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楷書為書寫,不能稱書法藝術,故不能入國展,你認同嗎?

星月齋主


楷書不能入國展,這種說法絕對錯誤。



只不過是單獨取法某體,是難於入國展。國展畢竟代表了最高水平,它要求作品既要有繼承,又要有創新。


它比的不是誰的顏體臨得好,誰的柳體寫得棒,那是學習書法的初級階段。它比的是書家博採眾長、觸會貫通的能力,一件作品中,可能顏真卿的結體,可能有鍾繇的趣味,等等。

其實在書法展賽時,評委是會考慮各種書體的比例的。不過具體到哪類字獲獎機率更高,有時又與評委的審美取向有關。


以楷書為例,前幾年寫小楷容易獲獎,這些年寫魏碑更容易獲獎,馬上要開始的全國第十二屆國展,不知又會轉到哪一類。

本貼中的作品均為近幾屆國展獲獎作品,你以為如何?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書法,或者說作為書法藝術的書法,包括篆、隸、楷、行、草諸體。不是所有的書寫都能夠稱得上藝術,但諸體之中歷代皆不乏具有藝術水準的作品。楷書作為使用最為普及和長期以來都作為學習楷模的書體,毫無異議是書法藝術。至於不能進入國展,也是子烏虛有之言語,國展中不僅有楷書而且有專門的楷書大展,也出了不少的精品力作。

這些作品大都具有紮實深厚的傳統經典楷書功夫和創新意識 。基本上代表了許現代一個時期和階段當代中國書法的創作歷代以及風格走向。是非常令人可喜的大事。特別是在現代無紙化書寫的越來越廣泛的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還有一大批人能夠靜下心來,深深的沉入到國學傳統文化的精粹中,甘於寂寞,潛心書藝研究、思考與創作。當我們能夠閱讀到這些精品力作,不能不使我們感動和欣慰。他讓我們看到了國學還在,經典還在 ,傳統與也仍然還在釋放其無窮的魅力,能不為之感動欣慰嗎?世界上有多少書寫文化都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而我們的漢字文化,歷經五千年的發展演變,至今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仍然有一大批充滿創新意識的書法家在孜孜以求,甚至已經走向了世界。同時也在啟示我們要不斷繼承傳統,學習傳統,發揚傳統,在繼承傳統中創新現代書法藝術,推動書法藝術邁向未來。












翰墨書道


這是一條錯誤認識!楷書當然是書法藝術,楷書當然可以入選國展,而且歷屆國展中都不乏楷書作品。


1、首先,說楷書不是書法藝術是明顯不妥的。

中國書法藝術包括真、草、篆、隸各種書體,從楷書鼻祖鍾繇到王羲之,以及初唐的各位楷書大家無不是書法中的佼佼者,及至“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更是將楷書藝術推向了歷史高峰,不管誰來寫書法史,都不能否認楷書的藝術成就。

2、其次,說楷書不能入國展,這是片面的認識,歷屆國展中不乏優秀的楷書之作(附圖都是國展入選作品局部)。

但是國展入選作品有它的入選要求,國展不希望書法是簡單的重複前人的勞動,不希望是簡單的機械化臨摹,不希望將藝術變成印刷式的書寫,而是要求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的藝術創新。

3、第三,國展要求入選作品不是簡單機械化模仿或重複前人的勞動。

可以說,從歷屆國展上來看,入選的楷書作品,大多有唐楷的基礎,但都不拘泥於唐楷,而是或融合魏碑的天真爛漫,或上溯魏晉求其古意,反而那些把楷書寫得接近現代楷書印刷體的作品不受待見。

總之一句話,書法與寫字有區別,楷書藝術與印刷體楷書有區別,搞藝術創作的一定要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要鑽進死衚衕。

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


麓風軒


誰說楷書不能入國展的,入展的楷書多的是,上屆蘭亭展還有正統寫顏體的入展,只要寫的好什麼書體均可以入展,只是那些寫的狀若算子,呆若木雞沒一點書寫性的作品(不僅楷書)不會入展。另外大家一定要弄清楚楷書不僅指唐楷,更不是指歐楷,包括從大小分小楷,中楷,大楷;按風楷分有晉楷,魏碑,唐楷,趙體,瘦筋體等。中國書法浩如煙海,懇請廣大學子放眼古人經典,精於技,遊於藝,絕不能被網紅所迷惑,浪費大好光陰!

你最好去看看展,入國展的很多的,關鍵是你的作品是不是真的好,像二田之類絕對不行。


國畫家網


看到題主出的題目,讓我聯想到書法界文人相輕的陋習,首先應該說,我的字一塌糊塗,我就不在此出醜了,但我還是想就我所知談談我的看法。

中國的書法分為:真、草、隸、篆,不要忽略了“真”排第一;又把這後三個字分別加上一個“書”字,像草書、隸書、篆書,好像還沒聽說有“真書”的,題主是不是因此認為“真”不能列入書法系列?可題主自己也說出了結論——楷書,說明楷書也是書法的一種,對吧?那麼我還想問:學生開始寫字,是按照什麼字體練習的?古代高考的學子不會用行草字體參加考試吧,儘管其中不乏行草、隸篆字體優美的人,皇帝頒發詔書,字體也是一筆一劃的楷體,有誰見過用行書、草書、隸書、篆書來書寫的詔書?古代流傳下來的試卷、詔書,你能說那不是書法?

