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屋漏痕”在书写过程中如何表现?

风中的絮


书法中的“屋漏痕”是书写过程中用笔技法之一。

顾名思义...“屋漏痕”——就象落雨时墙面上雨水漏的痕迹一样,自然,顺畅。

书写时,书中点画运笔时须掌握好力度和速度,尽量做到力匀而藏锋,不能僵硬,落笔要顺畅,轨迹要自然,“象壁间所留下的雨水漏痕那样。”这才是正宗"屋漏痕"的表现手法。明丰坊《书决》;“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则如屋漏痕;言不露圭角也。

除了“屋漏痕”表现手法外,还有“万毫齐力”;“逆入平出”;“如印印泥”;“如锥画沙”;“如折钗股”等技法表现形式。

"书法的基础是书写技法,书写的技法可从三法中入手:笔法,字法,章法。先练笔法,然后到字法,再由字法到章法。

练书法最重要的是用心去悟……技法是基础,心法则是灵魂。

书法也是我国独有的汉字线条造型艺术,汉字历经岁月流转,通过慢长时光的演变,经历了篆,隶,楷,行,草等发展过程。书写已成了一种艺术,汉代书法家蔡邕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笔论》


书中烟火


我认为,漏,淌,两者不是一个意思。“屋漏痕”,原本是指老式民房屋顶漏了,雨水滴在纸棚上之后渐渐向四周洇化,水印边缘出现毛茸茸的自然现象。借此用于比喻笔墨痕迹别有意趣。如图:


“屋漏痕”,实际是洇的意思。这种感觉在生宣纸上书写非常明显,墨迹洇化之后,笔画或线条边缘柔和润泽。反之,在熟宣上写不洇,墨迹边缘质感齐整,即所谓没有屋漏痕。

比如同一个字,分别用熟宣、生宣写出来的效果差异很大。如图:
上图中,左边是用熟宣写的,右边是用生宣写的。

用的是同一支毛笔,一样的墨汁,笔法动动也是相同的。为什么效果两样儿? 显然,主要是纸的缘故。所以,我认为,有些字体,笔画起、收处的形状呈现圆钝无尖,不一定都是使用了“逆入”、“回描”的动作,而是中锋、侧锋和提按幅度大小,以及驻笔时间长短所致。因为,古人不写大字……



这个现象表明,宣纸生熟程度对笔迹刚柔、方圆等,在渲染效果和表现力方面有直接影响。比如,在生宣上写字,“屋漏痕”即能起着美化作用,同时也存在弱化线条力度的因素。因此,掌握纸的特性很重要,所说的纸法就是指如何利用它的特性进行创作,借以表现不同风格的笔墨韵味。当然,与行笔动作快慢、墨汁浓度稀稠也有很大关系。


也由此,宣纸有生、熟、半生熟之分。小楷、中楷、大楷用纸不一样,字体风格不同对使用什么样的纸也有相应要求,所表现的效果也各具特色,需要反复进行对比试验才能知道。

例如,写大楷字《多宝塔》宜用半生熟宣,《勤礼碑》宜用生宣。笔画起止处不用刻意描画。

个人一孔之见,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支持!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屋漏痕锥画沙其实说的就是具有较高形质的中锋线条,既然是中锋书写的点画线条,肯定是以中锋技法写就。要写出屋漏痕,锥画沙的线条,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中锋运笔。二是涩行逆进。三以意书写。


中锋运笔就是要是毛笔的锋尖部分尽可能保持中锋状态运笔,也就是锋要正。就像锥画沙那样。一只尖锐的锥状物,在明净平滑的沙滩上画线一样,锥尖深入沙土内,在具有一定摩擦力的作用下,画出一条深深的刻入地表的凹线。这就是中锋线条。也就是中锋运笔的基本原理。在如屋漏痕同样是泥水在墙上从上到下的蜿蜒曲折的缓缓流下形成的具有立体感到轨迹。

