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996更可怕的是,我们别无选择


比996更可怕的是,我们别无选择



昨天有一条微博热搜叫#被996围困的年轻人#。

媒体报道,有人在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发起了一个名为 “996.ICU”的项目,寓意抵制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

程序员的创意总是这么耿直。

“996.ICU”意思是,“工作996,生病ICU”。

ICU好理解,重症加护病房。

那996呢?工作日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6天。

百度百科的“996工作制”词条下面,还有一条补充:“是非常辛苦且严重违反劳动法践踏人权的工作制度。”

刚巧,我上周六去电台为新戏《漫长的告白》做直播,负责联系的小姐姐也提到了996。因为节目改版,她已经持续了好几周996,感觉身体被掏空,眼神和脸色的确也透着无可掩藏的疲惫。

热搜里共同的表述是:被996围困的年轻人,像是定好闹钟的机器。

赶上经济下行,为了不被裁员,年轻人“畏首畏尾”,连发烧也不敢请假,只能硬扛。

每天工作到22点以后,连谈恋爱都没时间,云关心两句就算完事了。

年纪轻轻,一身颈椎腰椎的毛病,加班几个月胖了20斤,熬出内分泌系统的问题。

这些故事,相信你的身边一直在发生。

我特意询问了朋友,面临的工作压力究竟大到什么程度。

下面是他们的回答:

R:工作崩溃call男友,男友说信号不好,后来再也没有call。

Q:医生说你这个病不能有压力,我当时就有了压力。

L:宝宝在家,但我还在加班,心系宝宝。

Y:已经过了一个季度,KPI连1/12都没完成。

O:辛苦工作一个月,拿到全交水电煤。

L:和老公见面还没有和公司保洁阿姨见得多。

给你们讲个鬼故事,最后这个L是我家领导。

身为两条创业狗,我们成功在同一个时区实现了每天14小时擦身而过。

为了确保有稳定的相处时间,但凡周末在家,我会好好做一顿饭,或者一起带Choco出去玩。但决心下得再大,也改变不了我们常常“997”的现实。

身边的朋友会问,你们图什么?父母也永远会说,身体健康第一位,钱是赚不完的。

这些道理我们这些996、997的人不明白吗?

可我们之所以坚持,除了热爱事业这种主观的理由,当然也有被动的原因:很多人以为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实现工作生活的平衡,但这大概率是一种幻觉。

当现实的压力来袭,幻觉的泡沫总会挤破。到时候,再想要努力,悔之晚矣。

我今年32岁,工作7年,创业2年。7年里,我见识了太多之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这些东西没什么稀罕的,每个适龄“中年”迟早都会遇见。

如果你看过家里长辈不幸罹患大病之后的药价,如果你见过普通病房里难以入眠的环境,如果你知道排队等一次会诊需要多少时间,就会明白:且不说钱够不够,即便赚得动钞票,依然撼不动的东西叫阶层。

还有很多东西是绕不开的。

小孩上学的账单,各种培训的费用,连年上升的物价,每一项都是压在心头的砝码。

之前听说一个词叫“车厘子自由”,起初我大笑,可笑完也觉得,的确有很多人连买个水果都得货比三家,这件事本身没有那么容易对付过去。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不过是只看眼前。把人生拉长,我们根本没有转圜余地,这才是最可悲的地方。

我不是在鼓励996,每个人当然都有选择不遵循996,坚持生活要和工作平衡的权利。

我只是想强调,想歇就歇想玩就玩,和活得像“定好闹钟的机器”一样,都有成本。在做出决定之前,务必冷静地问问自己,是不是能够承受。

说得悲观一点,我们没有自己想得那么强大,那么自由,生而为人,我们别无选择。

前阵子热播的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让很多人感慨“社畜”不易,为新垣结衣要各种忍辱负重委曲求全而大鸣不平。

但这部剧里最触动我的并不是“社畜”真实的状态,而是那句“不要认输,自由地活着吧”。


比996更可怕的是,我们别无选择



因为那一刻,新垣结衣懂得,每个人都有权追求自由,但也应该直面自由的代价。

当然可以选择轻松闲适、逃避延迟满足,但当困扰和风波来袭,你会为了当初的荒废后悔吗?你会痛恨自己不成器不中用吗?

如果会的话,说明我们没有那么多退路可走。这是悲哀,也是真相。

经历996就想到ICU,也许合理。但我们也该想想,或者说,我们不得不想想,不拼命、不努力,也有大量痛苦和折磨在前方等待。

我们贯穿一生的咬牙坚持,不是为了成就多大的功绩,只是为了换取微薄的自由。

在这个意义上,我不喜欢抱怨,也不喜欢懈怠。因为我深切地理解,我没有这个资格。

我的朋友在诉说工作压力之后,还说了一段话:

当我们哭泣、熬夜、脆弱时,看见的世界也都带上了灰色眼镜。但我们感觉这个世界出了问题,其实是我们的“眼”出了问题。When you feel strong , you see things differently。

我为他们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