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日本,為什麼韓國能更徹底地廢除漢字?

雙小魚看世界


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個必然是……

民族自尊心。

然而,民族自尊心用在廢除漢字上是不對的。

因為文字這種東西,核心關鍵是:

用的人越多,越流行,含金量越高,越需要去學習。

我有預感:

未來韓國還要重新使用漢字。而那時,他們國家將付出極為巨大的學習成本。


其實不難理解。

就好比英語,這種語言與我們的漢語,毫不沾邊,但現在中國的教育怎樣?

幾乎所有的學校初中就開始學習英語,而不少是從小學開始學習。

我們的漢語那麼美,使用的人數又是全球第一,為什麼大家,以及國家還要鼓勵國人學英語?

這是因為:

早期,在國家還是非常貧困時,為了更好地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科技……

為了更好地與西方國家進行貿易往來,更好地融入這個燦爛的世界,不得不採取的必要手段。

既然,我們為了自身發展的需要,可以大力學習英語。

那麼可以肯定:

如果n年後,當中國步入發達國家的行列,經濟總量全球第一,傲視全球時……

韓國為了自身發展的需要,為了更無縫地與中國有著更順暢的貿易往來,他們是不是有一天要鼓勵韓國人學漢語?

即使韓國政府不鼓勵,韓國的民眾也會為了自身的前途,獨自學習漢語。

這是可以想象出來的。


語言這種東西,本質上就是:

剩者為王。

中國北方的蒙古國,人口318萬,母語是蒙古語。

我們假設,蒙古國這318萬人口中,有五千人精通漢語,那麼憑感覺,你認為這五千人是不是蒙古國的中上階層?

大概率是這樣的。

原因是,只有較為明智的蒙古父母才會發自內心地認識到漢語的極端重要性,並堅持自己的下一代學習漢語。

試想一下,以你對中國的瞭解,假如現在你換成是蒙古國某個家庭的父親,你是否會強迫自己的孩子也學習漢語?

我想是的。

在互聯網上,關於漢語的內容數不勝數。

而使用蒙古語創造的內容少之又少。

假如不學習漢語,你就是給他一臺超級計算機,就是給他提供1G的寬帶,也是沒多大用的。

不說什麼,一個外國人,他只要會漢語,則中國數以億萬的網絡小說,幾乎可以免費看。

無數的電視劇,不用翻譯,也可以看。

還有億萬的科普文章,有的還是精品科普,他們也可以免費看。

但如果只認識蒙古文的話,你說,他上網看什麼?

看什麼?

估計只能看抖音了。

這也是抖音在海外發展極為順利的原因之一:

不會漢語,也能看。


給我一個國家,開局就是500萬人,而且是處在強大中國的近鄰,那麼,如果我有德才一些,就會鼓勵國人學習漢語。

假如這個國家就是處在美國的北方,那就要學習英語,誰叫我只有500萬人口呢?

誰叫我只有500萬人口呢?

可假如我自私一點,我會讓專家獨自開發一門語言,強制國人只能學“母語”。如此,一下子就能把他們封閉起來了,而我這個君主的地位更加穩固了。


不同的出生,掌握的資源就是不一樣,這是必然的。比如我的兒子和比爾蓋茨的兒子,雖然都是兒子,但未來掌握的資源必然是大不一樣。

同理,生在不同的國家,掌握的資源,能看到的東西也是不一樣。

如果我出生在一個小國,只有兩百萬人口,不幸的是,還有一個地位極為強悍的母語,比如dkdaskkahdf語,由於種種原因,我既沒有掌握好英語,也不認識漢語,那麼,在這個互聯網橫行的世界,我能看到什麼?

美劇嗎?兩百萬人口,翻譯後,受眾面太小,你有動力去翻譯?

中國的電視劇嗎?中國億萬的小說嗎?

同樣還是人口太少,失去了翻譯的動力。

更別提《金瓶梅》這樣的名著了。

那麼你想想,我這一生,見識將是多麼的狹窄,用井底之蛙來形容也不為過。

綜上:

語言這種東西要隨大流!

人要有自尊心。

民族要有自尊心。

但不能用在語言上。


美國曾經是英國等國的殖民地,是不是?

那麼美國建國後,就說要廢除英語,自創一種語言,名曰:美巴拉巴拉語。

則,你認為,美國的做法對嗎?