涩行逆进,就是用笔不能轻快的一挥而就,要有一种有物拒之的感觉,这样的线条不仅坚实有力,而且非常富有质感。

在就是书法家自己要有意的体会这种线条的形质给自己带来的感觉,以这种感觉融入书法线条的书写节奏与运笔过程中。


翰墨书道


书法上所讲的“屋漏痕”,实质意义是强调“中锋运笔”!“屋漏痕”的实际形象是指“漏进屋内的雨水”顺着墙壁往下趟时留在墙上的“痕迹”!由于雨水与墙上的尘土汇合成“泥水”顺墙下趟到最后停止时(自身有一定的粘度),最底端的形状必然呈现为圆润的“水滴”状!而这种自然形成的“屋漏痕”形状,明显地显现着一种“流动感”!而这种“屋漏痕”的形状,恰巧与汉字书法的“垂露”笔画形状相同!而“垂露”笔画的形成原理,则是“正确的中锋运笔”!所以,古人便以”屋漏痕”这个词汇来形象地强调”中锋”运笔!!!(须知:“侧锋”绝对写不出“屋漏痕”!)下面,我分别用“侧锋”和”中锋”写两条“竖”,便于大家理解。


(请将照片竖起来看)。


国承明


屋漏痕是颜真卿对笔法的理解与取象表述。

1、笔画是痕迹,是书写的痕迹,也是毛笔挟墨经过的痕迹。痕迹的背后是笔法、手法、意图。

2、下雨屋漏,泥水顺墙而下,形成痕迹,泥土沉淀也有突出的形体。泥水缓慢就如行笔,水向外鼓就如墨向外鼓,水止于不得不止而有垂露,墙有不平而痕有弯曲,突遇凹陷而成悬针,泥有稀稠而痕有胀敛。

3、颜真卿得意得法,笔多中锋、画多鼓胀。开启新境,不再是二王之风,以屋漏痕名之,深得赞叹。

4、现在我们认为毛笔落纸,就是个水滴形,这个水滴形在运动中大小有变化而形成笔画造形,在其背后的是对笔的控制手法。这其实也是屋漏痕新的表述。

总之,屋漏痕清晰展现了颜真卿书法创新成形的玄机,学者当详察之。


一点清风O学生漂亮字


屋漏痕据说出自颜真卿与怀素的对话,与锥画沙、折钗股、印印泥,,如同古人说:“肤肌之力”一样,形容用笔方法所产生的点画线条之形质。

它不是古人先有这些概念,后在书法实践中运用的技法,而是对颜真卿在长期书法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是颜真卿不断修炼笔墨功夫的象征,功到自然成。

今人在书写中不可一味刻意追求,应加强笔墨修炼,不求形似,以书写中自然状态下产生的点画线条为佳。

同时,在书写中,加强对点画笔法、笔势和笔意的理解,提高书法审美和鉴赏能力,明白点画线条的形质要求。











陋石书艺


书法中的"屋漏痕"“锥化沙”"折叉股""印印泥"这些都是书法表现到极致的现象。"屋漏痕"是写字到达尾声才表现出来的现象,毛笔开叉,虚实相生,像是下雨漏在墙上的现象,显得笔力雄厚苍劲有力,一气呵成。而现在一些书法表演者,一起笔就表现出了"屋漏痕",毫无法度可言,一味的追求力度和气势,将书法写成了丑书丧失了书法的底线,把这种现象称为求怪求变求创新,就像失去了做人的底线一样,破坏了书法艺术。


朗月星空书画工作室


蒼勁有力,一筆ho成!


ROBIN2116


不用说,练得十头八年后一切都明白了。



Fat容华辉13421296935


记得早年学书法时老师提到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等书写效果时说过,以上可归类到书写用笔德技巧中。屋漏痕的用笔特点就是:中锋用笔,笔画有律动感。在蘸墨时墨要饱满,书写时有一种笔尖与纸之间隔着墨珠的感觉,行笔略带律动中锋而下则笔画厚实有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