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中,苏军进入反攻阶段后,德军为何不坚守一些城市消耗苏军从而争取夺回主动权?

用户68839978


我们只是看到了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顽强防御,却忘记了苏军在前期的战略大撤退,要知道苏军是在放弃了顿河和顿涅茨河之间的广大区域后才再斯大林格勒进行坚守的,也就是说苏军是在等德军的扩张已经到达了近乎极限的时候才开始进行坚守并适时的转入反攻的,此时德军由于战线的不断延伸,大量进攻部队不得不转用于侧翼的掩护上,使其进攻兵力遭到削弱,加上补给线的不断延长,早已没有了初期那样的进攻锋芒。

所以总结苏军在1942年获得胜利的


原因,关键不在于顽强防御上,而在于适时的战略撤退上,以避开德军的进攻锋芒,以空间换取时间,保存有生力量,待德军由于过度扩张兵力分散之际,利用从其他战线抽调集结的强大预备队发动决定性的反攻,从而围歼德军主力,而德军由于战线大大延长,预备队消耗殆尽,无法对苏军的大规模进攻做出及时的反应,最终惨败。

德军要想在战争中后期像苏军在1942年那样重新夺回战场主动权,就要做到如下几点:一、转入机动防御,以迟滞性的阻击延缓苏军的进攻,任何时候都要避免陷入包围,保存有生力量;二、在大后方集结强大的战略预备队,尤其是强大的装甲部队,待诱使苏军主力深入德军后方之际,发起强大的反击,一举切断其退路,包围苏军进攻主力;三、顽强的防御,只有在让苏军的扩张接近顶点时才能让德军转入全线的坚强防御,这主要体现在苏军的补给已经难以跟上的情况下,牵制苏军的进攻主力在正面,为反击创造条件,当然为了保护反攻基地的安全,德军也不能一味的撤退,坚守后方的交通枢纽和补给基地是必要的。


以上三条,以前两条最为重要,但是希特勒只做到了第三条,前两条一个也没有做到,这就说明为何德军的战略防御总是以失败告终。希特勒拒绝进行任何的战略撤退,导致一线防守的德军步兵单位遭到很大损失,而为了挽救那些步兵单位,装甲预备队不得不提前分散投入战斗,等到苏军进攻那些后方的重要基地时,德军既没有连贯的防线,也没有执行反攻的装甲预备队,力量都在初期的硬性防御中消耗殆尽了,德军没有苏军那样的强大补充能力,所以在兵力的使用上要格外注重节省。

综合来看,对于东线这样极为宽广的战线,只有弹性的防御策略才能取得成功,而德军完全采用的是硬性的防守,坚守那些城市的必要前提是适时的撤退以重新聚齐其强大的反攻力量,试想如果苏军一开始就死守罗斯托夫等战略要地,损失有生力量,那么苏军根本无力在据守什么斯大林格勒了,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战略论


希特勒就是这么想的,而且也是这么做的,但最后的实际效果可以说差得要命,甚至有送人头的嫌疑。

前期战略进攻的局势被打破以后,希特勒就是要求纳粹德国的军队和敌人寸土必争,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简直了很多重要的军事将领,比如说曼施坦因,导致他的军队不断地被别人消耗,不断地被别人一个一个的吃掉,最后打到柏林的手手上面临着无兵可用的情况,守卫柏林的是一批临时警察!

打仗的时候,什么最重要,装备和人,什么样的装备?什么样的人?更加符合整体战略的装备以及优秀的士兵和战略人才。

装备决定战争,人决定最后战争的胜利,但是纳粹德国不行,纳粹德国人太少了,而且优秀的士兵也太少了,不然这个少是相对的,相比较于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来讲,纳粹德国的那点儿人确实不够看。

战争中旗,纳粹德国的军队多么精锐呀!闪击波兰,闪击法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俘虏几百万的前苏联军队,此时的德国军队可以说是精锐中的精锐,随便一支部队拉出来都能够同根同盟国最精锐的部队干一下。

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消耗战,纳粹德国的所谓的那点优秀的士兵,其实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不说其他的斯大林格勒战役,90万的精锐部队命丧当场,正是要多少精力才能够培养出来的90万精锐的士兵啊!剩余的60万,其它国家食品咱暂且不提,光这90万人就足够从纳粹的我心口上捅刀子了。

这也就造成了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以后,紧急的扩张自己的兵力,扩张到1300万,但是1300万有多少是能够真正在前线跟敌人硬碰硬的精锐部队呢?

