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夫妻育“梅花”晉劇名家宋轉轉孝敬雙親回報社會

新中國成立後,晉劇舞臺上名家輩出,從山西交城鄉村走出的宋轉轉以“自然、親切、婉轉、俏麗”的演唱風格,奪得了1991年的中國戲劇第八屆梅花獎,“轉轉腔”被中國戲劇界一些老專家譽為“晉劇新腔時代聲”。

在宋轉轉取得卓越藝術成就的背後,有一個貧苦的盲藝人家庭——她的父母都是雙目失明的盲藝人,走村串巷以曲藝說唱為業。從襁褓中開始就受到藝術薰陶的宋轉轉,通過汲取百家之長和堅持不懈地學習,逐漸成長為戲劇界的一代名家。

樹高千尺不忘根,卓越的藝術成就離不開良好道德品質的滋養。走下絢麗舞臺的宋轉轉,在生活中是一個對父母非常孝順的好女兒,她對父母的貼心照料在坊間傳為佳話。她多次到盲校、養老院、醫院等地方為盲人、老人、病人、殘疾人義務演出的事蹟也被人們交口稱讚。

盲人夫妻育“梅花”晋剧名家宋转转孝敬双亲回报社会

宋轉轉(中)與父母合照

宋轉轉的父親16歲時雙手和眼部被炸傷,無錢醫治導致18歲時雙目失明,為了謀生學了說唱交城文水書調。母親14歲時生了眼病致盲,學習了曲藝。二人在演出中經人介紹結為伴侶,於1958年生下女兒宋轉轉。夫妻二人走村串巷賣藝演出時,便將女兒背在身上、帶在身邊。“父母因為看不到,又怕我跑丟,便在我腳上繫上一對小鈴鐺,這樣我走路就能發出聲音,他們以此來確定我有沒有跑遠。”宋轉轉說,父母雖忙於演出,但也時刻豎起耳朵,牽掛著她的一舉一動。

在牙牙學語的同時,宋轉轉也學習了音樂語言。父母日常演唱的腔調、樂器彈奏的聲音等,讓她在耳濡目染中逐漸培養了敏銳辨析音調的能力和良好的記憶力。三歲左右,她就開始登臺演唱《交城山》等民歌,贏得觀眾滿堂喝彩。8歲時,她還曾代表鄉里參加全縣戲曲比賽,奪得第一名。

1970年,13歲的她被破格招為交城縣晉劇團的正式演員,進行專業的戲曲學習。“我特別珍惜那個機會,下決心一定要唱出名堂來,好讓我的父母不再那麼辛苦地到處演出。”

宋轉轉說,當時她第一次正式演出是扮演《白毛女》中的喜兒。“劇中喜兒的父親楊白勞去世後,她跪在地上哭唱父親。我演這段時,把身上穿的褲子磨破了,我就把褲腿綰起來繼續練。膝蓋也磨破了,把褲子上染上了斑斑血跡。我還和服裝老師說,把這個衣服留下來作紀念吧!”

各位老師被小轉轉的勤學苦練、聰明懂事所打動,都悉心教導她。劇團為她排了《杜十娘》《珍珠塔》《玉蟬淚》《花中君子》等優秀劇目,讓她接受多次實踐和潤腔。她孜孜不倦、博採眾長,汲取各流派的藝術營養融會貫通,逐漸形成了風格獨特、魅力無窮的“轉轉腔”

1980年,在山西省舉辦的戲曲青年演員評比演出中,宋轉轉以優異的成績摘取了第一名的桂冠,得到300元獎金。拿到人生第一筆獎金的她,沒有考慮為自己添置新衣和化妝品,而是為父母買了一床新氈子。“家裡太窮了,我們的炕頭上只有光板竹蓆,我想送給父母一床厚實的新氈子,讓他們晚上能舒舒服服睡好覺。”考慮到父母不能通過鐘錶看時間,她還為父母買了一架石英鐘,“是能報時間也能放音樂的那種高級石英鐘,在八十年代是很時髦的家電了。”

