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波波沙冲锋枪,弹鼓设计使其名噪一时,二战后为何惨遭弃用?

寫哯茬


波波沙冲锋枪,杀伤精度好,弹药量大,方便携带。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步兵轻武器。

但是在战争当中,也暴露出很多缺点,射程太近,手枪子弹威力太小等等。而且,在二战爆发以后,M-1卡宾枪,M-1半自动步枪,STG全自动突击步枪的大量出现,都让冲锋枪变得非常尴尬。

无论半自动步枪,还是自动步枪,在实战当中的表现都不是,冲锋枪可以比拟的。特别是1946年,苏联开发出SKS半自动步枪,也就是我国的56式半自动步枪。战斗射速35-40发,精度高,射程远,威力大,操作轻便。

可以杀伤400米距离敌人,而冲锋枪只能杀伤几十米到100米距离敌人,而且精度还更低得多。二战结束以后,苏军就在很短时间内淘汰了波波沙冲锋枪,大批量换装SKS半自动步枪。

随后又在1949年开始大批量换装更先进的AK47自动步枪。从性能上来说,AK47对波波沙冲锋枪形成了绝对的碾压优势。

就是在我国,从1956年开始生产56式半自动步枪以后,也随着产量的提升,全面淘汰了波波沙冲锋枪,53系列步骑枪。全面进入半自动步枪时代,同时班长副班长可以装备AK47的国产版56式自动步枪(我国根据习惯称为冲锋枪,实际上是自动步枪)。


深度军事


波波沙冲锋枪的弹鼓设计,使该冲锋枪的弹容量可以达到71发,因为重新装弹的次数大大降低,大大方便了士兵,也加强了冲锋枪短时间内的火力输出,波波沙对标的德国标志性冲锋枪MP38-40冲锋枪弹容量只有32发。

在苏德的巷战中,波波沙冲锋枪力压德国冲锋枪。

(MP40冲锋枪)

今天,纵横就跟大家讲讲苏联波波沙冲锋枪,然后再分析一下,二战结束后为何会被苏军抛弃。

苏德战争中,苏联为何会大量制造波波沙冲锋枪

二战之前,主流枪械主要分为机枪、步枪和手枪,随着战争形式的演变,装甲坦克、火炮的进步,步兵作战距离明显缩短。各种枪型都进行了发展,机枪由一战前的重机枪,发展出轻机枪和通用机枪;而步枪为了增强活力,先后出现半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等枪型。

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介于步枪和手枪之间,还缺乏一个过渡,冲锋枪在战争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德国闪击西欧,苏联攻打芬兰的过程中,冲锋枪发挥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芬兰的M1931式索米冲锋枪给了苏联当头一棒,随后苏联经过研发制造出了波波沙冲锋枪。

(M1931式索米冲锋枪)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的冲锋枪在巷战中横扫苏军,使得苏军将领强烈要求给部队配备冲锋枪。

1942年开始,苏军开始大量制造波波沙冲锋枪,在制造冲锋枪的时候,采取了金属冲压技术,将波波沙冲锋枪的零件用钢板冲压成形,再加上焊接和铆接技术,由于波波沙冲锋枪结构简单,可以短时间内通过劳工完成组装,并且大规模生产。

除了战争形势的需要外,当时苏军扩充的军队大多没有经过训练,而波波沙冲锋枪相对来说,操作简单,上手快,尤其是给新兵无脑突突。

在苏德战争期间,苏联共生产了超过六百万支波波沙冲锋枪,而德军在二战中生产的冲锋枪才一百万支,战争后期,苏联常常整个师装备波波沙冲锋枪,专门负责打巷战,近距离冲锋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

以1942年为分界线,1942年之前苏军一个步兵班的火力配置是配备一挺轻机枪,两把冲锋枪,剩下全是步枪,而到了1942年,武器换装,除了一挺轻机枪,剩下全是冲锋枪。

