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的14名首领全是中国人,为什么现在的人宁愿相信倭寇都是日本人呢?

九尾读正史


明代的时候官员奏报“倭寇东南”,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描述,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用意。

作为明朝地方官员,地方遭受劫掠,有本地人也有外夷(不谈人数比例),你是愿意说上下失德,以致官逼民反,还是说外敌入寇。

作为现代人,你是愿意相信(宣传)历史上中国老百姓抢老百姓,还是(宣传)相信伟大的人民谱写一曲荡气回肠的反侵略赞歌。这是一个价值观与宣传导向问题。


史翰平话


日本也是个筐,什么都可以装啊。

虽然不如美国筐大,装的那么多。


倭寇当然是真实存在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中国沿海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对日本历史比较懂的朋友,应该了解,倭寇横行的时代,正是日本从南北朝到战国的这段时间。大概有近200年的时间,日本内部动荡不安,战乱频仍,战败的无人收留的武士,破产的农民,这些都是倭寇产生的客观环境。

而倭寇的消失,则有内因和外因。从内因,自然是戚继光,俞大猷等著名将领对倭寇的打击;从外因来说,则是1580年之后,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先后再次统一日本,日本国内局势趋于平稳,相应的,倭寇的来源本身也大量减少了。自德川幕府建立之后,日本实行了锁国政策,国内本身相对稳定,倭寇的来源自此断绝,中国沿海便再也没有倭寇之患了。其实,倭寇的消失,外因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但是我们的教科书上,通常都不会强调这点,而是一味地强调戚继光,俞大猷等著名将领的打击。就我个人看法,如果日本战国不能结束,那戚继光,俞大猷的打击再如何猛烈,也很难彻底消灭倭寇之患。毕竟,要活着不容易,说穿了,倭寇也不过一群无处可去的落魄武士,和破产农民而已。

至于倭寇首领多是中国人,本来就很容易了解。明朝时代的中国人又不似今天的中国人,明朝时代的日本人也不是今天的日本人,日本人对于中国来说,谈不上什么很厉害,不过是边鄙蛮族罢了,专恃逞勇斗狠,打是能打,却没有什么头脑。就那么几个落魄武士和破产农民来到中国,对中国人文地理一无所知,语言也不通,只怕内心也是惶惶不安,今日不知明日事了吧,谈不上有什么厉害的。只有和中国内部的那帮人联合起来,才能厉害,这是很显然的事情。

但是很显然,我们的课本错误的引导了我们,我们的近现代史也误导了我们。我们这代人,基于近现代日本的强势,我们对日本的战斗力,有了过高的认识,对日本的憎恶态度,也加深了我们对日本的误判。所以我们的涉及到倭寇的电视剧,写的都是日本人狡诈无比,凶残无比,战斗力奇高无比,仿佛这些都是真实的一样。

其实呢?一群在国内战争中失败的落魄武士,一群破产的农民,你要说战斗力能逆天,你信么?

援朝抗日战争,丰臣秀吉20余万在国内战争获胜的武士组成的部队,也没有在明军手上占到多大的便宜,就这帮落魄武士和破产农民,就真的能翻到起天来了?

很显然,这都是不现实的。


真正危害中国沿海的,主要是中国自家人组成的海盗。倭寇不过是中国海盗首领找来的打手罢了,给碗饭就什么都肯干的那种打手。


有人问了,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的课本为什么一再强调这一切都是倭寇做的呢?

这还用说吗?日本也是个筐,啥都要往里面装。近现代以来,中国和日本关系变的如此之恶,那有什么好说的?基于这个那个的需求,不断的放大或者缩小某个事实,以影响民间的舆论罢了。不断的宣扬倭寇的凶残,恶毒,和战斗力超强,不就能反衬出抗倭名将的厉害吗?不就能为在近现代中国击败日本,打下舆论基础吗?


其实,日本除了近现代,就是个小瘪三的国家。什么中日白藤江大捷,什么援朝抗日,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也就一场边境上的小冲突,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功劳而已,随便对突厥,吐蕃,新罗的哪场战争,比起这种冲突,都不知道重要多少倍。


但是呢,历史嘛,就应该为现代服务。既然近现代日本起来了,那就要把千年来不管大小的冲突都好好的掰扯掰扯,当做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了。所以白藤江之战就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援朝抗日战争也就成为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击败倭寇也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其实,有什么呢?我们可以找出无数个与此同时比这种战争重要n多倍的帝国事务。


对了,其实郑成功的父亲也可以勉强算是倭寇头子,是最大的那种。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郑成功也算是有一半的日本血统吧。很显然,历史课本都故意删去了这一页。原因嘛,不说大家也能猜出来。


历史嘛,就那么回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既然要为当代服务,那自然要放大或者缩小某些事实,来为这个服务了。

至于真相嘛,嘘嘘嘘,谁知道他在哪里呢?


