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不是德國人為何以德國自據?

用戶8084447381977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作為二戰的罪魁禍首,希特勒幾乎將德國帶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德國也終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敗後,徹底終結了德國衝擊世界大國的腳步。

但匪夷所思的是,將德國綁上二戰戰車,並投入萬劫不復深淵的希特勒,居然不是德國人!

雖然在1932年希特勒通過7次努力終於獲得了德國國籍,但希特勒身上始終帶著奧地利人的影子。

因為雖然希特勒出生在德奧邊境的布勞瑙,但祖祖輩輩都是真正的奧地利人,而不是德國人。

不過希特勒並沒有因為不是德國人的出身而自怨自艾,相反,年紀輕輕的希特勒就開始了立志成為德國人的努力。比如在一戰時期,作為奧地利人的希特勒選擇在德軍服役,雖然兩度光榮負傷,但因作戰勇敢獲得一枚“一級鐵十字勳章”和一枚“二級鐵十字勳章”。

雖然德國在一戰中戰敗,但希特勒對德國的狂熱並沒有消退。相反,一戰後的希特勒加入德國工人黨,並逐漸改組為納粹黨,開始為所謂的復興德國而努力。

然後希特勒效仿墨索里尼“進軍羅馬”,在1923年發動“啤酒館暴動”,失敗後被捕入獄,寫出《我的奮鬥》。

從1923年到1932年,希特勒用10年的時間,不斷髮展和壯大納粹黨,終於在1933年登上德國總理寶座,並在德國總統興登堡去世後成為集國家大權於一身的德國元首。

那麼身為奧地利人的希特勒,為何以德國人自居,併為所謂的德國復興而不斷努力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首先是因為德國比奧地利更為強大。

德國和奧地利兩國同宗同源,歷史上都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勢力範圍,但神聖羅馬帝國從來都是一個鬆散的邦聯,而不是一個強大的國家。直到拿破崙稱霸歐洲,終結了哈布斯堡家族在整個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神聖羅馬帝國滅亡。

隨後普魯士崛起,並陸續發起統一德意志的戰爭,於1871年完成德意志帝國的統一,史稱“德意志第二帝國”。而哈布斯家族統治的奧地利和匈牙利在1867年組成奧匈帝國。

統一後的德國迅速完成第一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一躍成為歐洲最強國家,而奧匈帝國因為境內民族眾多,矛盾重重,雖然取得較大發展,但始終無法超越德國。

巨大的國力對比是希特勒想要成為德國人,而不是奧地利人的最重要原因。

就和清朝末年,在西方世界很多留學生說自己是日本人就會得到西方人的尊重一樣,因為當時的日本是列強,而清朝不是。

對於希特勒而言,成為一名德國人甚至德國元首要比成為一名奧地利人榮耀得多。

當然僅憑國力來決定希特勒的去向似乎不夠嚴謹,因為當時比奧匈帝國強大的國家不止包括德國一個,那為什麼希特勒執意要成為德國人而不是美國人或法國人呢?

靜夜史認為這和西方的民族情結密不可分,希特勒在想成為一名德國人之前,他所崇拜的是高貴的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在歐洲歷史上被羅馬人稱為三大蠻族之一,類似於我國北方的遊牧民族鮮卑,日耳曼人在南下歐洲的過程中不斷分化並與當地土著融合,成為德國,奧地利、瑞士、意大利等人的祖先。而德國,奧地利和瑞士三國都以德語為官方語言,而德國在三國中面積又最大,因此德國自認為是正宗的日耳曼國家。

今天的世界上,有不到200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劃分,主要依據就是種族,而種族又可以劃分為不同的民族,例如日耳曼民族。德意志民族屬於日耳曼民族分離出來的民族,也是德國和奧地利的主體民族。