二战结束后,曾立下大功的波波沙冲锋枪为何会被弃用

波波沙作为一款具有时代意义的冲锋枪,更多的是为了苏德战争而诞生的,只有超大规模的陆地巷战才适合波波沙冲锋枪,苏德战争结束后,也代表着波波沙冲锋枪的使命完成。

相对来说,波波沙冲锋枪的弹鼓设计易吃土,供弹口部位易变形,而波波沙冲锋枪相对于后流行的突击步枪来说,存在诸多缺点,首先是射击距离短,威力不足,射击精度低,枪械粗糙等等缺点。

苏联由上千万的军队裁撤成三四百万,当然需要追求枪械的先进性。

二战后期德国研发的StG44突击步枪,想要用这款枪全面取代步枪、冲锋枪,然而因为德国当时已经是秋后蚂蚱,没有完成换装。

德国枪械一直引领世界潮流,德国研发StG44突击步枪,苏联随后也进行了跟进,1947年面市,1949年定型,最终研发了AK47突击步枪这款神枪。

相对于AK47突击步枪,波波沙冲锋枪根本就没有任何招架能力,AK47结实耐用,故障率低,威力巨大,造价低廉,后来成为世界各国争相装备的枪械。

因此,尽管波波沙冲锋枪名噪一时,生产规模超过六百万支,但是在作战环境的改编,更新型的枪械诞生后,只能是被苏联抛弃了。


史论纵横


波波沙冲锋枪是苏联于二战时期投入使用的单兵武器。其有两大著名型号PPSh-41,PPS43,我国在抗美援朝时曾大量使用,不少为仿制。在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朝鲜,越南的战争中也能见到其身影,并不是被弃用,而是被突击步枪的发展淘汰了。它本身就是一种优秀的武器。

PPSh-41


波波沙凭借其火力在对德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当然我们对此种枪械是有一定喜欢的,因此夸奖它不完全能够否定波波沙也有缺点,由于战时需要,数量和质量极为重要,且注重简单,低故障率。因此波波沙就设计的很重,且粗糙。苏德两国士兵交战时总喜欢捡对方的冲锋枪,就因为德军钟爱火力,苏军喜欢轻便。

突击步枪首先是德国规模化生产使用的,就是突击步枪的种种优势,已经开辟了轻武器的另一道大门。轻武器的发展方向侧重于突击步枪了。最重要的佐证就是在没有导轨用于枪械安装瞄准镜时,突击步枪和冲锋枪一样,也很粗糙,ak47便是这样的。


当导轨用于枪械战术改装后,冲锋枪也随即诞生出战术导轨的型号,奈何波波沙原本就重,现代化改装几乎不可能,所以现在主流国家军队没有使用这种武器了。不过冲锋枪的发展并没有停止,直到现在各国都有大量制式冲锋枪服役。冲锋枪未来也有可能因此衰落,毕竟外骨骼体系的完善,用于战争,既是矛又是盾。单兵可以在提升防护的同时携带更大威力大武器,不对称或对称使用,届时冲锋枪不能叫大口径冲锋枪吧(滑稽)。二线部队倒可以继续使用一段时间,最终淘汰将是趋势。

装有导轨的突击步枪


装有导轨的冲锋枪


客观评论的爱国者7


只是冲锋枪迅速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已。

冲锋枪这种东西之所以大行其道,本身就是步兵突击战术中对自动火力的要求与全威力步枪弹难以长时间无依托全自动射击之间的矛盾所带出来的产品。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西线战场,交战双方

