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命丧毒酒李俊暹罗称王,梁山好汉的命运昭示你做人要知所进退

轰轰烈烈的水浒一百单八将,自从招安之后,征田虎、讨方腊,十去其八,而能够善终的竟只有寥寥数人。卢俊义被水银毒死,宋江、李逵饮毒酒而死,花荣、吴用自缢于宋江墓前。这就是招安的结局,这就是宋江希望得到的结果吗?当宿太尉向皇帝汇报宋江是被人陷害而死时,徽宗意味深长地说:“

宿太尉你是本朝难得的忠臣良将。我知道谁害死了他们,但铲除奸佞不在此一时。”由此可见,谁忠谁奸,徽宗心里明镜似的,但他就是不肯除掉高俅、蔡京之流。忠奸不分,闭塞言路,这也许就是导致北宋灭亡的原因。

李逵命丧毒酒李俊暹罗称王,梁山好汉的命运昭示你做人要知所进退

宋江

一旦做了反贼,人生轨迹上就留下了污点。宋江等被朝廷利用之后,还想善终,那真是妄想。徽宗眼里是容不下宋江等人的,他不过借奸佞之手除掉梁山好汉罢了,这就是统治者的驭人之术。可叹宋江,明知是毒酒,还要喝,死前还要对朝廷表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宁可朝廷负我,不可我负朝廷。”一代枭雄,迂腐之极,然而其一腔忠良之心,并不为朝廷所待见。最可悲的自然是宋江死前还要拉上李逵垫背。李逵生得粗壮黝黑,绰号黑旋风。因为在家乡打死了人,逃出去避难,遇到朝廷赦免,被戴宗留在江州当牢子。如果没有遇上戴宗,按照李逵的行事风格和社会阶层,估计也难以碰上宋江,自然也就不会有后面的梁山好汉李逵了。说是好汉,其实就是土匪的代名词。一般普通百姓若是遇到他们,害怕之下,都会说句“好汉饶我性命”。这里的好汉,跟英雄还是区别不小的。

李逵命丧毒酒李俊暹罗称王,梁山好汉的命运昭示你做人要知所进退

李逵

按理说,李逵虽然武功高强,为梁山泊立下赫赫战功,但他根本就称不上英雄,没有一点狭义之风。且看《水浒传》第40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时,书中写到,只见人丛里那个黑大汉,轮两把板斧,一味地砍将来,晁盖等却不认得,只见他第一个出力,杀人最多。晁盖猛省起来:戴宗曾说一个黑旋风李逵,和宋三郎最好,是个莽撞之人。晁盖便叫道:“前面那好汉,莫不是黑旋风?”那汉那里肯应,火杂杂地轮着大斧,只顾砍人。晁盖便叫背宋江、戴宗的两个小喽啰,只顾跟着黑大汉走。当下去十字街口,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推倒掀翻的,不计其数……这黑大汉直杀到江边来,身上血溅满身,兀自在江边杀人,百姓撞着的,都被他翻筋斗都砍下江里去。晁盖便挺扑刀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那汉那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

李逵命丧毒酒李俊暹罗称王,梁山好汉的命运昭示你做人要知所进退

晁盖

“少不读水浒”,这句老话颇有道理,年轻人血气方刚,看了水浒很容易走上歧途,为一时的义气挑战法律,最终不得善终。你看上面劫法场这段描写,有具体姓名的就两人,一个是李逵,一个是晁盖。李逵是见人就杀,真是一个杀人魔王,根本不管你是百姓还是军官。而晁盖却知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可见,两人的境界完全不一样,至少晁盖还有点做人的底线,还知道不能滥杀无辜。照着李逵这种行事方式,梁山好汉是根本不会有群众基础的,跟土匪没有丝毫两样。但是李逵做过好事没有呢?也算有那么一两件。

譬如他看着众人都接家眷上梁山享福,也想下山把老娘背上山来。老娘眼睛看不见,走到虎跑沟时想喝水。傻乎乎的李逵将老娘放在老虎窝前的晾虎台上,就抱着石香炉去取水。这里白天尚无人敢从此经过,何况晚上,瞎眼老娘自然成了老虎的下饭菜。李逵一气之下,灭了这窝老虎,算是为民除害,也是给自己积了些功德。李逵之所以毫无人性,一味杀人,按照公孙胜师父罗真人的说法,李逵就是“半神半兽”的角色,是天杀星下凡,“为是下土众生作业太重,故罚他下来杀戮”。

金圣叹赞曰: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

李逵命丧毒酒李俊暹罗称王,梁山好汉的命运昭示你做人要知所进退

梁山好汉

梁山招安征方腊后,李逵因功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看起来能够享受两天清福了。不过宋江分享的一杯毒酒,就让李逵作了冤魂,这应该是李逵的宿命。离开了宋江,李逵什么也不是,他就像关老爷身边的周仓一样,就是永远的跟班。

