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薛宝钗为什么将自己的房间布置的雪洞一般?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里,刘姥姥第二次到贾府,因为机缘巧合得到贾母的喜欢,贾母便带着刘姥姥参观大观园。

大观园中最出彩的便是各位少主子们的住所,黛玉的潇湘观雅致、探春的秋爽斋大气、宝玉的怡红院奢华、李纨的稻香村野趣,总之每个院子或繁或简都相映成趣。

独有宝钗的衡芜院,装饰简单空洞的可怕,雪洞一般,不知为何宝钗会这般装饰自己的屋子,贾母看了都连连叹息,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还说着要替宝钗收拾屋子。

宝钗为什么这么布置自己的房间呢?

第一、表明自己不喜奢侈,展现持家有道的品格

宝钗这次出乎意料的对贾母的话不发一词,不知是不赞同,还是不好意思,因为她的院子被批评的一无是处。

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其实宝钗这般装饰自己的屋子也是有意思的,她的房屋外面都是奇草仙藤,如过用过奢的装饰反倒俗气,不过贾母年老之人看不惯年轻人太过素雅,因此就觉得宝钗的屋子装饰的太过简陋。

不过宝钗这般装点屋子也是大有深意的,因为王夫人虽然掌握管家大权,可是她的日常用品仍然是半新不旧的,可见王夫人的朴素。

宝钗既然想要投王夫人所好,那么她自然要向外展示出自己不喜奢华,同时还要展现出持家有方的品格。想要展示这些品格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房屋的装饰,让人一看就知道她的作风如何。

第二、内心淡泊名利,却舍不掉红尘富贵

宝钗从娘胎里带出一股热毒,一直都要靠吃冷香丸来维持身体健康,因为遮掩的好,大家或许渐渐已经忘记宝钗之病,可是她却深受其害。

因此宝钗想要通过淡泊名利来缓解心中的热毒,因此她把自己房间收拾得简单朴素,没有一丝奢华,可是如果不是真的看透红尘富贵,宝钗是不可能得到内心的安定的。

宝钗有着男子的抱负和意识,她总是想要承担起家庭重任,这和宝玉的“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完全不同,这也就是为什么宝钗老是劝告宝玉读书,但又老是被宝玉嫌弃的原因,宝玉认为她好好的闺阁女儿也学得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儿之流。

宝钗也想学得清新脱俗,可是她的内心中实在舍不掉红尘富贵,因此宝钗把屋子收拾再朴素也是无用的。

第三、苦行僧般的自律,不想被贾府奢靡之风所沾染

宝钗不仅在大观园的住所简陋,可以说她在自己家中也是这般。薛姨妈也笑说:“他在家里也不大弄这些东西的。”

宝钗这样的做法俨然苦行僧一般,薛家的衰落宝钗是第一个感知到的,在薛蟠还沉溺于吃喝玩乐中的时候,宝钗早就能够依贴母怀,收起少女心,一心一意为母亲操持家务了,可见宝钗的懂事和机敏。

宝钗告诫邢岫烟的一番话足见宝钗的通透和警醒。

这时宝钗说道:“但有一句话你也要知道,这些装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这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咋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

宝钗不是不喜欢奢华的,可是她知道自己家里已经不能够和贾府之类的相比,她们的奢华、颓靡之气她一点也不想沾惹,身在贾府又不可避免会受影响,所以她便用雪洞一般的屋子也告诫自己要警醒,不要轻易掉入奢靡之气当中。


少读红楼


薛宝钗把房间布置得雪洞一般,是为了压制心中的热毒。

润杨始终认为宝钗是一个矛盾的人。她内心如烈火烹油般火烫,表面却是冷美人;她热心仕途经济,却藏愚守拙;她不爱花儿、粉儿,偏偏成日家戴着沉甸甸的金锁和火红的红麝串。

宝钗总是用一种假象来掩盖真实的自己。

宝钗把房间布置得雪洞一般就是要掩饰真实的自己。她怕暴露自己真实的心思所以用雪洞般的装潢来压制内心狂热的欲望。

宝钗从小就读过许多禁书,这些禁书都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宝钗也渴望有一段这样的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于是她主动要看宝玉的通灵宝玉,给宝玉看手上的红麝串,让宝玉为她丢了魂。甚至在宝玉睡觉时,独自留在宝玉的房间里。然而她知道,她不能与宝玉有过于亲密的接触,这样不符合礼教,于是她强行压制内心深处对宝玉的渴望,用朴素的装饰来压抑内心狂热。

