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祖先真的是突厥吗?有什么依据吗?

用户51561811418


无论使用文化破解方法,还是使用分子人类学方法,土耳其都不是突厥,也不是匈奴,我说完你就知道他是什么了?



第一、看土鸡国的基因构成,你会发现并没有一个主体基因,基本就是一个大拼盘。而且阿拉伯基因占比最大,有26%。你说这可能突厥吗?

第二、再看德国基因构成,你发现德国有主体基因,就是R1b日耳曼基因,占比46.5%。还有近22%的北欧基因I系。对比土耳其里14%的西欧日耳曼基因和15.5%北欧基因。其实日耳曼人才是真正的白种突厥,北欧基因I系是他们带进欧洲的跟随民族。在进入欧洲前留了一部分日耳曼人作为白种突厥留守带领几支高加索跟随民族军团,这是土耳其继承突厥衣钵的原因。也是德国对土耳其暧昧并引进大量土耳其移民的原因。

第三、日耳曼人进入欧洲导致西罗马灭亡,留守的突厥带着跟随军团又灭了东罗马。东罗马东正教去了俄罗斯。因为古罗马属于匈奴体系,主体是白匈奴,同时也有黄种匈奴。伦敦古罗马古墓里发现了两具中国人的骸骨。什么意思呢?其实汉藏蒙里的北三苗O3就是黄匈奴的一支。另一支是极北基因N系,也就是乌拉尔民族包括芬兰。白匈奴就是所谓的阿尔泰基因R1a,斯拉夫就是这个基因。



匈奴与突厥根上是冤家对头。在中国就是尧舜两个黄白联姻集团的互斗。在中东就是闪、含两个体系。现在则是日耳曼与俄罗斯的对峙。就是说到现在这场对峙都没有结束。

第四、文化上看,突厥与夏人、大夏为一个体系,所以桀、姐是他们的符号,日耳曼叫桀们,多明显。大夏的阿富汗、楼兰、土火罗都是他们。与夏人同宗的是哈萨克月氏,百越民族自称就是海萨,就是哈萨克。只不过哈萨克目前可能已经没有多少父系O1基因了,被置换掉了,尤其是蒙古时代。但深层文化还保留着,比如哈萨克重视七九两个数字就与大禹的禹字为七九两字组合一致。至今德国光明会图标还有汉字九。所以哈萨克月氏才是突厥最早的黄种部分。其实回鹘比土耳其更为正宗,因为最早的回鹘只有日耳曼基因和O1大鲧族,但后来黄种部分与部分日耳曼基因变成某不可描述群体作为蒙古人的赤军探马返回了。回鹘最早就是鬼方,与羌方都是从中东东归的十支以色列支系。

后来的回鹘流入了很多外来基因,不过文化非常明显,就是突厥这个体系。比如竖条衫,在欧洲有,在台湾原住民里有,在日本有。

第五、土耳其里的确有8%阿尔泰基因和1%的极北基因。这个体系就属于匈奴了,可问题是并不是主体,也不带有多少匈奴文化,你怎么就敢把匈奴冒顿纳入自己的体系里。秦人属于西戎北三苗,秦人为什么要去远征南粤,不就是因为匈奴与突厥体系有矛盾,百越是夏人后裔,就那么简单。楚人属于苗蛮的南支,所以刘邦掌权後游牧和农耕才断了联系,原本与中原有联合也有对抗的匈奴支系,只得去统一,所以才有了秦灭亡后接着冒顿就统一了匈奴的诡异时间点。土鸡竟然把冒顿算作自己的,脸皮不是一般地厚。当然这些年有些人一直在模糊匈奴与突厥与东胡的界限,还搞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世界匈奴大会,连日本都包含进去了。而日本与匈奴有关的是汉族东渡。这说明都是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的。土鸡一刻也没有放弃做大突厥梦。警钟长鸣啊。


國病


先说句闲话,生命科学数据完美,24史铁证如山,田野考古证据充分,列祖列宗清晰可辩,全世界,惟我天朝一家。乱认祖宗是普遍现像。不仅现代土耳其人,现代印度人,现代日本人,现代欧洲人,都这样。甘肃非得说有罗马军团,兰州大学搞了个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意大利驻华大使屁颠屁颠就去了!

上图,2010年11月6日,意大利驻华大使里卡尔多为兰州大学的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揭幕。堂堂意大利,都能把自己祖宗认到甘肃去,有什么理由笑话土耳其呢。

根据我的常识,任何一个民族的起源传承,可以分成两个大的方面,一是生命科学,二是文化。

生命科学已经很好解决了,基因组数据。最近一条消息是,古埃及木乃伊基因检测,发现古埃及人离现代埃及人非常远,反倒更接近现代土耳其人。而公元400年代以前,古埃及人口是稳定的。

土耳其不仅认定突厥是祖先。2018年6月27日,土耳其陆军发布成立2227周年宣传片,认定嫡祖是匈奴冒顿单于。把匈奴和突厥列为双重祖先的现代土耳其人,肯定不能接受自己起源于北非这种可能。以土耳其人的思维,短时间内恐怕也接受不了古埃及人成就远大于匈奴和突厥这个史实。

匈奴和突厥的棺材板已经双双飞起来了,这俩绝对想不到,千百年后,会被一个小亚西亚上的国家给配上。这个与本文关系不大,先撂下。

亚欧大陆是个伟大的舞台,人类最壮丽的文明史诗在这里上演。公元400年代,一个史称突厥的民族,在中亚强大起来。这与前文古埃及人口变化,并无任何联系,纯时间点巧合。这是现在能推测出的,相对准确的,突厥最早的历史记忆。

突厥人在公元400年代,社会组织还很原始,处于群婚状态。技术不错,冶铁著称,这个很重要。公元550年左右,突厥建立起强大帝国,东起今天辽河西至里海,北抵贝加尔湖,南及青海。

中亚国家的强大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国中原王朝。突厥强大的几百年,恰巧是中国魏晋南北朝的混乱时期。待到唐朝崛起,事情就出现了质的变化。

公元800年代,在盛唐的一次次征伐打击下,突厥分裂、衰落、在历史中消失。

公元1000年左右,一个叫塞尔柱突厥的族群,在今天伊拉克一带渐有影响,建立塞尔柱突厥帝国。塞尔柱突厥帝国东部发展为花剌子模,被蒙古西征大军灭掉。再过7百年,遥远的东方出了个杰出的小说家,金庸,用这段情节推演出了名著《射雕英雄传》的一部分,相关章节大局观和细节把握的都很好,占比全书并不很大。这部书其他部分也很恢宏壮丽。

塞尔柱突厥的西部人口各处迁移,逐步定居小亚细亚半岛,伊斯兰化,成为今天的现代土耳其人。塞尔柱突厥是不是与唐争锋的突厥嫡传,有巨大争议,现代土耳其人认为是。

有巨大争议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只有假说,没有证据。这种假说,可信性远不如江浙英雄郭靖黄蓉,远征中亚大破花剌子模。再怎么说,金庸能写的明明白白,靖蓉在什么地方结识,在什么地方学习,在什么地方加入谁的队伍。现代土耳其人,能说明白他们祖宗谁谁啊……

(全文完)


李牧


突厥人是土耳其人的远祖,他们之间的传承关系在各国史料中都有明确记载,但由于历史过于久远,现在的土耳其人正如题干所说一样已经完全欧洲化了,说得学术一点叫“欧罗巴地中海人种”。

