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打得赢现在的驱逐舰吗?

时间的七号记录者


额,那要看怎么一种打法,如果是有体系支撑的话,即使是单挑,现代驱护舰也能把战列舰吊起来打;但现代驱逐舰如果没有体系支撑,那么很多辅助手段就不能使用了,比如预警机,其战斗力就会下降很多,不过,我还是觉得现代驱逐舰的赢面要大!


首先,先来看看谁先发现对方,没有预警机的帮助,仅凭舰载雷达的话,现代驱逐舰对水面目标的探测距离撑死了在40公里左右,也就是说,想要在几百公里外就提前发现战列舰是不可能的,而二战时期的战列舰在雷达出现之前是靠人工观瞄的,但是最远探测距离不会超过25公里,如果使用雷达的话,以大和号为例,1944年装的22号对海电波探信仪,对战列舰的探测距离为35公里,但是对驱逐舰这样的小目标探测距离只有17公里了,并且还有较大误差!

所以,通过对比,现代驱逐舰是肯定能提前发现目标的,战列舰想要发现今天的驱逐舰,起码要等到对方进入20公里的范围内,而且战列舰主炮的打击距离虽然最远能到40公里左右,但是这种距离上命中率太玄幻了,可以忽略不计,一般20~30公里才是战列舰主炮最合适的打击距离,可是,现代驱逐舰只要能跟战列舰保持一个30公里的距离,就不用担心战列舰的主炮打击了,因为对方发现不了,在这个距离上,驱逐舰可以随便对战列舰进行精确打击!


但是,问题来了,现代驱逐舰上面的各种武器都是用来对付同等级对手的,面对战列舰这种有着厚重装甲大家伙,那些寻常反舰导弹的效果可能不大,哪怕是鱼雷也差不多,因为今天主流驱逐舰上的鱼雷基本上都是324这种口径,像533甚至650这样的重型鱼雷已经看不见了,也就毛子的“基洛夫”级武库舰上还有不少533口径的鱼雷,还有,鱼雷想要弄沉一艘战列舰也不容易啊,还是以大和号为例,人家沉下去之前可以硬抗了10枚重型鱼雷以及20多发的航空炸弹,并且自身内部出现爆炸才沉没的!


因此,驱逐舰想要干死战列舰,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武器需要换一下,把那些324的鱼雷通通换成533甚至650,还有反舰导弹,也换成“花岗岩”这种(丫的毛子的武器真的是火力至上),我就不信有哪艘战列舰挨了几十发重型反舰导弹以及几十发重型鱼雷还能保持战斗力的!


哨兵ZH



现代驱逐舰打败二战期间的战列舰还是很容易的事情,即便是在“舰对舰”单挑的情况,也由于它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现代驱逐舰也会完胜!

图片上的苏制“现代级”驱逐舰,不能算是21世纪标准的战舰,它在“红海军”时代属于“三等”制海舰,主要任务就是配合巡洋舰和核潜艇使用中远程反舰导弹打击美军航母编队。
如果在真实的战场上“现代级”与日本“大和号”相遇,驱逐舰首先会在“大和号”主炮的射程之外发射SS-N-22反舰导弹去打击“大和号”!现代导弹射程都会超过100公里,不过由于受地球曲面的影响,舰载对海雷达探测距离基本都在50公里左右,被称作“目视内距离”,要想使导弹打得更远就需要有“超视距雷达”或者直升机中继信号才行,而“现代级”驱逐舰装备了这两种武器,所以它发射的SS-N-22导弹可以在50公里外进行发射并且精准的击中“大和号”,而大和号的“94式”460毫米舰炮最大45度仰角射程才42公里!这就形成了“现代舰”防区外打击能力,8枚重型的SS-N-22导弹打在近70000吨的“大和号”舰体上,虽不至于将它击沉也会让“大和号”受重创。