张子曰


倭寇实际上是持续时间很长的一个历史现象。在这个过程当中,日本人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但是称呼并没有跟着改变,这是可以理解的一种语言习惯。

最早的倭患,开始于元代。根据史料记载,在元代末期就已经有不少倭寇滋扰中国东南沿海。明代初年,中央政府通过军事力量清除倭患,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到了明代中晚期,倭患愈演愈烈,成为了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社会问题,政府不得不组织人力物力,以及军队,专门处理这个毒瘤。

应当说,在明代中期以前,倭患主要是由日本人引起的。这个名词,恰如其分的揭示了这个社会问题的来源。从明代中期开始,有一些中国人与这些日本人勾结起来,一同抢劫百姓。从此刻开始,倭患就不仅仅是一个外部问题。而到了明代晚期,尤其是万历时期,倭寇的主体已经从日本人变成了中国人。但是依然有日本人参与。从整个历史过程来看,倭患逐渐从一个外部问题变成内部问题。从这个角度上看,明代中晚期的时候,这个名词有一点名不副实。但必须指出的是,日本人是这个问题的始作俑者,同时也自始至终参与其中,不能因此而撇开他们的历史责任。作为一个历史名词,其涵盖的内容虽然发生变化,但名词本身不发生变化,这类的情况并不少见,不能由此来否定这个名词本身的合理性。

关于当代中国人对于这个历史问题的认识,主要还是基于中小学的历史教科书。从历史教科书的编定角度来看,对于很多历史事物的介绍,不可能非常的细致,只能以粗浅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否则的话信息量过大,必将增加学生的负担。我个人认为,既不能因此指责教科书编订者,也不能指责普通民众。毕竟这个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不需要掌握得如此细致。


zyb38537240


“倭寇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这是一种政治正确。

打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这种情况也有点像现代的美墨边境,那一小撮武装贩毒者、走私者、人贩子可能是无恶不作之徒,他们“必须”是“别有用心”,当然主要是把心思放在生意上。但他们裹挟的,或者是美国南部边境原有的拉丁人,或者是墨西哥北部边境的老百姓,他们这一群体数量更多,但角色定位就是打酱油的“不明真相者”,他们这帮小跟班才是恶势力的主力军。

美国为什么这么招这些非法生意?

没办法,太富裕了。

明王朝为什么也老是招人惦记,道理同样如此。

那时候的日本处于战国时期,太穷太乱,大家也需要到中国东南沿海有钱人居住的圣地讨个生活,绝大多数入侵都不是有组织的国家行为,只是一帮流氓无产者、失意落魄的武士、两国沿海的贫苦渔民,做走私生意的贩子。

说穿了,他们的主要力量就是一帮乌合之众,跟着沿海各帮黑社会堂口老大混饭吃,这些黑老大往往不是外来户,都是本地出产的地头蛇。

但明朝的地方官向上级打报告时,肯定不能说是本土产生的治安问题,虽然即便是本土产生的,其实也不是他们自己的问题,而是明王朝没有给这帮亡命者们给一条通商的活路,政策不允许,有了饭吃谁也不愿意刀头舔血。这是国家的政策问题,跟地方上关系不大。

但地方官仍然不敢说实话,说了实话就相当于质疑国家政策,结果就不是个人引咎辞职的问题了。

要是如实汇报说是本乡本土的黄老二林老三他们几个黑老大在搞事情,那属于自己这地方官玩忽职守,无法完成保境安民的分内职责,至少也会被判定是“不作为”,乌纱帽不保。

那就向上报告是“倭寇”好了,他们来无影去无踪(所以我们逮不到),武艺高强(所以我们剿不动),造成了本地的恶性案件频发(破不了的案子全部可以推到他们身上)。

报告打上去,这些地方官就可以在家里开开心心地数黄老二林老三孝敬他们的银子了。


历来现实


我曾经说过戚继光杀的日本人不到3位数,结果被喷死。

有些实话没法说,你能说抗战时期的事吗?

你能说8年抗战,一共杀死28万日本人和6万台湾人,还有10万朝鲜人吗?能说日本打打停停像旅游吗?能说他们连关东军什么样都没见过吗?能说8年时间在西南山里逛4年吗?

能说看来抗战史,都不生慈禧的气了吗?


深蓝162756580


你从哪里考证的?我记得明朝人是把倭首和逆首分开的


李克用907


为什么现在的人宁愿相信背后都是西方敌对势力?


听涛9527


因为工作需要!!


我只说你爱听的


现代历史发明家就是牛


平凡顺利6


不明真相而已,既然是倭寇嚒,当然是日本人,这也是思维的第一反应,我也是听了“明朝那些事”才知道的,以前历史课本上也没有特别说这事,不喜欢历史的也不会特意去查,要是没有机会了解到也就误解一辈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