宝钗把房间布置得雪洞一般是为了压抑自己对权力的渴望。

宝钗不想过平凡的生活,她希望家族兴盛,希望自己也像元春一样风光无限,是女人中的翘楚。

然而她进宫失败了,永远也不会有皇上的恩宠。薛家是商人之家,她的理想要实现太难了。她唯一的希望是宝玉,如果她嫁给宝玉,宝玉有个一官半职,封妻荫子,那么她就会有诰命,也许就会是未来的贾母。为了达到自己凤冠霞帔的目的,宝钗常常劝宝玉读书上进。可是宝玉不听劝,整日和丫头们在一起厮混,根本不想走仕途之路,宝钗的理想遥遥无期,为了压抑内心对权力的渴望,她不得不住在雪洞一般的屋子里,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着急,慢慢来。

宝钗把房间布置得雪洞一般是为了压抑对黛玉的嫉妒。

宝钗心仪宝玉,宝玉心仪黛玉。自己处处以大姐姐的姿态来关心爱护宝玉,黛玉处处给宝玉摔脸子,耍性子,可是宝玉的心还是偏向黛玉。他宁可千百声的向好妹妹赔不是,也不喜欢自己。宝钗内心深处嫉妒死黛玉了,可是她不能表现出来,不能发怒,因此她必须平息心中的怒火和嫉妒。只有在清冷的雪洞里,她才能冷静下来。

如果宝钗把房间布置得和秦可卿的房间一样,宝钗就活不下去了,她会被心里的热毒烧得尸骨无存,成为一堆灰烬。


润杨的红楼笔记


《红楼梦》第四十回刘姥姥进大观园,贾母领着刘姥姥来到衡芜苑。原文:

“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是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宝钗的房间,用今天的室内装饰风格来说就是~极简主义,颇有所谓断、舍、离的特色。

贾母一番巡问之后,亲自吩咐鸳鸯将自己的体己石头盘景、纱桌屏、墨烟冻石鼎三样摆在案上,将水墨字画白绫帐拿来换下床上的青纱帐幔,“包管又大方又素净”。

经过贾母这一番调度,案上增加了石头盘景、墨烟冻石鼎、以及沙桌屏三个装饰品两重一轻的搭配简单朴实厚重与轻盈灵动精巧兼备,再加床上换上来的雅致的水墨字画白绫帐均属“无色系列”~所有室内装饰品基本统一成了黑、白、灰,的确让宝钗的屋子里装饰风格更加统一、精致、庄重、典雅、大方。

不得不佩服贾母的审美眼光呀!

同样在第四十回,贾母一早进大观园来带着刘姥姥去逛的第一处是潇湘馆,刘姥姥说“这必是那个哥儿的书房了。”。原文:

“贾因见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和王夫人说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不配。”………”

贾母亲自为潇湘馆指定了“软烟罗”窗纱,在四样颜色:雨过天晴、秋香色、松绿、银红中贾母的选出的颜色是银红色~霞影纱。



想想在潇湘馆千竿翠竹掩映中、茜纱窗~霞影纱下,上演着“两个玉儿”青葱岁月静好。
这个林黛玉住在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绿色深处,娇柔矜持穿着淡淡的绿衣、头发上淡粉色的一朵小花儿。


这个林黛玉头发上一颗大白珍珠,巧得很《红楼梦》原著里宝玉梳的大辫子头上的四颗大珍珠正好丢了一颗。

不知道别人怎么样?反正我是被这个林黛玉的房间丑哭了,三十年了……。唉!


