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性笔练字怎么样?

山岚水绿


中性笔练硬笔书法,你值得拥有。虽然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朋友鄙视硬笔书法,但必须承认的事实是――硬笔书法受众更广、实践用途更多,取代毛笔书法可能性不大,但独树一帜甚至与毛笔书法分庭抗礼是迟早的事情。


中性笔因其笔尖圆润、墨写流畅、书写灵活自由、使用更为方便,比传统钢笔更具优势也更受欢迎。一个用中性笔技法熟练的人,几乎可以游刃有余的表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毛笔笔法技巧,这是不争的事实。比如赵贺新用中性笔写欧楷。很多书友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仍然只认毛笔书法,这无疑是抱残守缺、坐井观天。

以中性笔习练硬笔书法,个人认为要在点画的技巧上多下功夫。即便是硬笔书法,艺术源流上也是要溯本求源的,取古意、效古法肯定错不了。但具体的点画技术,更要贴近硬笔书写特点的实际,临照与模仿为先,然后是借鉴融合,大量的书写训练必不可少。


什么是好书法,好看,有气质,有味道。硬笔书法也是如此。很多风格的东西,都成就于细节,这个细节就包含在点画结构之中。楷书的庄稳,行书的飘逸,草书的豪放,虽然书体不同,诠释美的方法却大同。这个方法,不在于是毛笔还是硬笔,不在于是钢笔还是中性笔。〔注〕文中插图为本人中性笔行书习作,蒲松龄聊斋志异之《周三》。


抱庸斋主


以我的经验来说,不管中性笔、还是钢笔,都会刻意地去尝试。要做到随便什么笔和场合,都能任意挥洒地写一手漂亮的字。

做到这一步不容易啊!可能大都有体会:在家静心写出的字和在大厅广众下写的感觉是两回事。这就是功力的问题了。

比如在家经常用钢笔练字,自以为很好了,但如去银行用中性笔一填单,就找不到感觉了,甚至连笔的粗细等也会影响效果。

这就要求做到:

一、经常以各种性能的笔来书写,努力做到写出的效果一致;

二、学习优秀今人的字帖,选定一家练出效果后,再尝试博采众家;

三、常体会古人字帖,着重练习笔法;

四、时常变化书写速度,以练习能快速流利地把握字的美感和准确性;

五、时常参以已意去临写古帖,变纵为横势来适应章法;

六、临今人帖要注意着重结体和章法、临古人帖着重笔法的运用;

七、最后,宁缺勿滥,持之以恒地练习



以上几点请书友指正,相互探讨!


临池管窥


一.现练习中性笔硬笔书法很多.相比较而言.钢笔.中性笔各有千秋,钢笔书写流畅,下水不会积墨,缺点价格高,易摔坏,不易携带。而中性笔携带方便,价格便宜,下水流畅,对比之下,中性笔更宜表现汉字的粗细变化,可写出毛笔的韵味,强于钢笔。

二.中性笔0.5号0.7号试合初学者使用.出水稳定流畅,而1.0中性笔书写较粗,下水快,会出现积墨现象,全靠运笔控笔去掌握,较难控制,不适合初学练习使用,应打好基础后,再尝试书写。

三.练字靠的是坚持与领悟,不可一味死练,要用心仔细体会每个字笔画运笔.搭配.结构.....,找出字特点,每日练习不可贪多,每日三五字,每次一小时,致至会默写为止,贵在坚持。天长日久会写的字多了,也就进步了。

以下是本人中性笔涂鸦,敬请各位老师老点。








楚都墨客


硬笔书法重在结体,用中性笔是可以的,当然,相对钢笔,中性笔表现提按的效果会差不少。

练习硬笔书法首要的一点是选好字帖,要选权威的丶规范的古代法帖,比如《荐季直表》《黄庭经》《洛神赋玉版十三行》等。

在临帖过程中要避免“抄帖”,多“读帖”,学会“比较”。即多观察、多分析字帖,推敲每一笔画、每一行字、每一篇字的书写——某一个字没有写好,就对照原帖观察、比较,然后再临摹,直到满意为止。

