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故鄉晉中的戲與人

平遙紗閣戲人:生末淨旦醜俱全

一百多年前,在山西平遙古城內,一個名叫許立廷的人掌握著一項絕活,普通的紙經他的手能變幻出鮮活生動的戲曲小人兒,將這些栩栩如生的小人兒放置在舞臺造型的木閣內,掛上碧紗罩,便活脫脫成一場場即將開幕的戲曲演出。本著對這些精緻小物的喜愛,當地人常喚其“紗閣人人”,簡稱紗閣。

一閣一戲,一戲一場。紗閣戲人的文化淵源,與宋代以後民間喪葬禮儀中的紙紮明器傳承有關,與元代雜劇的空前興盛有關,也與明清時期民間祈子風俗有關,更與平遙晉商大都會的商貿習俗有關。

明清時,平遙是商賈雲集之地,當地的紙紮業因喪葬習俗中的攀比之風而興盛,加上晉商與戲劇票友的推波助瀾,紗閣戲人逐漸成為當地的一道文化景觀。

平遙古城街衢中心的市樓成為展出紗閣戲人的重要場所。市樓底層的平臺廊柱間就是展出紗閣戲人的地方,廊柱四周恰好擺放36閣戲人。元宵節期間供人觀賞,節後便存放入市樓內。過去當地有新婚夫婦買燈祈子風俗,把蠟燭點燃置放於紗閣前進行許願、還願。民間百姓遇有新喪之事,租來幾閣紗人放在靈棚兩側,既表達了對先人的安慰,也反映了對民間戲曲的愛好。

所謂“紗”,是用紙或泥加工成的專用材料,“閣”則是陳設戲人的小木閣房子。每閣3-4個戲劇人物造型,擇戲劇中精彩場面,展現剎那間的劇情。展示內容多取材於當時百姓熟知的晉劇、京劇、崑曲舞臺上的傳統劇目,如《八義圖》《鴻門宴》《岳飛北征》《白蛇傳》等。

戲人為整個紗閣之靈魂,所用材料因地制宜,方便可取,先用秸稈、穀草根據劇情需要紮成人形骨架,用鐵絲或麻線扎牢,固定在木閣底板上。再用當地的紅膠泥塑成頭與手足,安插在骨架適當位置。頭部與足部由石膏模子成型,然後根據劇情需要修改人物表情,待陰乾之後施行塗色化妝。

裹紙是製作戲人中最精細的一道工序,麻紙或草紙既廉價又柔韌,是包裹戲人的極佳材料,不同姿態的形體全靠草紙裹緊後展示。基本形狀完成後,要用膠水刷透、晾乾,以保持年久。

戲人的最外一層用灑金宣紙精心裹粘,服飾的褶皺層次與輕紗般的質感,全憑藝人的匠心與使用材料的技藝。戲人的最後裝飾還要經過畫臉譜、貼頭飾、戴服飾三道工序,主要的工作是上色和貼花。

臉譜直接畫在臉上,貼花要先在宣紙上畫各種圖案後剪下粘貼,頭飾用草紙製成帽、盔、額巾之類後上色、貼花、簪花而成。製成的戲人,生末淨旦醜俱全,個個活靈活現、呼之欲出、光彩照人,教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木閣形制規範,前額裝飾雀替,以裝成戲臺模樣。木閣頂部與底部木板前方刻有凹槽,設有鎖鑰,展出完畢可以插板鎖閉。隔斷包括紗閣後壁與左右題壁,後壁是戲臺前後臺的分界,多采用三折七屏形式,省略了上下場門。後壁中間上方掛著題寫劇名的橫額,七條屏間繪有山石花鳥,書有勸世聯文。左右題壁都有題記,或為格言或為詩歌,末尾署以店鋪名或年月。雖然每一閣展示的都只是戲劇中的一幕,但閣閣都能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

隨著紙紮行業的衰落以及現代人對傳統戲曲知識的缺失,紗閣戲人也面臨著傳承的困境。為搶救和保護這一獨特的民俗文化遺產,平遙縣集結漆器、雕塑、書畫、剪紙、臉譜、燈藝和戲曲、民俗研究等眾多非遺項目傳承人和專家學者,對現存的28閣紗閣戲人進行整體複製,整理復原遺失的另外8閣,對傳統工藝和製作流程進行全程數字化記錄保護,並對紗閣戲人文化元素進行研究、形成文字資料。