從1980年到1985年的六年中,她先後五次在“晉劇青年演員好唱段評選活動”等山西省重大專業評演中奪得第一名,創造了行業內“五連冠”的輝煌。1990年參加第二屆中國戲劇節後,宋轉轉榮獲第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1991年頒獎)。時任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的鄧樸方得知宋轉轉的家庭狀況和成長環境後直呼“罕見”,他認為,一對盲人夫妻能培育出這麼優秀的藝術家,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值得其他父母學習和借鑑。

盲人夫妻育“梅花”晋剧名家宋转转孝敬双亲回报社会

介紹宋轉轉從藝經歷和成就的書籍

此後,宋轉轉獲得了很多榮譽,得到了很高的社會地位。她當選為共青團中央十一大代表、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省政協委員,得到“優秀黨員”“三八紅旗手”“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2017年,她被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確定為“晉劇新流派創始人”和“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感謝黨和人民的培養,感謝國家給我這麼多榮譽。但我始終認為,父母是我心中最重要的恩人,我在重要場合演出時常常帶著他們,讓他們坐在觀眾席上聽我演唱,讓他們為女兒的成績自豪。”演出非常忙碌,但只要有休息時間,宋轉轉就回到父母身邊,給父母洗腳、剪指甲,陪他們聊天,讓他們能夠帶著愉悅的心情安享晚年。

宋轉轉說,父母不僅給了她生命,給了她重要的藝術薰陶,還教給她很多做人的道理。“父母常說,不管你地位有多高,你都離不開觀眾。不要計較什麼酬勞,只要有觀眾的掌聲,你就認認真真地給觀眾唱戲。”

正是因為牢記父母的囑託,在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宋始終做到四個“一樣”:山區城市一個樣;人多人少一個樣;天氣好壞一個樣;領導群眾一個樣。她更做到了四個“千”:用千方百計、歷盡千辛萬苦,踏遍千山萬水,把“轉轉腔”送到了千家萬戶。她紮根于山鄉窩鋪、工廠、礦山、各行各業,足跡遍及京、晉、蒙、冀、陝等廣大地區,將優秀的民族文化傳播給人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宋轉轉在盡心竭力孝敬父母的同時,不忘多次參加助殘演出、扶貧演出,並向殘聯捐款,為殘聯募集資金。她常年堅持為貧困地區、殘疾人、聾啞兒童送戲上門,“非典”時冒著生命危險深入到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為患者及醫務人員演出……她的善行義舉在文藝界有口皆碑。

盲人夫妻育“梅花”晋剧名家宋转转孝敬双亲回报社会

宋轉轉年輕時和晉劇表演大師程玉英合照

如今,在傳承山西戲曲藝術、努力培養戲曲新人的同時,宋轉轉非常注重對青年學生進行孝道和感恩教育。“現在物質生活豐富了,很多年輕人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辛苦,拿著父母辛苦掙來的血汗錢肆意揮霍,在學校虛度光陰。”宋轉轉說,“有愛才有未來”,一個人要在社會上取得成就,首先不能忘記父母的愛,要努力回報父母的愛;進入學校學習文化知識時,要感謝老師和同學的幫助;踏上工作崗位後,要感恩單位給自己提供的平臺,感謝同事的幫助和領導的支持。

“一個人無論出身什麼樣的家庭,都要懂得孝敬父母、懂得感恩幫助過自己的人,這樣他才能走得更遠。”宋轉轉說,她摘得梅花獎時,獲得了7萬元的獎勵,但她把這些錢都分給了自己的領導、同事和單位的後勤人員,“戲曲是綜合藝術,無論是舞臺設計、服裝師、樂隊老師,還是和我一起演戲的同事,甚至是單位鍋爐房的師傅,他們都為我取得成績付出了努力,我一直對大家懷著感恩之心。”宋轉轉說,她目前正和山西省孝文化研究會等單位合作,為傳承孝道精神、感恩文化不斷努力。這也是她在傳承戲曲藝術的同時,要一直堅持做下去的事情。

孝經雲: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 終於立身。出身苦寒之家,憑藉著倔強的性格和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不斷努力,在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晉劇藝術家之後,宋轉轉不忘孝敬父母、回報社會,並努力傳播正能量,她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人間大道。

山西新聞網記者 葛海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