总得来说,土耳其人和突厥人有关系,但关系很淡。土耳其人到处以突厥人自居,背后藏着一个不切实际的复国梦。

公元五到六世纪,柔然人统治我国北方草原时,突厥人负责为柔然汗国打制兵器,因此又被称为“锻奴”。在那个时代掌握冶铁技术无疑代表着手握最高军事科技,所以在首领阿史那·土门的带领下,突厥人推翻了柔然人的统治,建立了一个从中国大兴安岭到中亚咸海的庞大帝国,并成为中原王朝北方最大的威胁。

由于没有先进的政治体制做支撑,突厥汗国很快分裂为“东、西突厥”。突厥汗国的统治者对被征服的民族实行残酷的奴隶制度,唐朝通过联合各个被压迫的民族,最终在公元675年,大将苏定方领兵攻入西突厥,突厥汗国至此正式解体。

突厥统治者的不得人心,导致汗国解体后,被征服的部族纷纷恢复了原有的名称,如土库曼、钦察、乌古斯等,纯正的以阿史那姓氏为核心的突厥人逐渐在中国历史中消失。

在唐朝的持续打击之下,部分突厥人不断西迁。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落后的突厥人逐渐接受了伊斯兰教。突厥人本就是英勇的战斗民族,在宗教的加持下,又重新焕发了旺盛的生命力。他们以传播伊斯兰教为使命,不断征服各地。

在蒙古高原时,突厥人把被征服的部族当做奴隶,皈依伊斯兰教后,突厥人将他们转变为穆斯林兄弟,然后成为突厥军队的生力军。

一般来说为了战争的需要,外来入侵民族带来的多为青年男性,为了保证种族的延续,他们通常会吸纳当地女性,久而久之就会孕育一个以以入侵民族为主体的新民族。

随着突厥人势力不断扩张,新征服的的民族、部族在宗教文化、语言和生活习惯上逐渐与突厥人保持一致,学术界将其称之为“突厥化”。土耳其人就是突厥人扩张到西亚后,形成的突厥化民族。

突厥人一路向西扩张,到了十一世纪,在欧亚大陆的交接地带建立了著名的“塞尔柱汗国”,最鼎盛时版图东接中国新疆,西至叙利亚、小亚细亚。

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被世界称之为“地缘大锤”,不断地敲打着其他民族,给文明地区制造压力。突厥人锤完中亚没多久,蒙古人的超级大锤又砸了过来。

在蒙古铁蹄的踩踏下,塞尔柱帝国分裂为若干小公国,其中有一个叫“奥斯曼”的国家后来逐渐崛起,建立了大名鼎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奥斯曼帝国利用伊斯兰教,将塞尔柱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团结在一起,同时对不同民族和宗教又采取了宽容地措施。奥斯曼帝国的官员可以是任何一个民族,只要信仰伊斯兰教即可,所以奥斯曼帝国才得以绵延622年之久。

到了近代以后,奥斯曼帝国与大陆东端的大清帝国一样,政治腐朽至极,受到了欧洲殖民主义的痛击。得益于中华文明的超强凝聚力,中国大体保全了帝国的框架,但奥斯曼帝国却从一个庞然大物变成了弹丸小国。

相比于历史的辉煌,现实的失落让土耳其人难以接受,于是便想着在中亚、西亚重新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突厥人国家。可是突厥汗国早已灭亡一千多年,各民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中亚的很多突厥民族,他们在文化上更倾向于“蒙古”,以成吉思汗后裔为傲。

在历史上,土耳其人长期统治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面对穆斯林兄弟时有着强烈的“突厥优越感”。在欧洲人面前,他们虽然是白种人,但又却是穆斯林,始终难以融入欧洲。种种原因导致了土耳其在近代四处树敌。政治和外交上的孤立导致了土耳其表现出一些列的极端宗教和民族思想。


史料不辑


土耳其人自己声称他们有16个祖先——分别是:匈奴帝国、西匈奴帝国、欧洲匈奴帝国、白匈奴帝国、格克蒂尔克帝国、阿瓦尔帝国、哈扎尔帝国、回鹘汗国、喀喇汗国、伽色尼国、塞尔柱帝国、花剌子模、金帐汗国、帖木儿帝国、巴布尔帝国、奥斯曼帝国。照土耳其这种说法只要是来自亚洲草原腹地的游牧民族似乎都是他们的祖先,那么历史的真相是否如此呢?

事实上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国所在的小亚细亚地区拥有足以和古希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比肩的悠久的历史,那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有西台人、鲁维人及胡里特人等等。公元前1800年到前1170年这里兴起的赫梯帝国摧毁了由胡里特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国并开始同古埃及争霸:公元前1285年赫梯帝国甚至同古埃及展开了人类军事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会战——卡迭石战役。公元前13世纪末印欧语系的民族和以腓力斯丁人为代表的海上民族纷纷迁徙至此并沉重打击了赫梯帝国,到公元前8世纪残存的赫梯王国被亚述帝国所灭。

赫梯帝国的灭亡为公元前1300年立国的吕底亚王国消除了一大威胁。吕底亚王国位于今天土耳其西部濒临爱琴海沿岸地区,其领土一度扩张至由色雷斯海峡至安纳托利亚西部。大约在公元前 660年吕底亚开始铸币,是全世界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在吕底亚王国兴起的同时爱琴海西岸的希腊人开始在小亚细亚建立殖民地——位于小亚细亚半岛西端赫勒斯滂海峡的特洛伊古城就是公元前十六世纪由古希腊移民建立的,公元前十二世纪初迈锡尼城邦联合希腊本土各城邦渡海征服了由早期希腊移民建立的特洛伊城邦,除此之外古希腊人还在小亚细亚西岸建立米利都等殖民据点。公元前612年后进入期的吕底亚征服了希腊在小亚细亚的所有殖民城市。公元前546年吕底亚被波斯帝国所灭后整个小亚细亚进入波斯统治时期,直到公元前449年在希波战争结束后缔结的《卡里阿斯和约》才又使希腊人恢复了小亚细亚西岸的殖民城邦。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消灭了波斯帝国,是包括今天的土耳其在内的中东地区进入到一段希腊化的历史时期。然而亚历山大帝国在昙花一现之后迅速分崩离析,由亚历山大帝国分化出来的马其顿王国、塞琉古王国、托勒密王国相继被新兴的罗马所征服。在向小亚细亚扩张的过程中罗马遭遇的最大阻力来自于本都王国——这是一个位于小亚细亚半岛、黑海东南沿岸的国家,于公元前281年由米特拉达梯一世建立。公元前88年至公元前63年罗马和本都为争夺小亚细亚展开了持续25年的战争,占有地利优势的本都王国在公元前87年统一了整个小亚细亚并渡海占领了希腊,罗马在此前近百年扩张所得的东方属地几乎尽归本都所有。直到公元前65年罗马大将庞培才征服本都,此后小亚细亚进入罗马统治时期。公元324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定都位于今天土耳其境内的拜占庭并将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由于君士坦丁堡古称拜占庭,因此东罗马帝国在后世也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尽管拜占庭帝国作为罗马帝国的延续一直以罗马作为自己的正式国号,但由于相比罗马帝国时代失去了对西地中海领土的控制后拜占庭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希腊化的国家: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中心正位于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事实上拜占庭城正是古希腊人最先创建的,而拜占庭帝国的官方语言则被确定为改良后的希腊语,宗教信仰为希腊正教(东正教)。因此当时的希腊人可谓是拜占庭帝国的核心族群。这一时期今天土耳其的全部领土均处于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之下,这时的小亚细亚和欧洲部分的君士坦丁堡是基督教的重要传播中心,这一时期生活在今天土耳其的土地上的主要是安纳托利亚人、古希腊人和高加索人混血形成的民族,和突厥人、伊斯兰教没任何关系。然而土耳其的国名却源自于突厥的音译,事实上土耳其这个名字就突厥的另一种音译而已。