打完反舰导弹后,现代级的“施基利”舰空导弹(山毛榉导弹的海军型)也可以对“大和号”施以防区外精确打击!大中型防空导弹是具备打击战舰能力的,而且防空导弹是“以上势下”的打击舰船,尖细的弹体击穿上层建筑后在内部爆炸,重达70公斤的战斗部,装有40公斤黑索金高能炸药,相当于5枚155毫米炮弹的威力!“现代级”前后发射架装备了48枚“施基利”导弹,这些导弹的总威力甚至要超过8枚SS-N-22反舰导弹的威力。
“现代级”驱逐舰早期型前后都有一门AK130型双联130毫米舰炮,该炮在火控雷达的控制下单管40发/分钟,有效射程29公里,单座炮备弹180发,也就是说理论上“现代舰”可以在4.5分钟内将360发130毫米榴弹发射出去,如果这些炮弹有85%左右命中“大和号”就是重大的杀伤效果!

“现代舰”左右舷还各有一座双联533毫米鱼雷发射器,可发射反舰/反潜鱼雷射程20公里,现代鱼雷可不是二战那种“直航雷”,都是非常先进的自导鱼雷,在20公里外“大和号”这样的巨型目标肯定会很容易被击中的。
总之,“大和号”
是1940年代“大舰巨炮”时代的恐龙!根本不具备与现代大型导弹驱逐舰抗衡的能力!现代大型驱逐舰在50~100公里外,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就可以将它重创,剩下的时间交由其它舰载武器将“大和号”上层建筑打烂,即便是没能将它击沉,“大和号”也将报废!这与击沉的概念几乎等同。

科技的进步,海战已经进入到了“导弹化时代”,二战期间口径再大的火炮也打不到“超视距”外的距离,并且那个年代机械加工能力相对的粗糙,94式460毫米巨炮打击40公里外的目标误差非常的大,几乎打不到正面驶来的驱逐舰大小目标,而现代驱逐舰所使用的导弹发射后可以根据雷达制导进行大角度的转弯,完全不受发射架布置角度的影响。

由于武器装备的性能有70年的巨大代差,“大和号”只能是吃亏挨打!


皇家橡树1972


二战时,战列舰是海上最为庞大的主力水面舰艇,当时的航空母舰排水量都在战列舰之下,不似现在老美的核动力航母动辄排水量高达10万吨级,其中,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装备的大和号战列舰最为著名,因为此舰排水量高达7万余吨,装备有3座3联装460毫米巨炮,一发炮弹重达1.5吨,丝毫不比当下一枚亚音速反舰导弹威力逊色,可见其在当时战斗力是非常强悍的。

大和号舰上敷设了数百毫米厚的装甲防护层,能够抵御460毫米巨炮在20公里范围内对其打击,抗击800公斤航空炸弹对舰体甲板的直接投掷轰炸,显示出了惊人的防护力和生存力,但就是这么一艘日本海军眼中永远不会沉没的超大型战列舰,照样被美海空军的鱼雷和航空炸弹葬送进了海底,预示着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最终覆灭。现代驱逐舰,除了舰炮、副炮、鱼雷等传统海战武器装备以外,最主要的是装备了防空、对海、反潜乃至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等各类海战武器,具备强大的防空反潜制海和对陆攻击能力,尽管战列舰具备厚重的装甲防护层,但却难以防住现代反舰导弹的打击。

