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工作收入能超過一萬的人很多嗎?為什麼有人認為網絡上會給人一種比比皆是的感覺?

水師提督葉軍門


我高中沒畢業的。16歲打工。學過卷閘門防盜窗,要是堅持學。在剛發展的城市做能賺錢,我老爸做生意的朋友那。他一年賺30萬,是06年。07年去深圳信泰打工不超過2000,08年在深圳做個小混混天天混酒吧。10年去無錫當兵。12年在溫州做鞋,聽說針車月薪過萬,去學了一年就給了8000塊。然後技術磨合2年,現在做整包。忙起來就基本1.1/1.2萬這樣。7.30做事做到晚上11點,有時候早上臉都不想洗。晚上睡覺澡都不洗。有淡季。這邊兩夫妻做事一年最多存14萬,一個也就存6/7萬。今年帶老婆做事,也是鞋廠認識的,但是她不會做這個。年級也小。女孩子不想在廠裡工作。我也不想在廠裡工作。連休息時間都沒有。又沒有好的條件。雖有雄心壯志,但是現實就是這樣,月薪過萬不在一個行業摸爬滾打3/4年。是不可能有的。整體來說高學歷的能有高工資的條件,沒有學歷專業技能的。也就5/6千。還不包吃。別說一年存了


13區


三四線城市,設計行業,除了剛畢業沒經驗的小崽,基本都可以上萬,再看看經常接觸的施工單位的,只要肯學肯鑽研的,比如認識個鋼筋工,30不到,人家肯下苦工多學多練,現在是個班頭,差不多兩萬,再看看其他行當,我常點的一家外賣,和小哥混熟了,聊天說起,他白天送外賣,晚上跑跑黑車,上萬很輕鬆。

說這些,不是舉例子說上萬的很多,我想表達的是,上不上萬,得看自己,別一天到晚的怨天尤人了,有時間刷頭條提這麼個無聊問題,不如好好去對待自己的生活吧!


老楊71939906


月薪過萬的人當然很多很多,畢竟中國這麼多人。一萬不到的也多了去了,我跟老婆都是本科畢業,在杭州工作兩年後月入過萬很容易。但生活質量來說,還是回老家拿6000的月薪來的好的多。我們這邊有上百個大學生的公司,也算很大了吧,但絕大多數人的工資基本在3000–6000(上不去的了),加三金,年終獎一個月工資。一般升了組長會有7000-10000(基本就這樣了,再升職的真是風毛菱角),但真的除了能力,還要靠機遇的,組長不走,你沒得升,升了也不一定是你,所以小城市月薪1萬的人的比例真少的可憐。要做很多年,積累經驗,有本事瞭如果自己公司沒機會就跳槽,機會也要靠自己去尋找。總之按比例來說,還是1萬不到的多了去了。


avllers


月入過萬的人數會很多,畢竟中國有14億人口,即使1%的人月收入過萬,那也有1400萬人了。月入過萬人數雖多多,但佔全國的比例很小。以下是中國經濟週刊公佈的數據(未必真實),中國月收入在8000以上的人口比例也只有8.06%,那麼月收入過萬的比例就更低了。

月入過萬的工作者應該主要集中在我國的經濟發達地區,比如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等地,尤其是在一線城市,月入過萬的職工可能會很普遍,但全國就只有四個一線城市。以下是2017年的時候,全國主要城市的月均工資收入,在2017年的時候,我國還沒有一個城市的月均工資超過10000元的。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8228元,即使除去老人和小孩,這個數據翻一翻,也不到6萬元,即每個月收入還不到5000元。因此國內工作中月收入過萬的人數佔全國的比例是很低的。

至於網絡上給人一種比比皆是的感覺,可能確實有部分人在網上曬自己的工資,可能因為網絡傳播速度快,成為大部分人所關注的焦點而已。或許也存在不少濫竽充數的,吹吹牛的人。網上的東西真假難辨,也不要太過於把它當回事。


錦繡中源


這是2018年前三季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細化到月,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為2337元。

除開沒有收入的老人、小孩,全國人均計算翻兩番,也到不了萬元,所以我認為從比例上來說,月薪破萬元的比例還是低的。

但是,如果講數量,那肯定是不少的,畢竟我國的人口基數在這,但是月入3/5千的人,更多。

至於網絡上為什麼月薪破萬的人那麼多,一方面,高收入高素質人群上網的比例要遠遠高於低收入人群,另一方面,網絡真真假假難辨,不排除有些人在吹牛。


老陳的閒聊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國內工作收入能超過10000元的人從數量上看比較多,從比例上看比較多。

因為如果從全國平均水平,100個人中有5個人工資能超過1萬元,如果5億中國工薪階層每月月薪超過1萬元的總人數就可能達到2500萬人。而比例也不過不過20%。而這些比例在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比例可能會更高一些。還有經濟發達地區的比較也會高一些,大部分內陸省份行政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都達不到月薪1萬元的水平。

