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大门向外挪了十几公里,想进景区,必须附加四十元的车费,你还会来吗?

做个专业房产经纪人


景区大门向外挪了十几公里,想进景区,必须附加40元车费,你还会来吗?前两天,我回答了一个类似的问题,也是讨论景区小交通的,我对这个问题也确实有点看法,在这再说一说。

景区小交通现在已经是很普遍了,一个景区不搞个观光车好像有点对不起游客似的,这其中有为了游客安全考虑设置的景区交通,比如说稻城亚丁,毕竟是几十公里盘山路,而且盘山路的宽度十分有限,自驾到景区确实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景区交通统一调度指挥,行进的速度,对向来车,会车位置都是研究好的,安全系数要高一些,这样的景区交通我是比较赞同的,花点钱认可。

除了上述情况,还有一些不要脸的景区,大门建的贼远,进去不坐车得走一个小时,没办法,掏钱买票吧,之前我吐槽过山西壶口瀑布景区,我觉得对它也不算公平,毕竟还有很多这样做的,今天我就事论事,不点名说了,现在这景区都为了增加评级而扩大景区规模,评级上去了,门票价格自然就上去了,景区的收入就高了,这也是政策导向产生的问题,我对这一点真的是很反感,应该从更深层次来考虑这个问题,景区的硬件是一方面,景区的软件我觉得更重要,去一会,大家都吐槽,现在信息如此发达,搞得臭名远扬对你们景区的发展应该是不会有利吧。

其实上不光是景区交通的问题,现在有部分景区拦路收费,我2016年去敦煌魔鬼城,开车路过玉门关和汉长城遗址,拦路就给修了一个道卡,想过去一律得买玉门关门票,不去这景区也得买票,我靠,这不就是拦路抢劫么,恶心不?

现在国内旅游市场的问题真的是太多了,导游辱骂游客,景区物价离谱,小交通,门票定价,宰客等等,要改进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不要搞到最后大家都去国外玩了才想起来整改。

上就是我的回答

我会不断分享新鲜的旅游资讯和我旅途的见闻


爱玩的老朱同学


我从业旅游行业8年,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喜欢旅行,喜欢冒险,关注我给你分享我旅途中的趣事。

一般情况下,我是不会去的,但是如果景区的景色不错,我可能会还是回会,毕竟景区大门到入口处有十几公里的路程,走路过去,要浪费太多时间。


现在好多山岳景区,景区入口和景区的大门都会隔的一段距离,空出这段距离,让游客坐景交。不过这样的景区对于交通规制管理的还不错,因为到达景区大门,不论你是自驾,还是坐车过来的,都要不能从景区大门开车到景区入口处,这样最大限度的限制了交通流畅,并且山岳景区山路崎岖,也进一步的保障了游客安全。

比如说安徽的黄山景区就是这样,从大门到入口就有一段好长的盘山公路,你要不坐景区交通,要不就步行,不过那一段路不给机动车上去,但是自行车可以上去。


大咖旅行君


我走过全国很多景点,确实发现景点都有这种现象,景区电瓶车,已经成为景区除门票以外的第二挣钱方式了。有些景点就像题主说的,原来没有电瓶车,后来增加了这个项目。

比如安徽黄山,最早自驾车都可以开上去,开到索道处的停车场,后来就不给上了,游客必须在山下换乘景区大巴,问了一下原因,说是山上停车场太小,停不了那么多私家车,就干脆统一改成景区的电瓶车,我倒觉得这不是坏事。

黄山上去的盘山路蜿蜒曲折,遇到大雾,能见度只有几米,如果是不熟悉地形的外地自驾车司机,还是挺危险的,我以前坐自驾车上去,遇到拐弯会车,都会倒吸一口凉气,眼睛一直盯着旁边的悬崖,生怕出事,我是宁愿花20块钱坐当地司机开的大巴车上去,至少放心些。

西安兵马俑的大门也开得离停车场好远,还在停车场和大门中间建了一段商业街,为了让游客下车可以一路逛到景区,拉动消费,可对于我这样不爱买东西的游客,宁愿坐5块钱的电瓶车直接到景区门口,不然走得累死。