阿丹151014015


房间的布置风格与发式、穿衣一样,都与个人的性格,还有经济状况相关。宝钗房间除了雪洞一般,案上的数枝菊花、两部书、茶奁茶杯以及床上的帐幔、衾褥在他们这样的大户人家,不是朴素,竟可谓寒酸了,所以遭到贾母的严辞批评,其实这与宝钗的性格、薛家的每况愈下的经济状况有关。

一、宝钗的性格 :冷

书中对宝钗性格的揭示运用了很多意象。开篇第七回,就不厌其烦地介绍了虽非性命攸关但又“须臾”不离(从金陵携至京都)的“冷香丸”;除“雪洞般”房屋,宝钗周遭的环境似乎则更冷:“说着已到了花溆的萝港之下,觉得阴森透骨,两岸上衰草残菱,更助秋情。”岸上便是宝钗居所。此时乃季秋,天气渐凉,但奈何至宝钗处便“阴森透骨”?这大概是欲“以环境揭示性格"即渲染宝钗冰冷的性格。

而宝钗的冰冷性格确也多有体现。对金钏的死,她毫无同情心,为慰王夫人,竟罔顾金钏跳井的事实,谎称金钏“失足落井”!柳湘莲遁入空门、尤三姐之死,她的表现是“并不在意”,还劝慰其母不要为柳、尤之事伤感,而且随即就关注起薛家的生意,而且布置得井井有条。正是宝钗性格中存有浓厚的商人气质,把金钱看得比较重,所以就冷却了对他人乃至对一切生命的情感,从而以冷冰冰的理性支配自己行为。


二、薛家的状况:每况愈下

宝钗的简朴并非历来如此,只是薛家生意消耗以后才变得低调朴素的。请看第45回、57回等的书中描写。四十五回:

“宝钗因见天气凉爽,夜复渐长,遂至母亲房中商议打点些针线来。日间至贾母处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有承色陪坐闲话半时,园中姊妹处也要度时闲话一回,日间不大得闲,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

看这一段,宝钗深夜针线活似乎是辛苦而又必为之事。女红到“三更”,即半夜十二时左右,对这位富商之女确是艰辛事,“每夜”“必至”这样的艰辛已成了宝钗的生活常态。宝钗也曾说过,因家境窘迫,湘云婶娘家差不多针线话都是自己做,薛家恐怕也与史家相类了。到了五十七回,宝钗与岫烟的一席话,更可窥测到薛家的财政状况真非往日可比:“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贾家),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她们才是。”宝钗的话,有些无奈,薛家显然式微了。请看第四回,可知,薛家从宝钗之父离世就已逐渐衰败。

“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

宝钗口中的”七八年先”,也就是薛家入住贾府时,状况已然不如以前。宝钗又是很懂事的女孩,所以除了“该省都省了”,还努力做女红。这样状况下的女孩,再加之其冷静甚至冷酷的高度理性,其房屋布置自然也以简朴为主。


玄真子桑


在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中,贾母携众人来到薛宝钗的蘅芜苑,但见:

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便问"这是你薛姑娘的屋子不是?"众人道:"是。"贾母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逾苍翠, 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 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 衾褥也十分朴素。

一个豪门女子的屋子,不是人们想象中那般精致到华丽而奢靡,比如秦可卿的屋子,我们且看:

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笼人是酒香。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 "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

这个描写固然有夸张之嫌,却也符合年轻美貌,风流多姿的秦可卿的身份,对比之下,宝钗的屋子竟然“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实在是令人纳罕。更让人心惊的是蘅芜苑的环境:异香扑鼻的奇草仙藤,说是冷逾苍翠,不如说阴森瘆人,空荡荡的屋子,一瓶菊花,朴素的帐幔衾褥,这哪是小姐的闺房,分明就是世外高人清修的居室!薛宝钗可不就是那“山中高士晶莹雪”?

为什么薛宝钗要将自己的屋子布置的雪洞一般?我们先看看书中对她的介绍:

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他父亲在日, 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 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原本宝钗进京就是为了选秀,谁知时运不佳不得入选,只好在亲戚贾府住下。她过生日的时候,点的都是热闹戏文,甜烂之食,为的不过是讨贾母喜欢,她本人却是既不喜热闹,更不喜欢什么花儿粉儿的,王熙凤就曾经说她“一问摇头三不知”,在外人看来,宝钗是稳重厚道,会为人处事,“小丫头子们无不喜欢和她一块儿玩的”,人缘极好。但在她内心里,却是思虑极多,既要帮着母亲筹划家事,又要帮着不成器的兄长打理生意,她是是薛姨妈的小棉袄,更是她的主心骨。要是搁现代,薛宝钗就是妥妥的一枚女强人。如此精通时务,在现实生活中独撑大厦的女子,岂会将心思耽搁在玩物器具之上?她的屋子里空无一物,这种极简风格才是真正符合薛宝钗的性格的。


风起紫陌


如果说《红楼梦》有一个人崇尚极简的生活品味,这个人一定是薛宝钗。我们看薛宝钗平时的生活,不但房间雪洞一般,本人还不爱花,不爱粉,为人更是冲淡平和,不以外物左右自己。我通过联系前后两次蘅芜苑的描写,发现了一个曹雪芹关于薛宝钗的秘密,分享给大家!

