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大門向外挪了十幾公里,想進景區,必須附加四十元的車費,你還會來嗎?

做個專業房產經紀人


景區大門向外挪了十幾公里,想進景區,必須附加40元車費,你還會來嗎?前兩天,我回答了一個類似的問題,也是討論景區小交通的,我對這個問題也確實有點看法,在這再說一說。

景區小交通現在已經是很普遍了,一個景區不搞個觀光車好像有點對不起遊客似的,這其中有為了遊客安全考慮設置的景區交通,比如說稻城亞丁,畢竟是幾十公里盤山路,而且盤山路的寬度十分有限,自駕到景區確實有一定的安全隱患,景區交通統一調度指揮,行進的速度,對向來車,會車位置都是研究好的,安全係數要高一些,這樣的景區交通我是比較贊同的,花點錢認可。

除了上述情況,還有一些不要臉的景區,大門建的賊遠,進去不坐車得走一個小時,沒辦法,掏錢買票吧,之前我吐槽過山西壺口瀑布景區,我覺得對它也不算公平,畢竟還有很多這樣做的,今天我就事論事,不點名說了,現在這景區都為了增加評級而擴大景區規模,評級上去了,門票價格自然就上去了,景區的收入就高了,這也是政策導向產生的問題,我對這一點真的是很反感,應該從更深層次來考慮這個問題,景區的硬件是一方面,景區的軟件我覺得更重要,去一會,大家都吐槽,現在信息如此發達,搞得臭名遠揚對你們景區的發展應該是不會有利吧。

其實上不光是景區交通的問題,現在有部分景區攔路收費,我2016年去敦煌魔鬼城,開車路過玉門關和漢長城遺址,攔路就給修了一個道卡,想過去一律得買玉門關門票,不去這景區也得買票,我靠,這不就是攔路搶劫麼,噁心不?

現在國內旅遊市場的問題真的是太多了,導遊辱罵遊客,景區物價離譜,小交通,門票定價,宰客等等,要改進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不要搞到最後大家都去國外玩了才想起來整改。

上就是我的回答

我會不斷分享新鮮的旅遊資訊和我旅途的見聞


愛玩的老朱同學


我從業旅遊行業8年,足跡遍佈中國大江南北,喜歡旅行,喜歡冒險,關注我給你分享我旅途中的趣事。

一般情況下,我是不會去的,但是如果景區的景色不錯,我可能會還是回會,畢竟景區大門到入口處有十幾公里的路程,走路過去,要浪費太多時間。


現在好多山嶽景區,景區入口和景區的大門都會隔的一段距離,空出這段距離,讓遊客坐景交。不過這樣的景區對於交通規制管理的還不錯,因為到達景區大門,不論你是自駕,還是坐車過來的,都要不能從景區大門開車到景區入口處,這樣最大限度的限制了交通流暢,並且山嶽景區山路崎嶇,也進一步的保障了遊客安全。

比如說安徽的黃山景區就是這樣,從大門到入口就有一段好長的盤山公路,你要不坐景區交通,要不就步行,不過那一段路不給機動車上去,但是自行車可以上去。


大咖旅行君


我走過全國很多景點,確實發現景點都有這種現象,景區電瓶車,已經成為景區除門票以外的第二掙錢方式了。有些景點就像題主說的,原來沒有電瓶車,後來增加了這個項目。

比如安徽黃山,最早自駕車都可以開上去,開到索道處的停車場,後來就不給上了,遊客必須在山下換乘景區大巴,問了一下原因,說是山上停車場太小,停不了那麼多私家車,就乾脆統一改成景區的電瓶車,我倒覺得這不是壞事。

黃山上去的盤山路蜿蜒曲折,遇到大霧,能見度只有幾米,如果是不熟悉地形的外地自駕車司機,還是挺危險的,我以前坐自駕車上去,遇到拐彎會車,都會倒吸一口涼氣,眼睛一直盯著旁邊的懸崖,生怕出事,我是寧願花20塊錢坐當地司機開的大巴車上去,至少放心些。

西安兵馬俑的大門也開得離停車場好遠,還在停車場和大門中間建了一段商業街,為了讓遊客下車可以一路逛到景區,拉動消費,可對於我這樣不愛買東西的遊客,寧願坐5塊錢的電瓶車直接到景區門口,不然走得累死。

