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豹战机诞生至今已达高龄,现在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素罄清


有,起码在目前这个战役环境下,歼轰-7A在海空军都还有其特定的作用,在海军航空兵部队还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目前,歼轰-7A飞机在海军航空兵承担的战术任务相对比较简单,是将其作为A2/AD任务的重要一环,携带YJ-83K型反舰导弹前出东海与南海海面,承担拦阻强敌的由航空母舰为核心编组特混舰队逼近攻击阵位的任务。

由于中国空军在反舰作战任务中的长期缺位,新世纪以来(起码截止目前),我国比较可靠的、完成全训的对海攻击空中兵力实际上也就是三大舰队各2个团(军改后好像改成旅了)的歼轰-7A与1个团的轰-6M(北海舰队欠一个团)。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来歼轰-7A在海军里到底有多重要了——在中国空军还未大规模开展对海攻击课目训练、歼-16战机也暂时未能装备海军航空兵之前,歼轰-7A在海军中的战术地位就四个字:无法取代。

至于空军,歼轰-7A承担的任务相对比较多元一些,包括但不限于近程空中即时支援(一般携带火箭弹或者集束炸弹舔地)、浅近纵深战场遮断(一般携带精确制导弹药与集束炸弹用于攻击地面敌军的后续梯队与补给/后勤节点)、战役纵深遮断(一般携带精确制导弹药用于攻击地面敌军战场后方的行军纵队与重要战役/战略节点)。其实歼轰-7在执行后两种任务时的性价比较高,在敌方的防空力量不强的情况下,其战场生存力也能说得过去。

尽管伴随着歼-16飞机的逐渐服役,这两项任务有很大的概率以后要交给歼-16完成,但在南部、西部边境地区歼轰-7还是有很大的用武之地的。估计空军的歼轰-7A飞机起码要一直服役到21世纪30年代了。


军武次位面


飞豹正值当打之年,还得为国奋战20年!

随着我国军事装备日新月异的发展,军迷朋友们的眼光也越来越挑剔,很多当打之年的装备竟然成为过气网红,例如有了055就嫌弃052D、有了99A就看不上96坦克。在空军这边,随着歼16列装服役并且迅速形成战斗力,军迷们就开始嫌弃兢兢业业的飞豹了。

飞豹:军迷都是大猪蹄子!

说起飞豹,也算是身世坎坷。飞豹项目于上个世纪70年代立项,本来是作为轰-5的后继机。项目启动后赶上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军费削减的大背景下险些胎死腹中。幸亏最高领导人的亲自过问,才获得经费艰难的完成研制。

飞豹于1988年首飞,历经10年艰难试飞,客服无数困难,于1998年定型。飞豹本来是空军、海军共同投资的项目,但是由于空军当时已经投资了用西方技术改进的强5M,对飞豹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在军费紧张的那个年代,也就不再投资飞豹项目。海军由于对远海精确反舰打击能力的需求比较迫切,就勒紧裤腰带独自推进项目。

飞豹能够携带4枚反舰导弹,作战半径超过800公里。飞豹的服役使得中国海军真正拥有了远程反舰能力。飞豹载荷航程大、皮实耐用、航电系统性能也不错,获得了海军的高度认可。空军方面看到飞豹的优秀表现后,“好马也吃回头草”,也开始装备飞豹。

见识了飞豹的“真香”后,空、海军联合投资推动了飞豹改进型的研制,这就是歼轰7A。军型歼轰-7A于2004年服役,空军型则在2005年交付。虽然在外形上变化不大,但新飞豹航电系统的升级可谓是脱胎换骨。上图为歼轰-7A展示外挂武器,可以看到多种国产空地导弹以及制导炸弹和吊舱。即便此时我国已经引进了多用途战斗机苏30MKK,但是较为先进的航电系统和丰富的弹药种类,使得歼轰7A的对面打击能力甚至还好于苏30。飞豹和飞豹A总共生产了270架左右。

飞豹、飞豹A的成功大大鼓舞了西飞,西飞方面又研制了歼7B,希望以效费比的优势再拿下空、海军的订单。但是此时技术水平更高、多用途能力优异的歼16已经发展成熟,于是歼7B在制造出一架原型机后黯然下马,飞豹家族的故事告一段落。