当下的反舰导弹,具有穿甲以及半穿甲弹头,即便战列舰有厚重的装甲防护层,估计也经不住当代反舰导弹穿甲或半穿甲弹头的打击和爆炸,一般一艘驱逐舰最起码配有8枚反舰导弹,我军有多型驱逐舰竟然装备了16枚鹰击系列反舰导弹,反舰作战能力可谓动物般凶猛,一发反舰导弹不够,那就再来一发,8-16枚反舰导弹足以将一艘满载排水量5万吨以上的战列舰彻底送进海底。即便反舰导弹打不沉战列舰,当下的驱逐舰一般也装有2座3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尽管很大程度上是用来对付水下的常核潜艇,但必要时,也是可以用来打击水面舰艇的,324毫米反潜鱼雷的爆炸威力虽然逊色于500余毫米重型反舰鱼雷,但集火射击打击战列舰时,也是够战列舰喝上一壶的。
战列舰尽管装有300毫米以上主炮,最高者甚至有460毫米口径,但有效射程毕竟有限,也就30公里左右,这个距离上发现驱逐舰时,是没有机会开炮了,因为当下驱逐舰上的反舰导弹即便射程最近,最起码也有60-80公里,射程300公里的反舰导弹也不鲜见;因此,在战列舰和驱逐舰的对垒中,战列舰已经毫无胜算,只有被反舰导弹挨炸的份,尽管战列舰上防空火炮数量非常多,但对于高速来袭的反舰导弹的拦截几乎无效。综上,尽管战列舰披上了厚重的马甲,但在当下驱逐舰反舰导弹以及鱼雷的打击下,是极难打赢现代化驱逐舰的,毕竟战列舰生于一、二战,凋零在二战,战后就彻底退出了海战舞台,包括巡洋舰等,都在被驱逐舰和护卫舰所取代,驱逐舰和护卫舰才是海战的主力舰艇。


国平军史


海军的技术发展是向前进步的,战列舰的“大舰巨炮”早就已经被现代技术所碾压,仅仅一个“超视距打击”就足够让战列舰连驱逐舰的边都摸不到。战列舰和驱逐舰的对抗中,驱逐舰最坏的结果是占不到好处,基本不可能出现反着被战列舰击败的情况。下图为P-15“冥河”反舰导弹,该导弹设计的时候就考虑过打击“衣阿华”级战列舰二战时期的战列舰都是使用火炮作为攻击型武器,不管是对舰还是防空。这些武器的有效射程都十分有限,大口径的406毫米甚至457毫米主炮的最大射程都是40公里上下,然而受到观测和精度的影响他们的有效交战距离实际都控制在30公里以内。即便二战时期已经出现在早期火控和雷达,他们的命中率依旧只能提高到5%左右。在这种情况下驱逐舰完全可以发挥高精度的雷达、火控以及精确制导武器的优势,在战列舰的有效打击距离之外发动攻击,战列舰此时实际已经只能被动躲避而不是主动攻击,连有效的防御手段都没有(那个年代的防空炮只能对付低速飞机这类大目标,不能有效拦截导弹这类高速飞行的武器)。

问题的焦点在于现代驱逐舰上配备的导弹是否能够有效对付战列舰上的厚重装甲。现在网络普遍认为现代导弹根本无法有效对抗二战时期的战列舰,特别是“鱼叉”、“飞鱼”这类亚音速导弹,他们即便换装穿甲战斗部也只能击穿大概75毫米厚的装甲,对于主装甲带、炮塔装甲、司令塔这类关键位置的确不能造成大的伤害。

然而“鱼叉”、“飞鱼”都只是中/轻型反舰导弹,还有更多的是重型反舰导弹。反舰导弹在发展之初仍然有战列舰在服役,苏联P-15“冥河”反舰导弹在设计的攻击对象就包含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他所使用的500公斤聚能穿甲战斗部,可以贯穿至少600毫米装甲。之后发展的P-500、P-700、P-1000这类超2.5倍音速重型反舰导弹则更是可以击穿900毫米装甲。实际上并不是现代导弹无法击穿对付战列舰,只是需求量不大而已,只要有需要,中美俄立马就能让这类反舰导弹出现先现代的军舰上。所以不要认为现代导弹就拿战列舰无能为力,当然了这是个题外话了,毕竟P500/700/1000都是装备在导弹巡洋舰这类大型战舰上的。

俄罗斯海军“现代”级导弹驱逐舰虽然不是顶级的驱逐舰,然而他确实一个攻击的“好手”。舰上配备8枚3M-82(北约日炙)重型反舰导弹,该导弹拥有2.3倍音速的末端攻击速度和320公斤的半穿甲战斗部,8枚虽然不能直接击沉5万吨左右战列舰,但是对其造成伤筋动骨还是有这个能力的。120公里的射程完全可以躲避战列舰的袭击,实际上为了保证制导,双方接近到50公里左右战列舰也一点办法都没有,而且舰上还有直升机,可以进行中继制导。

