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人说「山东是人才流失第一省」?

易懂地理


山东人实在,讲义气,还有很多优点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是我作为老山东,有话要说,我们是农民的后代,80年代通过努力考上了一个吃皇粮的小学校,做了一名小职员,那时的我就认为领导们伟大,只要你努力工作,有了成绩,领导就会看见你,提拔你,所以,就埋下身子使劲干吧,可是干了十几二十几年了,成债也有了,人家领导怎么看呢?多少个领导咱就不说了,就说一个不当家的领导吧,人家好心好意给咱说:xxx你太认真了,太实在了?那时的我就明白了,还要有人情事故,从此我就悟出一个道理,做人不能太认真也不能太善良,当有人要利用你,踩在你肩上往上爬的时候,你必须混身长刺,,这是我终几十年来得到的一个学习成果!好在孩子很聪明,去爱惜人才的地方去混,总能混出个人样来。


曲水流觞198266689


我是烟台人,在烟台上班,我来说几句吧。只对比上班族,个体户老板不说。个人观点勿喷!第一,烟台在整个山东省经济排名第二,但是工资收入跟排名不成正比。不排除高工资的,但是那毕竟是少数人。第二,思想观念落后。拿我自己家人和身边朋友来说,家里都希望孩子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如果能考入体制内更好,很多家长特别是农村家长不会鼓励孩子自己去创业。第三,城市缺少发展活力,服务业不发达。外来流动人口少,大部分是本地人,生活按部就班,缺少一线城市的那种激烈竞争和快节奏。基本属于小富即安的那种状态。第四,区位原因。山东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很近,有能力的人谁不想去更好的地方发展。第五,缺少发挥才能的平台。烟台几乎没有那种大型的高科技企业能给高科技型人才一个发挥能力的平台。烟台的企业基本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高科技的很少。

最后说一点我在南方出差的感悟吧。去年夏天在宁波出差三个月,再回到烟台就明显能感觉到北方城市跟南方城市的差距。举个简单的例子,烟台到晚上十来点钟街上基本就没有多少摆摊的了,店铺除了一部分服务行业其他的也都关门了(夏天可能能好一些),而宁波十来点钟夜生活才刚刚开始。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丰富多彩的生活,一个死气沉沉的城市能给得了他们什么?所以留不住人才也正常。

之前我加了一个广州的QQ群和烟台的QQ群。从每天大家的聊天就能看出差距。广州的群每天基本都是大家互相交流做生意的心得,或者找合作的,而烟台的群基本都是胡侃海吹,这真的能看出差距。


null242824901


2015年西南财大毕业去青岛,办社保还是什么的记不清了,总之按当地政策必须本人去人才中心办理,奇葩的是要求提供研究生录取时的名册证明身份,这是从来没听说过的事情,去其他城市工作的同学也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当然身上没有带,问有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报到证,为什么还要那个名册,回答说没有就是不给办,来回几千公里呀奔波,花费时间金钱精力,拿到后再去办的时候,工作人员拿过去看了一眼递回来说可以了,五秒钟都不到,我愣在当场,原以为这东西真是重要,要存档什么的,没想到只是看一眼就行,内心愤怒委屈至今忘不了,对青岛的好感几乎全没了,类似的事情后来又经历过几次,这么一个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政务服务纪念如此僵化死板落后和奇葩,当地竟似乎习以为常,我这个邻省内陆来的人实在感到不可思议,我想这是当地社会生态的一个方面。2016年逃离青岛了。


一蓑烟雨38220


山东人才流失很严重的问题归根到底有以下几点:第一,高考,山东的高考分数线实在是太高了,同样550分,北京的可以上清华,上海的可以上复旦,山东的考生只能上大专。我当年高考550只能在山东上了个大专,对象她小姨家的孩子花钱买了个北京学籍,480分,上了北京理工大学,激烈的竞争,让人心伤的高考分数线,让多少有能力走出山东的学子不再回山东就业,为了孩子,也不能让他们回山东!

