后仍是李煜的心头肉。

然而,天妒红颜,尽管李煜对她呵护备至,大周后还是患病了,而且一度病重。

李煜当然很悲伤,发自内心的悲伤,但他的目光很快被另一个女人吸引了。

大周后有一个亲生妹妹小周后,姐姐生病,她十分关心,因此经常入宫探视大周后,这一来二去,事情就有了变化。

小周后的美貌不在大周后之下,而且更加年轻,富有活力,比起大周后的端庄大方,别有一番风味,每日低头不见抬头见,李煜竟对这位年轻美丽的小姨子起了非分之想。

这种非分之想,一般男人只敢想想,但李煜却可以付诸实践,因为他是南唐国主。

于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李煜和小周后发生了一段风流韵事。

小周后的柔情似水让李煜欲罢不能,两人频繁幽会,风前月下,不胜旖旎。

李煜似乎忘却了大周后的病情,沉浸佳人的温柔乡中: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然而,这种不可告人的关系,还是被大周后发现了。

大周后虽然卧病在床,脑子缺不糊涂,她见妹妹频繁在宫中出现,频次明显不正常,后来再看李煜和小周后之间的眉目传情,刹那间,她明白了这一切。

李煜乃一国之主,纳三宫六院本不在话下,就算纳了自己的亲妹妹也不是什么违背人伦的事情,何况还对自己出身的周氏有利,但问题在于李煜在自己病重期间,在小周后还没正式名分的情况下,和妹妹发生关系,而妹妹在自己病重时趁虚而入,抢了自己男人,这一对“才子佳人”的所作所为,这让她在感情上无法接受。



自此以后,大周后愤懑不已,却又无处发泄,继而加剧了病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大周后面壁而卧,至死不回头看小周后一眼,不久后病逝,年仅29岁。

亡国入宋难保命,强幸周后成奇耻

李煜虽然贪图小周后的美貌,但对大周后绝对是真爱。

大周后生病时,李煜“朝夕视食,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带者累夕”,大周后去世,他哀痛不已,以至形销骨立,几乎不能独自站立。



大周后去世,小周后一定程度成为大周后的替代品,尽管李煜也对小周后很宠爱,但总还是比不上跟大周后的伉俪之情。

南唐被灭后,李煜携小周后等亲属大臣被遣送北宋汴京,背井离乡。

作为亡国之君,李煜自然得不到什么尊重,他被赵匡胤封为违命侯,虽然没有被砍了脑袋,但被软禁在一处院落,说不尽的冷清寂寞——但还好有小周后的陪伴。


然而,赵匡胤驾崩,赵光义继位,李煜的好日子到头了。

赵光义对李煜的吟风弄月很不感冒,却对小周后很感兴趣。

据野史传说赵光义曾多次找小周后单独入宫觐见,整晚不见回来,而小周后每次从宫中回来,都哭哭滴滴,“日夕以泪洗面”,后人便据此传说,绘制了《宋熙陵强幸小周后》的画作,堪称奇绝之品。


想想自己的女人在别的男人身下婉转承欢,李煜痛苦万分,但他没有能力反抗,只能忍着。

过了没几年,李煜死于汴京,死因不详,据说是中了奇毒无比的“牵机药”,死状极其悲惨。不久以后,小周后也追随李煜而去,年仅29岁,于姐姐大周后同岁。

很多人用现代观点评价小周后“第三者插足,抢了姐姐的男人不光彩,后来被赵光义强幸完全是因果报应”,这种观点是完全不符合历史真相。

我们只要搞明白一点,李煜生活在五代,是一国之君,他的做法虽不近人情,却合乎礼法,小周后也不过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她也并没有做错什么。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制订了一个策略,就是“先南后北”,就是说,先进攻南方的南汉、南唐,后和辽国争夺燕云十六州。开国之初,赵匡胤手底下兵精粮足,很快,公元971年,南汉灭亡。接着975年南唐灭亡,后主李煜和国后小周后以及文武百官徒步走到汴梁,接受囚禁,至此,南唐灭亡。


小周后,原名周女英,他还有个姐姐,叫周娥皇,人称大周后。上古时期娥皇、女英都嫁给了舜,南唐时期周娥皇、周女英也都嫁给了同一个人——李煜。

公元954年,李煜得老爹听说丞相周宗有一女儿周娥皇长得国色天香、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就下旨把周娥皇赐给了自己的第六个儿子——李煜,两人当年完婚,人称大周后,这一年周娥皇19岁,她还有一个妹妹周女英,5岁。