李逵知道真相后表示:“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李逵回到润州临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从人置备棺椁盛贮,不负其言,扶枢而往。可叹一介莽夫,就此一命归西。李逵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宋江分享的毒酒中,也不枉两人兄弟一场。

再说梁山好汉为国尽忠而死,自然要给天下一个交代,不然今后那个反贼还愿意招安。于是徽宗对宋江等进行了一番封赐,且下令在梁山泊修建祠堂,享受万民顶礼。人都死了,要这些虚名又有何用呢?这不过是统治者笼络人心的权术罢了。梁山好汉聚在一起就是一条龙,分开之后就是一群虫。幸存下来的梁山好汉,想要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不过是一种奢想。宋江去后,那些分散各处的好汉大都辞官归隐。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也许是他们得以善终的原因。

李逵命丧毒酒李俊暹罗称王,梁山好汉的命运昭示你做人要知所进退

梁山好汉

虽然宋江死后享受荣光,但是他把梁山带上了一条不归路,而这条路注定是一条死路。难道梁山好汉除了招安没有其他的出路吗?我看不见得。其实小说中已经给我们指明了另外一条出路,既然不愿意反抗朝廷,何不学学李俊,到异国他乡去,照样能够打拼出一番事业来。从这点上看来,李俊才是梁山泊少有的几个明白人。征方腊之后得胜回京时,李俊在苏州城外装作中风从马上跌下来,要求童威、童猛留下照顾自己,随后打造船只,与征方腊时所识兄弟费保等到暹罗国去了,最后居然混成暹罗国主。童威、费保等都做了化外官职,自取其乐,另霸海滨,这是李俊的后话。诗曰:

知几君子事,明哲迈夷伦。

重结义中义,更全身外身。

浔水舟无系,榆庄柳又新。

谁知天海阔,别有一家人。

这是小说家言,自然当不得正史,不过李逵和李俊的不同命运,也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李逵命丧毒酒李俊暹罗称王,梁山好汉的命运昭示你做人要知所进退

泰国

兔死狗烹、禽尽弓藏,自古皆然。李俊虽然没有吴用那样足智多谋,也没有卢俊义那样武功盖世,更没有宋江那样一呼百应的号召力,但是在知所进退方面,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行家。

混江龙李俊,梁山泊水军头领第一位,有着非凡的水中功夫和组织能力。李俊上梁山后,当上了梁山水军的大头领,使梁山水军成为捍卫梁山利益的特种部队。在反围剿中,梁山的骑兵、步兵都不同程度打了败仗,唯独梁山水军一次比一次取得的胜利大。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经典战斗场面,官军来犯梁山,陆地战场支持不住,主将先从水路跑回梁山。这时候梁山泊的芦苇荡里冒出一条小船,船上的头领驾船悠闲地荡过来,没等对方射箭,那人先扎入水中,半天没动静,然后会看到对方的船开始漏水,主将多半会被生拉硬拽拖下水,完成一次完美的逮捕行动,这就是李俊领导的梁山水军。正是有李俊为首的强大的梁山水上力量,使梁山成为固若金汤的水上城堡。

李逵命丧毒酒李俊暹罗称王,梁山好汉的命运昭示你做人要知所进退

梁山山寨

面对坚不可破的梁山水军,朝廷也在反思围剿梁山的失败原因,高太尉与梁山的三次战斗都是围绕水军开展的,在李俊的指挥下,第一次是诱敌深入,堵塞航道;第二次面对朝廷的大船实行火攻;第三次面对朝廷高科技的大海鳅,梁山水军组织敢死队凿穿船底,生擒高俅。如此这般,都显示了梁山水军的强大和李俊的指挥才能。招安后,李俊随宋江南征北战,多有战功。特别是水灌太原城,李俊巧借天时地利,出奇制胜,攻下太原,但淹死几十万老百姓成为李俊一生的耻辱。

李逵命丧毒酒李俊暹罗称王,梁山好汉的命运昭示你做人要知所进退

梁山好汉

作为水军头领,李俊的主战场其实就在梁山泊,因为那里水域复杂,正是李俊等人大显身手的地方。后来离开梁山泊接受朝廷招安外出出征,李俊不是主将,能在残酷的征讨战争中幸存,这本身就说明他本领非凡。最主要的,还是李俊有先见之明,知道朝廷不过将梁山人作为棋子利用罢了,用完之后,就会弃之如敝履。既然这样,还不如趁早改弦易辙,给自己找条退路。有些时候,坚持就是胜利。但是如果我们明知道坚持下去徒劳无功,那还不如拐个弯,调整一下人生目标,说不定柳暗花明又一村,能收获另一种成功。(彭忠富/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