還有昆明石林也是這樣,從大門口到真正的石林景區,也得坐電瓶車,雖說電瓶車是自願消費不強迫,可是沒有人不坐,因為景區大門離核心景區太遠了啊。

黃果樹瀑布,從電瓶車上車點開到大瀑布要開十幾分鍾,也都是山路,想走路過去幾乎不可能。

總之,現在國內大多數景點都需要換乘電瓶車,這已成為普遍現象,像上面提到的景點,到了當地又不能不去,因為都是標誌性景點,而且,對於所有的免門票優惠人群,電瓶車都是不優惠的。

景區這麼做有利有弊,好處就是便於統一管理,減少擁堵,保證了遊客安全,弊處就是收費過高,引起遊客不滿,使遊客對景點大減印象分。

建議景點可以降低電瓶車票價,讓優惠人群繼續享受優惠政策,老百姓出門旅遊,就是圖個能省則省,現在發改委在推行景區門票降價政策,有的門票降了一半兒,電瓶車降價也該走一波了!


看小明


很顯然,即便自駕也不可能讓遊客把車開進去,要是走著進去顯然不太現實。

這是明顯的斂錢行為,說疏導交通什麼的根本說不過去。難道距離近一點一兩公里就沒有空間了?分明是“佔山為王”,收“買路錢”嘛。

北京的一個景區白草畔就有點類似,上山需要坐電瓶車開半個小時,一路上山。不過也可以自己爬山,但要走很長的路,倒不是景區故意把大門設在山下,還可以理解。



這種由於地理位置造成的不便,景區加電瓶車,有情可原。像上邊說的,離景區十幾公里,太過份了。景區附近,不可能必須要距離十幾公里以上才有空地。


十幾公里什麼概念,在人煙稍微稠密一點的平原農村地帶,十幾公里長的距離可能有十幾個村子,每隔二里地就是一個自然村,很正常。一個鄉鎮輻射管轄也就幾十公里而已。

你可以想想,你家離縣城有多遠?除了山溝裡的,有超過50公里的嗎?距離縣城有幾個鄉幾個鎮?

像這種明目張膽搶錢的景區,實在沒必要去了。再美的景色,也有點兒讓人心裡隔應。


酷妹兒圈


以前我也非常反對這種遠離核心景區大門口的昂貴小交通,又貴又不方便。

但這次一個山村景區的出遊遭遇讓我改變了想法,換位思考一下,這樣可以確保各位出遊有序,安全!

上週踏春,該景區裡面場地有限,不好大規模擴建停車場,停車位有限;關鍵是去景區5公里山路上也就2車道比較狹窄 。雖然景區已安排很對人維護秩序,但是週末私家車太多了,好多人亂開亂停,駕車水平不高,人為事故擁堵嚴重,大巴到後來就堵的不動了。全車人下來走了幾公里。晚上出景區時還是擁堵嚴重。

等候聊天時,景區管理人員也頭痛的不得了,小車駕駛員水平參差不齊,隨便一個小的亂停車、擦碰就會導致大面積擁堵,遊客們都會氣急暴躁,再不管理小交通,他們景區就要完了。


relaxyang


對於此類不公平收費的景點,我是不會去的。

本來遊人去玩,懷著愉悅的心情,是為了看當地的美景。

而突然加收額外的不合理收費,這是一種霸王條款,逼著你給錢。

你說是為了整頓景區,統一管理,不破壞景色,但本來要收的門票錢不就包含所有的這些理由嗎?你加收錢還理所當然的表情,真是讓人厭惡。

說到底,這些景點是大自然的,是屬於全體中國人民的,並不是屬於某一個集團和機構的商品,所以隨意亂加收費用,這本身就不合理。並且人為的在遠離景區的地方做個大門收費,是一個違法行為。

如果不能改變這種現象,我寧願不去,全世界那麼多地方,這裡又不是不可替代。

如果景區想增加收入,可以從增加各種服務來實現,這種一刀切的收費不可取,建議取消大門。

1.停車場和按路程付費的觀光遊覽車。

規劃一片地區專門停車,按時間收費,買門票的適當優惠。對於長途而來的自駕遊遊客,也不會在乎這點小錢,體驗還好。而且每隔一段路程設置一個停靠站,按路程收費,像廣州白雲山一樣,遊客的體驗也好。