姐姐嫁到了宫里,妹妹也就经常跑到宫里来玩,一来二去,和李煜也就很熟了。但是,女英就一个小屁孩,李煜也没在意。

时光就在李煜和大周后恩爱的日日夜夜悄悄溜走。十年之后,大周后病了,不是很严重的病,但是很缠人,李煜在病榻前细心照顾,端药送水,很是恩爱。大周后的母亲知道后就领着周女英前来探望,并且在宫中多住了几日。

这样一来,见到李煜的机会就多了起来,女英当时正是豆蔻年华,那种天真活泼的气质深深吸引了李煜,终于两人相恋了。在后花园里,在宫中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二人缠绵的身影。为此,李煜还给女英写了一首《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 :



花明月暗笼清雾 ,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街,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一首词写得周女英又羞又爱。不久以后,李煜纳女英为妃。但是女英不想在这样偷偷摸摸下去,他要李煜向大周后挑明,李煜考虑到大周后有病在身,况且儿子李仲宣又刚刚受惊吓而亡,实在是不想让她受到刺激,毕竟他还爱着她。但是,女英的野心很大,在一次和姐姐的闲谈中,她告诉姐姐,自己来到宫里好多天了,女人的心思是细腻的,所有的传言都是真的。大周后是痛苦的,她输给了时间、输给了健康、输给了自己的亲弟妹,生无可恋的她不久便死去。



大周后死后,女英正式上位,在李煜为他母亲守丧三年之后,公元968年,李煜迎娶了女英,册封为国后,史称小周后。

小周后容貌虽然可以和大周后有一拼,但是才华学识远不及她姐姐,整日和李煜吃喝玩乐,终致国风日下。

公元971年,宋太祖赵匡胤攻灭南汉,975年又攻灭南唐,李煜和小周后被俘虏至汴梁,赵匡胤封李煜为违命侯,封小周后为郑国夫人,两人被囚禁,日子还过得去。

976年十月,一场“烛光斧影”之后,赵匡胤驾崩,弟弟赵光义继位。太宗赵光义好色,经常宣小周后进宫参观龙床,一呆就是十天半月,更变态的是,赵光义还让画师当面画下与小周后云雨的样子,这让小周后倍感耻辱。回去自然要和李煜大吵大闹。李煜悲伤之余,更显无奈,两人相对而泣,做词一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太宗知道后大怒,你还惦记着你的故国!赐给了他一瓶“牵机药”,李煜身亡。小周后失去了最后的支柱,不久自尽而死。


品读春秋001


南唐后主李煜,先后娶了大小周后两个美女,但是,大小周后两个人,并没有一起服侍的李煜。

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年龄相差太大了。

确切地说,大周后整整比小周后大了十四岁。在大周后二十八岁病重的时候,小周后尚未成年。

恰恰李煜就是在这个时候,勾搭上小周后的。

那时候李煜也仅仅是敢背着大周后和小周后偷情,李煜还专门写了一首,关于他们如何偷情的词。

带领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正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因为他们约会比较频繁,这件事还是被大周后给知道了。

有一次重病的大周后,在李煜的房间里见到了妹妹小周后。她感觉很诧异,按理说这个时候,小周后应该是在家里才对,怎么会进宫的。

所以,她就问妹妹是怎么来这里的?

然后小周后就把前因后果全部说了一遍。大周后就这,才发现李煜喝小周后之间的奸情。原来他们之间已经来往好久了。

发生了这种事情,大周后是理解不了的,她怎么都想不到,李煜竟然敢背着她偷吃。

大周后当然不高兴了,她一连几天,甚至到死,都没有再多看李煜一眼,因为她觉得太恶心了。

正所谓红颜多薄命,大周后很快就去世了。

大周后去世之后,待小周后长大了,李煜就把小周后接到了宫里,两个人先是同居了起来,等到小周后成年之后,李煜就娶了小周后为妻。

但是两个人在一起没多久,李煜的南唐帝国,就被赵匡胤给灭了。

李煜和小周后一起,被赵匡胤俘虏到了北宋的都城开封去了。

不过,赵匡胤对李煜还算不错,毕竟没有杀他,还给了他一个候。

虽然这个侯的名字不怎么好听“违命侯”,但是,大小也是一个吃皇粮的。

按道理说这时候李煜的生活应该还算是不错的。

毕竟可以责无旁贷的投入到了诗词的研究当中了。

可是,一切的一切,都因为赵匡胤的去世而改变了。赵匡胤去世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开始当皇帝。