大约在公元6世纪时在今天的阿尔泰山南麓崛起了一支名为突厥的游牧民族,一开始他们是依附于柔然汗国的锻打铁器的奴隶。6世纪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遣使向西魏献方物,这是突厥同中原王朝第一次有明确文字记载的交往。546年突厥合并铁勒部5万余帐落,势力日渐强盛起来,于是向柔然首领阿那瓌求婚。阿那瓌不仅拒绝了突厥的求婚,还斥其为“锻奴”,恼羞成怒的突厥人联合高车部族发兵进击柔然,阿那瓌兵败自杀,从此突厥取代柔然成为大漠南北的新主人。

木杆可汗时期突厥又进一步消灭了柔然的残余势力,东败契丹,西破峻哒,北并契骨,控制了东起今辽河流域,西至今里海,南至长城北,北至今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河中粟特诸国,塔里木盆地诸城邦,乃至东方的奚、契丹、高丽都曾为其藩属。突厥设牙帐在于都斤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之北山),形成为以漠北为中心的地域辽阔的突厥汗国。与此同时突厥也向西部扩张并深刻影响了以丝绸之路为核心纽带的世界古代历史:这时在突厥西方的罗马和波斯已进行了漫长的四百余年战争,突厥汗国在东面异军突起成为左右双方战局的一个重要筹码。东罗马拜占庭帝国迅速玩起了远交近攻的套路——遣使突厥引诱其对波斯开战。一时间罗马、波斯、突厥三国之间展开混战,而他们彼此间的战争又对丝绸之路贸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最后在突厥的强大军事威慑下波斯不得不选择在西线与罗马维持和平。突厥的强盛不仅仅只表现在武力上,同时这个新兴的游牧民族也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官制、税制和历法:突厥汗国的官制一共有28级。税法规定对普通牧民、黑民(战争中归附者)“征发兵马、科税杂畜”。历法以动物纪年。5世纪时突厥人就创制了自己的文字,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中率先创制文字的。

当突厥汗国的文治武功日益走上正轨并发展壮大之际中原正处于北周、北齐和南陈三足鼎立的格局,三方混战削弱了中原王朝抵御突厥的能力,因此这一时期同突厥接壤的北周和北齐两国争相向突厥示好,突厥则趁机大肆勒索劫掠。583年隋文帝杨坚采取长孙晟之计利用突厥各部首领之间的矛盾分化瓦解,致使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其中东突厥可汗为原统一突厥可汗正支嫡系之后,加之实力也相对更强,所以后世史籍中一般将东突厥直接简称突厥。东、西突厥分裂后隋文帝杨坚又扶植突厥小可汗突利统一了东突厥。突利接受隋朝的册封成为启民可汗并尊奉隋文帝为圣人可汗,东突厥成为隋朝的藩属。

尽管东突厥对隋朝称臣,但直到公元612年东突厥汗国仍有控弦数十万,依然是隋朝面对的最大外部威胁:隋大业十一年(615)七月东突厥始毕可汗率几十万骑兵将隋炀帝杨广围困在雁门郡。而在隋末唐初的乱世格局中突厥趁势进一步做大——当时中原的各路割据势力中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刘黑闼、梁师都等人都是由突厥人扶植起来的,甚至就连日后的唐高祖李渊也曾一度接受过突厥的册封。这一时期的西突厥汗国尽管实力不及东突厥,却也是当时不容小觑的一大强国:583年东西突厥分裂后西突厥射匮可汗广开疆土——东起今山西到西海诸国都在他的统治之下,汗庭建在龟兹北面的三弥山,一度将丝绸之路牢牢控制在手中。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死兄长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逼迫父亲李渊让位于自己。然而就在他即位刚十二天的时候东突厥十万大军由颉利可汗亲率一直进击到大唐王朝的都城长安城下饮马渭水。这时的李世民选择了忍辱负重——拿出国库所有积蓄贿赂颉利可汗,与此同时自己亲赴突厥大营求和,然而即使在此时他也依然坚持绝不放弃长安城。尽管是前来求和,但当他单枪匹马步入突厥营帐和颉利面对面谈判时颉利被震慑住了,不久突厥退兵,但这件事被李世民和他的臣民视为国耻牢牢铭记。仅仅只过去了三年李唐王朝就联合反对颉利可汗的各部族向其发起全面的战略报复:唐军深入突厥腹地俘虏颉利可汗灭东突厥。自此大量突厥人开始自动内附,突厥血统从此逐渐融合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血脉之中。661年唐高宗李治在灭西突厥汗国后在西域地区设置州府:自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凡十六国,以其王都为都督府,以其属部为州县。凡州八十八,县百一十,军、府百二十六。至此东、西突厥皆被大唐兼并,昔日的突厥汗国已彻底不复存在。然而在公元682年突厥吐屯啜骨咄禄纠众七百反抗唐朝,又建立了后突厥汗国。745年唐朝与回鹘攻灭后突厥汗国,东突厥诸部或者在战争中消亡,或者融入回鹘,或者融入唐朝。唐朝灭西突厥以后原西突厥汗国所属突骑施、乌古斯、葛逻禄、钦察、卡拉吉、样磨、处月等部落也活跃于中亚地区。突骑施在防止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扩张起了重大作用,葛逻禄则在唐末以后的中亚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与回鹘建立喀拉汗王朝。

事实上在后突厥汗国灭亡后古代意义上以阿史那部族为核心的突厥嫡系已然分化瓦解并逐步融入其他民族,然而由于突厥当年威名太盛,以致于草原上那些一度被纳入突厥民族集团治下的游牧部族都喜欢给自己冠以突厥之名。当时在巴尔喀什湖以北的图尔盖河、恩巴河和萨雷河之间草原上居住着突厥人的一个分支——古兹人,又称乌古斯人。在11世纪乌古斯人形成了一个关系较为松散的部落群——乌古斯叶护国,由4大部族组成。因为遭受来自鄂毕河中游的钦察人的驱逐,乌古斯人开始向西迁徙,而组成乌古斯部落联盟的4大部族中有一支塞尔柱人后来几乎征服了整个中西亚。在11世纪乌古斯人形成了一个关系较为松散的部落群——乌古斯叶护国,由4大部族组成。因为遭受来自鄂毕河中游的钦察人的驱逐,乌古斯人开始向西迁徙,而组成乌古斯部落联盟的4大部族中有一支塞尔柱部落。塞尔柱部落的名称源于其首领塞尔柱克,其父是乌古斯部族联盟的一名酋长,名叫帖木儿雅里赫。公元970年左右帖木儿雅里赫因为土地问题与乌古斯部族联盟的大头领——叶护发生了尖锐的矛盾,985年帖木儿雅里赫率领自己的部族脱离乌古斯联盟,迁徙到锡尔河中游和卡拉套山区。这里靠近波斯萨曼王朝的北部边境,住有许多已经伊斯兰化的乌古斯人和其他突厥人。他们不仅游牧于萨曼王朝边境之外,而且还从萨曼王朝境内得到了大片牧场的使用权,条件是为萨曼王朝服役,保护萨曼王朝的边境不受异教徒的侵犯。