同理,韓國本來已經有很好的漢語基礎,發揚光大是再容易不過的事。

且漢語的使用人數又是全球第一,就沒必要再推出韓語。

語言,本質上首先還是一種工具,其次才是代表文化。

既然是工具,就要用最流行的。

我們為何不放棄Windows系統呢?而且這種系統還有不少衍生收費。

我們為什麼不用免費的開源系統?

現在,韓國國內,如果他們不學好中文或者英文,則:

單純只會韓語的人,他們在網上查資料時,是受到很大限制的。

畢竟,互聯網上的,還是英語和漢語居多。

當然,他們也可以採取網頁翻譯的形式,但限制還是非常大 。


隨著時間的推移……

隨著互聯網的大發展……

使用不流行的語言,其帶來的弊端,數十年累積起來,那是相當可怕的。

這種可怕針對的不止是個人,而是整個民族,整個國家。

我們在網上花五分鐘就能找到想要的答案,而如果只使用韓語搜索,卻要花費半小時才能找到。

則這種低效率,在數十年上百年的累積過程中,會對整個民族造成傷害。

解決辦法是什麼呢?

很簡單,要求國人既要學習韓語,更要學習漢語和英語。

可是,問題來了。

既然解決辦法是學習漢語,那為什麼之前要去廢除呢?

少學一門語言,就能節約一個學生好幾年的時間。

時間就是競爭力,就是全球競爭力。


寒木釣魚


提前需要說明的是:日本不可能廢除漢字的。之前日本也有討論過廢除漢字的事情,但是由於各種阻力沒有完成。韓國的國情和日本不同,能夠廢除漢字和其自身有很大的原因。

韓語中的漢字

在說韓國徹底廢除漢字之前,先了解一下廢除之前韓語中漢字的情況。原本的韓語中分為三種詞彙構成:漢字語、固有語和外來語。顧名思義,漢字語就是用漢字構成的詞語,能夠用韓文和漢字兩種方式書寫;固有語就是韓語中固有的詞語,只能用韓文書寫;外來語是外國傳入韓國的語言,同樣只能用韓文書寫。根據韓國國立國語研究所的資料顯示,廢除漢字之前漢字語所佔比例為66%,固有語約有26%,外來語大約有4%,還有一部分是漢字和韓語固有文字構成的詞語。由此可以看出,漢字詞彙在韓語中所佔的地位還是十分重要的,廢除漢字一事也不是十分簡單。

韓國使用漢字大約是在三國時期,受到中國的文化影響,推崇儒學,修習漢文化。世宗大王在頒佈訓民正音(1443年)之時,還是以漢文化為中心的。訓民正音之後,韓國獨有的文字就出現了。直到1894年的甲午更張之時,還是以漢字為中心的語言。在1895年韓國頒佈了《高宗勅令》,其中的“第86號第9條”中,將韓國的公用文改為“漢字和韓文共用”。不過,在日本殖民時代,日本推崇的是漢字文化,韓文並未有太大的發展。韓國解放以後,其“使用固有文字”的意識逐漸增強,也是韓文得到發展的重要時期。

韓國初代領導人李承晚政權時,就曾經主張廢除漢字,然而並沒有按照他所設想的廢除掉。上圖是韓國新聞中使用漢字和韓文的比例變遷,可以看出來,到1963年的時候,韓文的使用比例已經接近30%。

漢字的廢除

漢字的教育在1945年以後貫穿了韓國小學、中學和高中。上圖是韓國從1945年~1980年之間,在教育方面使用文字的變遷。可以看出,隨著韓文的影響力增強,在1970年的一段時間內,採用全部韓文教育的方式。直接導致這一代人對於漢字的斷層,這也是後來推行漢字廢除政策時阻力較少的人。

韓國第五代領導人朴正熙(1963年12月17日 – 1979年10月26日),是軍人出身,延續了李承晚的漢字廢除政策。從他在位的時間來看,剛好是韓國教育全部使用韓文教育的階段。1970年,韓國政府正式發佈宣言,廢除漢字。但是輿論的反映十分強烈,1972年被迫更改。但是更改以後的漢字課程,只是作為選擇科目,不作為考試必考科目,而且在現實的社會中也不會使用,學生學習的動機不足。而且小學階段完全是韓文的教學,並不會教漢字。韓國還有規定,隨意教小學生漢字的學校,會被處以十分嚴格的處罰。所以逐漸漢字在韓國的地位越來越低,直到近年的韓國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夠用漢字寫名字的。