赵光义这个人,没有赵匡胤厚道。他看上了小周后,并且经常把小周后叫去自己的宫里,不用说赵光义叫小周后也不是干什么好事。

而且小周后一走,就是十天半月,每次小周后回来,就会大哭一场,并且大骂李煜无能。

李煜也是很郁闷,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李煜郁郁寡欢,诗性大发,就写了那首绝命词。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赵光义看到这首词之后,就给了李煜一杯毒酒,把李煜给毒死了。李煜死后没多久,小周后也殉情了。


汉史趣闻


现在电视剧里,总少不了姐妹闺蜜爱上同一个男人,为此反目成仇的剧情,虽然很扯,但是电视剧总将这种桥段玩的乐此不疲,怎么说呢,这个剧情虽然很狗血,但是从古至今,在现实生活里也真的很多这种事情。

大周后和小周后就是这么一对活生生的例子。男主角也是大家很熟悉的,南唐后主李煜,我们都知道,李煜虽然是个皇帝,但是心思不在国事上,他的才能更多的在诗词歌赋里,所以他对才女特别有好感。而大周后周娥皇嫁给李煜的时候,也正是个风华正茂的美人儿,长得又美才情又高,所以刚开始,这对小夫妻也是恩恩爱爱的,日子过得很和美。

然而,红颜薄命,乾德二年,大周后生病,不好照顾孩子,于是把四岁的儿子李仲宣置于别院抚养,谁知道就出事了,宣在佛像前玩耍,大琉璃灯为猫触落,幼子惊吓成疾,竟因此夭折。母子连心,大周后的病情更重了,她为儿子的夭折伤心不已,病情加重。李煜也尽了丈夫的责任,对大周后照顾有加,呵护备至。

然而,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李煜也一样。大周后缠绵病榻已久,早已不复昔日的娇艳灵动,而大周后的妹妹正好在此时入宫陪伴生病的姐姐,她比大周后小14岁,此时正是青春灵动的少女,而且也颇有才情,李煜也是满腹诗才,风流倜傥,一来二去的,这两个说是照顾大周后的人,看对眼了,私下里有了偷偷的往来。

自己深爱的丈夫,和自己疼爱的妹妹,竟然趁着自己生病,走在了一起,大周后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知道这件事以后,本来就病重的她身体更加孱弱,没多久就郁郁而终了。并且不愿意原谅他们,面壁而卧,至死不回头看小周后一眼。此说在马令《南唐书》和龙衮《江南野史》均有详细记载,陆游在《南唐书》亦作为逸事收录。

姐姐死了,或许小周后和李煜心里也有愧疚,然而到底他们是走在一起了,在后位空缺四年以后,小周后成为了皇后,坐上了姐姐曾经坐过的位置。

然而这并不是终点!

后来,北宋大军攻破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作为皇后的小周后,和李煜一起成为了俘虏,宋太祖封李煜为违命侯,封小周后为郑国夫人。俘虏的日子并不好过,有野史认为,宋太宗赵光义曾强幸小周后,小周后回去后大骂李煜,此说在民间流传甚广。北宋王铚在《默记》中最早提及此事,后被宋人叶梦得《避暑漫抄》、元人宋无《啽呓集》、明人毛先舒《南唐拾遗记》和清潘永因《宋稗类钞》等照搬引用。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李煜死于北宋京师,小周后悲哀不自胜,不久亦与世长辞。


小D杂谈


其实大周后的死与小周后并没有直接关系,小周后比大周后小了十五岁,姐夫李煜在姐姐病重期间将她拉下了水。当时的小周后还是一位花季少女,含苞欲放、清香怡人。

李煜是中国历史上颇有才情的一代帝王,两位绝色姐妹花都被其俘获芳心,李煜也是相当窝囊的一个皇帝,眼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被人糟蹋而无能无力。
(小周后)


三国有大小二乔,南唐有大小周后,四位绝代佳人都在中国历史上绽放流光溢彩,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也在后人的心里掀起无限涟漪。