薛宝钗的住处被提及了两次。第一次是在大观园试才提对额的时候。贾政看到蘅芜苑就点评这里无味的狠。而无味也是薛宝钗给人的第一感觉。可是一旦走入蘅芜苑就会发现在朴实的外表下,里面别有洞天,暗藏锦绣。蘅芜苑也正像薛宝钗的为人一样,不了解的人都会觉得无趣,只有了解了才会知道她的好,她心中一样深藏丘壑!贾政就立马改变自己的看法,由无味变成有趣!

第二次被提及就是贾母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所见到的薛宝钗房间。

进了蘅芜苑院,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这是曹雪芹极高明的写法。之前贾政先看院子外说无味,进到院子里又说有趣,这一次贾母带众人进到房中,才发现里面空空如也。这就让人诧异,薛宝钗到底是什么样?我认为通过不同的视角曹雪芹通过两次蘅芜苑描写暗藏了薛宝钗的一生。

贾政看到的是薛宝钗的外表,不施粉黛觉得无趣,到了院中看到里边藤蔓环绕,异草芬芳,很多贾政都不认得,只有宝玉识得,显然暗示贾宝玉真心欣赏薛宝钗,也是宝钗知己。贾政看到的是宝钗前半生!

贾母到来的时候从贾政的春季到了深秋,院中藤蔓已经结子,贾母等人进入宝钗的房间看到的就是薛宝钗的后半生!宝钗嫁给贾宝玉,贾宝玉不久离家出走,薛宝钗的下半生暗淡,孤寂,可不就只能一领青纱帐子,两部书,一只土定瓶数支菊花?

《红楼梦》的伟大就在于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将所有的线索都打磨的无比圆润,所有线索都连接在一起。我们如果只看到贾母眼中雪洞一般的房间,忘了贾政眼中之前的无味,之后的有趣,就看不全薛宝钗的一生!

为什么一定要从贾政和贾母眼中看薛宝钗一生?我认为这正是“金玉良姻”的真相。贾政说无味,因为薛宝钗商人家庭的身份对于贾政这个当家人来说“食之无味”。贾政考虑贾宝玉的婚姻绝不同于贾母王夫人!他考虑的是儿女婚姻如何能够为家族壮大做贡献,如何让孩子得到更多身份提升。薛宝钗的出身不合格。这也是贾政为何不表态,甚至还让薛家搬离了梨香院旁边安置的原因(逐客?)!那如何又认为有趣呢?这是贾家到了最后关头,实在需要一个人给宝玉婚配,却只有薛宝钗愿意嫁入破败的贾家,当初那些附势(傅试)人家都避之唯恐不及。贾政从新认识了薛宝钗,才发现她内藏丘壑,深藏锦绣。这应该是贾政满意说有趣的原因。最后贾母眼中的宝钗房间,贾政就绝看不到了!让贾母这个失去丈夫的老人看薛宝钗这个同样失去丈夫的年轻人的下半生,不正是同病相怜?贾母眼中的薛宝钗“太老实”,是作者对薛宝钗下半生的慨叹、痛惜和赞美!

综上,薛宝钗“雪洞”一般的房间,要通过前后两场关于蘅芜苑的描写来仔细阅读。读后就会发现,一个蘅芜苑就是薛宝钗的整个人生。通过贾政和贾母的眼睛,无味、有趣、老实的薛宝钗完整的呈现给读者!大家对我的分析满意么?不满意没关系,欢迎冷静探讨,少一些谩骂,不胜感激!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我们来看一下,“雪洞一般”的宝钗房间,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宝钗的房里,是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仔细感受这个房间的风格,一个土定瓶、数枝菊花,注意是数枝,而不是满满当当的插花,还有两部书、茶奁茶杯,床上也没有太多细软家私,只有青纱帐幔和简单被褥。