在学的过程中,要摹、临、背(默写帖字)、创(写与帖字相近的字)四结合,掌握规律,循序渐进。

学会将字帖中部首、字体结构分类临习,归纳总结字与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去认识和掌握一类字写法的共同点,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

学硬笔书法, 一般要把握“准”、“挺”、“狠”三个字。

准,就是下笔之前先要看准原帖笔画位置,写的时候要下笔准确,做到位置准确、长短适宜,初学者习字可借助田字格训练。

挺,就是将笔画书写得挺拔、刚劲。横竖平直,弯弧有力,不能颤抖软弱。

狠,是指下笔果断,干净利落,不要犹豫反复,但也注意不能失之偏颇,走入极端。

下面看看书法家的硬笔作品。


千年兰亭


关于中性笔练字,我练习时间不长,也就最近两年,尚处在初学阶段,就我个人体会试着答一下,不对之处请指正!

中性笔是很不错的书写工具,好用不贵,携带方便。常规中性笔为0.5的,如果初学者练字建议使用0.7的,因为1.0过粗,虽然表现力更加多样丰富,但粗细变化、横竖及弯钩不易掌握,0.5有点细,线条表现要求更高,0.7最适宜初学者练字。至于牌子,其实不必纠结于牌子,特别是国外品牌,在当前,国内外制笔技术差别不大,实在没必要当冤大头,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即可。

关于练字工具,除中性笔外,可选择厚一点的鼠标垫,几元那种即可,作为练习纸的写字垫板,便于处理出墨时的粗细变化把控和节奏的控制。至于练习纸,我通常用办公废纸背面打印方格纸和长条格纸(网上模板很多),练习楷书和行书,废物利用,环保节约。

至于方法,个人觉得选取历史名帖,少用或不用今人,一本足矣,练到烂熟于心,心到手到基本出师,然后再临摹其他的名帖。初学者每天练习宜少不宜多,三字五字即可,重复多临,和毛笔字练习差不多,注意熟悉掌控墨性、笔性和纸性,把握运笔规律和字体的空间感,笔笔呼应,字字勾连。多研究多揣摩,多练习多纠错,自然会越来越好。

附上一篇烂字,是近段时间的练习稿,不喜勿喷,多谢!


漠阳孤烟


对于一些资深的硬笔书法爱好者,尤其是经历过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那场硬笔书法热潮的朋友来说,潜意识里都坚持认为钢笔才是真正的硬笔书法书写工具,其它诸如圆珠笔、铅笔之类的工具都是不入流的。当然,当前极为流行的中性笔也同样受到不少人排斥。

惊龙轩同样是从上世纪末便热衷于研习硬笔书法,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钢笔的忠实拥护者。在那样一个年代,除了普通钢笔,甚至连笔头经过加工处理的美工笔都被视为“旁门左道”,很难得到权威的认可。

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书法的实用性大打折扣,席卷大江南北的硬笔书法浪潮也随之降温。现在还在坚持习字的朋友主要集中在在校学生,并且有不少人只是为了应付所谓的“考级”罢了,真正能潜心研习书法艺术的纯粹书法爱好者越来越少。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脱胎于圆珠笔的中性笔应运而生。中性笔与圆珠笔的区别就在于墨水:圆珠笔是油性墨水;而中性笔的墨水介于油性和水性之间。关于中性笔的一些常识,惊龙轩在前面的文章中有过专门介绍,这里不再赘述。惊龙轩在书法教学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和摸索,认为中性笔相较于普通钢笔使用更为便捷,性能也相对稳定,在具备一定书法功底的前提下,中性笔的书写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我们时常在网上看到一些书法家,比如赵贺新、陈忠建等人用中性笔创作的作品,其表现力并不在普通钢笔之下。基于此,惊龙轩以为中性笔的出现和普及还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惊龙轩


我是去年开始学的,钢笔也买过一支,下水茵的不行,抽水还麻烦,就没用过了,可能买的笔不好哈哈哈,练字一直就用中性笔了,老师也没说非要我用钢笔。我个人觉得用啥笔没关系,顺手就好了,不过就中性笔说一点小感想。