李煜眼中的大周后充满风情万种,李煜喜欢大周微醉的神态,喜欢她娇态千般地斜倚在绣床上,轻轻地嚼碎束发用的红绒线……

李煜更喜欢偶睡在珊瑚床上的小周后,着迷于小周氏那醉人的曲线,乌黑的秀发,均匀的呼吸,还有少女特有的体香……

大周后原名周蛾皇,十九岁时嫁给李煜,李煜少大周后一岁,大周后得宠时,小周后还是个小女孩。小周后天生活泼,美丽可爱,深受李煜母后的喜爱,时常派人接她到宫中小住。随着小周后的慢慢长大,李煜对其的兴趣与日俱增,大周后生病期间,也煜就四处寻找下手的机会。

北宋建隆四年七月七日,南唐皇室欢度乞巧夜夜,为了尽兴,众人开怀畅饮。酒壮怂人胆,李煜把小周后连哄带骗由少女变为女人,为了迷惑小周后,李煜还恬不知耻地给讲了大禹与女英的故事。此后二人由偷情变为肆无忌惮的奸情,后宫妃嫔全都视若无睹,此时的大周后已经病重。

后来大周后知道了两个人的媾和之事,也就听之任之,因为她此时消瘦异常,连站起都成了问题,又怎么可能阻止的了两个人的男欢女爱。后来大周后爱子夭亡,不堪承受丧子之痛,撒手人寰。
(大周病后)

大周后去世后,小周后就成了李煜的专宠。好景不长,公元974年,北宋全面进攻南唐。李煜不想金陵城生灵涂炭,主动投降,做为亡国之君被押往开封,并赐“违命侯”。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太宗皇帝早就垂涎小周后美色。于是借元宵节入宫庆贺为由,强行将小周后拉入宫帏,进行了长大半个多月的兽性摧残。被放出宫后的小周后,精神恍然,容貌憔悴,连走路还得有人搀扶。

此后,赵光义并不放过小周后,隔三差五派人接她入宫。为了李煜的安全,小周后只能忍耐屈辱和痛苦。国破家亡,往事不堪回首,面对娇妻受辱,李煜黯然神伤,只能用诗词宣泄自己的痛苦。
(小周后剧照)

后来,赵光义得知李煜满心的怨恨,一碗毒酒让李煜魂飞魄散。丈夫死于非命,小周后失魂落魄,苟且偷生对她已没有了意义。为了摆脱赵光义的纠缠,小周后在守丧结束后,了却余生,与李煜天堂相会,年仅28岁。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此事在宋人笔记中有详细记载,南宋陆游撰写的《南唐书》中也有记载,如下:

  或谓后寝疾,小周后已入宫中,后偶褰幔见之,惊曰:“汝何日来?”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对曰:“既数日矣。”后恚怒,至死面不外向,故后主过哀,以揜其迹云。

  大周后病体日渐沉重,不能侍寝。李煜这人貌似风流,其实薄情得很!因此……

  早先大周后身体好的时候,李煜召开宴席,大周后的妹妹作为亲眷也曾经出席。小周后比大周后小14岁。少女的纯真无暇,天真烂漫,很快就吸引了李煜的眼球。

  大周后染病期间,小周后随同母亲入宫探病,李煜见了,放丈母娘离去,却将小姨子悄悄留在宫中。李煜告诉周家,有妹妹在宫中伺候,姐姐的身体也会好的快些。丈母娘欣然答应。

  没想到李煜根本就没让小姨子去照顾老婆,而是将小姨子留在身边,夜夜欢歌。

  偶然有一天,大周后在帷幔之中隐约看见殿前有一人走过,身影像自己妹妹,一喊,果然就是。她大吃一惊,问妹妹是哪一天来的。

  小周后回答:“已经来了好几天了。”

  大周后一听气得半死,小周后来了多日,却不来见姐姐,明摆着是和姐夫搞上了。于是,大周后就别过脸去,不肯见人,不久就气呼呼死了。

  有人说,小周后那么回答是因为年纪小,不懂事。

  其实,那是为尊者讳!古代十四五岁就结婚了,又是出生在名门大户,各种争宠见得多了。

  这小周后明摆着就是一个心机婊,这么说就是要气死姐姐,好自己尽快上位。

  只是天道有循环,这个女子没有幸福几天,南唐灭亡,李煜成了亡国之君。小周后也就成了宋太宗的战利品。据说啊,只是据说……宋太宗曾当众“侮辱”小周后,并命人划下画像,后人称之为《熙陵幸小周后图》……

更多点评历史,关注右上角叶之秋头条号!