再就是2座射程29.5公里的双管AK-130舰炮,这种舰炮的射速达到每分钟40发,远高于那些大口径舰炮每座炮塔3-6发的发射速率。AK-130每座备弹180发,一共360发。这种舰炮在现代火控的引导下可以达到80%的命中率,将近300枚炮弹击中在战列舰的外部雷达、观测设备对战列舰的作战能力有极大的削弱。

其次就是各类防空导弹,《战狼2》大家应该都看过,里面的驱逐舰用防空导弹去打坦克这个镜头给人印象比较深。事实上,舰空导弹设计的时候就考虑过对舰打击的问题,所以说完全可以兼职“反舰”的任务。“现代”级驱逐舰配备2座发射臂发射的“施基利”防空导弹系统,配备48枚9K37(北约SA-11)防空导弹,70公斤的战斗部可以对上层电子设备和舰上中小口径火炮造成有效伤害。最大射程为25公里,不过25公里这个距离上已经开始逐步进入战列舰主炮的有效攻击范围了,不过5%以下的命中率比较感人,驱逐舰在攻击过程中灵活运动更进一步降低对方命中率。

在防空导弹同期攻击中,533毫米重型鱼雷可以同时发起攻击。这种鱼雷的射程超过20公里,具备自导能力,也就是自己寻找目标,像战列舰这种尺寸体积庞大且灵活性很差的大型目标极容易遭到攻击。而533重型鱼雷的装药普遍比较高,一旦击中对结构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现代”级配备2座双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备弹8枚,这8枚集中对战列舰的一侧发起攻击。二战时期的“大和”号战列舰就是被鱼雷攻击同一方向最终倾覆。

所以说,对于现代驱逐舰来说在20公里之外就有能力使用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对战列舰发起攻击,命中精度普遍在80%以上。战列舰在20公里外只能依靠406/457毫米这类主炮发起攻击,副炮射程普遍只有15公里左右,而且命中率非常感人。如果驱逐舰依靠吨位和动力灵活机动的话,那么战列舰主炮几乎不可能威胁到驱逐舰。在这种情况下驱逐舰即便没有办法让战列舰沉没也能使其大量进水、丧失动力、丧失观测能力等等,战斗能力丧失后被迫退出战斗。


雏菊西瓜Peterpan


战列舰打不赢现代的驱逐舰。

因为战列舰和现代驱逐舰完全是两个时代的产物。战列舰是巨舰大炮时代,而驱逐舰都是后航母时代产物了。

从两者防御力来看,战列舰的装甲厚度无疑远胜驱逐舰。从两者攻击力来看,战列舰主炮一发炮弹重1吨多,现代驱逐舰真挨上了也受不住。那么,为啥战列舰还打不过驱逐舰呢?

首先是作战距离。战列舰打不过现代驱逐舰,和战列舰打不过航空母舰是一个道理。

我们以传统时代最强大的战列舰——日本大和号为例。大和号装备9门460毫米口径主炮,射程40多公里,这已经是极为牛逼的存在了。

而美国阿克伯利级驱逐舰早期装备的鱼叉级反舰导弹,不同型号的射程在100多公里到200多公里之间。一枚鱼叉全重1吨多,战斗部重200多公斤。

因此,如果双方距离100公里,阿克伯利用鱼叉可以吊打大和号,大和号的主炮连一半射程都够不到。一枚鱼叉的战斗部虽然不如一枚大和号主炮炮弹,但几枚下来炸沉战列舰也足够了。

此外,大和号最大速度是27节,而阿克伯利是31节。双方装备的雷达航电系统也完全不在一个档次。阿克伯利能够远远看见大和号,大和号却不容易发现阿克伯利,而且发现了也打不到,打不到还跑不掉,只能任人宰割。