希特勒屬於奧地利的德意志民族,是典型的日耳曼人。

不過在歐洲歷史上,很多國家的用人並不是以民族為標準,而是以階級為標準。

列寧的無產階級革命理論認為:“人類是沿著橫向線劃分為階級,又沿著縱向線劃分為民族”,從而將民族和階級兩個概念進行了明確的區分。

在歐洲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都和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情況相似,不同諸侯國的同一階級可以相互通婚,例如楚國的羋月嫁到秦國,衛國的商鞅在秦國身居高位。

而到歐洲這種情況更明顯,比如法國皇帝拿破崙就是一個連法語都說不利索的科西嘉人;斯大林是一個帶有濃重高加索口音的格魯吉亞人。

所以,出身奧地利的希特勒執掌德國完全並不稀奇。

只要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在當時確實為德國帶來但更多利益,幫助德國走出經濟危機的陰霾,實現了德國的重新崛起,那希特勒就會得到全體德國人的擁護

當然,在今天看來,納粹主義確實是反人類的。但希特勒抓住了德國各階層的弱點,給了大資本家、中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等相當豐厚的承諾,這使得他們能夠堅定不移的跟著納粹黨,最終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沖天火焰。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

簡單來講這是關於民族與政治的問題。從政治角度來界定,希特勒出生於德國和奧匈帝國交界的布勞瑙市的一個叫波麥的客棧裡。這個地方在當時奧匈帝國境內,所以他的國籍天生就是奧匈帝國的。

但是他是日耳曼族的,或者他自認為是高等人種雅利安人裡面的日耳曼民族(現代研究表明日耳曼人和雅利安人沒有關係,雅利安人只包括高加索人、古波斯人、伊朗人Iran、米提雅人、斯基泰人),並表現出了對奧匈帝國這個充斥著各種非日耳曼民族人口的國家沒有什麼好感。奧匈帝國好戰而專制,頻繁的徵兵運動讓希特勒日益反感,加上對非日耳曼民族人群的排斥感,他於1914年一戰爆發後逃到德國,併成為了一名德國士兵,親歷了德意志帝國的不可一世和一朝敗亡,對一戰後德國所遭受到的國際制裁有著切膚之痛。可是他為什麼那麼推崇日耳曼民族而排斥其他民族?尤其是猶太民族。

我認為這是一種很典型的心理人格扭曲的行為——他自認為是雅利安人中的日耳曼民族的想法很可能起因於他對自己身世的一種強行否認,因為他的身世——準確來講是他父親的身世給他帶來了一種心理上的傷害,他的父親被人認為是一個十九歲猶太男孩和一個已經有了丈夫的保姆的私生子,這個身份相當的羞於啟齒,這很可能最早種下了希特勒仇視猶太人的種子。而希特勒十六歲的時候談了一次戀愛,但是很快他的女友被一個猶太人搶走了,這是猶太人給他帶來的第二個傷害——從此這個種子在心裡不斷的發育。但是他自己被認為是猶太人後代的事實讓他更加痛苦——為了脫離這種痛苦,他就必須否認自己的民族身份,只要他還留在奧匈帝國,他是猶太人後代的事實就無法改變, 這就不難理解他為什麼要逃離自己的祖國。

但是希特勒明顯和一般逃避現實的人有本質的區別。為了能夠徹底的逃離民族身份給自己帶來的痛苦,他不僅逃離自己的祖國,還為自己建立了一個新的歸屬民族——日耳曼族。何以見得?據他少年友人的回憶,希特勒從十六歲開始,突然對日耳曼民族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整日泡在圖書館裡研究日耳曼民族的歷史,並很快開始了對政治學說的深入研究——從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清晰的脈絡:來自猶太人的傷害促使他仇視猶太人——通過對日耳曼民族的瞭解和認同建立新的民族觀“我是日耳曼人”,並以此代替“自己是猶太人後代”的羞恥身份——再通過離開祖國徹底斷絕了和猶太血統的關係。這可以看做是惡魔的自我涅槃。之所以會選擇日耳曼民族為自己新身份的原因:

源自於偏執的性格。當然他的偏執性格和猶太血統給他造成的心理傷害是相互促進的——精神上的痛苦讓他走向偏執,偏執的個性又加深了他的痛苦,這種心理上折磨就像兩個共振的頻率一樣不斷的增大,最終像擴散的癌細胞一樣吞噬了希特勒的所有良知,良知的完全泯滅伴隨著邪惡的無限膨脹,而只有極段的手段才可以把巨大的惡欲完全釋放出來——日耳曼民族的歷史,就剛好契合了他這種心理上的需求:

幾千年前還處於半原始狀態的日耳曼民族,用斧頭開闢出了一條血路,成就了史詩般的輝煌,最終佔據了萊茵河以東、多瑙河以西的廣大領土——也就是德意志帝國的所在地。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來由的恨。他對政治手段的研習,結合他日後對德國的獨裁統治、發動戰爭並實施了對猶太人的種族清洗政策,也正好深度契合了他所推崇的日耳曼民族的血腥歷史。

極端的冷靜。他沒有找某個猶太人來打擊報復。他只是默默的坐在圖書館裡靜心培育自己的“夢想”。當“夢想”終於到來之時,他讓人們看到了極端的瘋狂。這算不算是一種心理上的蝴蝶效應呢:一百年前一個猶太小夥子和一個保姆的一次出軌,引發了一百年後的一場對猶太民族的血雨腥風。

注:希特勒的父親死於1903年,享年63歲。往前倒推,他父親出生的時候大約在1839年。百年之後的1939年,二戰爆發。看似巧合,其實必然。而希特勒掌權之後給出的滅絕猶太人的藉口,是他們貪婪,剝削日耳曼人的利潤,搶佔了日耳曼人的工作崗位,在戰爭中(一戰)不為國家出力——這些“惡劣的特性”扣在猶太人的頭上,其實不過是希特勒為解自己私恨而強行給猶太人“定罪”,更悲催的是——似乎猶太民族只顧著掙錢,忘記了建立自己的國家,當屠刀落下時,竟沒有一個自己的政府來保護自己。所以今天以色列的建國 ,何嘗不是對自己慘痛歷史的一種反思,拋開大國之間的博弈論,以色列建國是對自己民族的高度負責行為,應該得到全人類的理解和支持。


獨釣寒江


文史頻道第22期之希特勒的故鄉

希特勒出生在奧地利,但是他卻對自己的祖國絕口不提,而以德國人自居。

我們或許從他的早年經歷中,能夠看出一些端倪。

希特勒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一名海關職員。

少年時的阿道夫希特勒的經歷非常坎坷,他和父親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希特勒經常因為搬家而換學校,讓他心裡有些自卑。在這個階段,希特勒對音樂產生了興趣,準備報考維也納藝術學院。

希特勒的母親並不支持兒子搞音樂,反而想讓希特勒去當兵,來緩解家裡的負擔。

報考維也納藝術學院受挫以後,希特勒頹廢了很長時間。

有一天他在圖書館翻閱讀物時,看到了德國方面的書籍。

他對德國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至於沉迷在其中不能自拔。

成年後的希特勒被奧匈帝國徵兵入伍,他不想效忠對自己不好的國家。

於是逃到了德國境內,開始了德漂的生活。

希特勒到德國後,參加了一戰,選擇了成為一名德國公民。

幾經周折,希特勒最終成為德國的最高領導人,開始了他的納粹獨裁統治。

掌權以後的希特勒,最先佔領的就是他的故鄉奧地利,這樣的舉動讓很多人不解。

在筆者看來,希特勒在奧地利遭受了許多的打擊,心裡對奧地利這個國家有怨恨。



如果當時奧地利藝術學院錄取了希特勒,那麼二戰有可能不會爆發。

希特勒從不提及在奧地利的遭遇,可能這也和他童年的受挫有關。

而德國在一戰後的遭遇,讓他有種同病相憐的感覺,他建立的納粹黨,也是對當時社會現狀不滿的寫照。


在希特勒看來,德國給了他新生,給了他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尊敬,他也早已脫離奧地利,加入了德國國籍。