2.景區內導遊。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來的,你可以在景區門口配備一些付費導遊,有群體的和單人的,當然費用不一樣。一來能統一管理遊客,二來可以給遊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3.禁止攜帶食物,景區內販賣食品。

由於在景區內,你可以稍微賣貴一點,而且景區食品貴一直都是中國的特色,雖然會抱怨,但該吃的還是要吃,這樣能給景區帶來最重要的一筆收入。

4.開發遊玩項目。

有很多自然景點,並不需要投入多少的資金,就可以開發遊玩項目了。比如深林的泡溫泉,度假景區,漂流,遊船等,這也是一筆重要的收入項目。

景區開發不能走一次性的,要走持續性發展,要讓遊客來了還想來,且自發地為你宣傳,這個地方的旅遊業才能發展下來。


愛好旅行的紳士


我覺得價錢不是問題,畢竟旅遊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的事情,旅遊不是必需品,而是奢侈品,人們達到一定物質需求後,對美好事物的情感追求才是旅遊,我相信我說這些,絕對會有噴子各種嗶嗶嗶,現在很多國家都要求徵收旅遊稅了,如果能在高價裡有高品,包含了旅遊稅的話,大交通便宜,門票高,房價高,這是正常的,市場決定的,消費品便宜實惠的話,社會各類消費才能拉動,買得起的願意花的,看美好風景點,不願意花費的,覺得價高的,看路邊風景,戈壁荒漠哪裡沒有美景,就像住店,不可能每個人能住豪華酒店,景區不是能滿足每個人的需求。見仁見智的問題,為什麼有人說好有人說壞?好風景需要保護,其實價高有時能起到保護環境的左右,才能延續綠水青山,畢竟中國人太多了。


三進野人山


我六十三歲與老伴經常一天自駕遊,就在家鄉周邊,不住酒店,自帶午餐,幾乎不進景區,沿途觀山,賞景,春看百花,夏瞧碧綠,秋嘗百果,冬去雪場,經常沿途找到青山綠水美景之處,支上小桌子,擺上小凳子,打開收音機,聆聽對花槍,吃著自制的醃雞旦,醃蒜,饅頭片,用熱水泡上一袋方便麵,飯後削一個大蘋果……(飯後垃圾全部裝走)吃飽喝足看夠,又踏上了回程的旅途。我們屢次去了十渡,狼牙山,白銀坨,蠶姑坨,白洋淀,車場溝,石佛溝,滿城漢墓,青虛山,木蘭溶洞,雲居瀑布……狼牙山停車五元,在山一側棧道轉轉,免費。白洋淀停車在農家院,五元,大佛光寺停車五元,蠶姑坨不收停車費,沒有門票,再花點汽油錢,這就是我們出遊的花銷了。


寶貝兒丫丫


作惡必自斃,為什麼國家旅遊局不監督管理。難道是利益分灘嗎?這下我知道了,國人趕國外遊了。網上口口聲聲說愛國,我看有此呼聲並不正確。的確走一趟國外遊只有國內遊價格_半,也不存區間車,大小門票,並景區模式各有風采,大都以自然景觀為主題,但也有商業模式,可商業模式各有特色。經常旅遊走過,看過我就可給以一個肯定走過這山,來到這一寨,商業模式一個樣,義烏商貿城,就連吃風味也大大變呀一個口味,一個景區走走,各種費用算下來,可以到泰國5天了,誰還原走國內遊。


行善者46410189


原來都在玩兒這套路啊,怪不得呢,前幾天騎車去了趟我們當地著名老景點兒,二三十年前去時是自然景觀,奇峰、涼亭、飛鳥丶海水大自然鬼斧神工讓人慨嘆不已,松樹綠草山坡到達峰頂涼亭舉目四望那叫一個爽,後來改革開放圈起建門收費,雖這多年常從門前過但沒進去,這回心血來潮把自行車停門口想進去,才知道門已改別處了,順指標騎了陣車到另一相鄰景點兒,進去一看原來倆景點兒成一事了,問題是相鄰這個根本啥也算不上,大多是聲光電人為一些標本什麼的,大面積土地修成電控恐龍之類的,進去後全是木棧道連通兩地,自然景觀面目全非,各種售貨亭娛樂設施商業建築,樹木草地山坡都沒了,禿禿一座奇峰石頭風化的隨時有掉下的可能,連棵草都難找…失望致極岀來了,這就是收了這麼多年錢賣了這麼多年票的一個著名自然景區的變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