此时萨曼王朝正和东面统治着今天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喀喇汗国对抗,处在夹缝中塞尔柱人选择依附于萨曼王朝。与此同时塞尔柱克改信伊斯兰教逊尼派,凭借个人才能受到该地区广大穆斯林的拥戴,很快就成了这一带穆斯林反对异教同族人的军事领袖,这些乌古斯人遂被称为”塞尔柱人“。此后不久锡尔河下游发生了反对叶护的抗税斗争, 塞尔柱人利用这一有利形势,率众回师毡的,与毡的的抗税者一起赶走了叶护的征税官, 夺取了下游重镇毡的及周围地区。从此塞尔柱名声大振。塞尔柱人这一名称亦因此而在中亚地区广泛流传开来。后来阿里汗的儿子沙赫马立克继任叶护,动员各部反将塞尔柱家族及其追随者赶走,重新夺回了毡的,维护了叶护政权和乌古斯人的传统制度。塞尔柱人只得再次南迁至锡尔河中游与咸海附近。这时萨曼王朝被突厥伽色尼王朝取代,随即伽色尼王朝和喀喇汗国展开了对萨曼王朝遗产的争夺。塞尔柱人趁双方争夺之际于公元985年占领布哈林东北部。公元1025年阿尔斯兰被推举为塞尔柱人的首领,他率领塞尔柱人帮助喀喇汗国的统治者阿里特勤对抗伽色尼王朝的马哈茂德,结果反而被马哈茂德俘虏。马哈茂德试图通过采取严格的约束措施迫使塞尔柱人臣服:他任命塞尔柱家族世袭贝伊头衔,领有大块牧场的使用权,为王朝守卫北方边疆。然而成为伽色尼羁縻封臣的塞尔柱人在王朝北方繁衍生息,人口数量逐渐增多,并大批迁至城市之中居住,逐渐具备了不可低估的政治与经济实力。

公元1030年马哈茂德苏丹驾崩,马苏德继任苏丹,此时王朝新征服的地区(主要是波斯中西部的一些省份)分裂势力抬头,塞尔柱贝伊图格鲁克(?~1063)趁机在花剌子模地区竖起大旗反抗苏丹统治,南下夺取伽色尼王朝呼罗珊省的木鹿和内沙布尔。1037年图格鲁克率先率领大军击溃了乌古斯叶护沙赫马立克,几乎领有全部的乌古斯部落,1040年在木鹿附近丹丹坎决战中塞尔柱军大败伽色尼军,连克几处城邑,占领呼罗珊全境。图格鲁克定都内沙布尔,建立行政机构,自封为“呼罗珊伯克”,1043年图格鲁克领兵继续西进,并吞米迪亚,进据赖伊、哈马丹。1051年攻占伊斯法罕,并迁都于此。

1054年塞尔柱王朝又征服阿塞拜疆,该地封建主向塞尔柱纳土。1055年应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卡伊姆(1031~1075在位)之召,图格鲁克领兵进入巴格达,消灭了由波斯人建立的什叶派王朝—布韦希王朝,废黜布韦希王朝埃米尔,被哈里发视为救星和保护人。哈里发被迫赐予图格鲁克“苏丹”称号,封他为“东方与西方之王”,成为哈里发的摄政王。从此阿拔斯王朝所有权力悉归苏丹控制,哈里发仅是象征性的宗教领袖。在苏丹阿尔普·阿尔斯兰(1063~1072在位)及其子马立克沙(1072~1092在位)执政时帝国达到极盛时期,武功文治卓著。1064年占领拜占庭亚美尼亚省首府阿尼。1070年阿尔斯兰率兵攻占阿勒颇,其势力扩张到耶路撒冷和大马士革,并从什叶派法蒂玛王朝手中收复了圣地麦加和麦地那。

此时塞尔柱帝国实际上已取代阿拉伯帝国成为中西亚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尽管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早已沦为地方军阀势力手中的提线木偶,但在此之前兴起的萨曼王朝、伽色尼王朝、布韦希王朝都只占据着昔日阿拉伯帝国全盛时期的部分疆域,而未能取代阿拉伯帝国统治整个中西亚。而塞尔柱帝国则成功将伊朗、伊拉克、高加索、小亚细亚大部及叙利亚(包括巴勒斯坦)等地尽数纳入囊中。然而塞尔柱人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征服了昔日阿拉伯帝国所统治的疆域,可当他们面对远比自己先进得多的阿拉伯文明时选择充分尊重这一文明体系。

1071年塞尔柱帝国在凡湖以北的曼齐卡特打败拜占庭军队,俘掳拜占庭皇帝罗麦纽斯·戴俄格尼斯,占领小亚细亚东部。塞尔柱苏丹将大量还处于游牧阶段的塞尔柱乌古斯人打发至小亚细亚,建立起罗姆苏丹国,突厥~波斯文化与伊斯兰教在小亚细亚得以传播。1091年马立克沙把首都迁到巴格达,在聚礼日(主麻日)祈祷中,将苏丹的名字与哈里发并列。11世纪末塞尔柱人的版图东起中亚内陆地区并与中国西北部的新疆地区接壤,西至叙利亚及小亚细亚,南达阿拉伯海,北至基辅罗斯边境,形成强大的军事封建帝国。

正当塞尔柱帝国如日中天之时在其东方崛起了真正的对手——被女真人驱赶的契丹人在耶律大石率领下来到西域并成功压制了喀喇汗国,成为西域的新统治者。喀喇汗国的马赫穆德向塞尔柱苏丹桑贾尔求援,于是由此引发了塞尔柱帝国同西辽之间的卡特万战役——这是继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怛罗斯之战后东亚文明与西亚文明之间又一次巅峰对决,结果却正好与怛罗斯之战相反:战后西喀喇汗国成为西辽藩属、花剌子模也表示臣服于西辽,布哈拉也俯首听命,西辽南部边界越过了锡尔河,以阿姆河为界。作为中华文明组成部分的契丹文化在中亚扎下了根。而作为战败者的塞尔柱帝国则逐渐失去了对中西亚各藩属部族的控制——这其中尤其以倒向西辽的花剌子模势头最为强劲,1194年花剌子模甚至击败了塞尔柱帝国,成功在西辽和塞尔柱的夹缝之中崛起成为中西亚又一大强势地缘政治势力。

在东方败于西辽和花剌子模的塞尔柱帝国很快又迎来了西方的敌人——在教皇乌尔班二世的号召下欧洲的各国的骑士组成十字军展开旨在收复圣地耶路撒冷的东征。客观而言:以塞尔柱帝国的国力根本无惧十字军,而且十字军东征最终也的确以失败告终,问题是此时塞尔柱帝国刚在东方遭遇失败,其内部各部族也出现了严重的离心倾向,结果在十字军的催化作用下反而加剧了其内部各部族同中央的对立,统一的塞尔柱帝国逐渐被地方割据势力架空。在由塞尔柱帝国分化而来的各路割据势力中以小亚细亚的罗姆苏丹国存续时间最长。