所以,希特勒才說自己是德國人,而不是奧地利人。

— End —



文史頻道


這題目更形象地描述,應該稱為“元首的辛酸往事”。希特勒是奧地利人,但是從1925年開始就放棄了奧地利國籍,成了無國籍人士,真正的黑戶。從1925年開始到1932年2月正式加入德國國籍,元首經歷了一共6次失敗的入籍經歷和最終藉助納粹黨的實力才真正入籍的第七次嘗試,魏瑪共和國的政治體制和法律差點就將元首排除出德國的政治生涯。

元首入籍難是有原因的,說白了沒拿到無犯罪記錄證明,因為元首在1923年11月在慕尼黑啤酒罐暴動事件被載入了犯罪記錄。1925年,元首第一次向圖林根州申請入籍,當時是各州管理入籍事宜,由於黑歷史被官方拒絕。正式渠道走不通,元首第二次開始從老巢拜仁州入手,動用了納粹黨在議會的代表前往遊說和探聽拜仁州內政部長的口信,然而還是由於犯罪歷史不被允許。

既然直接申請不行,之後元首就開始嘗試走法律的空子:當時的國籍法規定公職人員是被視為擁有德國國籍的,因此也就有了“希特勒教授”的稱號。1929年的圖林根州,納粹黨已經參與執政,該州的內政部長正式納粹黨成員,此人想給希特勒安排一個魏瑪藝術學校的教授職位,在德國教授職位大部分是屬於公務員範疇。但是聯合執政的黨派不幹了,第三次嘗試又是無果。

但是這個圖林根的內政部長是比較執著的,趁著聯合執政的關鍵人物不在,給希特勒搞了圖靈根一個特別小的地方Hildburghausen地方憲兵隊的專員職務。看似問題解決了,可是元首不滿意啊,覺得丟人,把原件都給撕毀了。第四次可以說是即成功又是不成功,也成了後來被媒體爆料和嘲笑的起源。

時間到了1932年就大為不同了,當時納粹黨支持率很高,而且希特勒打算於當年5月參加總統選舉,沒有德國國籍意味著沒法參加。因此在2月,納粹黨從聯合執政的Braunschweig開始著手,祭出了Professor Hilter2.0版本:社會學和政治學教授。反對黨社會民主黨開始反對了,高校一看風頭不對,給希特勒定了個:他缺少學術資格。

這時候第四次入籍緋聞被媒體曝出,甚至議會都有人開始嘲笑希特勒。納粹黨開始給Braunschweig的主席施加壓力,要求給希特勒一個小城市的特派市長的任命,很可惜的是第六次嘗試是在當地的議會中被否決。

最後,納粹黨直接威脅在Braunschweig聯合執政的其他黨派:不給國籍,就解散政府提前選舉。最後2月26日,希特勒被任命為當地派往國會的議員,元首的辛酸往事得以終結。當一年以後希特勒被任命為總理時,媒體也不敢再提這些往事了。應該說,元首是個很上進的人,排除理念上的分歧,其個人的努力還是值得肯定的。


陳皮果子


誠邀,如題。樓主的問題其實並不正確。



實際上希特勒雖然出生於奧地利,但是其對奧地利並沒有什麼好感。當時的奧地利正處於奧匈帝國階段,國內的的日耳曼人和匈牙利人雖然是國家的主體,但是其與剩下的羅馬尼亞,捷克等民族時有矛盾,這也間接導致了奧匈帝國的解體,讓少年的希特勒對於多民族國家極為不滿,進而萌發了日耳曼民族一家獨大的想法。


那麼希特勒是什麼民族呢?

