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身邊的攝影愛好者,都是按什麼標準“扎堆兒”的?題材還是秉性?

柳侍墨


應該說大部分攝影師,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扎堆”式攝影,“扎堆”式攝影的益處也非常明顯,尤其在攝影小白初涉攝影學習的時期,是鼓勵多去參加這種“扎堆”攝影的。



益處是:一、拍攝成本低,請模特等的費用可以分攤。2、一些資源的坐享其成,對找不到模特或者好風景的小白攝影,只要參加就可以有的拍了。3、攝影資源的互通有無,攝影技術和作品的分享提高。


弊端也有,比如:不適合發揮自己的主觀藝術創作性,作品主題、風格等只能跟著大流去拍。常常得不到理想的機位和拍攝角度,經常錯過一些自己想要拍攝的點。總起來講,扎堆式拍攝對攝影師專業性創作有一定的制約。

而扎堆的方式,我覺得前期是因題材而聚集,後期是因秉性而聚集。

一、題材。

攝影是個小圈子,一次群拍活動,不可能滿足所有攝影者的需求,可謂,眾口難調。

那先期扎堆的最好標準,就是因為喜歡同一題材的拍攝而匯聚的。

大家都喜歡拍人像,拍美女,自然配備的器材和鏡頭相近,拍攝出照片的分享也會有共同話題;大家都喜歡打鳥,自然是清一色的長焦長炮,這時候一個拍攝風光的拿著廣角鏡頭加入隊伍,就格格不入了,關鍵是器材不對,想拍鳥也拍不到。

這就是題材對於扎堆拍攝的重要性,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二、秉性,或者說合不合的來。

攝影圈子也是小江湖。前期拍攝,題材把攝影者分成了大的團隊,而隨著大家一同拍攝的瞭解和磨合,自然會因為個人喜惡,或者說性格原因而形成的小圈子,小團隊。

這種現場也談不上正負能量。我覺得是學習攝影歷程中的正常現象。我個人也不是很贊同群拍場的人數過多,活動不好組織不說,足夠的好機位也得不到保障,也不利於作品的私下交流。



應該在題材分類的基礎上,再以秉性進一步對扎堆拍攝分類,是積極和可取的。畢竟人合適了,一起攝影就沒有什麼禁忌了。

三、攝影水平高低和作品優劣。

同行相輕的情結是不可避免存在的,我們沒有必要回避。個人覺得最好的群拍小團隊,大家的攝影水平和作品優劣,差距越小越好,最好是各有所長,大家互補長短。這樣大家交流更多的是在一個頻道和高度上,利於攝影學習的提升。如果,在一個群拍團隊裡,大家水平參差不齊,一是影響交流;二是打擊落後者的信心,或者滋長拍得好的攝影者的虛榮心。



當然,以攝影水平高低和作品優劣形成群拍小團隊的過程,是慢慢來的。大家可以在不同的群拍圈子裡嘗試、磨合、提升,最終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題材,最合得來的一群人,最能讓你攝影有所裨益的團隊。


陌上小麋鹿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身邊的攝影愛好者,都是按什麼標準“扎堆兒”的?題材還是秉性?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身邊的攝影愛好者,有按拍攝題材“扎堆兒”的;也有按脾氣秉性“扎堆兒”的。不過總體來講,還是按脾氣秉性“扎堆兒”的居多。

其實不只是攝影愛好者,彷彿在其他領域裡面,也是按脾氣秉性“扎堆兒”的居多。

舉個例子,就連離攝影愛好者最近的,攝影模特,都是按脾氣秉性扎堆的——如果一場拍攝中需要兩個模特,那麼經常是一個聯繫另一個。而這倆同時出鏡的模特,極有可能在私下裡也是交情蠻好的。

應該說,小白在剛開始學習攝影的時候,都會以“扎堆”的方式進行學習和練習的。

這個時候,就是因拍攝題材而扎堆兒。

脾氣秉性?嗨,大家都不是很熟,誰知道誰啥脾氣呢!

然後……隨著不斷的拍攝,不斷的扎堆兒,不斷的一起學習,相互之間越來越熟,也就會大概知道對方是什麼脾氣什麼性格了。

所有人都是有性格有脾氣的,只有秉性相投的人,才能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拍攝時的影友,變成生活中的好朋友。


這個時候再一起去拍片,應該就不再拘泥於拍什麼了,而是一起拍片,要開心,要快樂。

我很早以前是拍風光的,那會兒要是讓我在影棚裡對著大平光咔嚓一整天,我肯定是坐不住的;但是我會參加外拍人像活動,拍風景拍姑娘,然後就認識了幾個拍人像很厲害的哥們兒。

然後……他們就在一次又一次的風景人像外拍中,被我拉著一起拍風光了;

當然我也沒能逃脫被他們同化拍人像的命運……

後續,無論是拍什麼,大家一起篡活動的時候,總能想著叫上我。

——其實這個時候,拍什麼題材已經不是很重要了,大家只是因為脾氣對路,才會扎堆兒一起拍攝的。

呃……說到底,還是朋友之間秉性相投吧?