第一个是下水,平时多用0.7的,觉得更利落些,下水好控制,因为我也是初学,觉得更适合吧。1.0的也写过,下水太快,稍微犹豫一下就很绝望,不过有些地方确实比0.7好表现。

第二个就是用纸,下面有我的练习,1图是0.7硬笔书法用纸,2图是1.0宣纸写的吸墨好,纸好啊下水问题就不那么闹心了。

当然啦高手写字不在乎用啥笔用啥纸,至于0.5的,用过那种白色的,觉得太细,不喜欢……




不动一心


现在中性笔已经取代了钢笔,成为练习硬笔书法的主流。

在实用性上,钢笔全面败于中性笔:中性笔携带方便,续航超长,写字不洇不漏,而且价格便宜,不担心丢失损坏。

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古帖来练硬笔字,在临古帖的时候中性笔优于钢笔:因为中性笔的笔尖是个球,可以模仿毛笔八面出锋的特点。而且中性笔的笔墨介于水性和油性之间,有粘滞敢,因此可以写出毛笔字帖的提按、牵丝等效果。

比如下图是大神赵贺新的硬笔书法,这种笔画是钢笔没办法写出来的。

当然中性笔的缺点是太滑,不好掌控,这需要多加练习,才能得心应手。


下面是我用0.7及1.0的中性笔临习赵孟頫《洛神赋》,刚练了一个月,请大家批评指正。


梦露居士读文史


你好,很高兴能与你探讨中性笔练字的问题。

关于中性笔练字我已经回答了很多问题,从硬笔入门,高中生练字,硬笔达人作品等,你可以翻一下之前的回答,相信不会让你失望:

现在的中性笔练字是一个趋势,书写工具简便易带,与钢笔相比,笔芯是360度出墨,这个优势是很大的,在表现笔锋方面。我身边的好友都是一些硬笔达人:如三轮老师、红富士老师、高杨老师等,之前也贴出了一些他们的作品(详见之前的答案)。

(三轮老师作品)
总的来说你问题中的第一个疑问基本可以打消了,中性笔不仅可以练字,下大功夫还会取得很意想不到的好结果。那么现在我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在这里我主要向你分享一些自己对于中性笔练字的认识和建议:

字帖是无声之师

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练字没有捷径,临帖是必经的过程。如果你只是想日常实用,不是专业的研习硬笔书法,我建议你学习今人字帖,方便更好的入门,市场上有很多字帖,在选贴时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和风格,但同时建议你选择楷体或行楷,因为这能更快的让你了解字的间架结构,一定不要贪心,专心一家,认真学习是最关键的。

学会学习方法

中性笔练字,切记不要抄字,要精临,我们知道初学书法有”临与摹“,摹就是描红,临则是读贴后临习,初学切记不要一篇一篇的抄字,而应该对每一个字认真去读贴去临习,学习字的结构,学习笔法,注重精度(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而是追求数量。只有当你注意的细节越多,读帖的精度越高,临习的字才会越好越像。关于读帖这个问题一句话两句话说不太清,希望你仔细参考一下我之前的硬笔书法入门到实践的那篇文章。有人说:初学者要七分读三分写,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不要匆忙下笔,把读帖读透,再下笔。

贵在坚持

没有人一下子就成为硬笔大神,板凳坐得十年冷,坚持努力才是硬道理,这里面只要方法对了,剩下的就是不断临习坚持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初学者练字的大忌。学会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练字,每天保持一定的练字量,半个小时以上吧,主要是认真投入沉下心来练习的时间。根据自己目前的情况合理制定练字的计划,书界流传一句话:一日练字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贵在坚持,希望能帮到你。

我是笔下春风,在中性笔练字上我愿与你一起前进!


笔下春风


非常喜欢用中性笔练字,说起来我也用中性笔练字大约一年多了,用的基本上是0.7和1.0的中性笔练字。

下图是我写的,还是不成气候,但是我还是喜欢有时间就练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