面对如此简单的陈设,贾母不太欣赏,她后来看过宝钗的房间是摇头的。

贾母是有品味的大家闺秀,她不喜欢女孩子房间如此素淡,因此她说“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象;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

后来按贾母的意思,给宝钗充实了房内装饰。贾母的风格不低,经她的意思装饰过的房间自有品味,我们这里单说宝钗原有房间的风格。

我这几天正读一本书,叫《极简主义》,书中提倡现代人即使物质生活极其丰富,也要努力简化生活里的琐屑之物。有时在生活里做到断、舍、离,反而能彰显内心的丰富。

我以为,宝钗的房间布置,恰恰和这种生活理念相契合。

居家过日子,简单装饰,那三两本线装书,那拙朴的土定瓶中随意插上几枝朴素淡雅的雏菊,这些简单的生活物品,这何尝不是浑然天成的装饰物?

宝钗的房间陈设看似简单无华,却处处透露着小心思,简洁有序的居家之道,和谐简单的线条,充满普通生活的恬淡味道,说真的,就是以现代眼光来看,这种装饰风格也算得上清雅质感,很美,很清新呢!

而以贾母眼光来定位居室风格,她以为年轻女子,屋里太清静无华,年老的她看着忌讳,因为古人认为,故去的人才会处于雪洞似的白色居所内,所以年事已高的她不喜欢屋内太素净或是白色,她认为看起来不舒服或不吉利,是情有可原的。


贾母和宝钗喜欢的房间装饰风格,没有高下之分,只是个人喜好不同罢了。

所以我以为,宝钗房间的装饰,就是生活品味的体现,也是宝钗内心安宁和谐的呈现。(完)


我认真阅读,用心书写感悟。我是粒粒七七,如果您认可,别忘了关注和点赞~


粒粒七七


雪洞似的房间,应该反应了宝钗现实的追求——“淡极”;但却未必是宝钗内心的所爱,“淡极”只是手段,最终极目标却是——“更艳”!

首先,这样的房间,好像并不能成为宝钗心灵的休憩地!因为宝钗是极少在自己屋里的!

刚来贾府时,宝钗似乎常常待在怡红院——大观园里最富丽堂皇的房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害的我们半夜三更不得睡觉”!宝钗在怡红院,就如同在自己家里一般自在,进出似乎都不那么刻意避嫌和通报,比如坐在宝玉旁边做针线,再比如几次写到宝钗长驱直入……这些可能说明不了宝钗喜欢怡红院胜过自己的雪洞,但应该能说明,宝钗对怡红院的奢靡陈设从不排斥!那么问题来了,喜欢“淡极”的性格,能同时欣赏“奢极”吗?我觉得,“淡极”是宝钗的追求,却不是喜欢!

后来,宝玉梦中排斥“金玉良缘”后,宝钗很少再来怡红院了!但是,却也极少在自己屋里待着,“每日贾母王夫人处省候两次……故日间不大得闲”,“夜间针线必至三更方寝”!蘅芜苑有些什么,恐怕宝钗是没有时间去关注的!她很忙!人在忙,只怕心也不得闲!

再看屋里摆设:“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在没有菊花的季节,宝钗屋里估计也是很少有花的!莺儿跟何婆争理时就说了“唯有我们说了,一概不用送……终究没有要过一次”!我觉得,这还是宝钗“淡极”的追求,严苛的按照封建礼教的要求来,处处做到极致,这是一点;另一点,“青云之志”占满了宝钗的心,直到八十回结束,宝钗一直在追求“青云”的路上,全力跋涉。路边的风景,她是顾不上也不肯去看的!人命在她心里都不再起波澜了,又哪里有心思去赏一朵花!这“数枝菊花”也不过是多余的摆设!

桌上几本书,肯定也是多余的!我料定宝钗不会去看!这书肯定是《烈女传》之类的正经书,若是迎春看倒有可能,宝钗早已在书的海洋里阅尽千帆了,连宝玉都赞她“无书不知”!这类书又怎么能吸引宝钗的目光!况且宝钗那么忙,在自己屋里的时间都少,怎么肯分出时间去看这类书!