即使在战列舰平台上加装现代的先进武器,比如像美国那样,给密苏里号战列舰加装现代化导弹和航电系统。这样,在侦察能力和攻击力上提高了。

但战列舰体积庞大、行动笨重,也更容易被发现和攻击。而现代驱逐舰具备准隐身功能,目标更小。相反,两者装备的导弹,最多只有多少的差别(大舰装得多,小舰装的少),本身威力不会有本质区别。所以,这些造成了体积过大的战列舰并不适合于现代海战。


巴山夜雨涮锅


战列舰和现代驱逐舰不在一个时代,真要单挑,别看战列舰吨位大、火炮多,装甲又厚,还真未必能占到便宜。

现代的驱逐舰,火炮口径小,一般啃不动战列舰,但有反舰导弹啊。

为了推演二战战列舰和现代驱逐舰的打斗,咱先看一看战列舰,这种海上巨无霸是怎么打仗的,它的重甲巨炮怎么发挥作用?

历史上战列舰参与的海战,次数并不多,很多战列舰都是被飞机炸沉的,而如果是海上对抗,别看战列舰有356~460mm的巨炮,射程高达30~36公里,威风凛凛:

但这些海上巨兽的战果都是怎么来的呢:

要么是稀里糊涂闯进射程的小船,被一炮炸上天,要么是执意死磕的战列舰相互接近,一边测距、一边齐射,直到10~15公里内才能相互打到对方,然后就是拼谁的炮术过硬、谁的炮弹够狠。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玄学,谁先被打爆弹药库、谁就GG,主要还是看命。

但是战列舰对上现代驱逐舰,却有劲使不出,驱逐舰知道你炮又大又多,自己则皮薄馅大扛不住,肯定不会作死冲到战列舰的射程以内,那么战列舰的一大堆火炮就都成了摆设。

其实,别说射程以外,就算驱逐舰在战列舰主炮射程内,海上巨兽往往也没辙。

战列舰主炮,炮弹初速大于两马赫、飞行中会不断减速,在弹道末端一个劲下落时才勉强超音速,最大射程时,从炮弹出膛、到飞抵20~30公里外的瞄准点,需要好几分钟的时间。

这段时间里,目标可以驶出几公里、十几公里,等炮弹飞过去,人家早闪开了!

炮弹直接掉海里,瞄的再准也白搭。

历史上的战列舰对决,双方都是抱着“拼个你死我活”的决心,越打越近、不死不休,才会有一定的命中率。

而现代驱逐舰,肯定没胆量和战列舰硬干,而是远远的雷达锁定、发射反舰导弹,战列舰虽然装甲厚重,连续挨好几枚“鹰击-12”、“鹰击-18”,甚至俄罗斯的P系列大杀器(弹头一吨),上层建筑和弹药库也够呛。

但是美国“鱼叉”之类弱鸡导弹,就很吃力,十几枚招呼上去也不一定管用。

所以结论呢,大概五五开,战列舰船坚炮利、但不一定能打得着驱逐舰,驱逐舰有反舰导弹,但也未必啃得动皮糙肉厚的战列舰。

双方真干一仗,谁输谁赢,还得看指战员的素质、和战场上的运气!

——


炎黄军武


太难了。首先,战列舰如何命中现代这种燃气轮机军舰都是个问题。

战列舰雄壮伟岸的身躯是军迷的图腾。


其次,就搜索能力而言,过去的战列舰搜索范围只有40公里(视距)范围,加上雷达也不能做到跨地平线打击,还是得在视距范围内,而且还需要依靠非常差劲的雷达去应付夜战,往往面对面对轰好几轮才能打出跨射(弹着点在目标舰的周围和两侧)和命中,其虽然命中后威力巨大,但是奈何看的近,打的散,很难命中现代军舰。

然而战列舰的舰炮只能在视距范围发挥作用,要增大射程,还得给战列舰加反舰导弹,美国就给衣阿华级战列舰装备过反舰战斧导弹。


然而现在的驱逐舰,大都装备了射程在200-1000公里的反舰导弹,根据型号不同,但是最短的也有200公里反舰导弹发射距离了,远的有1000公里。也就是说,在战列舰都看不见现代驱逐舰的情况下,现代驱逐舰就已经打出一波反舰导弹齐射了。有人说现代驱逐舰的反舰导弹数量有限,穿甲能力不足,如果打到战列舰也不过是炸个洞,毫无威胁,然而不要忘了,有些驱逐舰发射的导弹可是超音速、高超音速甚至是有核装药的,难道这样的导弹也打不烂战列舰的装甲?