长江后浪推前浪,飞豹被歼16拍在沙滩上。此时财大气粗的中国空、海军,已经不再扣扣索索的过日子,兜里有钱了,眼界就高了。

飞豹虽然已经成为“过气网红”,但是它正值当打之年,远未到退休的日子,原因有三:

1、目前我国空、海军飞豹上机体实际上比较新,剩余寿命较多。

飞豹虽然是上个世纪70年代启动的项目,但是1988年首飞、1998年定型。而飞豹A更是2005年前后定型,飞豹A一直生产到2017年才停产,所以目前我国大部门飞豹都非常新,飞机年龄在十几年甚至只有几年,可谓正值当打之年。

飞豹在研制中广泛参考西方军机研制标准,机体寿命比较长,在4500小时以上,按照每年150-200小时的飞行时间,飞豹可以服役25-30年。而且与战斗机不同,飞豹这种以对面打击为主的战机,在任务飞行时动作较为平缓,大载荷的剧烈机动不多,对机体结构的消耗较小,所以寿命更长。俄罗斯方面已经服役几十年的苏24、苏25还在使用,美国的A-10也没退役,更年轻的飞豹自然也没有早早退役的道理。

2、飞豹还是我国空、海军对地打击的主力,任务较重。

我国空、海军长期以来以国土防空为主,因此在机种上以战斗机居多,具备对地打击能力的战机很少,长期以来都是以强-5这样的机型凑合。目前强-5已经全部退役,飞豹就得扛起对地打击的大旗,这也是建设“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战略空军的要求。虽然更先进的歼16已经列装逾百架,但是我军在对面打击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而且歼16还得分省承担一部分制空作战任务,这两百多架载弹量大、皮实耐用的飞豹作为“炸弹卡车”,仍有用武之地。

3、飞豹也在不断改进,承担更多样化的任务。

由于飞豹机体较大、载荷性能好,因此飞豹改装的空间也大。我军就把一部分飞豹加装大功率电子战吊舱、挂载反辐射导弹,飞豹摇身一变变成“咆哮豹”,在越来越讲究的体系化的今天承担着更重要的任务。

所以,虽然我们有了歼20、歼16、歼10C这样的新锐战机,但是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飞豹仍然是我军不可或缺的主力战机。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飞豹目前已经停产了,预计若干年以后肯定会被淘汰。

飞豹就性能来说已经过时,也没有继续改进的价值。

只是因为目前解放军的新式战斗机数量不足,飞豹才继续服役,实际上是充当海军攻击机的任务。

即便如此,飞豹的研发过程也是极为痛苦的。


萨沙发一篇我写的文章,给大家看看。

飞豹的心脏花费了30年和700亿人民币?这笔钱没白花

飞豹的心脏花了多少钱?说出来吓死你,整整700亿人民币。这笔钱还不是在今天国力强大时候花的,而是毛时代困难时期。听萨沙说一说吧。

飞豹的项目成立于1973年。研究刚刚开始,就遇到了根本性问题,没有适合的发动机。

第2年的西沙海战,体现了我军海军航空兵实力的虚弱。我军海军是在没有空中掩护下,艰苦战斗的。如果当年南越空军果断使用F5E战机来进攻,胜负还很难预料。

当时我国空中力量,不足以执行这样的任务。轰5、轰6速度太慢,强5航程又太短。现实告诉我们,飞豹要尽快研究出来。

以当时中国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根本不能解决发动机问题。

这样拖到1975年,由周恩来总理拍板决定引进。

周恩来当年这么说: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飞机没有心脏怎么能行呢?