總而言之,我認為,楷書也是書法的一種,而且是所有書法大家的基礎字體,如果楷書不能入國展,真的是當代書法界的一個偏執,嚴格的說,楷書,能規範人的言行,——中規中矩;楷書,能提升人的工作態度——一絲不苟;楷書,能提高人的鑑賞能力——展示功底;楷書,能透露人的生活品味——低調樸拙。楷書,是一切書法的基礎,敢於展出楷書的人,才是書法大家。


澤中朽木


把一個寫毛筆字搞的神乎其辭,是害毛筆字書法。讓人避而遠之。

為什麼西方人總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而書法界的一些人總要把寫毛筆字神話。就像軍閥割據,互相攻擊,互相傷害唯有自己是正宗。

看看電腦把多少複雜問題簡單化,鼠標一點,巡航導彈飛向敵方,幾乎沒有誤差。

而我們的毛筆字方寸之間,這規矩那規矩叫人難以接受。

他們是在害書法還是在弘揚書法。


207604477東海釣夫


認為楷書不是藝術,這觀點不僅錯誤而且荒唐。

首先從古人給我們留下的碑貼作品數量來看,有關楷書的

內容幾乎包括了一半,楷書佔有巨大的比例表明,楷書一直

以來就是中國書法的主旋律,是支柱和基石,如果認為

楷書不是藝術,就基本上摧毀了書法的主要架構,否定

了書法的最基礎的本質東西,其結果也把其他字體放在

無源之水的被動位置,“皮之不存 毛將焉附”?沒有楷書

做基石的書壇,必定會亂象叢生,黑白顛倒,書法便成為

投機者的工具,就會發生目前一些令人真假難辨,是非混淆

的局面,而諸如“楷書不是藝術”的怪論也正是混亂局面

的產物。

楷書不能進入國展,原因很多,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楷書

的難度造成的,有些人否定楷書,更多的因素是無法攻克

楷書這道難關,無法忍受數十年楷書的冷板凳,在楷書

這面無情的照妖鏡面前不得不選擇逃避的方式,更有些人

覺得逃避還不過癮,反過來加入了攻擊楷書的隊伍,使得

自己離正確的書法觀越走越遠。

楷書自古至今都是中國文人的必備技巧,欲想在書法上有

所建樹取得成就繞開楷書根本就不可能,日積月累的沉澱,

反覆推敲的精研才是通往楷書藝術輝煌境界與高峰,沒有

對書技與道的持久凝練修行,你是看不到楷書之美的,

至於說楷書的藝術性你當然也不能得知。


素里布衣楊半


首先,把書寫同書法分開是錯誤的。把書法與藝術等同也是錯誤的。

國展有沒有楷書入展,並不影響楷書的書法地位。

楷書要不算書法,還有書法嗎?書法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國展只能是書法範疇的一個方面,並不是全部。楷書在國展中不紅火,可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練楷書練到很有自信的少,投稿的也就少。再比如評委對對楷書不感興趣,或者投稿者揣摩評委可能對楷書興趣不高,等等。

總之,不管楷書在國展上遭到什麼待遇,都不會影響到它是書法的老大哥的地位。一種書體的存在,就是一種客觀存在,是不以衡量手段而轉移的。

以國展來衡量楷書地位,從邏輯上也是錯誤的。國展的出現才幾十年?楷書從三國時期就有了。

所以論題提到的觀點是錯誤的。


筆翰頗好


書法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豐富多彩人才輩出,尤其是當下,喜好書法的人也非常多元,因而很不適合用單一標準去衡量各路書法高手的水平!就好像硬要比南京話上海話蘇州話哪個最好?或者是民歌通俗歌紅歌非要來比一比一樣?這很無聊!雖然他們都是中國話或中國歌。公平的做法,要比也只能從南京話或上海話內部自己去比,歌也是如此,書法更是如此。然後勝出的參加到國展,呈現百花齊放絢麗多彩的民族風貌,他們是當代書法藝術的代表!這樣不是很好嗎?何必在國展中硬要比高下呢?現在各協會的人選或獲獎作品都被社會所詬病就是一個明證!因此,我建議取消國展比賽!


眉公孫有清


我不認同此種說法。在中國書法和其書法藝術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楷書和其它書體的正書統稱為真書;是學習、研究文字間架結構,研究文字點劃、筆法運行軌跡的範字;是學習,研究書法藝術的礎基,這是幾千年來為中國書法、為書法藝術做出貢獻的書法人的共識,是否認不了的。 現在有些人打著創新之名,不放過任何機會大搞名堂,搞謬文,搞新論,;用西方文化藝術思維和藝術理論,獨出心裁地解讀中國書法及書法藝術,胡亂的評論、亂下定議,亂定概念,現在已經到了相當的程度,尤其是某些書法界的名人、領導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醜態百出,實為可憐。⋯⋯。此種說法就是這不良引導下出現的謬論,說此話之人如果不是習書閱文者、可以原諒!如果說:是出於習書者、搞書法藝術之人,那麼只能說是別有用心了!。 個人見解!對事不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