第二,山东受儒家思想影响太严重,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从出生就受到有钱不如有权的影响,大人,学校,社会风气全部带着官本位的私享味道,除非个人特别独立,不然你根本逃脱不了家人和周边人的鼓动。

第三,山东论资排辈很严重,能力不重要,忠心很重要。不是你有能力就能上来的。虽然一直宣传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但是现实根本不存在这种情况。

第四,对人才重视不够。社会对人才的争夺如火如荼,但是山东好像根本不感兴趣一样,虽然不冷不热提出了一些政策和建议,但是对比其他省市可以看出来,山东省的政策是最没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好像是其他省市提出来山东不提不太好的一样。我所在的城市不太清楚,但是常有业务来往的几个单位最近五六年招才引智引进的二十多个博士,只剩下两个还在,其他的都跑去北京,成都,天津,厦门一类活力无限的城市就业了,你们见过博士天天收发报纸,拿信件,跑后勤的吗?剩下的两个博士都是女的,按人家的话说要不是结婚生孩子了,早跑出山东了。

当年550的高考成绩虽然不高,如果当年选择外省市,我也不会回来的,不是不爱自己的故乡,也不是为了金钱的多少,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不让他考同样的分数人家上清华北大,他只能搬砖。


A欧阳晨风


山东人,目前定居南京,不是不想在老家发展,没钱没背景真的是很难有好的发展!年初因为办事需要用到户口本,因为老的户口本有缺损,要去派出所重新更新一本新的户口本,从南京做高铁回老家,到了以后派出所工作人员答复,需要户主本人来才能更新户口本,因为户主是母亲,也在南京,把情况告知派出所人员,他们直接说,没办法规定就是必须户主本来才能办理,不然怕担责任!我说,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写上保证说明按手印,如出现任何问题绝不会找你们责任的!可依然无用。真是想不明白,户口本上有我信息,我也提供了身份证,身份信息都能确认了,又不是陌生人捡到的拿来干坏事,你们到底有什么担心的呢??背墙上的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真是讽刺!


社会球哥最能干


受网友启发,我突然有个感受:

山东的现状,与山东的教育有莫大的关系!

大家反复提到的,说高中老师告诉学生好好学习,省内好大学少,考出省去找一个好环境。大家都知道,山东省的考生分数有多高,比别的省高多少分。

这就有一些衍生的问题:

1.好生源纷纷出省,学习之后顺带省外就业

2.基础好但没上成大学的没有好的教育机会

3.基础好、上了省内大学但录取分数比省外好大学还高,没享受到更高品质的教育

下面的回答有两个假设:一是精英文化与非精英文化(并非人群划分,而是对是否瞄向时代发展潮流而奋斗的文化的借用词),二是山东确实在新一轮移动互联特征和高铁高速运输时代中处于劣势,而且985、211类大学太少。

如果大家联想到目前农村精英流失导致农村难以持续发展问题的现状,那么山东省的一些情况可以做类似假设。

人才持续大量流失,导致山东提倡奋斗、追求时代发展潮流的精英群体不能大量出现在政界、学界、商界、工业界、甚至农业界,造成整体水准下降,因为非精英占据各行业主流,他们推崇的人情文化、混日子文化而非奋斗文化最终形成氛围,造成山东整体发展滞后。

我觉得山东省务必要高度重视高考政策改革,重视高校建设,这是山东百年大计,与山东的其他建设相辅相成,新旧动能转换务必做好教育顶层设计。


伯朗1


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人,这个问题,不用查找、罗列什么数据,就可以很确定的说,山东的人才流失就是全国最厉害的!

理由如下:

1)从就业环境看:山东是高考人数前三的大省,每年大量优秀学生入读省外的985、211高校,毕业后回来的比例极低。为什么低?相对北上广、珠三角、长三角等城市,省内的高端岗位就业机会少、工资水平低、单位内部人际关系复杂,不利于出身普通的年轻才俊的成长。

2)从城市规划布局看:作为人口大省,省内没有一线核心城市。青岛有点领先优势,但相对济南、烟台和潍坊等,领先的也比较有限,并且对其他省内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严重不足。各个地市基本是各自为政,类似长三角的协同发展基本看不到。没有核心大城市,相对北上广等,也就没有了聚集高端人才的竞争力。