希特勒的出生地正是一個日耳曼人的聚集地,希特勒也可以說是一個日耳曼人,再者希特勒的母語其實是德語,其在就任德國總理前已經加入了德國國籍,所以說希特勒以日耳曼純爺們自居也並無差錯。


以上就是小編的回答,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我們自古以來是個文明型國家,有些人不太能理解歐洲人這種排除宗教因素外的跨區域國家認同。漢語中的“國家”一詞在英語裡分別對應三個詞:“country、nation、state”,三個詞各有側重點,“country”源於古法語contrée,原意是“一片地區”,更多的是一種地域性的概念;“Nation”側重人,指具有共同意識的人民(People),狹義的“nation”意思就是“民族”,但具有不同血緣、不同語言的人如果有長期共同生活的歷史和認同的一群人,也可以稱為nation,翻譯為國族更貼切;“state”側重於政治性,指政治意義上的國家,政權意義下國家體系。一個“nation”可以存在於不同的“State”中,比如North Korea和South Korea是同一個nation(民族),兩個state(國家政權)。


德國和奧地利的關係就是如此,不過奧地利由於民族比較多元,非德意志人一般應排除,但希特勒出身於奧地利布勞瑙鎮,靠近德國邊境,是典型的德意志人(同一個nation),希特勒認同德國,認同的不是“country”,很大程度上也不是“state”,而是德意志人(nation)這個身份,德國是德意志人聚集地,也是希特勒能發展抱負的地區~“為德意志人的生存空間而戰”,所以希特勒是因為認同德意志人才認同德國,他事實上並不愛德國(country),儘管他擁有德國國籍。從戰爭末期就可以看出來,當柏林陷落德國戰敗無可避免時,希特勒堅持的信仰~“德意志人”的種族優越性幻滅了,因此他下令毀滅德國,還好下屬沒有執行他的命令。


滅法者


希特勒不是德國人為何以德國自居?

首先我要指出,題主的說法是錯誤的,希特勒是德國人,因為他已經加入了德國國籍。

準確的說希特勒是奧地利裔德國人。

1889年4月,希特勒出生在奧地利布勞瑙一個公務員家庭,當地和德國一樣講的都是德語,是日耳曼人聚居地。


當時的奧地利還處在奧匈帝國治下,這個帝國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國家,境內民族眾多,語言互不相同,沒有所謂的主體民族,在帝國最重要兩部分-奧地利和匈牙利,兩個統治民族日耳曼人和匈牙利人都佔不到四成。這就導致了其他少數民族如捷克人、波蘭人、羅馬尼亞人,塞爾維亞人,斯洛文尼亞人等等都在嘗試著挑戰統治,已獲取更多權力。

而當時讀中學年紀的希特勒已經是一個狂熱的民族主義分子了,他堅信日耳曼人是最優秀的民族,這也使得他對奧匈帝國感到越發的不滿,隨後他逃到了德國慕尼黑,以躲避奧匈帝國的徵兵。

一戰中,希特勒加入了德國的巴伐利亞軍團,並在戰爭中榮獲鐵十字勳章,這讓作為日耳曼人的希特勒感到十分的自豪。戰後奧匈帝國被肢解,德國也喪失了大片的領土,而希特勒因為偶然的機會加入了“德國工人黨”,並在隨後幾年迅速成為領袖。

這成為他登上政治舞臺的起點,未來的他將在這裡收穫了一切,他的理想,他的奮鬥,他的汗水,他和德國的命運綁在了一起。



這個問題真是好啊。那麼我們熟知地希特勒竟然不是德國人,那是哪國人呢?

其實希特勒是奧地利人!驚呆了吧,一個其他國家的人竟然能當上德國元首!

在歷史上,奧地利與德國的關係非常微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但是奧地利與德國終究是兩個國家。

塞爾維亞,奧匈帝國的王子遭到刺殺,成為一戰的導火索。而德國就是奧匈帝國的盟友,二者關係緊密結合。但是一戰奧與德慘敗,開始受到欺凌。

那麼為什麼說奧地利與德國關係非同一般呢?原來奧地利與德國的人大部分都是日耳曼人,是兩個地道的日耳曼國家。奧地利的主體也大部分是德意志民族。

歷史上的德意志聯邦包括奧地利與普魯士。後來普魯士統一德國,卻沒能征服奧地利。

1919年,希特勒加入納粹黨。因為一戰德意志國家戰敗,加之其思想極端,野心勃勃,發誓要復興德意志,進行復仇!