中苏关系恶劣,中国决定从资本主义国家引进。这也是二战后,中国战斗机首次使用西方动力装置:罗尔斯·罗伊斯 斯贝MK202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

我们购买了50台成品发动机和全套设备,合同金额接近10亿人民币的费用。

这个数字是极其惊人的,相当于今天的700亿人民币。

不过,参加研究的我国科学家都认为,这笔钱没有白花。

研究工作到80年代初期,正赶上改革开放大潮,军备发展放在第二位。

飞豹项目一度下马,到1986年才恢复。

1999年,因国庆阅兵需要,急需一批飞豹参加。但涡扇-9发动机还没有研发成功。无奈之下,只得将库存超过20年的发动机安装在飞豹上。

英国佬的技术是过硬的。这批发动机放上试车台,一调试就立即可以正常工作。试飞期间,这批发动机从没出过问题。

资料中写道:我们通过仿造斯贝发动机,掌握了大量国内以往没有接触过的先进工艺和技术,包括金属喷漆、真空热处理等12项世界先进水平技术和46项国内先进工艺技术,更重要的是学到了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寿命考核等内容。

到了2003年,涡扇-9发动机才真正仿造成功,前后高达30年时间,花费的资金何止700亿人民币。

而涡扇-9发动机也就是性能和可靠性不低于斯贝而已,并没有本质性的突破。

很多人讥笑印度研究光辉花费20多年,哪里知道这方面的难处。

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压断脊。


萨沙


飞豹,对我国来说是好飞机,是第一种进攻战斗机。1998年航展才知道中国有飞豹战斗机,听到这个名字作为小军迷就兴奋了好一阵子,以为飞豹是苏30的仿制版。看了之后才知道,不如苏30,虽然这样也是着实喜欢,因为军迷最爱是国产,也表现了爱国情怀。虽然现在中国兵器实现井喷,当年哪怕对个小道消息,也会兴奋很长时间,谈论特有劲儿。

飞豹战斗机对中国来说是个突破,终于有了进攻力量。空军就是有翅膀的军队,是打出去的军队,这才是实质。俄罗斯有专门的力量叫防空军,美国有专门的力量叫国民警卫队他们才是防空军,以前的东部空军就是他们的角色。所以中国才有了攻防兼备,中国空军防了几十年,因为没有进攻武器。中国空军特别渴望,空军海军都是这样。防空军可以稍微次一点,因为是体系作战。而进攻部队不一样,自己就是个体系,虽然有配合,但是要薄弱得多,所以战斗机必须强大。美国因为实力原因,他们的国民警卫队,也装备了F22,表现出了实力和能力。

飞豹总设计师陈一坚相当厉害,飞豹A总设计师唐长红,还是运20的总设计师,应该还是轰20的总设计师,他们都是中华脊梁。他们设计的飞豹战斗机,是中国空军的主力,数量在300架左右,有多种用途,对地对海攻击,电子干扰,都是强项,而且有自卫能力,不像战神轰炸机,必须护航。飞豹战斗机让我们骄傲了十几年,能够全面攻击,只有飞豹。虽然中国引进的苏30,毕竟是俄罗斯飞机,性能挺好,也有不少缺点,毕竟不能自由升级。虽然歼16现在来接班,但豹哥并不老,还会志在千里,第一,护卫着中国的海空,第二,是一把利剑,斩向敌人的苍穹海疆土。



大志远思想空间


高龄?飞豹的最新量产型歼轰-7A2005年才服役,到现在不过13年。而且歼轰-7A刚停产没多久,最后生产的机龄才短短几年而已,这就叫高龄了?当天上下金子呢,新机说不要就不要了。

说飞豹之前我要先说点别的。不可否认,中国这些年来军事发展确实比较迅速,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已经可以“为所谓为”。网上最新浮躁情绪越来越多,总有人在出了新装备之后全面否定以前的装备,甚至扬言把旧的应该马上全部淘汰。比如:我们的002快服役了,明天就有人要开始想着处理掉“辽宁”舰;今天歼16服役了,有人就开始说飞豹已经是“老家伙”该退役;明天052D又下水一艘,马上就有人说留着052和053都是浪费钱。现在网上这种浮躁的言论越来越多,都是一些极端且不切实际的想法。任何装备和技术的发展都是需要时间和金钱的,不要总想着“喜新厌旧”和“目中无人”,中国还没到满地捡金子说不要马上就可以扔了的地步。