我是柳侍墨,悟空問答的“優質提問官”就是我!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您點贊、轉發~~O(∩_∩)O~~

喜歡就來關注我吧!

記得給我留言吖~~(。・∀・)ノ゙


柳侍墨


俯身環顧我所聯繫的影友,基本早已逾越 “ 聚群 ” 階段,幾乎都是單打獨鬥。而且都有個人的創作規劃和創意主題。但我們也時常 “ 分久而約期小會 ”,便宴雅聚。不過探討的內容,攝影只是其中之一,而更多是利用綱絡聯繫交流,方便且快捷。

至於我個人,因長期從事藝術評論,故與作家、詩人和書畫家多有接觸,所以一直以藝術家肖像及其藝術活動攝影為主。

對於已達至高階攝影的朋友,因其絕大多數為 ” 精而通 “者,無多置喙。但初學攝影的朋友,我僅有兩點建議: 一初學攝影時段,可聚群,但不如及早拜師。明師訓導解惑勝卻肓目自悟,而“ 順大流,大邦轟 ” 提高較慢,實際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 師傳不明徒弟拙 ”也。

若能在明師的指導下分階段,集中一個科目而加強自我訓練,即要主動多拍攝,多實踐並隨時自評和請師友互評。果真如此,則必定進步較快。畢竟攝影也是一項強調個性化創造的藝術勞動。

所以我傾向並讚賞攝影 “ 獨行俠 ” 之所為,因為他對普通攝影愛好者而言不僅僅是攝影技巧和水準的磨練,而且也是藝術視野的拓展,和藝術思維以及藝術眼光的鍛鍊與提升。


京華倦客甲夫


同類項朋友特點:

有錢有閒有才有情;

秉性:

退休前職權中等以上,認知起點高,思想成熟,頗有見地,個性突出,男多女少,多半為正版市級攝影師,其餘為愛好者。

題材:

風光類為主,國內多次去過的地方有西藏、新疆、雲南、霞浦、黃山、婺源等,國外歐洲、近國日本,柬埔寨等。

基本上年度進行1—2次創作活動,不拖兒帶女,回來後作品展示點評參展,相互學習提高,其樂融融。

近3—4年來,大家齊刷刷退休至老年隊伍,在這個朋友圈,展現自己的愛好技藝,開心快樂!



內心的平安是永遠


我身邊的影友既有題材扎堆也有秉性扎堆的。

小編分析認為,影友的初級階段是題材扎堆的多。跟組織,自組織,拍什麼?去哪裡拍?拍完回來去哪裡分享......很自然就扎堆了。譬如現在盛行的“打鳥隊伍”,網絡上有圖有真相。

秉性扎堆大多發生在資深影友,甚至是有所成就的大咖圈裡。他們從事這行當已有好些年頭了,建了一定的人脈,有了一些粉絲,一切淡定有加。聚會的時候已不太聊光圈、快門、焦距了,聊的都是風格、大展、國際賽事、比自己更大的大咖等,內容中充滿品味、特色、前瞻......這些活動都需要志同道合,能聊到一處的伴來實現,秉性就自然地把他們圈起來了。

無論怎樣的扎堆形式,他的變化小編認為,或者正是推動中國業餘攝影群體進步,提高中國攝影水平的必由之路。只要是健康的,我們就應鼓勵,讓他們、讓我們好好扎堆吧。








生生視覺



山妖19



紀實攝影師


我身邊的攝影愛好者一般都以拍攝對象分類,有喜歡拍風景花草的一類,有喜歡拍人物的一類,還有喜歡拍各種記實會議演出的一類,還有喜歡拍鳥的一類。本人沒有特別的分類,各種題材的都拍,所以每一類的朋友也都有幾個,這樣可以多學習一些攝影知識。其實也有很多的攝影朋友喜歡按照玩高大上器材的一類,我並不贊同和認可這一類朋友,因為玩攝影並不是玩器材,真正的攝影者應該是用好手上現有的器材拍出最理想的照片,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謂高大上的器材,互相之間一味的比拼,那樣的攝影就變味了。攝影是一門藝術應該博眾家之長,取各類之精華,拍出讓人驚豔的作品。以下圖片均為手機拍攝











筱遙視界


由於互聯網的出現,QQ作為一種溝通,聯繫,切磋,展示的平臺,出現了很多不同興趣,不同愛好的QQ群。

攝影,作為一種興趣愛好,攝影群體便應運而生。有風光群,人像群,美女群,佳能群,尼康群,旅遊群都是圍繞攝影拍攝為主題。

一些攝影產品廠家,為了銷售,不惜巨資規定一定的時間組織攝影群講課,認識器材,然後提供模特讓攝影群進行拍攝活動。

當然也有狙擊手單打獨鬥進行自己有興趣的主題進行拍攝。

拍攝分不同水平,器材都很專業。

拍攝主題也很豐富。








207604477東海釣夫


單獨行無顧及,便於思考自由發揮不隨群,以紀實自然為題材,像只流浪的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