日本不會廢除漢字

首先日語中的發音來看,不像韓語的人為“造語”富有對變形,最簡單的例子就如同下圖一樣。

日語同樣的一個“こうしょう”的發音,在奈良時代的時候還有很多種寫法,但是到了江戶時代以後,就統一成一個了,如果沒有漢字,如此多的文字全部採用一種寫法,完全是亂了章法。而韓文則不同,雖然也有同音字,但是畢竟是少數,通過語義還是可以理解的。

關於日本會不會廢除漢字,我們看一下一位日本的論述:

そもそも、なんで廃止する必要があるのか? この質問を見たとき、最初に抱いた疑問はそれです。漢字は文化の根元に関わる文化、それも遺産ではなく生きている文化であり、漢字を廃止するということは、漢字に関連する文化全體を捨てる事です。本気で漢字の廃止を主張される方、日本語教育より英語教育を優先せよという暴論を平気で唱える方をたまに見かけます。殘念ながらそうした方々の主張には、文化に対する敬意やその価値に対する驚くべき見識の欠落が見られます。

大致翻譯:原本為何要廢除漢字?關於這個問題,我從最初就抱有疑問。漢字是文化的根本,不是一種遺產而是活著的文化,廢除漢字就意味著將漢字相關的文化全部拋棄。現在依然還有歌頌“英語教育優先的,廢除漢字”主張的人。很遺憾,對於這樣的主張,我認為他們缺乏對於文化的敬意和無法看到其中的價值。

結束語

韓文從其語言結構上來講,具備廢除漢字的條件。當然,也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有著巨大的關係。只不過,日本是不可能廢除漢字的!

部分文章介紹:

《日本要收取二維碼使用費?真相究竟如何!》

《日本的不可思議:你的常識在日本行不通!》

《談日本人國民性:“忍”並非本意,“嫉妒”與生俱來?!》


日本二三事


因為韓國人更聰(蠢)明(貨)!我們知道其實朝鮮和韓國在歷史上並稱為高麗,也就是說作為中國的附屬國已經有很長時間的歷史了,這個歷史幾乎可以追溯到漢唐時期,要知道漢唐時期,半島地區就屬於中國的附屬國。



此後明清兩代,半島地區屬於中國的朝貢國,在當年日本,借朝鮮半島為跳板,入侵朝鮮的時候,朝鮮第一時間還是向大清求救,只不過當時大清自己已經遇到了非常大的麻煩,所以朝鮮半島也是被日本所攻佔。

所以在此後,半島地區實現了獨立之後,其實韓國人確實非常想擺脫中國的一個陰影。去抹掉歷史上那些不光彩的過程!



首先就是要改變自己使用古漢字的一個國情,那麼韓國則是使用了自己的朝鮮語,現在韓語的圈圈圓圓(諺文)就是在明代時期,韓國國王下令,所創辦的不過,在強勢推行過程中受到了強大的抵制,也就是說,韓國文字其實在古代是底層人士所使用的,上層社會還是對漢字有著非常很大的追求,比如說寫得一手漢字能夠詩詞歌賦,是朝鮮上層社會的一個主流訴求。

而這個原因來到了日本攻佔朝鮮之後,要求朝鮮不得再使用自己所謂的圈圈圓圓朝鮮話,而使用日文和漢字並用。也就導致了為什麼半島地區的人對於日本和中國這麼抵制,就是因為歷史上作為中國的朝貢國,同時又被日本攻佔,所以一股愛國情懷高漲,導致朝鮮民眾堅決要廢除漢字,而使用自己的圈圈圓圓!



不過目前來看,老地區也是為這個決定付出了代價又知道,從古至今歷史上的文獻包括古代經典書籍都是用漢字所記載的,也就是說,廢除漢語雖然一時之快,但也導致了朝鮮半島地區和歷史的割裂。

而半島地區的傳承,也就因為文字的變化,導致了後代根本沒有辦法識別這些古文獻。除此之外相比來說半島地區也像也比日本的多,漢字語言文化確實有著很強的哲理性,包括實用性,這一點來說是其他語言確實不具備的,相比英語來說,漢字在不增加字數的情況下可以完美的適應現代科技的一個發展,通過組合詞來彰顯不同含義,這是非常大的亮點!