1932年,希特勒在德國城市布勞恩施魏格正式加入德國國籍。當布勞恩施魏格的民眾祝賀希特勒成為德國公民時,希特勒回答說:“你應該祝賀的對象不是我,而是德意志。”
希特勒是在加入德國國籍以後才當上德國總理和元首的,也就是1933年,希特勒建立了獨裁統治!



總的來說,希特勒原國籍是奧地利人,但是是以德意志國家總統自居的!

如果有一個美籍中國人,當上美國總統!簡直不要太酸爽!但是也是痴人說夢,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做法,那些哭喊著不要回國的人不長眼啊!國家強大才是硬道理!

歡迎關注我以史為鑑知得失,定期更新有趣的歷史故事!


若是如此二言



奧地利最牛逼的地方就在於讓世人認為希特勒是德國人而貝多芬是奧地利人。

希特勒1889年生於奧德邊境一個叫布勞瑙的小鎮。希特勒早期都是在奧地利活動,包括在維也納學畫畫和當流浪畫家的歷史。但是希特勒雖然是土生土長的奧地利人,但是他是一個純粹的日耳曼族。當時的奧地利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日耳曼是佔比最大的民族,尤其是在德奧交接地區。希特勒在兒時就對日耳曼民族歷史上的英雄人物非常感興趣,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對日耳曼事業的認同。由於當時的奧地利屬奧匈帝國的一部分,無法勝任希特勒追求的理想,所以希特勒把振興日耳曼事業的期待放在了德國身上。希特勒在青年時期就加入了德國國籍,並以下士的身份在德軍中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此後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了,希特勒將自己的命運與德國的命運牢牢的綁在了一起,成為了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正是因為希特勒的這種身份,德國順利的吞併了奧地利,並且還收到多數奧地利人的歡迎和狂熱的崇拜,就是因為民族和文化上奧地利和德國的親近。在二戰末期的1945年4月,就在柏林搖搖欲墜的時候,希特勒不顧手下將領反對分兵去支援同樣被包圍的維也納,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末了說一句,貝多芬雖然被奧地利包裝成維也納古典流派的最偉大的音樂家,但是他是土生土長的德國人,出生地是波恩。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1933年1月30日,星期一,阿道夫、希特勒得到了興登堡元帥的認可,宣誓正式任命德國總理。這個青年時代在維也納一事無成的流浪漢,在一戰時期無人問津的無名小卒,在啤酒館政變中滑稽可笑的煽動家,終於以一個德國人的身份取得了德國的最高權利。

那麼這個於1889秒4月20日晚上6點半出生在巴伐利亞邊境對面,茵河畔勃勞瑙小鎮的奧地利農民後裔。為什麼會以一個德國人身份繼承俾斯麥、霍亨索倫家族皇帝和興登堡元帥的衣缽,振興德國,稱霸世界?筆者認為有以下三點。

第一:特殊的地理位置。

希特勒出生在奧地利,與巴伐利亞比鄰,歷史上當奧地利還是一片荒蕪,巴伐利亞的日耳曼人便開始移民到奧地利,兩個國家,同一個民族,奧地利帝國雖然強大一時,但真正統治穩定的地區卻只是奧地利這一小部分,所以德意志的統一最終由普魯士而非奧地利,所以奧地利源於德國,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希特勒從小便以一個德國人自居。

第二:特殊的歷史時期。

1918年德國戰敗,屈辱的簽訂了《凡爾賽條約》,德皇威廉二世倉惶出逃,霍亨索倫皇室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奧匈帝國等戰敗國紛紛解體,從而使德意志民族四散流離,屈辱萬分。特別是奧地利的德意志後裔,有著複雜而又強烈的民族認同感,渴望統一與振興,希特勒就是在這種特殊的歷史環境中,受到了民族至上的洗禮。尤其是希特勒學生時代的歷史教員、奧波德、波伊契博士——一個狂熱的日耳曼民族主義者。他喚醒了希特勒的民族榮譽感,在1938年希特勒吞併奧地利後,還親自採訪了這位思想啟蒙的教員,“你們想象不出我得益於這位老人有多麼大”,希特勒對納粹元老們感慨道。特殊的歷史時期,使希特勒萌發了德意志民族的榮譽感,認同感。

