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了解中国的古代以来的正史,到底看哪些书才是最正宗的?

木子17698249


推荐正史

⑴二十四史

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下至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1921年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为正史,合称二十五史,但也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将《清史稿》列入二十五史。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那就形成了二十六史。

⑵《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294卷,约300多万字。它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征淮南停笔,包含16朝、1362年的历史,历时19年完成。主要供统治者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⑶《白话本国史》和《吕著中国通史》

这是华师大历史学一级教授吕思勉的两部通史,前一部于1923 年9 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一部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之时,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分上下两册,由开明书店先后于1940 年和1944 年出版。

⑷《中国通史简编》

1941年范文澜原著,后受毛主席委托准备将其扩充为《中国通史》,全书未成范先生逝世,后续工作由蔡美彪完成,从先秦一直叙述到清嘉庆年间。原本共10册,前4册为范文澜著,后6册为蔡美彪补充定稿。蔡美彪觉得应该补写从道光继位至宣统退位这一部分,便联合其他学者编写了《中国通史》第11、12卷。它代表了中国史学研究的整体水平,是近百年来最完整、最系统的一套中国通史。它通过记叙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事实与历史人物,阐明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

⑸《中国历史通俗演义》

蔡东藩自1916年开始用10年时间完成了此书,主本信史,旁征野史,是一本通俗的中华通史,他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

⑹《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国国学宗师、最后一位士大夫钱穆,就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政治制度作了概观与比照,叙述了因革演变,指陈了利害得失。另著有《国史大纲》。

拒绝伪史

明代有个《永乐大典》,它包容万象,忌讳较少,被篡改的史料仅为洪武、建文两朝,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约3.7亿字,几乎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进行破坏,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后来惨遭浩劫,加上或自然或人为的破坏,最终在历史长河中湮灭了。台北杨家骆搜集了整整1000卷,但只占全书1/23。

清代有个《四库全书》,3800多人抄写,耗时13年,收录3462种图书,约8亿字。近代学者发现,很多描绘金元屠杀的史料遭到了删除和篡改。令人气愤的是满清通过篡改文献,达到对汉民族进行诬蔑的目的,应该是一个被阉割的历史。

一点看法

一般说来正史比较可信,但历史是人写的,有的正史也夹杂着国家意志和民族情绪,往往隐瞒一些政治事件与政治秘闻,不敢如实记载。所以说正史未必就是历史,如《资治通鉴》、《清史》属于官修的,也曾引起许多人的质疑与批评。

了解历史也可以看看野史,也许野史能表达个人意志,但论述功过可能不太客观,所以要进行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要辩证看待问题,要辨别所记录的真伪,而不能一味认同或一味贬低已经记录的历史。(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天宁阁


1999年出版的《中国通史》由近500位专家编写,白寿彝任主编,包括了五千年历史,出版时受到中央领导人热烈赞扬,称为"史学界一大喜事"。江泽民、李鹏、李岚清、王兆国都表示祝贺。

按一直来的说法,《二十四史》最为正统,但一来文言文难懂,不适合广大读者,二来也有谬误之处。《中国通史》的出版,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现在网上对《明史》很有争议,有一部份人认为清廷组织编写,不可信。但《中国通史》对《明史》的评价很高,认为符合史实,是《二十四史》里较好的一部。

你想了解上下五千年吗?快去读《中国通史》吧!