《孟文戲曲音樂集》序

劉和仁

戲曲故鄉晉中的戲與人

一頁頁翻看,躍然紙上的是那靈動悅耳的音符、優美流暢的旋律、抑揚頓挫的節奏、鏗鏘有聲的音調。正如中國戲曲學院教授,戲曲作曲技術理論專業研究生導師、中國戲曲音樂學會會長朱維英所說:“看了孟文在《褒尚論道》中的音樂唱腔設計,深切感受到他是一位充滿靈性和創作激情的青年作曲家。”借他而言,我認為這本戲曲音樂集是孟文用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性勞動和孜孜以求的不懈努力,長期積累,呼之欲出而來。是幾十年如一日靈感激情的釋放;是一個音樂家將畢生獻給戲曲事業的集中展示、過程回放、智慧結晶、碩果呈現。

“詞不可徑也,故有曲而達”。認真做事,性情真切,使孟文贏得許多劇作者的喜愛,演員朋友的青睞。這些朋友因他的敬業精神、因他的與人為善,一次次合作、相互成了知音朋友,這本戲曲音樂集顯然就是給長期以來與他熱情合作的朋友一個交代。就是要把他們付出的勞動,以音樂為賓敬獻給敬愛的朋友和讀者。

每一位地方戲曲的音樂唱腔設計者,要想寫出令人稱道的作品,都必須付出自己全部的愛心與巨大的熱情。在這一點上,孟文也不例外。這位自幼就吮吸著家鄉土地和親人乳汁的熱血青年走進了晉中藝術學校,去追求他的音樂夢,為了充實自己,而後又就讀於山西戲劇職業學院,進修於上海戲劇學院全國青年戲曲作曲家研修班。在工作崗位上,這位有心人,為了精通晉劇音樂的全過程,操晉胡、拉二絃、吹嗩吶、長笛、竹笛……件件樂器都能拿得起。劇團工作樣樣幹,當業務團長、樂隊練樂、排戲蹲場,無一不是兢兢業業,全身心投入。這就使得他無論在社會生活的積澱上,還是音樂創作的心路歷程上,都具備了與泥土相融的內在潛力,掌握了地域音樂特色的內在規律和審美個性。作品中釋放出來的光彩、神韻、讚美、期待變成為一種必然。

戲曲故鄉晉中的戲與人

我喜愛他的作品,更贊他的人品。孟文做人謙虛低調,做藝自信自豪,儘管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依然跑我門下,拜師學藝,我被他的這份真誠感動。正因他心無旁騖、善於思考、沉靜篤實、貼近現實、貼近舞臺,懷著對晉劇音樂堅守傳承的責任和使命,數十年筆耕不輟,才有今天這本獨具“晉中特色” “晉中風味”的戲曲音樂集。看著一頁頁樂譜,可以看出孟文的戲曲音樂作品深諳“戲曲之道”並自覺地遵循著獨特的創作規律和審美觀念,並設身處地踐行這一規律和藝術觀。

今天,時代的要求再度面臨對晉劇音樂的傳承、發展、總結、研究。這本戲曲音樂集是為我們晉劇音樂人提供的探索、認識,聚集一起倚乘的一葉小舟。讓我們把它放在戲曲音樂的藝海里,供人拾得一片小貝。

《孟文戲曲音樂集》出版面世

新年伊始,一本傾注了戲曲音樂家心血與智慧、獨具“晉中特色”“晉中風味”的《孟文戲曲音樂集》,由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北嶽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戲曲故鄉晉中的戲與人

孟文是我市培養起來的國家一級演奏員、晉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系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音樂家協會會員,晉中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晉中市文學藝術聯合會專家委員會(音樂專業、戲曲專業)專家委員。他1979年畢業於晉中藝校,同年分配到晉中市青年晉劇團,從事演奏與作曲。曾擔任晉中青年晉劇團業務團長,並在多部劇目及個人演唱專輯中擔任晉胡演奏及作曲。幾十年來,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熱愛的事業中,孜孜以求,博採眾長,不斷進取,勤勉創作。曾先後在山西戲劇職業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全國青年戲曲作曲家研修班學習深造。長期的藝術實踐加上深厚的音樂素養,使他的音樂創作如虎添翼,佳作迭出,在全國全省各級各類調演中,頻頻獲獎。先後獲得文化部頒發的全國地方戲曲交流演出“優秀音樂獎”,全國梆子戲劇種調演“優秀音樂創作獎”,第八屆“文華音樂創作獎”,第二屆全國戲劇文化“音樂創作金獎”,第十屆藝術節“群星獎金獎”,第九屆全國戲劇文化“音樂設計金獎”;中國濱州小戲藝術節“優秀音樂獎”;山西省藝術院校第九屆戲劇教學劇目“創作獎”,山西省“杏花音樂獎”,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獎”,山西省現代戲新創劇目“優秀音樂唱腔設計獎”,山西省移植劇目調演“音樂設計一等獎”等。為晉中乃至全省的戲曲音樂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戲曲故鄉晉中的戲與人