的步兵突击战术普遍是炮兵火力准备——前沿步兵进入攻击出发阵地——堑壕火力支撑点以重机枪火力掩护——步兵分队上刺刀后向敌军前沿阵地发起密集冲锋——夺取敌军前沿后转入白刃格斗。但是接下来,步兵的扩大突破口、清理堑壕、向二线纵深发展进攻往往会苦于两个因素——一是重机枪阵地难以移动,因此步兵分队的发展进攻往往会立刻陷入无火力掩护、自身又掉进敌军纵深火力支撑点火力覆盖的窘境中;二是堑壕清扫时空间狭窄,各种杂物很多,长度很长的老式手动步枪容易勾住挂住,而较慢的射速也不便于瞬息万变的近战。二者结合起来,带来了两个东西——一种是使用全威力步枪弹,但是可以“扛在肩膀上跟着步兵分队突击”的自动步枪,也就是后来的步兵班组一级的伴随支援火力轻机枪,比如法军后期装备的怪模怪样的“绍沙”式轻机枪;另一种就是使用后坐力较小的手枪弹,可以由单兵手持,十分便于在堑壕、房屋等狭窄区域实施近战火力压制的“自动手枪”,也就是所说的冲锋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军的精锐“风暴突击队”就大量装备了MP-18型冲锋枪,并同装备手动步枪的步兵分队实施混合编组,在“皇帝会战”等攻势中,深度实践了自动武器广泛参战的步兵突击战术——冲入第一道堑壕后由冲锋枪手扫荡堑壕并扩大突破口,炮兵徐进弹幕掩

护射击掩护步兵分队向纵深扩大战果。这种相对较新的作战形式在一战后期的战场上取得了良好效果;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苏、德两军不仅面临着装甲突击中近战火力压制的问题,还面临着城市争夺战中房屋争夺的问题,因此各种冲锋枪不可避免地也被大量投入战场。诸如德军的MP-38/40冲锋枪,还有苏军著名的PPsh-41冲锋枪。尤其是波波沙冲锋枪,其弹鼓可以携带71发子弹,且射速极快,近战火力极为猛烈,几乎相当于一支手提式机枪,受到红军战士的广泛欢迎,就连纳粹德军都曾经下发过手册,教会自家士兵怎样使用缴获的波波沙,可谓双方都爱的战斗利器。

但是,随着战后中间威力步枪弹的逐步投入使用(尤其是以苏联的B43型短弹与美军的SS109子弹为代表),加之步枪设计水平的逐步提升,步枪不再是难以单兵长时间自动射击的武器了。战后苏军很快

就推出了“可以自动射击的步枪”——AK-47突击步枪,而北约方面也连续推出了可以半自动射击,也可以自动射击的FAL、G-3等使用全威力步枪弹的自动步枪,美军在M14项目上挣扎了好久之后,也终于换装了M16/AR15型自动步枪。在这种情况下,冲锋枪可以自动射击的优势不再凸现出来,而它威力小、射程近的劣势又被自动步枪的优势比了下去,这种情况下,冲锋枪很快就脱离了正规军单兵武器的作战序列,除了少量装备给战车驾驶员或飞行员等技术兵种,逐渐成为警察或者特种部队使用的装备了。


军武次位面


弹鼓和弹匣在作战使用中的最大区别不是载弹量多少,而是携带和使用过程中是否方便。这很关键!最明显的实例就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同样使用过的苏式波波莎冲锋枪,中方用弹匣(装弹35发),朝方用弹鼓(装弹71发),因此中方士兵可以将弹匣(五个、加枪上共六个)携带在前胸或者侧挎位置(换弹匣方便),而朝方士兵只能将弹鼓(五个、加枪上共六个)装在双肩包里背在身后(换弹鼓速度较慢)。虽然弹鼓载弹量较大(重量增加),但在实际作战中换弹鼓的速度影响了火力的持续性,这也是中方在采购苏式波波莎冲锋枪时充分考虑到了战场的实际需要(也有后勤供应更困难的因素)。由此可以看出两国作战理念的不同,中方看重的是时间和速度,朝方要的是强大的火力。而至于波波莎为何被淘汰?那是因为更新换代的结果。