罗姆苏丹国的创立者是苏莱曼沙,他于1084年定都于伊科尼阿姆(今科尼亚)。罗姆苏丹国西北与拜占廷为邻,两国结成同盟;东南则有十字军在叙利亚建立的基督教国家,以致与东方日益隔绝。但与意大利的商人共和国之间的贸易却很兴旺。苏丹和王公们竞相兴建清真寺、神学院等公共建筑。波斯语文学很发达,神秘派大诗人贾拉勒-丁-鲁米大半生在科尼亚度过。1243年蒙古军入侵小亚细亚,科塞达格一役塞尔柱军溃退,罗姆苏丹国从此沦为蒙古人的藩属,并于1308年灭亡。

罗姆苏丹国的灭亡为其统治下的各部族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提供了天赐良机:其中有一个部族以部族领袖的名字命名为奥斯曼,随着罗姆苏丹国的衰落奥斯曼人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1299年奥斯曼宣布自己的部族脱离罗姆苏丹国而独立。1326年奥斯曼之子奥尔汗继位后逐渐征服了原属罗姆苏丹国的几乎全部领土。1331年奥尔汗攻占了尼西亚城并迁都于此。1354年奥尔汗率军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占领了加利波利半岛,并把这里作为进攻巴尔干半岛的桥头堡。奥尔汗还改革了奥斯曼土耳其国家的内部体制:在中央设立迪万、任命维齐尔,向各地派行政军事长官和卡迪铸造统一钱币。1389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科索沃战役中大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组成的联军,1396年又在尼科堡战役中一举打败了匈牙利、法国、德国等国组成的联军。正当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蒸蒸日上之时兴起于中亚的由蒙古和突厥混血的帖木儿帝国开始向小亚细亚扩张,在1402年的安卡拉战役中土耳其君主巴耶塞特被俘,遭受迎头打击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并未就此一蹶不振: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23岁的君主穆罕默德二世率领下攻克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并将其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拥有千年国运的拜占庭帝国就此灭亡。

进入19世纪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西欧列强和沙皇俄国的打击下彻底沦为“西亚病夫”。1918年10月30日在一战中战败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正式向协约国集团投降,次年2月8日协约国军队正式进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开始对该城实行军事占领。1920年8月10日奥斯曼帝国同协约国签订了《色佛尔条约》: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成为英国委任托管的地区;叙利亚和黎巴嫩成为法国委任托管的地区;除首都伊斯坦布尔之外的全部欧洲领土和小亚细亚半岛西部的大片领土割让给希腊;亚美尼亚人和库尔德人获得了自治的权力;剩下的名义上仍归土耳其管辖的小亚细亚领土也成为了意大利和法国的势力范围。然而被奥斯曼帝国统治数百年之久的希腊人并不打算就此住手——伊斯坦布尔城内的希腊裔居民打出希腊国旗,要求将伊斯坦布尔这个充满伊斯兰风格的名字改回拜占庭帝国时代的君士坦丁堡,把圣索菲亚清真寺恢复成为希腊正教的教堂。5月15日希腊军队在当地希腊族裔居民的支持下进入了爱琴海东岸的奥斯曼土耳其第三大城市士麦拿(今土耳其共和国伊兹密尔)。希腊正式将构建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横跨爱琴海两岸的新拜占庭帝国作为自己的目标,这意味着土耳其不仅将失去所有欧洲领土,甚至也将失去爱琴海东岸一部分小亚细亚领土。然而在向小亚细亚腹地推进过程中的希腊人在1921年的萨卡里亚战役中被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国民军击败,“新拜占庭帝国”的伟大理想就此化为泡影。1922年11月1日拯救了国家的凯末尔废黜了奥斯曼帝国的末代之君穆罕默德六世,延续了600多年的奥斯曼帝国在这一天正式宣告灭亡,取而代之的是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国。

尽管土耳其一直视自己为突厥后裔,土耳其正是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的重要起源地,然而实际上纵观土耳其的历史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个高度混血的多民族国家——在作为突厥分支的塞尔柱人、奥斯曼人征服小亚细亚的过程中不可能将这里的原住民全部灭绝,因此可以肯定地说现代土耳其人应该是塞尔柱人、奥斯曼人同由安纳托利亚人、古希腊人和高加索人混血形成的原住民融合形成的。作为游牧民族的突厥本身就是由众多的草原部族联合形成的操同一语系的民族集合,而不是单一民族,作为突厥分支的塞尔柱人、奥斯曼人同以阿史那部族为核心的突厥汗国的血缘本来就比较疏离,在同小亚细亚原住民融合后实际上今天的土耳其所具有的突厥基因其实已不多了。今天的土耳其人在体貌特征上更接近于欧洲白人,但在文化心理认同上土耳其人普遍接受自己是突厥人并保持着自己的伊斯兰信仰。正因为如此欧洲始终视土耳其为异类,尽管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之一,但在加入欧盟的问题上受到欧洲各国持续数十年的排挤。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隋唐之时,一个名叫突厥的族群崛起,驰骋在匈奴曾经盘踞的内亚草原之上。此后突厥虽被大唐帝国覆灭,但突厥语族裔却传播开来,至今仍是一股不小的政治势力。那么突厥族群究竟源自何方,最终又是一路向西的呢?

这话要从西晋时期说起。西晋末年因八王之乱,中原势力耗损殆尽而导致五胡乱华。五胡序列中唯有鲜卑是在此时南下中原的。鲜卑本为东胡的一支,匈奴崛起后击败东胡并将之拆分为两部,分别安置在鲜卑山和乌桓山附近,乌桓在曹操北征之后大部分融入汉人,而少数留存成为契丹的先祖。这是的鲜卑开始大规模从东北迁徙到蒙古草原之上,而作为匈奴残余的宇文部、独孤部、韦纥部亦在此时归属鲜卑的。

鲜卑统一草原不久,其首领拓跋部便开始谋划南下入主中原。同其他草原民族,甚至鲜卑其他部众不同,拓跋部似乎从匈奴时代便极为青睐南归中原,以至于有人考证说拓跋乃汉朝李陵后裔,家族的传承使得他们对中原有着不一样的情怀。我们不去考证此种说法的真伪,但拓跋部的南下确实为鲜卑打下了一片江山,并最终创立了北魏王朝。

然而拓跋部率领一批鲜卑南下,漠北的鲜卑人就日益离心了。于是北方的鲜卑在拓跋的一个奴隶的挑动下逐渐积聚起来,开始反叛鲜卑。此时的漠北鲜卑本就是起点极低的奴隶出身,文化水平的缺乏导致其在于北魏的对峙中往往是有勇无谋,因此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蔑称为蠕蠕,音译过来就是柔然。

此时已经入主中原的鲜卑拓跋部、宇文部、慕容部、独孤部等皆以中华自居。同留守草原的韦纥部等曾经的同胞矛盾冲突不断。当时北魏势力强劲,柔然不得不联络南朝,在战略上对北朝形成夹攻之势。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花木兰便是以北魏征兵对抗柔然而编写出来的。而在柔然的统辖之下,地处北部接近寒带的敕勒部尤为重要。敕勒在匈奴时期称作丁零,在五胡乱华时曾虽草原霸主鲜卑南下劫掠,并在中原建立过短暂的政权。

敕勒不仅存在于柔然之中,亦有不少融入北魏鲜卑族群之内,北朝后来的北齐大将斛律金甚至将敕勒歌传唱到了中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说的可是贝加尔湖一代,并不是如今的内蒙草原哦。