叶之秋


一般来讲,由于帝王拥有的妃嫔数量极多,所以出现“姐妹花”同侍一帝的现象并不鲜见。但是在斗争异常惨烈的后宫中,血缘能否敌过权力欲,这就要因人而异了,有姐妹相处融洽、抱团发展的,自然也就有互相拆台、你死我活的。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宫中的“姐妹花”-周娥皇、周女英便属于典型的负面案例。


周娥皇是宰相周宗之女,自幼美艳聪慧、多才多艺,尤其是弹得一手好琵琶。周娥皇幼时曾为中主李璟弹奏琵琶以祝寿,令皇帝在赞不绝口之余,将稀世珍品-焦桐琵琶赏赐与她(“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尝为寿元宗前,元宗叹其工,以烧槽琵琶赐之。”见《南唐书·卷十六》)。



周娥皇十九岁时,李璟因其父是两朝重臣,便将其纳为六子、吴王李从善(即李煜)的王妃。7年后(961年),李煜继承国主之位,册封周娥皇为国后(李璟在位后期自贬尊号,皇帝、皇后对外改称为国主、国后,但在国内仍保留旧称)。李煜与周娥皇鹣鲽情深,不仅是生活中的亲密伴侣,还是艺术上的互相唱和者。


周娥皇极受李煜的宠爱,几乎达到专擅宫闱的程度,而她为了能长久保持这份恩宠,不仅在艺术方面日益精进,而且还费劲心思的打扮自己,希望永葆青春靓丽。为此,周娥皇曾别出心裁地创造出“高髻纤裳”和“首翘鬓朵”等妆容,使其举手投足间尽显纤丽袅娜之态,由是引得后宫争相效仿。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周娥皇偶染小恙、卧病在床,本来静养一段时间便会痊愈,但就在此时却传来次子李仲宣夭折的消息,令周娥皇感伤不已、病情加重,终于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尽管后主衣不解带地守护爱妻,但周娥皇的情况却是一天比一天更糟。


此时,周娥皇的妹妹周女英在听闻姐姐身患重病的消息后,便赶紧入宫探视,然而她名义上是探视姐姐,但心中却别有不可告人的念头。原来,周女英虽然年纪很小,但心思却很复杂,大概是羡慕姐姐在皇宫的幸福生活,很早便动了夺位之心。所以等到她入宫后没几天,便利用各种机会让后主喜欢上她,频频与其幽会。



周娥皇大概是很早便猜透了妹妹的心思,所以一直拒绝她入宫探视病情,然而由于长久昏迷,直到多日后才在床帐后面看到妹妹的身影。周娥皇大吃一惊,便挣扎着坐起身,厉声质问周女英几时入的宫,后者轻描淡写地回复到:“我已经入宫数日了。”


以周娥皇对夫君本性的了解,刹那间,她便明白了所有的事情。随即,周娥皇被愤怒、痛苦的情绪所击垮,浑身颤抖地指着妹妹骂道:“你俩做出来的好事!”此后,周娥皇彻底放弃与病魔抗争的意志,不久便香消玉殒,死前不肯再看后主及妹妹最后一眼,时在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周娥皇薨逝时,年仅29岁。


后寝疾,小周后已入宫中,后偶褰幔见之,惊曰:“汝何日来?”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对曰:“既数日矣。”后恚怒,至死面不外向,故后主过哀,以揜其迹云。引文同上。



周娥皇故去后三年间,李后主以“悼念亡妻”的名义将国后的位子空了出来,但却并没有耽误他与周女英之间的快乐生活。968年,周女英被立为国后,并专宠后宫。然而周女英作为后宫女主,从未有过规劝夫君励精图治,反而还不断地唆使他沉溺于享乐之中,由是导致国势愈加衰落。


开宝八年(975年)十二月,北宋大将曹彬攻克金陵,李后主奉表投降,并于翌年正月被俘送至汴梁。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同年(976年),宋太宗即位,李煜被改封为陇西公。据野史记载,宋太宗垂涎周女英的美貌,多次召其入宫并强幸于她,以致每次小周后回到住处,为发泄自己的痛苦,对后主总是哭骂不停。



面对爱妻所遭受的屈辱,李煜愤懑无计,只能将满腔悲愤诉诸于笔端,写下很多忧国怀乡的词作,结果却被人告发有“谋逆”之心。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节,李煜被迫服用宋太宗赐予的“牵机药”后,以极为痛苦的方式死去,年仅41岁。李煜死后,周女英悲痛不止,不久也香消玉殒,年仅28岁。


史料来源:《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南唐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