牧马人1720


对于冲锋枪来说,二战末期出现的突击步枪实际上就已经开始取代冲锋枪的地位了。

二战中的冲锋枪实际上是一种步兵班的支援火力,由于当时的步兵班主要还是使用老式的手动步枪,火力密度不高,主要就是靠机枪,但是机枪由于重量的原因,一个班一般只有一挺,这种情况下,一个班2-3支冲锋枪就成了重要的支援火力。

但是冲锋枪是用手枪弹的,有效射程太近,通常只有200米,一般是100米左右使用效果最好。其实军方对于这个搭配并不满意,冲锋枪火力猛,但是射程近,老式步枪射程远,但是火力太弱。而突击步枪的出现结合了这两者的优点,既有冲锋枪的猛烈火力,射程又比冲锋枪远,在400米内精度杀伤力都够用。在这种情况下,军方用突击步枪取代冲锋枪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世界上最早全面换装的国家自然是苏联,德国的MP44突击步枪给苏联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借鉴了MP44和它使用的7.92短弹,苏联人搞出来自己的7.62中间性威力弹,并且根据这种子弹研制成功AK47,迅速替换了原来装备使用的莫辛纳干和波波莎。

从世界范围看,军队淘汰冲锋枪在二战后各个大国都是差不多的时间,主要就是军队开始全部换装突击步枪,而冲锋枪则是回归了警察武器的地位。

至于波波莎的大弹鼓是在第一代冲锋枪普遍使用的供弹具,象汤姆逊冲锋枪标配就是100发弹鼓。但是弹鼓的体积和重量都太大了,到了二战后期,各国的冲锋枪基本上就没有再使用弹鼓的了,都是用30发弹匣,不过波波莎在苏联还是用弹鼓的时候多,而到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一般都是用35发弹匣,也没有使用弹鼓。

武器的更新换代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没有什么惨被抛弃的问题,一件武器装备由于时代的进步,技术战术的性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求,那么淘汰也就太自然了。


有痰


有AK-47还用波波沙,这是蠢呢?蠢呢?还是蠢呢?

AK-47不但比波波沙威力大射程远,重量还比波波沙轻


PPSH-41空枪重3.63千克,使用7.62×25手枪弹,初速488m/s,有效射程150米,AK-47空枪重3.47千克,使用7.62×39中间威力步枪弹,初速715m/s,有效射程350米,有了AK-47,傻子才用既笨重,威力射程又低的波波沙。

突击步枪的崛起将冲锋枪赶出了步兵战斗武器的行列

作为战斗武器,威力射程不足的波波沙被AK-47之类突击步枪吊打,作为治安和自卫武器,笨重的波波沙又被短小精悍的MP-5(重2.5-3千克)这类现代冲锋枪吊打,不淘汰等啥?

笨重的波波沙也无法胜任像MP5这类现代冲锋枪作为自卫和治安武器的用途


DDG的老船坞


1、内部空间浪费大,装满情况下,弹匣2/3内部空间装子弹,而弹鼓1/2不到;2、相比弹匣,弹鼓有些子弹是无法发射的(可替换为假弹),加上结构死重大,单兵携行体积和重量上,效率不高;3、生产成本高;4、可靠性不如弹匣。

还有这里讨论的是波波莎放弃弹鼓,而不是冲锋枪边缘化。事实上二战结束后波波莎仍长时间在服役,而且这段时间是冲锋枪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种优秀冲锋枪层出不穷。


332148


简单的说就是AK47太优秀,AK47突击步枪服和冲锋枪和步枪的共同优点,取代冲锋枪是很正常的事,AK47后单独的冲锋枪已经没有必要,AK47可以取代,只要有了更优秀的替代品,被弃用是很正常的事,中国开始分不清突击步枪和冲锋枪的区别,把仿制的AK47命名为56式冲锋枪,成本更低性能更优秀,波波沙成本也并不低,性能比56式差的多,在可以选择的前提下没人会再用波波沙了。波波沙用的是手枪弹杀伤力小还要专门生产手枪弹,远不如AK47子弹通用杀伤力还大。


海中岩haha


圆形弹鼓就是一个反人类设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