你可能觉得歼轰-7是一款“老爷机”,其实他一点都不落后。歼轰-7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来,他并不是一款战斗机,而是战斗轰炸机。他跟F-111、英国“狂风”和俄罗斯苏-24属于同一类飞机,空战能力其实是很弱的,重点突出的战术轰炸和中短程对地攻击任务。特别是改进的歼轰-7A,内部基本大换血,从机体材料到航电到飞控可以说能换的都换了,可以说是二代机的机体三代机的电子水平。武器的挂载也是呈现多样化,除了常规炸弹外还可以携带精确制导炸弹、巡航导弹、反舰导弹等等多种武器,在加挂低空导航吊舱和光电瞄准吊舱后可以实现全天候精确打击能力。最大载弹量从以前的6吨增长至9吨,达到了苏-30的载弹水平。所以你说飞豹弱吗?只要我们靠歼10/11/20他们拿下制空权之后飞豹就可以"为所欲为,可以各种姿态的虐对方海上和地面力量。叙利亚战场上俄罗斯还在使用更老旧的苏-24

而且即便歼轰-7A空战能力比较弱,但是别忘了我们周边的有些国家那些机型比飞豹还要渣。比如东南亚某些国家装备的米格-21、苏-24、苏-22等等,这些战机不仅生产时间早,而且中间都没有经过什么升级,真是“原汁原味”的二代机。现代化的歼轰-7A携带空空导弹在预警机的支持下对付他们绰绰有余,连歼10这些都不用上。所以歼轰-7A无用武之地吗?

还没说完,歼轰-7A可不止用于对地作战,还有电子战型的“咆哮豹”,可以挂载电子战吊舱和YJ-91反辐射导弹。从功能上讲类似于美国的EA-18“咆哮者”电子战飞机。

别着急,歼轰-7飞豹有着逆天的航程,要知道当年飞豹可是唯一一种不加油就可以往返南海的战机,这个意义对当时来说有多重大。歼轰-7自身最大航程就达到3600公里,携带4枚YJ-82反舰导弹和2枚PL-5空对空导弹再加挂副油箱可以达到近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应对第一岛链内的攻击任务绰绰有余。下图为携带反舰导弹巡航南海的飞豹

具备先进航电、可挂载精确制导武器、可挂载电子战吊舱、大航程的一款优秀战斗轰炸机就这么被你们踢出去了?竟然用“有存在的必要吗”来形容他?在俄罗斯举办的“航空飞镖”竞赛中歼轰-7A曾经击败过苏-34战斗轰炸机。而且歼轰-7A是2000年初才开始量产的,整体机龄才不过15年左右。而且前段时间才开始停产,最后生产的这些歼轰-7A机龄才不过2-3年而已。要知道战机的寿命只要维护得当可以达到20-25年,歼轰-7A根本还没达到寿命,难道就这么不要了???可能有人把我们想的太土豪了,几百架加起来几十亿美元说不要就不要了。

这个问题我猜肯定是因为歼16的服役所以瞧不上飞豹了。关于歼轰-7保留的问题,就算抛开上面我们提到的性能因素,最直白的就是时间和钱。我们性能更优异的歼-16已经开始大规模服役,但是要替换数量达到250架的歼轰-7是需要大把的时间和钱的。我们就以歼-16每年35架的速度生产,那么替换完这些歼轰-7需要7年的时间。我们一下把歼轰-7A都退役掉,那么这7年咋办呢?编制空着吗?飞行员也不用训练了?战备值班也不要了?还有钱,一架带有源相控雷达的歼-16重型机价格不会低于5000万美元,一次性全替换下来需要100多亿美元,相当于我们一年国防预算的10%。这个数字太可怕了,要知道我们的国防支出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特别是航空母舰核潜艇这些“吞金巨兽”,还要发补贴、伙食、装备保养等等,不可能在一个装备上投入10%的预算。所以即便飞豹没有歼16那么优秀,那么也不可能一次性全替换掉。