3)从产业结构看: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能源、化工、机械等重工业,金融、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产业相对江浙和广东严重不足。这些年来,统计下的话应该会发现,很大一部分优秀学生,都选择了这些新兴、热门的专业。即便是乡土情深的山东生源学生,回来就会面对无法找到对口专业工作的窘境,当然会更愿意往发展空间更大的地方去。

4)最后,从教育环境看:山东学生可以说得上是全国最用功学习的群体之一,高考难度也是最大的几个省份之一。全国统一试卷时,同一所985高校里,山东考生的高考分数高出其他省份同学100多分是非常普遍的。优秀学生离开山东,考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高校后,自己不愿意回来,更不想自己的下一代也经历自己那如同炼狱般的高中生涯。不回来,就会成为很多人的共同选择。

其实,纵观全国,我们山东人是最安土重迁、心系家乡的,只要山东的大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相信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山东人都愿意回家乡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潍坊微观察


老猫来回答这个问题啊。

山东学生确实优秀。

老猫是湖北人,在大学当老师,一直教着学生,还担任过一届班主任,所以老猫应该对各地区的学生都有所了解。

山东学生的确成绩不错。我当班主任的两个班150多名学生,仅有的几个山东学生,每个人每学年都得到奖学金,毕业时考公务员,基本上都是考上的千里挑一的岗位。

也就是说1000:1级别的公务员考试,这些学生差不多都考上了。

这些职位差不多都是国家部委,一线城市的好职位,都是千万人争着去的。

自然,这些学生没有一个回山东工作。

要知道,老猫所在的学校也仅仅是个二本而已。

另外一个例子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老猫的儿子在国内一所985学校读物理学博士,他的博士同学很多是山东籍的。这些学生很多甚至是二本学校的,可是非常勤奋,最后读到博士。估计以后回山东工作的机会也不大了。

原因分析

山东算是远海城市,比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优秀的学生最后的选择要么北京、上海,甚至是天津,真的回山东的可能性很低。为什么啊?还是发展落后啊。尽管吹起来还是很厉害的。这个是不管用的。

老猫炒股票,却不喜欢山东股票啊。

(此处删掉213字。)

山东人可是孔孟之乡,讲的可是仁义道德。“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明白了?


股票数据猫


我觉得人才流失应该从国家的角度分析。

山东是人口大省,高考人数很多,而且录取分数线很高。大量优秀的学生在山东考不上大学,给国家造成多大的人才流失啊!

有一个笑话。高考完成后,北京的考生考了五百多分,父母可高兴了,准备让孩子上北大,上海的考生考了五百多分,父母可高兴了,准备让孩子上复旦,山东的考生考了五百多分,父母气死了,准备让孩子去打工。四年后,大学毕业,北京的考生给上海的考生打电话,说在山东有招了一群没文化的工人,这批工人都是考了五百多分。

现实,残酷的现实!人才流失太严重了!


装高冷cool


我是一名高中老师,山东是不是第一省我不知道,但是从我毕业的学生看,确实人才流失很严重,值得重视!


曾几何时,山东的GDP全国第二,紧跟广东,而现在已经被广东和江苏落下,“山东将会成为第二个东北”的说法甚嚣尘上。这里面的原因事多方面的,其中人才流失是一重要原因。

首先,山东优秀学生走出去的太多!作为一个人口大省,教育大省,山东却不是教育强省。山东211学校仅2所半,分别是山大、海大和石油大学,真肯定满足不了优秀学生的需求,众多优秀学生考到各省市的211、985学校,而这些学校近年来把山东的名额压缩给西部地区,而把本省一批二本学校升为一本,这也间接导致优秀人才的培养不足。



其次,优秀毕业生回山东的太少!毕业出去上学的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回山东的非常少,这里面有几个原因:山东官本位思想重,考本省市甚至县的公务员,竞争非常激烈,在外省很多地方和一些大城市,则相对容易的多;山东的国企对优秀毕业生吸引力减少,大的民企有相对较少,更缺乏互联网企业,过多倚重石油、钢铁、煤矿等企业,这些企业效益下滑,对优秀毕业生吸引力不够。


山东是经济大省,也是教育大省,如何转变为经济强省,办好教育,转变思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