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時有哪些方法,可以增加被攝主體的“辨識度”?

柳侍墨


攝影時有哪些方法,可以增加被攝主體的“辨識度”?所謂“辨識度”就是清晰度,讓人一眼就可以分辨出畫面中的主體,也就是攝影師在照片中所要表達的主題,主題明確的攝影照片能夠讓人賞心悅目,贏得大家的讚賞,



攝影時可以通過“光影明暗對比效果”增加被攝主體的“辨識度”,

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都明白,攝影是以“光影”為核心要素,這裡的光影是“自然光、照明光以及攝影器材發射出來的光”,沒有光線就不能進行攝影,攝影的過程就是如何控制光影的過程,攝影作品通過光影來強調視覺效果、表達情緒,所以正確合理的運用好光影非常重要,


簡單的理解,辨識度也就是作品帶給人的視覺效果,辨識度越高,視覺效果就越好、越完美,可以通景深控制來增加辨識度,能不能控制好景深,直接影響著一張作品的成敗,靈活運用景深,可以使照片中畫面形成前實後虛的效果,從而使主體突出,也可以使畫面中的整個場景都非常的清晰,這樣的辨識度讓人非常滿意,

還可以用影調控制來增加辨識度,正確控制好影調可以烘托和表現主題,將作品表達出一定的氣氛和構成一定的意境,這樣的作品同時也充滿了豐富的情感了,當然了,照片中主體的立體感、空間感也都突顯出來了,影調更是攝影的靈魂,



最後可以用色彩控制來增加辨識度,要知道色彩是照片中的重要屬性,對於塑造形象、表現主題、烘托氛圍起著重要作用,正確合理控制處理好色彩,能力直觀的視覺衝擊力提升作品的感染力,色彩斑斕多種,不同的色彩之間形成明暗、深淺的對比,就很直接的突出了作品的主體了,總而言之,景深、影調、色彩控制都是為了形成光影明暗對比、空間透視效果,增加主體的辨識度。


影影圈圈


如果一幅攝影作品沒有主體,或無法辨認主體,無疑是失敗的。

如何才能突出主體,可以從主客觀兩個方面進行處理。

主觀上,除非有特殊拍攝需求,否則應將主體放在人類習慣的視覺重心上。常用的九宮格構圖,黃金分割構圖,左螺旋或右螺旋構圖,均有明確標示。

其次,主體的構圖佔比應適當,不宜過小過偏。如果是人物照,無論是特寫或中景,人眼的位置應在上三分之一水平線處。如果為風景,應突出景觀的主要特徵。

再次,應用大光圈或定焦、長焦鏡頭,虛化背景,突出主體。

客觀上,如果是人像,可以要求拍攝對象著鮮豔色彩衣物,避免與背景同色系,避免環境雜亂或前景搶色。

其次,選擇光差,色溫對比不強烈的時段進行拍攝,保證主體明顯。

一幅藝術的照片是拍攝者思想的體現,主體突出是基本的技術要求,希望條友們拍攝出更多的大片好片。(圖據網絡)








麥風詩社


手機攝影|增強主體“辨識度”的3個技巧:

增加主體“辨識度”,可以理解成“突出主體”。這是攝影的基礎,也是關鍵點之一。

想在拍攝時突出主體,可以從四方面由易到難逐漸嘗試。

一、利用網格線,確定“興趣中心”:

剛學攝影時,老師會告訴大家——打開手機的“網格線”,作為三分法(九宮格)的構圖參考。

而四線相交的位置被稱為“興趣中心”,拍攝時將主體放在相交的四個點任一位置,會更“醒目”。

這也是被驗證過最容易引起人注意的“興趣中心”,也比較符合審美視角。

▼這種方法適合多種畫面,活學活用:

1-拍風景時,主體建築(或主體景色)放在任一點

2-拍人物、動物特寫時,眼睛放在“興趣中心”

3-拍靜物時,將主體(或主體的關鍵點)放在興趣中心

以上例圖說明,藉助“興趣中心”確定主體位置,可以幫助我們提高“主體辨識度”。


二、去除多餘元素|突出主體:

攝影要做“減法”,將畫面中多餘、不相關的元素逐一去掉,最終只保留主體,以及與主體相關的畫面,突出“主體”。

雖然聽著簡單,但想真正做好“減法”,不容易。小月有一種方法——排除法。

▼ 比如:傍晚夕陽落日,晴空,小橋流水

眼前景色雖美,但拍一張,發現畫面沒主題,也沒有主體,怎麼辦?

▼ 利用“排除法”,分為3步:

1-先分析畫面中有多少元素?風箏、落日、小橋流水樹木等環境元素。

2-這些元素中,最吸引你的是哪個?比如天空中“風箏”為主體。

3-接下來“排除”:確定“主體”看看其它兩組元素,如果去掉,不會影響表現“主體風箏”,那主果斷除去!

