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时,西亚北非温度那么高,阿拉伯人不会中暑吗?

司马一笑


西亚和北非是个地理概念,换成政治概念,就是我们常说的中东地区。

中东地区的气候确实非常的炎热,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就是位于该地区,除此以外,中东大多数土地也都是被沙漠覆盖。

(繁华的迪拜城外就是大沙漠)

其实中东地区周围还是有不少海洋的,这一点与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不同。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的原因是因为深居亚欧大陆内部,周围高大的山脉让海洋的水汽很难到达这里。而中东地区周围则被大西洋、地中海、红海、印度洋、阿拉伯海所包围,按理说不应该缺水才是,也不应该如此的炎热。

但中东地区的纬度比较地,并且由于阿特拉斯山脉的阻挡,导致大西洋的水汽很难进入该地区,对该地的区气候影响很小,于是中东地区气候就被副热带高气压所控制。

(阿特拉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北大西洋的暖湿气流)

而副热带高压区容易形成下沉气流,大气较为干燥,气压梯度小,空气对流能力差。在这种状态下,太阳辐射可以更多地到达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气获得更多的热量,使得地面附近温度明显攀升。

由于光照强烈,降雨稀少,中东地区普遍非常炎热,非常!

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济济亚,曾观测到57.8℃的世界极端最高气温,而伊拉克的巴士拉则甚至出现过58.8℃的高温,而且这还只是气温,至于地面温度则更加炎热。

这种温度别说是人了,就连鸡蛋也撑不住啊,分分钟变成荷包蛋,真是做菜吃饭不用火!

为了能够在户外活动,阿拉伯人发明了独有的服饰“阿拉伯长袍”。

阿拉伯长袍一般都是白色的,或者是浅颜色,这样可以更好的反射太阳光线。虽然这种衣服看起了将人捂得严严实实,但这样可以防止皮肤被强烈的阳光给晒伤,而且由于长袍非常宽大,风吹进袍子里面可以形成一个小气流,非常的凉爽。

目前阿拉伯长袍仍然是中东阿拉伯民族的日常重要服饰,这绝对不仅仅是出于保护传统文化的需要,而是因为这种服饰穿起来确实凉快。

(阿拉伯长袍)

当然面对如此高温,除非你随时带着个空调房,否则真的穿啥都没用。所以中东的阿拉伯人大中午是绝对不会出来干活的,这不是懒惰或勤劳的问题,而是根本无法在如此炎热的环境中工作,所以阿拉伯人很多或外活动都选在夜晚进行。至于那些必须在白天户外完成的工作,则主要交给来自南亚和东南亚的劳工去完成了。


千佛山车神


阿拉伯人当然也会中暑,不过经过几千年的适应,阿拉伯人也在逐渐适应夏季的高温,其中一个适应的方法是在衣着上的改进。我们在电视新闻里可以看到各种风格的阿拉伯服装,其共同特点都是大袍子,阿拉伯大袍子可以算是阿拉伯人几千年来找到的避暑办法。


阿拉伯人的大袍都是长袖的,一直到脚踝部位,这种设计易于反射热量,防止阳光灼伤皮肤;此外大袍还可以避免身上的汗水过多蒸发,造成人体缺水。笔者本人曾经试穿过阿拉伯大袍,这种宽袍大袖的衣服夏天穿起来,确实感觉到通风良好。没有试穿这种大袍前,笔者和很多中国人的想法一样,都以为穿上大袍一定会觉得闷热,但实际穿起来会觉得很凉快。阿拉伯人吹嘘说,沙漠附近风沙大,这种大袍还能保护人体免受沙尘之苦,确实有一定道理。



有人曾试着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分析过大袍凉爽的原因,认为大袍中里面形成一个通风管,空气自下而上流通,犹如烟囱一样,使人体感到凉爽。看起来这种解释是有科学道理的。不管怎么说,阿拉伯大袍能够历经千载而不衰,有它的合理性,大袍也确实对生活在炎热少雨的阿拉伯人有无法取代的优越性。