雏菊西瓜Peterpan


战斗轰炸机,总是有一点问题吧,欧洲“狂风”,中国“飞豹”,不是战斗性能不佳,就是低空飞行不好,咸受到责议与诟议,“飞豹”自入役以来,也是这样,因对空飞行性能表现不尽人意,批评之声一直不断,当年入役时,可是满满威风,航程远,载弹量大,海航用得相当之好。拍下电电影《冲天飞豹》,配套引进英国技术,解决了发动机问题,实现了完全国产化,装备规模也达到了200多架,与歼-8出击,成为空军现代化象征。如今是不行了,手中有了歼-16,都在讨论它何时退役的问题,其实经过一再改进升级的“飞豹”还不老,还能飞行一段时间,在电视画面上,我们总能看到。空军使用装备,讲求效能,每能发挥每型战机的最大效率,不会有了新的,就把自己的心爱的装备视如敝履,装备全在自己如何使用,看对谁就是了。

★斗法“鸭嘴兽”。飞豹是如何练成的?每年“金飞镖”比赛,练成了精英王牌,迎战“航空飞镖”,2017年力压苏-34一头,信心大增,2018又将其威风打了下去,人或不解,为何改自苏-27的苏-34,为何生生不敌2++的“飞豹”?其实我们的“飞豹”出世晚,在技术上本来就按三代设计的,比如航电水平并不比苏-34差,加之机动灵活性要高些,低空低速性能也好得多,迎战苏-34,还是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所以用起来得心应手,不足的方面,如防区外攻击,还没有隐身的攻击导弹。针对“航空飞镖”的课目,海航精心组织训练,胜了“鸭嘴兽”,也毫不奇怪。

★自成一家。空军作战体系已练成,在体系内,歼轰-7还有莫大的威风,该出场即出阵,总有出场机会,“飞豹”有“飞豹”的优势,经过多年改进,在技术上已经成熟起来。现在网友们嫌它在技术上老旧,不如歼-16好使。歼-16是好,够有多贵呀,装备批次稍晚一些的歼轰-7,还没有使用多长时间,我们要将其潜力挖进,要把它用出好来,更在训练上下功夫,在体系内多做文章,如“航空飞镖”比赛,不正能说明问题吗?航程与载弹量,正是“飞豹”的优势。

★讲好“飞豹”故事。我们知道,“飞豹”没出口,不是因为性能不好,而是威力足够大,军事发达国家不要,传统出口对象没有需求,因而只能为我军装备。本来研制之初,即为我军而设,不能说没有出口,就说“飞豹”有多差,经过多年研习,把“飞豹”的妙招和绝招,用对了地方,正自大有用场。讲好“飞豹”故事,要见了精彩,才会满意而归,开启光荣历史,“飞豹”也是不辞的。用于三海,提戈上阵,每能见之频频出动,编成内体现出自己的价值,练成者都是功夫上乘。如WS-9“秦岭”经过多少年的濡养滋润,已经做到了极致,拉动航空产业升级,多具苦辛;传说歼轰-7B,参加国际比赛,表现出极俊的功夫,受到多国青睐等等。


魂舞大漠


还是有必要的,因为战机的迭代并非想象的那么快,飞豹属于战斗轰炸机,主要任务是对海和对地攻击!虽然我军现在装备有苏30MKK和国产型号歼16,且性能相对于飞豹要好不少,但是苏30数量有限,歼16刚刚开始批量制造,除了稳定性需要时间磨合之外,产量一时也难以满足需求,更何况飞行员训练也需要时间,所以在数年之内,飞豹还是我军重要的攻击机!



飞豹的技术水平,在现在看来并不是很落后,要知道,最新型号的歼轰7A基本上是跟歼10战机同时出现的,也正是因为歼10抢夺风头,新飞豹才没有引起人们过多的关注,而实际上,新飞豹相对于老款有着脱胎换骨的进步,很像轰六K与老轰六之间的关系。



之前,由于雷达水平的限制,执行轰炸任务时,飞行员的目视很重要,所以空军的对地攻击要求轰炸机设计成双座并排的样式,海军则要求串联样式,结果导致空军一直没怎么装备飞豹,而新飞豹换装了三代雷达,有足够的对地攻击能力,不再需要飞行员的目视瞄准和投弹,所以自此空军接纳了飞豹作为中程轰炸机使用,除此之外,新飞豹使用了更先进的制造工艺,改进了气动外形,并升级了电传操作系统,使战机的机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虽然现在主流早已经是三代机,像F22歼20这样的四代机也不再是珍稀物件,然而对于轰炸机来说,其更新换代并不像战斗机那样紧迫,我国周边像俄罗斯等,也一直在使用苏24这样的老式轰炸机,所以从先进程度上来说,飞豹还是很可以的。

不过飞豹飞机摔得比较多,确实是一个问题!