打仗人是消耗品!俄国人一开始是规避掉了这一个问题,选择用闪电战的形式迅速瘫痪敌人,但是面对前苏联的时候,由于前苏联特殊的情况,以及德国统帅部错误的决定,导致针对前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从一开始的闪电战变成了消耗战,人这个消耗品就不断的需要补充。

这问题就大了,德国人最多能集结1300万人,可是他们面对的敌人有多少的是他们的三倍还要多!

你可以打防御战,但是防御战也是消耗战,没看见斯大林格勒战役里面前苏联军队损失多少人呐!也就社会主义国家能支撑得起,你要放美国,德国人打一场斯大林格勒战役所消耗的资源和兵力,足够把半个美国全给打下来了!美国不会像前苏联那样玩命的死守啊!社会主义国家的恐怖之处便在于此。

纳粹德国也是一样,前面的一些占领区,那都是其他国家的,都是其他国家的人民,他们凭什么替你打仗?而且这些地区布置兵力以后,敌人一层一层的进攻,那你的军队相对于敌人来讲分散了。

说德国在战争后期最长的防御线,东线战场防御长度达到多少?1000多公里,1000多公里的漫长的防御线,希特勒要求全部守住这怎么可能?前苏联随时集中兵力从某一个任意的点直接打进来,纳粹德国都来不及集结兵力。

等到前线的兵力不断的被消耗红打到柏林的时候,柏林已经没剩下多少军队。


漩涡鸣人yy


东线德军失败最大的败笔是任用甩锅帝为南方集团军群司令,致使防线最终崩盘。

“堡垒行动”是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和甩锅帝力推的进攻性战役,它无谓消耗了德军最具机动性最具威胁性的装甲力量,这导致南方集团军群在随后的防御中处处被动。而甩锅帝这个司令表面上提倡弹性防御,实则总幻想野战一击致胜,根子上推崇进攻而不是任何形式的防御。指导思想的错误使南方集团军群防御意识淡薄,不可能真正执行他鼓吹的弹性防御,锅推到小胡子的固守防御、兵力过少、防线过长身上。



弹性防御强调预判对方的主攻方向,把自己的机动兵力置于受威胁的主要点。甩锅帝一贯低估苏军的后备力量,对苏军进攻方向总错误判定,库尔斯克战役后期的“鲁缅采夫行动”和随后的“切尔尼格夫—波尔塔瓦行动”就让甩锅帝颜面扫地。防御基辅第聂伯河一线,甩锅帝一直不放弃他空中楼阁式的第二次亚速海会战图谋,一味的在第聂伯河下游投入装甲重兵反击,结果是基辅失守。切尔卡瑟之围,不顾自身实力限制,贪心不已,让数万德军武器装备全失,南方集团军群的态势恶化,最终德军一步步败退撤出苏联国境。这种结果让中央集团军群的防区成为三面受敌的白俄罗斯阳台,白俄罗斯战役的失败,让德军彻底丧失理论上弹性防御的可能。



再看德中央、北方集团军群从1941年开始防御到1944年的崩溃,贯彻思想就是城市堡垒防御、坚守交通要道,这让苏军每一次前进都付出极为惨重的伤亡代价。但南方集团军群的惨败,动摇了东线德军防御态势,彻底改变苏德两军的力量对比,让苏军完全掌握实施大规模纵深进攻性战役的技巧,“巴格拉季昂行动”成功的实现,让苏军在以后的进攻性战役中放弃一城一地的得失,“维斯瓦河—奥德河行动”真正显现大纵深作战的威力。苏军最后除了布达佩斯、波兹南、柏林较大城市的攻防战,就再没遭遇过。

二战德军机械化部队占比最高为20%,而反攻时期苏军为40%,不谈石油等物资消耗,德军打得起弹性防御吗?