(郝俊力)

孟 文 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音樂家協會會員;晉中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晉中市文學藝術聯合會專家委員會(音樂專業、戲曲專業)專家委員;晉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

一九七九年畢業於晉中藝校,同年分配到晉中市青年晉劇團,從事演奏與作曲;曾擔任晉中青年晉劇團業務團長,並在多部劇目及個人演唱專輯中擔任晉胡演奏及作曲。二零零八年畢業於山西戲劇職業學院;二零一三年進修於上海戲劇學院全國青年戲曲作曲家研修班。曾在全國地方戲曲交流演出中榮獲文化部“優秀音樂獎”; 全國梆子戲劇種調演榮獲文化部“優秀音樂創作獎”; 文化部第八屆“文華音樂創作獎”;第二屆全國戲劇文化“音樂創作金獎”; 文化部第十屆藝術節“群星獎金獎”; 第九屆全國戲劇文化“音樂設計金獎”;中國濱州小戲藝術節 “優秀音樂獎”山西省藝術院校第九屆戲劇教學劇目“創作獎”;山西省“杏花音樂獎” ;“五個一工程獎”;山西省現代戲新創劇目 “優秀音樂唱腔設計獎”;山西省移植劇目調演“音樂設計一等獎”等。


我對戲曲的執迷

愛我所愛

參加工作後,無意間對戲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對晉劇,山西電視臺的大戲臺成了我必看的節目,鄰村趕廟會唱戲我都要去的。很慶幸的是,在同事中有和我有同樣愛好的同齡人。我們兩經常去附近的村子看戲,並且總是在前臺,這樣,引起了老年戲迷的關注,經常有人問到我們,時間長了,就都慣了,在看戲之於,不時發表一下對戲劇的評論。這幾年,隨著人們文化生活的提高,人們對戲曲的品位高了,一些小的縣劇團的演出,人們都不帶看了,特別是在看了省晉劇院和晉陽藝術團胡嫦娥的演出,更使的人們對戲曲的品位上了一個檔次。

在結婚以前,比較自由點,和朋友一起看了戲也不少,看過省晉劇院慄桂蓮、王曉平、王二慶、崔建華、孫昌、苗潔、王春海等著名錶演藝術家的表演,為了更好的,更多的聽他們的演唱,我問年長的喜愛戲曲的白老師借上光碟每天聽。說到對戲曲的執迷,戲曲成了我人生中必不可少文化大餐,我喜歡戲曲,一聽到晉劇,更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特別是著名錶演藝術家的演唱。

今天,我本打算回村去,可昨天下了雨,回家地裡也不能幹活,就在家玩起了電腦。寫了一點東西,就打開史佳花老師的網頁,發表了點意見。看到有位網友創建了大戲臺QQ群,於是就加入了。從中可以和好多戲迷網友聊有關戲曲的問題。

說到對戲曲的執迷,現在好了,可以通過上網來聽山西電視臺和廣播電臺的大戲臺的節目,解決了由於上班而誤了節目這一難題。只要一上網,我就打開山西視聽網來聽大戲臺的節目。這就,給我提供了對戲曲瞭解的平臺。“五一”期間,廣播電臺的大戲臺節目主要播放了山西省杏花獎和梅花獎的演出,這些演員不愧為高手,特別是史佳花老師新專集的推出,給我的五一假期提供了一道精神大餐。在這裡,我說一下對史佳花老師新專集的關注,史老師的新專集中的唱段更具戲歌性,唱腔更委婉,韻調好聽,非常感謝史老師能給戲迷朋友們帶來如此精彩的唱段。

