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瓦爾巴群島:中國在海外的“飛地”,遺忘近100年如今成寶地


斯瓦爾巴群島,位於北緯70°以北的北極地區,橫亙在挪威和北極點之間,由7個較大的島嶼和無數小島組成,總面積6102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北、且有較多人類常駐聚居的地方。是挪威最北界的國土範圍。但作為中國人,卻有權自由出入斯瓦爾巴群島,進行觀光旅遊、開發經營、科學考察……遙遠的斯瓦爾巴群島為什麼會給國人以如此優厚的待遇呢?

挪威人12世紀最早發現斯瓦爾巴群島,直到1596年,才被荷蘭航海家威廉·巴倫支命名為“斯瓦爾巴”。在20世紀初的時候,英國、法國、俄國、美國、挪威等國圍繞斯瓦爾巴群島的礦權問題發生糾紛,在此情況之下,歐洲各國在1920年簽署了《斯瓦爾巴條約》,條約決定該群島的主權歸屬挪威,但礦權則為簽約國平等享有,礦權之爭乃告解決。

據悉,1925年北洋政府受法國邀請,在巴黎第二批次簽署了由海牙國際法院主持的“斯瓦爾巴條約”,因此中國公民有權自由出入該群島,併除作為簽約國帶來的免籤等旅遊優待外,《斯瓦爾巴條約》的簽訂也為中國可以進入北極科學考察提供了法理依據。因此,斯瓦爾巴群島成為中國公民可以自由出入、逗留的海外唯一的地方。


斯瓦爾巴群島位於北極圈內,冬季有84至128天的極夜,而夏季則有99至141天的極晝。整個地區包括將近5000頭北極熊,超過了居民的數量。島上首府-朗伊爾城,,是世界最北端的城市,亦是普通遊客可以抵達的、最靠近北極點的地方。圖為朗伊爾城。

挪威在島上建造了一個巨大的全球種子庫,號稱“末日糧倉”。“末日糧倉”建造在北極附近、濱臨北冰洋的的岩石山洞中。那裡不易受外界氣溫變化影響,即使在斷電狀態下也能使種子處於低溫環境中,適宜種子的儲藏。據稱,“末日糧倉”儲藏地球作物的450萬種種子樣本,以防環境變化或一旦發生毀滅性災難導致這些作物物種滅絕,確保人類食物的來源和多樣性。

然而在1991年之前,中國都鮮有人知道這一條約。1991年秋天,中國探險家高登義應邀參加了一個聯合的北極綜合科學考察。在斯匹次卑爾根大學Y·葉新教授贈送的一本《北極指南》中,他看到了英文版的《斯瓦爾巴條約》,這才打開了中國在斯瓦爾巴進行北極科學考察的大門。


根據《斯瓦爾巴條約》,中國於2000-2002年前後多次派出科考團前往該島,並於2004年正式在島上建立了北極“黃河”科考站,門口有兩座石獅的紅房子,便是中國的北極科考黃河站。而中國之所以能在挪威的屬地上建立科考站,還得歸功於90多年前的那份外交遺產,這是北洋政府留給後人的一筆寶貴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