網絡上那種比比皆是隻是一種假想,網絡傳播速度快,而且總有那麼一些人在網上曬自己的工資,如果全國有100萬人在網上曬自己的月工資超過1萬元,那該是一種什麼樣的轉動效應?而且對於中國人均工資的數額都是全國民眾關注 的焦點,所以這個問題也容易比公眾放大,以那些曬工資的作為參照,以為中國工薪階層月薪超過1萬元的似乎成了一種普遍,其實只是一種假象。

中國還是個發展中國國家,GDP總量大,屬於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人均GDP低。尤其國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更低了。2018年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爐數據顯示,上海、北京也才分別為48339元和46426元。其他城市就更低了。


開偉觀察


網上的信息真假難辨。

有時候就算信息是真的,但是不全面,也會產生誤導。

簡單舉幾個例子:

在網上一討論高校,冒出來的都是985、211的,這個學校好,那個差一些,這個專業某個學校好,你看到這些評論怎麼想?如果你也是985、211的,你會很開心的加入到討論中去,如果你上的大學一般,甚至沒上過大學,恐怕既不會去參與討論,也很可能沒有討論的興趣。於是這個討論的話題中就全是這些好學校的學生了,一個剛看到這個話題的人猛然進去,發現網上怎麼全都985、211的?

再比如討論高考成績的,一大堆人在曬自己的成績,全是600分以上的,你說你一個500多分的都不好意思冒頭,更別提那些3.4百分的了。於是有個新人進入話題,看到討論,只能驚訝的發現網上全是學霸!

還有健身也是,各個推舉200斤,深蹲300斤的,你一個剛開始健身,只能推杆的怎麼好意思出聲,只能默默的摩拜大神。於是討論區就全是健身達人,讓很多人誤以為自己實在是太菜了,遠遠達不到平均水準。

收入這個話題也是一樣,人家一討論就是月薪2萬塊起步,你一個月收入3-5千的還好意思冒頭嗎?你要說一句自己收入只有3000塊,恐怕會被很多人嘲諷,於是只能默不作聲,看著那些高收入的討論他們的話題,討論區被高收入群體霸佔,你覺得自己的收入實在少的可憐,遠遠達不到社會平均水平。

另外,網上一些人沒事吹牛,也增加了大量虛假信息,引發誤導。

所以,有些時候,你在網上得到的信息可能與真相相去甚遠,用這些失真的信息作為參考恐怕很難得出有益的結論。

我覺得,最好還是不要和別人比較,每個人天賦不同,成長環境、教育經歷不、職業發展平臺都不一樣,最終的收入水平肯定千差萬別,我們還是多和自己比較,看看自己有沒有進步、有沒有提升,相信每一個努力的人都能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小馬哥看球記


可以說月收入超過10k的人很多, 但也絕對說不上比比皆是, 目前身邊的人拿3k 5k也多了去。

為什麼會給大家一種感覺比比皆是呢,舉個簡單例子,就像目前抖音上面大家都覺得美女挺多,那是因為美女拍視頻把它上傳,因為因為美女比較出眾,樣貌好,身材棒,點擊率靠前的都是美女視頻,所以給大家造成一種印象,就覺得美女很多,差不多是這個道理。

不要相信專家和各種理財金融公司給大家做的各種報表,說目前中國已經屬於高收入人群,還有各種假的不能再假的帖子,在網上放月入多少萬多少萬,把他當成開玩笑就好了。

今年就業環境差,能拿到10k,15k的工資都很難,上了裁員黑名單的老闆,痛向下手的通常都是45k,50k的高薪職位。

2019,有份10k的工作很幸福。










杜拉拉職場


過萬年的還是很多的,以我身邊來說,40~45%的人能夠過萬元了,但並不是光靠工資,他們有的是做點小生意的,有的除了工資外還有一部分收入來源,比如做點副業什麼的。

跟不少人聊天也能聽出來,一萬元在他們口中根本不算什麼,他們的目標都是2、3萬元以上了,甚至一年百萬,但是這些人是做生意的,很不穩定,這段時間確實是躊躇滿志,過了兩年再跟他們聊起來,他們就開始訴苦了,說做生意很難,錢難賺,賠了不少錢之類。

看看網上招聘,好的崗位都能過萬元的,最多的崗位在4~6千元之間,這是屬於基層的普通崗位,操作工、化驗員之類的。

所以,現在只要肯幹,工資待遇還是少不了的。

街頭賣煎餅果子的大媽都掙一萬以上了,我們年輕人還有什麼不努力的?


口水丁羊羽


怎麼這些問答都是深坑,你先看他是怎樣問的,國內工作能超過一萬的人很多嗎?這裡沒有說清楚是多長時間,是一天?是一個月還是一年?你如果隨便回答就中招了。在國內一天超過一萬的有!象馬雲、許家印和董明珠等,他們一天的收入又何止一萬。在中國有點名氣的影星、球星他們每天的收入都遠超一萬,但這些人有沒有按規定交稅就不得而知了。現在苦就苦在佔大多數的勞苦大眾,他們又有多少人的月收入能超過一萬的?這類人離鄉背井的,很多人每日加班加點,下班的時候連腰都直不起,一個月收入才5至6千元,請題主就不要拿這些人耒開玩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