有人說,戲曲是老一代人的天地,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我看不是的,我見過比我年輕的戲迷很多,大戲臺QQ群的創建者就比我還小,他能夠通過創建群來和關注戲曲的朋友們交流,這一點很可貴。群裡的人有60多個,他們都很年輕。主要是那些不喜歡聽戲的年輕人沒有領略到戲曲的博大精神,有些說不喜歡聽戲,根本就聽不懂,我覺得他們根本就沒認真聽。晉劇的曲牌就很好聽,另外,演員的表演,特別是唱腔藝術更為感人。有人問我,你去大戲臺唱吧。我喜歡戲曲,但要說唱兩句,那我可不行,可以說是五音不全吧,不過,我在聽過別人的唱段後,能夠知道他哪兒唱的好,哪兒唱的不好。可以說評論戲曲還行。不過,自己對戲曲的瞭解還不深,需不斷學習,不斷長進。

昨晚,在南要村劇院看了由團長胡嫦蛾主演的〈〈蓮花庵〉〉,真是聽的過癮,看的舒坦。她的演唱是如此的悠揚,表演的無比的到位,不愧為是人民的藝術家。最後由樂隊帶來的演奏更是把演出推向了高潮。演員們的清唱更是讓臺下的戲迷們不斷的叫好,最後在胡團長的一段清唱中演出結束。

看此團的演出後,不僅過足了戲癮,而且看到了晉劇的出路,同時也為晉中的兩個演出團感到憂慮。晉中晉劇要想立於不敗,必須轉變機制,調動演員的積極性。晉陽藝術團的演員個個都很優秀,他們有團隊精神,演戲認真,有一個好的管理機制,這是這個團立於不敗的秘密。就從最後的清唱來說吧,為了搞好在每個地方最後的清唱,他們也最了精心的排練,每個人都準備了自己最拿手的唱段。在每次的清唱的會上,儘量把每個演員都展現給觀眾,這是其他團中所不重視的,這就是本團的特點,能受到戲迷們喜歡的原因。

昨天七月二十一,是楊盤村趕集的日子,晚上看了由平遙古城晉劇團演出的大型古裝神話劇<<三姐下凡>>。這部戲我還是第一次看,講的是玉帝的三女兒在請求下凡看正月十五的燈會後,見人間都是成雙成對的,自己羨慕,於是在土地爺的幫助下和楊文舉成親結婚,過著和諧的生活,此事被玉帝知道後變派觀音菩薩下凡帶會了三姐,三姐為了父子的生命,只好忍淚離別了僅出生半年的兒子和自己相愛的夫君隨觀音回到了天宮,臨走時給兒子留下了通往天宮的腰牌,並囑咐丈夫,教兒子長大後到天宮救她。十六年後,兒子楊光道在土地爺的幫助下,在一洞中練就了武藝並得到寶鏟,上的天宮救出了自己的母親。

這部戲的演出是成功的,主要表現在:1、導演導的好,劇情完整,各個環節配合緊密,佈景做的好。2、整個劇中人物形象刻畫鮮明,各個行當的唱腔都很豐富。3、文武結合,在救母時,給武生和刀馬旦以充分的表現機會,獻上了精彩的武打動作,各位的表演都非常的到位,得到戲迷們的好評。

此戲如果讓優秀的演員來演唱會是一部更為精彩的大戲。

農曆三月初六在陳侃村看了由彩星晉劇團演出的晉劇《三孃教子》和《嫁衣案》,這是我今年的第二次看戲,也是頭一回看這個團的演出。真沒有想到演員們的演出如此發力,能受到了戲迷們的好評。今天看到了這樣精彩的戲,真是沒有白來一趟。演員在臺上演的精彩,戲迷們的好兒是不斷。在戲價不貴的情況下,演員們的水平能有如此的高,可以想像這個劇團的整體實力和凝聚力。扮演三娘王春娥的是剛剛被慄桂連老師收入門下的趙秀娟,別說,他的嗓音還真有點兒慄桂連老師,唱到高音是如此的高亢激昂,在表演上也很出色。臺下的老戲迷們給了好幾次的好兒。另外,在《唱嫁衣案》時,主要演員的演技也很好,演唱的功底也達到了一定的水準。臺上演員演的精彩,臺下戲迷們看的過癮。真誠祝願彩星晉劇團能收到三晉戲迷們的青睞,也祝趙秀娟能在慄桂連老師的指引上,刻苦用功,唱出三晉,把晉劇事業發揚廣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