▼ 經過排除法,我們去掉兩組無用元素,最終只保留主體風箏,以天空為背景(見圖1),一張主體清晰的畫面就有了(見圖2)

三、通過“對比”突出主體

利用各種“對比”構圖拍攝,也是突出主體的好方法。我們先來簡單瞭解3種對比形式,具體拍攝時還要因情況而定。

1-利用“明暗對比”突出主體

用最簡單的“黑白片”為例,利用光影形成的明暗對比,恰當的突出主體。

2-利用“虛實對比”突出主體

虛實對比,通常是虛化背景或前景,而突出“實主體”。

3-色彩對比突出主體

利用色彩對比,常用的是“冷暖色對比”——暖色(紅、橙、黃),冷色(藍、綠)。

拍攝時,多用“對比色”構圖,少用“相鄰色”,可以增加“主體辨識度”。

▼ 比如:春天拍花,不同色彩對比

同樣拍白花,(左圖)以藍天對比色為背景;(右圖)陰天灰白相似色為背景。

兩圖對比,看出利用對比色能更好的突出主體。

以上三個“突出主體”相關技巧,如果深入學習,還有很多細節。建議夥伴們參考“手機黨拍”歷史文章,小月整理過很多拍攝技巧,會有更多幫助。

以上內容如有幫助,歡迎您點贊、留言、轉發,是對小月最大鼓勵。想了解更多手機攝影技巧,創意後期,馬上關注吧~


手機黨拍


1、你拍的主體需與外界環境的色彩因數有明顯的區別,這樣你的主體就能顯得很突出,比如在大雪天拍攝人像,如果拍的主體是穿著白色羽絨服和一個穿紅色衣服的人,明顯穿紅色的更突出,這就是色彩對比的好處。

2、大光圈模式,這是最簡單粗暴的方式,這樣拍攝你的主體肯定是突出的因為其他位置都被虛化了。(想提醒的是不能虛化的太過頭,影響了照片的美感)

3、你可以利用框架構圖技巧,把主體放在框內拍攝,這樣也能顯示主體突出的效果

4、拍照留白方式,簡單說就是把周邊環境的雜物全踢出,留下一個簡潔又簡單的拍攝環境,比如你要拍花朵,總也找不到拍攝的最佳位置,因為被邊上的花草喧賓奪主了,你可以從下往天空拍攝這樣,你的花朵以天空為背景,這樣夠簡潔的吧,花就顯得就是你的主角了。

5、微距拍攝,這種模式是你要拍某個物體他其中的一個細節,因為你拍的這個細節,佔據了大部分畫面,也算是一個突出的主體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就花的那一張是自己拍攝的。







鬼才N哥


攝影時有哪些方法,可以增加被攝主體的“辨識度”?


攝影時有很多方法,可以增加被攝主體的“辨識度”。

我最常用的就是對比。用反襯的方法,增加被攝主體的“辨識度”。


初學攝影的愛好者,大部分都會被大光圈的“虛化”效果給迷惑了吧?

那麼,虛實對比,就是增加被攝主體“辨識度”的,最立竿見影的方法。

主體實,陪體虛,觀眾的視線想不看主體都不可能。

人們看事物的習慣就是先瞅最清楚的。

誰也不會一上來就盯那些瞅不清楚的。

當然用熟了也可以嘗試主體虛、陪體實。

藉著朦朧營造神秘感嘛!人總是會對未知的事物感到好奇的。

什麼是被攝主體?

顧名思義,被攝主體就是畫面中的“主角”。

如果是導演一部戲,那麼,主角的戲份肯定是最多的。

您可以這樣理解:被攝主體在畫面中自帶“主角光環”,陪體什麼的都是“跑龍套的”。

既然是戲份最多的,那麼,就可以讓被攝主體在畫面中所佔用的面積,比例最大。

畫面佔比最大的……觀眾們自然是會搶先看的。

這是視覺習慣。


什麼是對比 ?

攝影中的對比,最常見的就是明暗對比和顏色對比兩種對比。

最通俗的理解就是,黑白分明,是明暗對比,紅綠搭配,是顏色對比。

當然黑白也是顏色。只不過在攝影作品當中,用黑白對比來表現光影的明暗更直接一些。

顏色對比和明暗對比很容易讓我們將主體和陪體區分開來。

學過美術的孩紙可能會扯色相環,其實不用那麼麻煩,色相環只是學習攝影時的輔助工具,等到你腦袋裡有東西的時候,只憑感覺也能搭得不錯的。

人眼對於顏色的敏感度還是蠻高的。

尤其是,亮搭暗,素配豔。


我是柳侍墨,悟空問答的“優質提問官”就是我!

我是個傳說……(⊙o⊙)…

我喜歡把攝影軼事寫成段子,讓你們開心是我最大的快樂!

希望您也可以喜歡我!

時不我待,快點來關注我吧!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您點贊、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