阿拉伯人在大袍的颜色上面也有很多的讲究。大家可以留意一下,不论是海湾风格的阿拉伯大袍,还是也门风格的阿拉伯大袍,男士穿的都是白色或浅色系,道理也很简单,浅色不会吸热。也许有人会抬杠说,为啥沙特瓦哈比教派要求女性的袍子是黑色?道理也很简单,人家压根就想让女性出门。补充一句,这种遮蔽了身体大部分地方的大袍也是符合宗教要求的,无论男性还是女性。


当然,笔者无意过度神话阿拉伯大袍的避暑功能。对现代阿拉伯人来说,避暑的最佳方式和我们一样,那就是尽量避免户外活动。至于那些必须要在户外进行的工作岗位,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富裕阿拉伯国家,完全交给了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廉价外劳了。


李明波论中东


刀割鼻孔是什么体验?

我在伊拉克的库区、阿联酋的迪拜都生活过一段时间。燥热难耐,是夏天最强烈的感受。白天,特别是中午和午后那一段时间,阳光很刺眼,戴了墨镜还是睁不开眼睛。到室外呆个2分钟,绝对是汗流浃背的状态。所以路上没什么人,大家都窝在家里。而我,一天24小时,25个小时都想躺着吹空调。

<strong>

伊拉克的烤

不过各个地方的热不是一回事。下面我来说说标题是怎么回事。

伊拉克库区算是戈壁地带,气候比较干燥,昼夜温差比较大。正午可以高达50度,到了夜间,温度也能保持在30度左右。刚到库区的时候,一开始还不信邪,中午还出了一趟门。

一出门就像走进了烤箱,风还特别大(大风应该和沙漠有关系,哪位高手请帮忙解释一下)。你以为有风就会凉快一些么?错!因为高温,皮肤极为干燥。这时候吹来的热风,就像一团团火焰扔到了你身上。最难受的是鼻孔,每一次呼吸好似一把把热刀子捅进鼻孔,刮着鼻腔。我一直以为寒风才是刀子,到了伊拉克库区才知道,热风也是刀子,而且比寒风更加难以抵挡!

那天坚持走了半小时,回来的时候,衣服腋下、后背和腹部都是一条条的白霜,那都是随着汗液排出的盐分!

伊拉克南部地区的温度平均比库区还要高10度左右,实在无法想象那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看着照片就觉得烤得慌。我们7、8月植被生长正茂密,中东的杂草已经开始枯萎。)

迪拜的浪

迪拜的热是又湿又闷又热。迪拜处于亚热带,每年4、5月的时候,气温就可以超过30度。而6-9月期间,最低气温也不会低于30度。到了盛夏的时候,每一次出门都像进了桑拿房,呼吸困难。没过几分钟,汗液不知不觉就从你身上所有的毛孔渗出,海洋带来的湿气更加让你浑身黏糊糊的。

(电视里那种热浪的画面,在迪拜的柏油马路上很常见。路面的空气经过高温烘烤产生了一种类似于镜子的效果,远远看去泛着白光,好像撒了水,其实热空气反光)

阿拉伯人的生存智慧

看看印度、巴基斯坦,每年夏季高温都热死很多人。就连欧洲、加拿大这种夏季气温只有30来度的地方,还有流浪汉被热死的新闻。

而西亚北非这么炎热的气候,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不仅要中暑,还要出人命的。不过数千年的生存经验,让当地的阿拉伯人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生存智慧。

这里不得不夸一下阿拉伯的传统大袍和头巾的优势。首先,大袍可以遮住脖子以下的所有部位,防止太阳辐射。其次大袍比较宽松,利于通风,加速汗液蒸发,降低体感温度。

脖子以上的部位就靠头巾来保护了,除了防晒之外,在必要的时候,头巾可以把整个脸遮起来阻挡风沙。


阿拉伯人都是夜猫子,也和气温高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白天太热,所以大家都在家里休息,减少水分蒸发,保存体力。自然而然,凉快些的夜晚就成了活动时间。虽然现在空调很普及了,白天的工作时间也延长了,但是夜生活的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阿拉伯人睡眠时间普遍在晚上12点以后,凌晨2、3点睡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亚北非的气温固然高,但是只要能找到正确的办法,肯定就能生存下去。


莫闻初


湿度极低,阴凉的地方非常凉爽舒适,很像新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