阿斌270202161



资治通鉴为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为编年体;二十四史为传记式各朝史书,史记是从上古至汉朝;汉书更为详细;后汉书、三国志均为记载上一朝的史书。


二十四史较资治通鉴详细。除此,尚有近代史、即清史、民国史。


当然,还有今人整理编撰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及中国通史,既有历史记载也有编者观点。


溯路之行2


推荐《二十四史》,并不是因为它最正宗,而是因为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是我国最详细、最权威的一部历史巨著。

也先给一个建议:读任何一部史书,即便它是公认最正宗的,都应该保持信七疑二否一的态度。

当然,此书也是有些许争议的:二十四史中,最好也是最公正的是私人编纂的。《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这前四史都是私人编写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虽然是史官,但《史记》的编写却跟官府没关。),真实性很高。

而《宋书》及以后的正史,都是当时的政府主导的。当时的编写者有时采用的史料是小说家所言,以至于采写了些个神话传说,真实性就需要读者自行判断了。

最后,我们也可以从隋唐宋时期,日本一些僧侣、商人书写的传记,和明清时期,很多欧洲的传教士、商人书写的札记、手记一类,侧面了解中国历史。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也是中华儿女五千年的血泪辛酸。也许读的不是最正宗的历史,但是非在心里分明。


别忘了加关注噢。


从前1那些事儿


中国史书很多,从两方面看史实。一,首选廿四史,且首选首卷史记,及附报任安书(参考指引),可知武帝及之前三千三百年之史,夏夲纪前以收古传说为主。再就是资冶通鉴,乃宋神宗御批之名。写了从周威烈王至五代周世宗(公元前四O三年至公元九五九年)的一千六百三十二年的十六朝编年史。且宋以后的各朝正史及地方誌较全面了,可看各朝正史与有目的考地方誌。二,现出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是包揽了且普及性的历史书可读。另各大学出的名家名教授的编史和专论除去观点就是史实,可鉴。最后推荐中囯大历史这书,是当代据历史验证和有据修正的书,还有国外汉学家,考古学家及历史学家融入的研究成果及与西方同代各历史期的比較,自然有现实的可读和借鉴性。


黄亲国旗


我在十岁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看中国历史。

但那时只能说是喜欢,还远远的谈不上什么明辨是非,我固执地认为:书中所说的一切就是真的、就是金科玉律、就是正确无比!

现在的历史教科书的依据大多来自于司马迁的《史记》,另外还有一些《二十四史》、《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通史》等等。


对于这些东西,我认为我们只能借鉴、研究,虽说它不同于小说演义,虽说它还是比较严谨,但仍不免有很多的矛盾和遗漏之处。

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你如何能够分出其中的哪些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我一般是对《中华上下五千年》比较喜欢和信任的,书中的概述方式比较粗略,而这也正是它的精粹之所在。

也就是说在古代华夏大地上,大概发生了书中所描述的事情经过,如果像有些书中所描述的那样细致和精彩,那才是真正的误人子弟!


东方中华不败


答:《道德经》是人类共同遵循的普遍真理,只要以《易经》原理有阴先阳后与日主月次的辨证归属与和合认崇的两性核心价值观念,就能读懂老子《道德经》中的正义之史序,有地道之准则,天道之标准,更有人和之道的理性继承,传承都对接转型改观的核心认同与认崇的理念观点,就知三元共体,五属具全,铸成人间《正》义的道义与明德的和合的文明观念所在。就能鉴别古与今的道义之史,就能传承好伟大中华五千年的优绣传统文明文化,就有伟大中华在当今伟大复兴新时代,能让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文化得到全面复兴,能以近代革命文化,红色文化,改革理念和现代先进科学文化融合一体,就能把中国的文明拓展世界,推向更高层,连接更深层的文明核心价值有和合共举的引领象征与人类共同信仰正确世界观的树立和崇高。


梦仙曲


最好看史记,中國古典文学名著题解,东周列国志,二十四史,中国通史,资资治通鉴等等,不过也有的不一定正确。


秋阁一凭栏


对文言好的。可读《二十六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纲鉴易知录》《契丹国志》《金史,明史,清史纪事本末》等。

对文言不那么好的。可读《中国通史》吕思勉著。《中国通史》白尊彝著。《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著。《中国通史》卜宪群著。视频版《中国通史》共百集。


無心比幹


最靠谱就是读官方修订的史书,先秦的读《左传》,《战国策》等,秦汉以降读二十四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