不过柔然的势力并未如同匈奴一样扩张至整个草原,西晋的崩溃让草原的副伏罗部趁机在天山以北到阿尔泰山东侧一代建立了高车国。就在高车国摆脱柔然控制的时候,北魏因孝文帝改革而爆发了六镇起义。此时的柔然内部四分五裂,曾经投降北魏并在六镇起义被拓跋皇帝召唤镇压的柔然贵族阿那瓌逐步崛起,北魏的乱局引发了柔然的中兴,高车的好日子也随之到头了。

此时一部分可能是敕勒西迁的一支逐渐崛起与中亚葱岭西侧,并在七河流域以及河中地区站稳脚跟,这就是嚈哒。嚈哒这个政权不仅有一部分自匈奴崩溃后从阿尔泰迁徙而来的草原族群,还有贵霜帝国崩溃之后,北贵地区不愿从属萨珊波斯的势力。不论是高车还是此时正在吊打拜占庭的萨珊王朝,在面对嚈哒都吃亏不少。

中兴后的柔然势力扩大,而高车在这段时间消失了,或者说融入了敕勒松散的族群体系内了。这时候的敕勒有时亦被称作为铁勒。同大兴安岭被称作鲜卑山、大兴安岭南端一部分山脉被称作乌桓山一样,阿尔泰山亦有古称,当时它被称作突厥山,而铁勒族群正是生活在天山北部到贝加尔湖沿岸地区的,正处在突厥山周围。

经过了岁月的流失,铁勒部也出现了分化,虽然绝大多数铁勒人非常仇视嚈哒和柔然,但其中一个以冶铁打铁著称的阿史那部却和柔然王庭关系紧密。当时的柔然南方,拓跋北魏已经被北朝双雄宇文泰和高欢分割为东西两魏,难以对草原形成威慑,因此柔然内部贵族专权日益严重,对其他草原部族的压迫也日益加深。

不堪重负的铁勒众族群集结了据说有5万多弯弓之士杀向柔然中枢,却被与王庭密切的自己人打败。阿史那部轻易就击败了自己的同胞兄弟们,进而收编整治,将铁勒统一了。此时的柔然大汗还是那位曾经投降北魏的阿那瓌,他很欣喜的看到自己有如此忠心的奴隶,同时愤怒的斥责了阿史那部的请求。原来阿史那部实力扩张之后,野心亦增加,想要成为柔然王族的驸马,迎娶柔然公主,从而摆脱自身奴隶的身份。

阿史那部当时的首领是阿史那土门,眼见曾为拓跋部奴隶的柔然王族不赏脸面,他随即联络西魏的令主宇文泰,求婚拓跋公主和亲。宇文泰见此,转手将拓跋家皇族长乐公主嫁给了土门。阿史那部在得到了西魏的认可后,随即改称突厥,反叛柔然。获得西魏支持的突厥在六镇之一的怀荒镇击败柔然,柔然可汗阿那瓌自杀,至此强盛一时的柔然汗国崩溃。没过多久,宇文家和高家亦将废掉拓跋皇族而自立,让鲜卑的印记消逝在历史的舞台中。

阿史那土门所率领的突厥部族最终统御了草原各部,却完全拔高了阿史那部的地位,对鲜卑遗民、甚至其余铁勒部族都贬低不断,这也为突厥内部不稳埋下祸根。韦纥部便是铁勒部众内对阿史那突厥不满的部族之一,此后这一支还曾更名回纥,并在唐朝的支持下取代了突厥在草原的地位。

突厥崛起之后,嚈哒的末日也就不远了。可汗阿史那土门的弟弟阿史那室点密眼见哥哥统一了草原,便率军西进,一路收编曾被柔然驱赶的铁勒部族,一边征服中亚的塞种人部落。当时的中亚地区都是游牧部落,阿史那室点密便一视同仁的收纳为自己的麾下,将他们逐步突厥化了。

阿史那室点密的突厥军队联络正在同拜占庭进行对战的萨珊王国,相约夹击嚈哒,并最终取得胜利。嚈哒势力成分复杂,既有东伊朗族裔、铁勒族裔,又有曾经月氏后裔。而此时作为内亚霸主的突厥,民族成分就显得更为复杂。阿史那土门和阿史那室点密在葱岭东西两侧执行不同的政策统御不一样的族群,最终导致了两个突厥的分裂。

后来在唐朝的打击之下,东西突厥先后被唐朝统一,此后虽有南迁东突厥北上复国,但后突厥最终亦被唐朝扶持的回鹘击败灭国。阿史那部以及铁勒族裔的东突厥在此后的岁月中逐渐融入各民族中,留守草原的部族被蒙古统一,南迁的部族大多化为汉族的一部分。

现代突厥语族人指的是说着突厥语系的众多民族,这群人既有西突厥统辖之下的臣民后裔,也有回鹘与吐火罗人混血后裔维吾尔人。不过这些民族同当年的阿史那部、甚至是铁勒部众都没有多少血缘关系,大多是曾经臣服汉朝的昭武九姓族群和康居国后人。由此可见,如今某些国家的政客以突厥为由头炒作事端是多么的可耻与可笑。

如今的中亚地区,大多数突厥语民族都属于西突厥塞种人的后裔,少数包含了吐火罗人血统。至于土耳其人,血脉更为混杂,不仅有中亚土库曼人血缘,部分基因调查的结果显示其与古代埃及血缘居然比如今的埃及人还要接近。


有魔气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要看突厥的定义是什么?

如果突厥只是突厥语系都叫做突厥人,那么土耳其就算是突厥人。

土耳其美女

但这种划分并不科学,难道说英语或者法语的,都是英国人或者法国人吗?

大家不嫌麻烦,就听萨沙慢慢说。

古代,中国的北方有民族叫做丁零,在贝加尔湖附近游牧。

后来逐步扩散到西域,也包括今天的新疆一代;西河走廊,就是今天的甘肃、青海、宁夏;漠南,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

维吾尔美女迪丽热巴

在漫长的年代,丁零不断和各种民族混血,所以丁零的血统很复杂,成为黄种人和白种人的混血人种,但主要还是黄种血统。

期间,丁零也分为很多部落,有的建立了国家比如翟魏,有的则被匈奴、鲜卑等奴役甚至同化。

在南北朝时期,丁零部落的一支,叫做突厥,强大起来。突厥兼并了丁零的很多部落,包括维吾尔人的祖先回鹘,又打垮了大漠的主人柔然,建立了突厥帝国。

突厥帝国非常强大,号称有百万铁骑。这个帝国和中原王朝对峙了150年,期间分裂成东突厥和西突厥。

随后,东西突厥先后衰败,其中原属丁零的很多部落比如回鹘独立,和突厥为敌。

结果,大唐联合维吾尔人的祖先回鹘等丁零部落,先打垮了东突厥,又消灭了西突厥。

西突厥被打垮后,残部开始向中亚迁移,和当地很多民族融合,形成很多强有力的部落。

这里的部落多是白种人,所以这些突厥人开始有明显白种人的相貌,不再是黄种人的样子。

这些突厥人在漫长的时间内,不断向西和向南发展,一度控制中东,建立了塞尔柱帝国。

塞尔柱王朝旁支,一个突厥部落,在小亚细亚建立了一个封建国家,罗姆苏丹国,大体是现在土耳其的位置。期间,又有无数的混血。因为当地人也是白种人,所以这个国家突厥人更是接近白种人。