而縱觀歐洲的印歐語系,目前來說單詞的量已經增加的非常快,因為沒有辦法通過組合,只能夠重新建造一個新詞來適應科技的日益變化。


互聯網的放大鏡


這個是由韓語日語語言自身特點決定的。

韓語在表述語意時即便沒有使用漢語原字,其內在語意表達會清楚直接。

比如朝鮮語大多數外來詞都是漢語直譯來的,如電池、電梯(升降機)空調(空氣調節機)等等,可以說表述相當清楚且無需學習繁複的漢字就可識字。朝鮮韓國是世界上識字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起來簡單。

日語就不一樣了,日語用平假名和片假名,片假名基本用在英語西班牙語等外來詞意表達上,而平假名主要用在本國語言。日語中很多漢字詞意與我們的漢字詞意表達的意思,差別較大或乾脆就是南轅北轍,如日語中“一生懸命”一詞,如果沒有漢字表述就是累死日本人都整不明白什麼意思。如此的例子很多,這也就決定了日語中漢字具有一錘定音的意義。


空氣像泉水一樣


看了很多回答,感覺有的很專業的樣子,實際上不懂胡說的成分不少,且帶有主觀偏見。

日本文字不懂,韓國文字也不懂,不是語言學家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倒是希望有學者出來答疑解惑。我倒可以舉個例子:

韓國字很早以前就是拼音文字了,因為我爺爺是抗美援朝的志願軍,去朝鮮呆了半年,選中當警衛員,就學習了不到半年的韓語,也生活過幾年,在的時候是能說能寫的。至少我看他寫的韓語和現在一樣,也就是說1950前朝鮮已經消滅漢字了,至少在日常用語和老百姓的書寫時這樣。那些說60年代全面廢除漢字的,我覺得就是百度了下,憑藉民族自豪感意淫而已。

漢字是象形文字,發展幾千年,自成一脈,但不可否認有很多缺陷。中國人好歸納,語言也是言簡意賅,帶來的問題就是不如英文的表達準確。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用英文編程確實更有優勢,更別說國際商務合同,法律文本了,漢語表達有很多歧義。中國人同樣一句話,放在不同的時間,地點,環境,人物,甚至語調不同意思都天差地別。

我認為,即便將來中國雄霸全球,英語地位也是無法撼動的,最多是更多的國家學習中文,而不是取代英語或者本國語言。拼音化的韓語,越南語在那個年代更容易消滅文盲,節約大量的教育成本,同時還是國家文化自信的表現,我們也就不要意淫太多了,說什麼恢復漢字。


蝴蝶過期居留56236903


韓國是一種做了壞事不承認的意思,就是偷奸耍滑一隻鼎,耍的都是小聰明,包括申遺端午節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也就韓國這種小家巴氣的國家才能做得出,和歷史上的蠻夷一樣,打得過就踩你,打不過就來叫爸爸,但還要討供奉!

日本相對而言對天朝更“忠心”,骨子裡是欽慕我唐宋文化的,歷史上還特地派人來中國“渡種”、鑑真和尚也是加強中日文化繫帶的一個重要關鍵。當年的日本其實很希望成為天朝的一部分,這種對強者服從的民族根性也一直延續至今。後來宋被蒙元所滅,日本倒也是骨氣硬了一回,不承認蒙元政權,蒙古遠征日本,結果海戰…路上遇到暴風雨全部狗帶2333。

日本和韓國一樣當年收留了很多唐宋遺民,也包括了很多文化傳承,但就這一點而言,日本人倒和他們的武士道精神一樣讓人敬重了,是一個追求極致的民族,這種精神做出來的文化很東方、很純粹,所以極易讓東方人產生共鳴。而且雖然日本人有些狡猾,但對於別人好的東西還是會承認自己的不足,不像韓國特別酸……所以日本和德國的電器在早些年質量方面是絕對獲得我國群眾的認可的。而韓國則是民族企業獲得了本國內政府的扶持所以才強大。



NN3856


這個問題上,我也曾探索過一段時間。

1.日本為什麼要徹底廢除漢字,廢除漢字證明自己的文化自信?