像我国的055型大型导弹驱逐舰,装备有112单元的垂发系统,可以最多装备100枚以上的射程超过800公里的YJ18超音速反舰导弹,这样的驱逐舰本身吨位也已经13000多吨了,和战列舰也差不太远了,一波齐射就能摧毁一艘战列舰,可谓是新时代的战列舰了。


况且,如果现在还有战列舰,那么反舰导弹也一定会加强穿甲和爆破能力的,又怎么可能打不透呢?最后,现代驱逐舰还有部分先进的型号具备发射火箭助推鱼雷的能力,战列舰最怕鱼雷了,往往几十发炮弹打不烂的战列舰,一两发鱼雷就能送到海底,因为战列舰自重大,鱼雷爆炸引起的战列舰舰体抖动造成的自重压迫会极大的损伤战列舰的结构,这样以来战列舰很可能被一发就击沉,火箭助飞鱼雷本来是现代驱逐舰反潜的,但是也可以用于反舰攻击,射程也有十几到几十公里,接近战列舰后发动一波打击还是很靠谱的。

所以综上所述,过去的战列舰很难打赢现在的驱逐舰的。


回答者简介:张浩,亚太智库研究员,《舰载武器》杂志评论员,在《兵器》、《舰载武器》等多家军事期刊发表《现代山地战怎么打》、《共和国炮艇小传》、《夺滩奇兵》等文章30余篇,在海军作战理论和海上作战武器装备等领域有独特见解,著有《预警机、电子战机》一书,获得军迷群体一致好评。


海事先锋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明确地回答,战列舰肯定打不赢现在的驱逐舰。即使是找来5个战列舰也打不赢1个现在的驱逐舰。如果战列舰遇到了阿利伯克或者055这样的,10个也打不赢一个。

战列舰这种武器之所以被命名为战列舰,主要是因为它跟欧洲战场上排成一列的士兵发射火枪很类似,看过电影《爱国者》《勇敢的心》的对这个有体会。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它的作战方式依然是古代那种思路,只是火枪换成了大炮。

战列舰的火力强弱,很大程度看谁的火炮口径大,射程远,数量多。离得近了,开炮互射定胜负,这种古老的海战模式是不可能跟现在的驱逐舰对比的。先不说具有垂直发射系统的驱逐舰。即使是那种导弹发射架式的巡洋舰,比方说俄罗斯的光荣级巡洋舰,也能完爆战列舰。即使给战列舰安装上和现在驱逐舰一样的雷达,相互之间同时发现了对方,战列舰也打不到对方,而导弹可以在几百公里外发射,准确的击中战列舰。战列舰的甲板虽然很厚,但只要打中要害,就足够让战列舰报废,不一定非要击沉。

如果是具有垂直发射单元的驱逐舰,垂发单元都换上反舰导弹,一波垂发攻势,同时打伤二三十艘战列舰都是可以的。战列舰即使装上了现代的这种发射架导弹,也打不赢现在的驱逐舰,它的速度太慢,不够灵活,信息化和指挥系统都非常繁杂,效率偏低,不是一体化的指挥系统。美国曾经给战列舰安装过导弹发射架,并且还参加了海湾战争,但战列舰只是发挥了打击沿岸防御工事的作用。所以说战列舰和现在的驱逐舰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


兵说


答案很明确,肯定打不赢。现代驱逐舰虽然相对于战列舰是“脆皮”,但是现代驱逐舰有能力让战列舰无法近身,以放风筝的形式,将战列舰击沉或者重创。而且战列舰的装甲虽然厚,但是实际上是抵挡不了现代反舰导弹的。