最终这个突厥国家被西征的蒙古大军歼灭,又被蒙古人混血。而蒙古人的祖先是中国北方的东胡,属于通古斯黄种人。

所以,这些突厥人血统中又加上了蒙古血统。

罗姆苏丹国垮了以后,分裂成很多部落,其中1个叫做奥斯曼。奥斯曼部落就像秦国一样,逐步统一了周边的部落,最终建立了奥斯曼帝国,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祖先。

我们可以看到,最早的突厥人,是丁零的后裔,主要是黄种人的血统。

而奥斯曼人,也就是今天的突厥,则是1个大混血,和最初的突厥简直就是两回事。土耳其人的血统很复杂,融合了很多血统,但主体是白种人。

换句话说,丁零和土耳其人虽然也算有血缘关系,但血统已经非常淡薄,可以说压根就是不同的民族。

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他们的语言都属于突厥语系,但仍然有一定不同。

上图是土耳其男人

严格说起来,土耳其和突厥关系不大。

土耳其人之所以自称纯种突厥人,又搞什么泛突厥主义,仅仅是今天的土耳其意淫。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的维吾尔人也是丁零的后裔回鹘,但却和大唐联手消灭了突厥帝国。

上图是维吾尔小伙

之后的回鹘大体在新疆一带繁衍,不断和当地人混血,形成了今天的维吾尔族。

但维吾尔人和土耳其完全不不同,前者基本在新疆一代没有迁移。

土耳其人则不断从中亚迁移到欧亚边境,期间不知道和多少民族混血,这和维吾尔人完全就是两回事。

客观来说,维吾尔人虽然和土耳其人有一点共同的血统,但极少,根本可以看成是2个民族,只是语言比较接近而已。

审核的mm,手下留情,改了3次了。。


萨沙


土耳其人具有“万国血统”,但从国家的文化传承来看,祖先还真是突厥人。突厥人的西迁,中国人的史书里有记载,而他们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到达小亚细亚生活。

突厥人不是一下子全部迁移,而是一批批地向西而行,直到一个叫“厄尔图格鲁尔”的人率众迁徙过来。1280年,厄尔图格鲁尔死后,他的儿子奥斯曼坐上首领位置,这个叫“凯伊”的部落就此叫“奥斯曼人”。

在奥斯曼的领导下,奥斯曼人建立自己的国家,并以“圣战”的名义四处扩张领地。1326年,奥斯曼在人间的最后1年,他带领军队攻下亚洲的布尔萨城,使之成为奥斯曼帝国的第一个都城。

奥斯曼帝国的前面10个苏丹全部是贤君,他们让小小的国家扩张成为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帝国的疆域内生活着复杂的人群。

民族上看有突厥人、希腊人、阿拉伯人、斯拉夫人、鞑靼人……皮肤颜色上看有黄、白、黑……宗教上看有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萨满教……例如,16世纪的伊斯坦布尔约有人口70万,其中穆斯林占58%,基督徒占32%,犹太人占10%。

奥斯曼人的基数本来不大,而且同异族通婚之后,后代的突厥血脉更是稀薄。奥斯曼人大体经历2番的混血,先是占据小亚细亚的“东方大混血”,然后是出征欧非大陆的“东西方大混血”。总之,伴随奥斯曼人血统的日趋复杂,他们的文化属性也日趋丰富。

就现在而言,土耳其人除语言还属于突厥语系外,血统上的突厥成分其实已经很少。然而,如果要追溯祖宗基业的话,那还是可以攀上那群从东方迁来的突厥人身上。

尽管血缘越来越遥远,但是土耳其的“泛突厥主义”很流行,并且从突厥民族的历史一直推导更远的历史。1个很典型的证据是土耳其的军徽,上面写着“M.O.209”标识,涵义是“公元前209年”。

这一年发生什么事情呢?中国《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冒顿单于……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是的,土耳其军徽就是要告诉其军人,你的番号源自2200年前的中国北方地区。


子屠龙



基因研究告诉我们,安纳托利亚土耳其人(居住在土耳其共和国的土耳其人)是西亚、中亚和东北亚祖先元素的混合体,但主要是西亚。这意味着大多数土耳其人在土耳其有着深厚的根基,是像土耳其这样的民族的后裔。

亚美尼亚人曾经大量居住在那块土地上。土耳其的一些“土耳其人”也有来自巴尔干半岛(例如阿尔巴尼亚人、波斯尼亚人)和高加索地区(例如,切尔克斯人)但已经完全融入土耳其文化。一些“土耳其人”最近有一些犹太(以色列)祖先。

现代土耳其国家的创始人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 1881 - 1938年)强调统一的“土耳其”身份。现代土耳其语清除了奥斯曼土耳其语中的许多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土耳其语的其余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与阿塞拜疆语和土库曼语等其他突厥语有关。

塞尔柱土耳其人在11世纪下半叶开始入侵安纳托利亚东部,然后是中部,到了12世纪,安纳托利亚在一些编年史中被称为“土耳其”。



多项研究的综合结果显示,安纳托利亚土耳其人中Y-DNA单倍群分布如下:

E1B1b= 11 %

G= 11 %

I1 = 1 %

I2 * + I2a = 4 %

I2b = 0.5 %

J2= 24 %

J * + J1 = 9 %

n = 4 %

q = 2 %

R1a = 7.5 %

R1b= 16 %

T = 2.5 %"

《人类遗传学年鉴》76 : 2 ( 2012年3月) :第128 - 141页。2012年2月15日首次在网上发布。摘要:

“土耳其经历了重大的人口流动。使用超过500000个SNP基因型,将土耳其三个地区样本的群体结构和遗传相关性与人类基因组多样性小组( HGDP )数据进行了比较。为了从中亚获得更具代表性的样本,对吉尔吉斯样本(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进行了基因分型和分析。主成分分析显示土耳其人和中东人之间的显著重叠以及与欧洲人、南亚人和中亚人的关系;然而,土耳其的遗传结构是独一无二的。FRAPPE、结构和系统发育分析支持PC分析,这取决于选择的亲本祖先成分的数量。例如,监督结构( K= 3 )显示了土耳其人的遗传祖先,45 %的中东人( 95% CI,42 - 49 )、40 %的欧洲人( 95% CI,36 - 44 )和15 %的中亚人( 95% CI,13 - 16 ),而在K= 4时,土耳其人的遗传祖先是38 %的欧洲人( 95% CI,35 - 42 )、35 %的中东人( 95% CI,33 - 38 )、18 %的南亚人( 95% CI,116 )来自土耳其三个地区(艾丁、伊斯坦布尔和凯塞利)的PC分析和FRAPE / STRAIM结果被叠加,没有明确的亚群结构,表明样本的同质性。因此,这项研究显示了反映人口迁移模式的土耳其人的混合。"



i̇nci·托根和她的团队在2010年9月7日至11日于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第四届生物分子考古学国际研讨会上提交了论文《安纳托利亚三部曲:游牧土耳其人带着他们的绵羊和牧羊犬的到来》。他们的研究利用了安纳托利亚土耳其人的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DNA。这篇论文重复了他们的发现,即大约13 %的血统来自中亚:“根据LEA实施的混合分析,中亚对安纳托利亚巴尔干地区的遗传贡献估计为13 %。这一估计是通过使用核遗传标记获得的。MtDNA和Y染色体的估计证实了这种混合比例。”他们接着说,“根据12世纪安纳托利亚的人口规模估计,至少有150万游牧民可能已经到达安纳托利亚。历史告诉我们,他们首先到达了安纳托利亚中部和东部,仅仅150年后,他们入侵了安纳托利亚西部。土耳其家养绵羊和牧羊犬的遗传多样性分布证明,这些游牧民族在安纳托利亚所说的语言已经改变了土耳其境内这两个家养物种的遗传景观。”