仔細想了想,最關鍵的原因最可能在於文化的影響力,日本受漢文化的影響很深,在四世紀左右,漢字傳到日本。想一想,一種文字,傳入一個國家,被視一種珍貴的物品,經歷了十幾個世紀入影響,漢字成為了作為一種成熟的語言,深刻的融入了日本的各種領域,茶藝、劍道、詩詞等等,難以再拋棄。

即使日本當初也曾召開過相應的會議,討論是否放棄漢字,但是日本最終尊重文化和歷史傳承,不願意放棄東方文化,不願像韓國一樣獨自創造文字。

與之相比,朝鮮、韓國在15世紀獨立創造韓語,為了加強統治,強調文化自信,產生的問題就是,韓語導致的嚴謹的詞彙表意不清。但是在2005年2月9日,韓國政府宣佈:在所有公務文件和交通標誌等領域,全面恢復使用已經消失多年的中國漢字和漢字標記,以適應世界化的時代潮流。


況且日本人用自己的方式維護漢字:「漢字檢定」成了日本人測驗個人文化底蘊的標準。每年公佈一次的「年度漢字」成了重要的儀式,誰都不用擔心「廢除漢字」的運動在日本捲土 重來。


有影的歷史


很簡單,漢字在日韓兩國都是身份的象徵。朝鮮半島是兩班大臣(貴族)學漢字寫漢字,日本是皇族和華族(上層貴族)學漢字寫漢字,他們認為這是身份高貴的象徵。朝鮮對漢字的依賴更多源於藩屬國的地位,為了給中國皇帝寫奏摺,為了參加中國的科舉,都必須學漢字。世宗大王發明的拼音文字對底層百姓來說更實用,普及也快,當朝鮮王室被消滅,兩班大臣地位消失,完全平民化之後,維護漢字的體系被朝鮮底層百姓消滅。然後為了擺脫“藩屬國”的心理陰影,把擺脫漢字作為一種指標。至於歷史研究斷層,那就是沒有文化底蘊的民族的悲劇了。

另外,朝鮮半島被日本殖民過,也是他們放棄漢字的原因之一。

而日本,皇族仍在,貴族仍在,因為沒有“藩屬國”的心理壓力,保留漢字也就順理成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韓日兩國的歷史給中國人提了個醒——漢字簡化是從漢字誕生之日開始一直在進行的過程,漢字簡化到什麼程度?私下以為,到如今的程度就好,不能再繼續往下。至於回頭用繁體,大可不必,因為現代社會節奏快,寫繁體浪費大量時間,不利於文化普及(雖然電腦打字很快,但是我認為手書一定要保留,這決定了智力程度)。書簡識繁是必要的。更高層次的部分留給對文字有興趣的人。達到一種平衡。


孤獨到沒有一個朋友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明發展程度的標誌。一個民族文明的發展必須要有海納百川之氣度,兼收幷蓄之胸懷。中華文明中的“舶來”元素很多 ,在對撞衝擊中為我所用,這是中華文明巨大張力與生命力的體現。

韓文中的漢字因素不是誰強加給他的,應該是其對先進文明學習的結果。這種學習不是恥辱,而是一個民族進步的象徵。落後的歷史不能忘記更不能抹殺。靠自封什麼“宇宙最強”換來的所謂自尊只能是自大。

對漢字的態度實際是對歷史的態度。正視落後的歷史,這一點,我比較欣賞日本人。


我的最大愛好是業餘


韓國哪有徹底廢除漢字🤔

棒子字因為脫胎於漢字,導致很多書面單字就一兩個音節,用到正式文件、姓名、店名等等需要言簡意賅或概括的表達時,就會出現大量重音和歧義,所以在上述幾類裡還是在大量使用漢字(用歸用,不過很多人自己不認識)

而且韓國廢除漢字的後遺症其實挺嚴重的,首先他們看不懂古代文獻、古書、史書,因為棒子古書有大量漢字,還是文言文,直接翻譯成韓語,就變天書了了(不過棒子能猜,看不懂就自己編,這點天下無敵)😓;其次棒子古代文學出現了斷代,以前的很多寫作手法換韓語是用不了的;最後就是書寫,因為暴力去漢字,所以棒子需要把韓語按英語單詞那樣斷開寫,特麻煩,筆畫多,還依舊有歧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