1933年1月30日,星期一,阿道夫.希特勒得到了興登堡總統的認可,宣誓正式任命德國總理。這個青年時代在維也納一事無成的流浪漢,在一戰時期無人問津的無名小卒,在啤酒館政變中滑稽可笑的煽動家,終於以一個德國人的身份取得了德國的最高權利。

那麼這個於1889年4月20日晚上6點半出生在巴伐利亞邊境對面、茵河畔、勃勞瑙小鎮的奧地利農民後裔。為什麼會以一個德國人身份繼承俾斯麥、霍亨索倫家族皇帝和興登堡元帥的衣缽,振興德國,稱霸世界?筆者認為有以下三點。

第一:特殊的地理位置。

希特勒出生在奧地利,與巴伐利亞比鄰,歷史上當奧地利還是一片荒蕪,巴伐利亞的日耳曼人便開始移民到奧地利,兩個國家,同一個民族,奧地利帝國雖然強大一時,但真正統治穩定的地區卻只是由日耳曼人組成的奧地利這一小部分,所以德意志的統一最終由普魯士而非奧地利,所以奧地利源於德國,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希特勒從小便以一個德國人身份自居。

第二:特殊的歷史時期。

1918年德國戰敗,屈辱的簽訂了《凡爾賽條約》,德皇威廉二世倉惶出逃,霍亨索倫皇室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奧匈帝國等戰敗國紛紛解體,從而使德意志民族四散流離,屈辱萬分。特別是奧地利的德意志後裔,有著複雜而又強烈的民族認同感,渴望統一與振興,希特勒就是在這種特殊的歷史環境中,受到了民族至上的洗禮。尤其是希特勒學生時代的歷史教員、奧波德、波伊契博士——一個狂熱的日耳曼民族主義者。他喚醒了希特勒的民族榮譽感,在1938年希特勒吞併奧地利後,希特勒還親自拜訪了這位思想啟蒙的教員,“你們想象不出我得益於這位老人有多麼大”,希特勒對納粹元老們感慨道。特殊的歷史時期,使希特勒萌發了德意志民族的榮譽感、使命感。

第三:特殊的人物性格。

希特勒究竟是一個怎樣性格的人呢?著名記者威廉.夏伊勒評論道:“阿道夫.希特勒也許是屬於亞歷山大、凱撒、拿破崙這一傳統冒險家兼征服者中最後的一個,他有著魔鬼般的性格、花崗石般的毅志、不可思議的本能、無情的冷酷、傑出的智力、馳騁的奇想以及驚人的判斷人和時局的本領。”沒錯,從當時其他國家以及當代人的角度去看,希特勒無異於是一個類似江湖騙子的角色。但從歷史是嚴肅而客觀的,希特勒確實有著非凡的性格、堅定的毅力。一旦他確定了目標,便為之努力奮鬥,直至死亡。“我們年輕一代人至少已把竭盡全力統一兩國作為我們畢生的工作——在我看來,這個邊境上的小城市成了一項偉大使命的象徵”。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講道。正是因為希特勒特殊的性格,使他堅定的認為他是德國人,並以統一德意志為奮鬥目標。

綜上所述,生於奧地利的希特勒以德國人的身份一統德國,是特殊的地理位置、歷史時期和人物性格的三位一體。更準確的講,希特勒是一個生於奧地利、勵志復興日德意志的耳曼人,靠著這種意志力和使命感,使他一手創造了從炎熱的赤道至寒冷的北極、從比利牛斯山脈到遙遠的伏爾加河的龐大帝國。將日耳曼民族引領到了權利的巔峰和迷茫而不可知的道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