我们就以美国的伯克级驱逐舰和世界第一战列舰大和级战列舰为例吧。现在我们假设:1艘伯克级驱逐舰与一艘大和级战列舰对抗,天气晴朗,海况1级,无风,能见度极高(即大和级战列舰的观察员能够看清楚40千米外处于海天线上的军舰)。

伯克级驱逐舰拥有SPY1D型相控阵雷达,由于二战电子技术落后,因此伯克级驱逐舰不需要考虑无线电静默问题, SPY1D型相控阵雷达可以以警戒模式保持开机状态。另外,伯克级驱逐舰还能够搭载2架SH60海鹰型直升机,还有MQ8型无人侦察机和无人潜航器,可以保证对100海里(约180公里)范围内的目标实施无缝监控。

而大和级战列舰则携带有7架水上战斗机,不过在伯克级强大的电子干扰下,水上战机无法与大和级战列舰保持无线电联系,因此,大和级战列舰的观测范围只有40公里。

在武器上,伯克级驱逐舰的2架SH60型直升机可以携带4枚JSM型远程反舰导弹,射程为185千米。而伯克级本身的标准武器配置为:46枚“标准2”防空导弹、64枚ESSM防空导弹、42枚海拉姆近防导弹、44枚BGM109战斧反舰导弹或者LRASM远程反舰导弹(最大射程350千米),还有8枚鱼叉反舰导弹。而大和级战列舰的主要武器则是6门155MM副炮(最大射程17500米)以及9门460MM主炮(最大射程32500米)。

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一艘伯克级驱逐舰与一艘大和级战列舰若是交战,伯克级驱逐舰完全能够在150公里的距离上锁定大和级驱逐舰,随后就可以派出2架SH60型直升机发射JSM反舰导弹对大和级战列舰实施骚扰。而伯克级驱逐舰本身,也能够发射10枚以上的携带有1000磅半穿甲战斗部的BGM109型战斧反舰导弹或LRASM反舰导弹对大和级战列舰实施致命打击(454千克的半穿甲的战斗部对渗碳钢板的穿深可达650毫米,穿透大和级战列舰的装甲带毫无压力。)

就算伯克级运气不太好,跑到了大和级战列舰主炮射程范围内。伯克级驱逐舰也能保证让大和级战列舰沉没。这是因为,大和级战列舰的主炮炮弹的初速只有820m/s,且采用的是高抛式弹道,以伯克级的宙斯盾雷达和防空导弹,完全能够轻松计算出对自身有威胁的炮弹,然后发射导弹加以拦截。而大和级战列舰一般也就携带了400发460MM炮弹,在20千米外,大和级战列舰的命中率也就只有百分之五左右。也就是说,大和级战列舰能够对伯克级驱逐舰产生威胁的弹药数就只有16发。对伯克级驱逐舰来讲,这就是小菜一碟。而伯克级驱逐舰只要发射了自家的反舰导弹,大和级战列舰除了沉没之外,没有别的下场。


军情解析


既然是假设和架空那就来开开脑洞:

1.双方已经进入彼此射程,则忽略搜索雷达的因素

2.先看双方武器,驱逐舰对海武器为单装130主炮和对舰导弹,大和为三座三联装460,副炮四座三联装155

3.再看防护,驱逐舰无装甲防护,对大和上的主炮副炮均无防护能力,18寸的炮弹几乎可以做到一枚秒杀,155也可以做到重大杀伤。大和的主装甲带和主要部位则对驱逐舰的主炮免疫,至多对上层建筑造成人员杀伤,而反舰导弹即使为半穿甲弹头也无法击穿大和的主装甲带。

4.二者航速无较大差异,则不考虑脱离战场。

5.架空命题的结论是驱逐舰打光所有主炮炮弹和反舰导弹都无法击沉大和,只能做到杀伤甲板人员或设备。大和的主炮只要命中一枚或者副炮命中2到4枚炮弹则可以击沉驱逐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