基因组新闻网( 2003年7月25日)摘录:

“来自蒙古一个2000年前的墓地的DNA揭示了匈奴的新信息,这个游牧部落曾经统治中亚。法国的研究人员克里斯汀·凯瑟-特拉奎等人。研究了62多具骨骼的DNA,重建了一个被遗忘已久的文化的历史和社会组织。最近坟墓中的骨骼也含有类似于现在土耳其人的DNA序列。这支持了其他研究,表明土耳其部落至少部分起源于匈奴末期的蒙古高原。”

"突厥语游牧民族在欧亚大陆扩张的遗传遗产. "

《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11 : 4 ( 2015年4月21日) : e1005068。这项常染色体DNA研究的数据集包括来自19名安纳托利亚土耳其人的样本。根据遗传证据,他们在12世纪左右获得了部分突厥血统(来自南西伯利亚和蒙古地区),后来没有获得太多或任何额外的突厥血统,因为他们的“中亚祖先跨越了伊朗高原,很大程度上无法与其他突厥语族人进行后续的基因交流”。

由拉扎布·汗2009年6月在《发现》杂志上发表《基因表达》。汗指出,土耳其的土耳其人看起来与中亚的土耳其人不同(白人、中东人),中亚的土耳其人通常明显是蒙古人。例如,我见过安纳托利亚土耳其人,可以证实他们看起来和我认识的哈萨克人非常不同。

这是他写的一部分:“土耳其人样本有着非同小可的东北亚血统。雅库特人本身是一个位于蒙古北部的突厥人群体。安纳托利亚土耳其人的游牧祖先在西伯利亚中东部与蒙古和西亚的原始家园之间逗留了几个世纪,他们在南亚和中亚的亲缘关系越来越近。其余的祖先是典型的西亚北部群体。尤其是亚美尼亚人!那么,对亚美尼亚人和土耳其人之间非常密切的关系有什么可信的解释呢?一个简单的说法是,安纳托利亚的穆斯林土耳其人强烈倾向于同化亚美尼亚人,而不是希腊人。”

所以,现代土耳其人有13%的突厥血统。


军机处留级大学士


土耳其的祖先根本就不是突厥人,因为西方人所称的突厥和我们历史上的突厥,压根不是一码事,他们只是不顾事实,往自己脸上贴金而已。

一直以来,网上关于突厥人的说法千奇百怪,错误百出,如果有兴趣的读者想要真正了解突厥与土耳其的关系,不妨花短短几分钟时间读完我下面这篇回答。

一、古代突厥≠土耳其

突厥原先是臣属于柔然(南北朝时期的蒙古地区游牧民族),法国学者伯希和认为“突厥”这个词的来源是蒙古语中“Turk”,字面意思就是“强壮”的意思。在隋唐时期,突厥汗国统治区域从中国的东北边境一直到中亚的咸海。

不过,强大的突厥遇到了更加强大的唐朝。公元630年,唐太宗李世民彻底击败了西突厥汗国。公元744年,最后一个突厥可汗,乌苏米施可汗的头颅,被送到长安。

突厥汗国虽然消失在历史当中,曾经被他统治过的中亚地区却突厥化了。

然而,这些被称为“突厥人”的游牧部族,根本不是最初的蒙古人种的突厥,而是当地的中亚高加索人种。

二、波斯——阿拉伯和西方眼中的突厥≠土耳其

在早期的波斯,阿拉伯人眼中,从中亚一直到新疆,在这个广大范围内活动的游牧民族,都是突厥人。拉施特在《史集》中认为,凡是外形近似于突厥人的游牧部落,统统可以被称为突厥。

阿拉伯人的观念,深深地影响了欧洲人。在他们的眼中,对欧洲造成巨大威胁的奥斯曼土耳其,就是“突厥人”。

其实,他们眼中的突厥,早已经和中国北方的阿史那突厥家族相距十万八千里。

三、奥斯曼土耳其≠土耳其

历史上,威胁欧洲的奥斯曼帝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帝国。在帝国的麾下,最能打的精锐是斯拉夫人,领兵将领也许是希腊人。至于海军,统帅也可能是保加利亚人。

就连苏丹本人,基本上都有一半塞尔维亚或马其顿血统。

比如,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就是金发碧眼,他的祖先大概是阿尔巴尼亚或者马其顿后裔,至于母亲,大概是犹太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瓦解。1923年,凯末尔建立了“土耳其”(Turkey)共和国。

其实在这以前,奥斯曼帝国内部根本不会用“土耳其”这个名字。

然而,为了去奥斯曼化,凯末尔用“泛突厥主义”来团结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国各族人民。

“泛突厥主义”逐渐发展到30年代,出现了流毒甚广的所谓“土耳其史观”: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出现于中亚,这就是土耳其人(突厥人),所以,世界各大文明的源头,其实都是土耳其人(突厥人)

伴随着20世纪兴起的民族主义,就出现了突厥人是土耳其祖先的错误观点。

所以,今天的土耳其人种来源无疑是相当复杂的,但和中国历史上的突厥显然并没有什么关系。

谢谢各位阅读,如果觉得好麻烦点个赞,如果有什么观点,欢迎在留言区留言讨论交流。

谢谢!


小奔说史


土耳其的建立者确实是突厥人,但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突厥人在与周边白种人的通婚中渐渐失去了黄种人的特征,现在的土耳其人其突厥血统已经很少了

土耳其地处小亚细亚半岛,位于亚欧大陆的交汇处的国家,是由一支来自中亚的突厥人在13世纪建立的,土耳其这个名字就是汉语对突厥的另一种音译。

作为一支来自中亚的游牧民族,突厥人可以确定是黄种人。但今天的土耳其人在体貌特征上来看却更像是白种人,这让很多人大惑不解。

(正在表演土耳其肚皮舞的土耳其美女,她看起来更像个白人)

至于土耳其人为什么会从黄种人变成白种人,则是由于通婚的原因。

自从在公元8世纪西突厥被唐帝国灭亡之后,突厥人就开始了自己的西迁之路。突厥人先是迁移到东欧地区,之后蒙古崛起,在蒙古人的打压下,突厥人只得再度西迁。

其中突厥人的一支乌古斯人在公元13世纪来到了小亚细亚半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趁机东罗马帝国衰弱之时不断做大。

经过几个世纪的征战,到1453年乌古斯人终于攻陷了君士坦丁堡,灭掉了国祚千年的东罗马帝国,建立了威名赫赫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作为一个异族征服者,土耳其人的数量相较于周边其他民族并不占优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少数民族”。

为此,土耳其人开始强制对被征服的民族进行突厥化,但这仅仅是文化上的同化。而在血统上,由于人数少,土耳其人反而渐渐的被周边的白人族群反向同化,丧失了黄种人的体貌特征,更加像是白种人。

(奥斯曼帝国的奠基人——奥斯曼一世。他是一个如假包换的突厥人,但从画像上来看,他已经演化成一个“白种人”)

今天的土耳其人,他们主要族源是希腊人、亚美尼亚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与波斯人,以及古代的赫梯、吕底亚人与后来的高加索和巴尔干半岛的居民,而突厥血统已经很少了。

但在文化心理认同上,土耳其人普遍接受自己是突厥人。

(热情的土耳其女球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