还有昆明石林也是这样,从大门口到真正的石林景区,也得坐电瓶车,虽说电瓶车是自愿消费不强迫,可是没有人不坐,因为景区大门离核心景区太远了啊。

黄果树瀑布,从电瓶车上车点开到大瀑布要开十几分钟,也都是山路,想走路过去几乎不可能。

总之,现在国内大多数景点都需要换乘电瓶车,这已成为普遍现象,像上面提到的景点,到了当地又不能不去,因为都是标志性景点,而且,对于所有的免门票优惠人群,电瓶车都是不优惠的。

景区这么做有利有弊,好处就是便于统一管理,减少拥堵,保证了游客安全,弊处就是收费过高,引起游客不满,使游客对景点大减印象分。

建议景点可以降低电瓶车票价,让优惠人群继续享受优惠政策,老百姓出门旅游,就是图个能省则省,现在发改委在推行景区门票降价政策,有的门票降了一半儿,电瓶车降价也该走一波了!


看小明


很显然,即便自驾也不可能让游客把车开进去,要是走着进去显然不太现实。

这是明显的敛钱行为,说疏导交通什么的根本说不过去。难道距离近一点一两公里就没有空间了?分明是“占山为王”,收“买路钱”嘛。

北京的一个景区白草畔就有点类似,上山需要坐电瓶车开半个小时,一路上山。不过也可以自己爬山,但要走很长的路,倒不是景区故意把大门设在山下,还可以理解。



这种由于地理位置造成的不便,景区加电瓶车,有情可原。像上边说的,离景区十几公里,太过份了。景区附近,不可能必须要距离十几公里以上才有空地。


十几公里什么概念,在人烟稍微稠密一点的平原农村地带,十几公里长的距离可能有十几个村子,每隔二里地就是一个自然村,很正常。一个乡镇辐射管辖也就几十公里而已。

你可以想想,你家离县城有多远?除了山沟里的,有超过50公里的吗?距离县城有几个乡几个镇?

像这种明目张胆抢钱的景区,实在没必要去了。再美的景色,也有点儿让人心里隔应。


酷妹儿圈


以前我也非常反对这种远离核心景区大门口的昂贵小交通,又贵又不方便。

但这次一个山村景区的出游遭遇让我改变了想法,换位思考一下,这样可以确保各位出游有序,安全!

上周踏春,该景区里面场地有限,不好大规模扩建停车场,停车位有限;关键是去景区5公里山路上也就2车道比较狭窄 。虽然景区已安排很对人维护秩序,但是周末私家车太多了,好多人乱开乱停,驾车水平不高,人为事故拥堵严重,大巴到后来就堵的不动了。全车人下来走了几公里。晚上出景区时还是拥堵严重。

等候聊天时,景区管理人员也头痛的不得了,小车驾驶员水平参差不齐,随便一个小的乱停车、擦碰就会导致大面积拥堵,游客们都会气急暴躁,再不管理小交通,他们景区就要完了。


relaxyang


对于此类不公平收费的景点,我是不会去的。

本来游人去玩,怀着愉悦的心情,是为了看当地的美景。

而突然加收额外的不合理收费,这是一种霸王条款,逼着你给钱。

你说是为了整顿景区,统一管理,不破坏景色,但本来要收的门票钱不就包含所有的这些理由吗?你加收钱还理所当然的表情,真是让人厌恶。

说到底,这些景点是大自然的,是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并不是属于某一个集团和机构的商品,所以随意乱加收费用,这本身就不合理。并且人为的在远离景区的地方做个大门收费,是一个违法行为。

如果不能改变这种现象,我宁愿不去,全世界那么多地方,这里又不是不可替代。

如果景区想增加收入,可以从增加各种服务来实现,这种一刀切的收费不可取,建议取消大门。

1.停车场和按路程付费的观光游览车。

规划一片地区专门停车,按时间收费,买门票的适当优惠。对于长途而来的自驾游游客,也不会在乎这点小钱,体验还好。而且每隔一段路程设置一个停靠站,按路程收费,像广州白云山一样,游客的体验也好。