青色幔帐。青色啊!这总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硬床!鲁迅先生为什么让自己这么苦?为了时刻投身于工作啊——“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为生活所累了”!宝钗亦是如此吧!这“雪洞”似的屋里,不容易让她想起生活中那些花红柳绿绚丽多姿,能有效的帮她压制人性中对美好事物的本能的向往,能让她时刻记起封建礼教的严苛要求,以及自己的“青云之志”!

至于看透,如果真的看透了,也就不在意这些身外物了!既然凤姐儿送来了玩器,那就摆在桌上吧,在我眼里跟土定瓶没什么区别,何必退回去!贾府给安置的水墨白纱幔帐,那就是它吧,在我眼里跟青色无区别!就像衣服一样,如果真的不在意,新衣旧衣都不过是遮体的蠢物,何必刻意去营造?真的看透了,也就幸福了!只是现实里追求的,和内心里喜爱的,大相径庭,那就很苦了!就容易生出“热毒”了!追求“淡极”,是因为喜爱清淡,这是浑然天成!但追求“淡极”,是为了“更艳”,这就很矛盾很痛苦了呀!



悠然庐


因为曹雪芹从饮食用药,到住所陈设,都无一不在表现薛宝钗的压抑、苛刻。

《红楼梦》第四十回,写到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宝玉和小姐们都住进了大观园,贾母于是带着刘姥姥逛大观园。

第一站是潇湘馆,有笔有书,像个公子的书房,非常雅致、随意,很符合林黛玉的性格。

第三站是蘅芜苑,当时贾母也是第一次进入这个雪洞一般、几乎没有装饰的房间,床上吊着青纱帐幔,一点图案都没有,非常素。

对比一下探春的床帐,一位庶出的小姐,帐子都有非常华美精致的刺绣,而薛宝钗作为薛姨妈的独女,哥哥还是皇商,家里非常富有,虽然是借住在大观园,但也本不至于这么俭朴。

其实结合前面出现过的“冷香丸”就不难理解。

薛宝钗一贯如此,她虽然是一个青春少女,但是她压抑自己的热情,每天都吞服食“冷香丸”,因此她在房间的布置上,也是追求这样一种压抑的、冷冰冰的风格,力求“超标”地达到封建道德的规定。

从饮食用药,到住所陈设,都无一不在表现薛宝钗的压抑、苛刻。

当时,贾母就很不高兴,觉得这孩子太老实了,说没有陈设何妨不跟你姨娘要些……还嗔怪凤姐为什么不送些摆设给妹妹,凤姐立即就解释了,说送了但宝钗退回来了,她不要。于是贾母当场就命鸳鸯去取一些古玩来。

总之,薛宝钗的“雪屋”当时惹得贾母很不高兴,说如果来了亲戚“看着不像”,甚至说“年轻的姑娘屋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往马圈去了”!

贾母是一个过精致生活的人,所以见到薛宝钗住着这样一个“雪窟窿”,是怎么也无法喜欢她的,两人从审美趣味到人生态度上都有着巨大的冲突,所以也更能看出,在曹雪芹的原著中,贾母不可能像高鹗续的那样,同意凤姐的掉包计让宝玉去娶薛宝钗。



艺能八卦局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贾母带着刘姥姥去参观薛宝钗的屋子,只觉“雪洞一般”

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薛宝钗为何不将屋子装饰精致些呢,就如一般闺阁少女那样?难道真如贾母感叹的那样

这孩子太老实了,你没有陈设,何妨和你姨娘要些,我也不理论,也没想到,你们的东西自然在家里没带了来。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宝钗的屋子之所以如此素朴,简洁,一是与宝钗的处境有关,一是与宝钗的性格有关。



宝钗在大观园属于客居。做为客人,自然要以客房原本的样貌为基准。如果过多装饰,就有喧宾夺主的意味了。况且,土定瓶、线装书,茶奁茶杯,再加上数枝菊花。既实用,又简约,处处与宝钗温和、淡雅的性格相应和。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自然美。



另外,一个人的个性可能被服饰或语言等掩饰,但却不会被房间所遮蔽。因为那是她最贴切真实的地方。宝钗温和,宽厚,藏愚守拙,崇尚自然,大方,素朴,简洁。薛姨妈也曾说过宝钗不爱花花朵朵的装饰,“在家里也不大弄这些东西”。因而宝钗“雪洞一般”的屋子,与她的性格也算是浑然天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