历史扒粪机


这个事也是希特勒想干的。并不是希特勒不想干。但是战争是双方进行的,希特勒想的很好,但是不一定管用。

其实,在苏德战争的第一个冬天,德军在第一次败退的时候,曾经干过一次这种事情。德军在杰米扬斯克,依托空军的空运,约有10万人死守杰米扬斯克,熬过了第一个冬天。随后到了5月中旬在德军的解围部队接应下,成功解围。同时守住的还有霍尔姆地区。

德国人说过,历史一定会上演两次,第一次是喜剧,第二次一定是悲剧。杰米扬斯克的成功,使德军后来做出来命令第6集团军守住斯大林格勒不足后退的决定,成为第6集团军被消灭的一个原因。

要想长时间的守住一个地方,一方面需要守军有顽强的意志,还有就是要有源源不断的支援,苏军守住斯大林格勒在保卫战阶段,苏军通过伏尔加河不间断的向城里提供支援,用添油战术,不断的消耗德军,使苏军完成了大反攻的兵力集结工作。如果是没有源源不断的支援,无论是斯大林格勒,还是杰米扬斯克,守军都是受到了后方源源不断的支援,没有后援被包围的城市根本守不了几天。

而对于德军来说,也是计划在后方部署一些类似于要塞的地方,但是德军一般是守不住这些要塞,一般来说,苏军遇到这些德军死守的要塞,前方的坦克部队一般都是会绕过去,而随着守军被孤立,这些要塞很快就丢掉了。而对于消耗战来说,这种办法其实比谁的血先流干,几次大规模的消耗战战役,其实双方的死伤是差不多,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苏联人说是消灭了德军150万,但是苏联人自己的损失的人也没少多少。

而一战中的索姆河,凡尔登这两场典型的消耗战,交战双方的损失其实差不多的,凡尔登德法双方都是伤亡60万人以上,索姆河英法方面和德国方面也都是60多万人,用消耗战消耗对手,首先你就得经得住消耗,对于消耗战来说,首先扛不住的是德国人。

而到了苏军反攻的阶段,德军想要防守的地方很快都是被苏军攻克。一些无法马上攻克的地方就用小部分部队牵制,比如库兰得地区,这里的几十万德军就被困在库兰德半岛,最后是直接几十万德军投降,到了战俘营。后来苏联曾经给这种地方起了一个武装战俘营的外号。

除了苏军快速的推进,切断了德国守军和后方联系,这样德国人事先准备的要塞地域很少能够能够守得住的,还有就是德国军人对于消耗战是有一些心理阴影的,就是上边说的一战中的索姆河奥得河。


有痰


题主啊,德军败就败在这“消耗”上,二战时德军入侵苏联,包括苏军后来的反攻哪一场战役苏军的伤亡损失往往比德军多。但是苏德两国综合国力差距太大,美国又大规模援助给苏联各种物资,大到飞机小到军靴。德军战斗力再凶悍,兵无粮枪无弹车无油兵,赶上了冬天还缺棉衣冬装,这仗还打的下去吗?德军在苏联后退的时候坚守城市来消耗苏军,最多也就是拖延下时间,肯定是德军自己先消耗完,更无力通过大规模反攻来争夺战场主动权。库尔茨克会战德军在战场上没输,输在后继乏力无法再进一步扩大战果,因消耗损失无法获得及时充足的补充还只得继续后退。苏德战争后期,德国人力资源消耗到了极限,跟苏军比兵力逐渐不足,老人娃娃甚至还有“该消失的劣等人种”的犹太人都被拉上了战场。纳粹德国只能以失败被终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