2.景区内导游。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来的,你可以在景区门口配备一些付费导游,有群体的和单人的,当然费用不一样。一来能统一管理游客,二来可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3.禁止携带食物,景区内贩卖食品。

由于在景区内,你可以稍微卖贵一点,而且景区食品贵一直都是中国的特色,虽然会抱怨,但该吃的还是要吃,这样能给景区带来最重要的一笔收入。

4.开发游玩项目。

有很多自然景点,并不需要投入多少的资金,就可以开发游玩项目了。比如深林的泡温泉,度假景区,漂流,游船等,这也是一笔重要的收入项目。

景区开发不能走一次性的,要走持续性发展,要让游客来了还想来,且自发地为你宣传,这个地方的旅游业才能发展下来。


爱好旅行的绅士


我觉得价钱不是问题,毕竟旅游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的事情,旅游不是必需品,而是奢侈品,人们达到一定物质需求后,对美好事物的情感追求才是旅游,我相信我说这些,绝对会有喷子各种哔哔哔,现在很多国家都要求征收旅游税了,如果能在高价里有高品,包含了旅游税的话,大交通便宜,门票高,房价高,这是正常的,市场决定的,消费品便宜实惠的话,社会各类消费才能拉动,买得起的愿意花的,看美好风景点,不愿意花费的,觉得价高的,看路边风景,戈壁荒漠哪里没有美景,就像住店,不可能每个人能住豪华酒店,景区不是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见仁见智的问题,为什么有人说好有人说坏?好风景需要保护,其实价高有时能起到保护环境的左右,才能延续绿水青山,毕竟中国人太多了。


三进野人山


我六十三岁与老伴经常一天自驾游,就在家乡周边,不住酒店,自带午餐,几乎不进景区,沿途观山,赏景,春看百花,夏瞧碧绿,秋尝百果,冬去雪场,经常沿途找到青山绿水美景之处,支上小桌子,摆上小凳子,打开收音机,聆听对花枪,吃着自制的腌鸡旦,腌蒜,馒头片,用热水泡上一袋方便面,饭后削一个大苹果……(饭后垃圾全部装走)吃饱喝足看够,又踏上了回程的旅途。我们屡次去了十渡,狼牙山,白银坨,蚕姑坨,白洋淀,车场沟,石佛沟,满城汉墓,青虚山,木兰溶洞,云居瀑布……狼牙山停车五元,在山一侧栈道转转,免费。白洋淀停车在农家院,五元,大佛光寺停车五元,蚕姑坨不收停车费,没有门票,再花点汽油钱,这就是我们出游的花销了。


宝贝儿丫丫


作恶必自毙,为什么国家旅游局不监督管理。难道是利益分滩吗?这下我知道了,国人赶国外游了。网上口口声声说爱国,我看有此呼声并不正确。的确走一趟国外游只有国内游价格_半,也不存区间车,大小门票,并景区模式各有风采,大都以自然景观为主题,但也有商业模式,可商业模式各有特色。经常旅游走过,看过我就可给以一个肯定走过这山,来到这一寨,商业模式一个样,义乌商贸城,就连吃风味也大大变呀一个口味,一个景区走走,各种费用算下来,可以到泰国5天了,谁还原走国内游。


行善者46410189


原来都在玩儿这套路啊,怪不得呢,前几天骑车去了趟我们当地著名老景点儿,二三十年前去时是自然景观,奇峰、凉亭、飞鸟丶海水大自然鬼斧神工让人慨叹不已,松树绿草山坡到达峰顶凉亭举目四望那叫一个爽,后来改革开放圈起建门收费,虽这多年常从门前过但没进去,这回心血来潮把自行车停门口想进去,才知道门已改别处了,顺指标骑了阵车到另一相邻景点儿,进去一看原来俩景点儿成一事了,问题是相邻这个根本啥也算不上,大多是声光电人为一些标本什么的,大面积土地修成电控恐龙之类的,进去后全是木栈道连通两地,自然景观面目全非,各种售货亭娱乐设施商业建筑,树木草地山坡都没了,秃秃一座奇峰石头风化的随时有掉下的可能,连棵草都难找…失望致极岀来了,这就是收了这么多年钱卖了这么多年票的一个著名自然景区的变迁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