博士讲军事


飞豹战斗轰炸机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1973年)开始进行相关项目论证和技术研发工作的,从这一研发时代背景来看,属于典型的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的战机产品,以当时最急迫也是国防建设中最薄弱的对海、对地攻击能力为主要战技性能来开发的。

当年的海军真是弱,都是一些051型驱逐舰撑门面,剩下的053型护卫舰用今天的标准来看都是小船小舰,基本上反舰以舰对舰导弹+火炮为主,防空更是薄弱,几乎全部依靠高射炮。面对敌方(当然你也知道敌方是指什么)的八八舰队、两栖编队或者航母编队,更需要从空中发动导弹打击,从而构建我们自己的空中打击力量。

面对这种需求,飞豹采用双发动力配置,而且选用的是英国罗罗公司许可生产的斯贝Mk202发动机,这款发动机也是美国F-4战斗机标准动力。动力强劲,再配上上单翼大后掠单垂尾总体气动设计,确保起飞重量达到27吨,依然能够达到1.7马赫数,且最关键的是航程几乎超过了但是空军和海军所有战斗机,达到了3000km,最大挂载能力达到10吨载荷,作战半径800-1500km。

当飞豹1988年首飞成功,1998年公开展示亮相,就向世人宣示了我国形成了有效空中打击力量。飞豹搭载C-802空对舰导弹,一架搭载4枚,低空掠海飞行,长途奔袭,这样就能够对敌方舰队形成一定的突击能力了。

之后进入21世纪了,这款70年代设计的战斗/轰炸机也就开始慢慢的落后了,当然这种落后是相对于我国其他新机型以及大国空军、海军装备建设而言的。

周边国家开始慢慢出现了第四代战斗机,海军舰艇也开始配置宙斯盾远程防空探测+标准II/III中远程舰空导弹系统,在这种防御网络之下,缺乏隐身能力、信息化、网络化作战能力飞豹就慢慢的乏力了。

不过我国现在的对海对空作战能力都是有了质的提升,四代机也已经服役,这些战机都是多用途的,可以代替飞豹执行同样的任务。

所以,正是应了一句古话:“长江后浪推前浪”!老兵不死,只会慢慢的凋零。


OK,关于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如想了解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老鹰航空坚持原创,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袭,回答中引用部分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侵则删。


老鹰航空


很有必要!谁让歼-16量产不行!

按说飞豹战机确实概念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来,但实际上我们发现这款战机和上世纪70年代提出攻击机根本不是一回事,虽然飞豹战机动力就是老式的英国斯贝发动机,但是飞豹战斗攻击机的航电、火控全是新的,特别是应用了最新的雷达技术,技术作战效能比可不是上世纪70年代攻击机可以能比。并且飞豹战斗机不论是中国海军型号,还是中国空军的型号都是最早都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出产的,并且最后一批次也仅仅是在2016年才结束。

怎么看飞豹战斗攻击机正当壮年,特别是战机的服役年龄,远远没有到高龄必须退役的岁数。并且我们发现当前中国空军、海军后继机型没有一款可以替代飞豹战斗机这么庞大的产量,飞豹战斗机产量突破350架,这么庞大的数量所代表着中国空军、海军强大的反舰、精度对地打击、反辐射作战等任务,几乎无任何机型可以替代。

现在总说歼-16多用途战斗机这个好那个好,咱们确实承认歼-16多用途战斗机确实非常不错,单单从性能上看超越飞豹战斗机一大截子,可问题是就歼-16多用途战斗机那么点可怜的产量,到今天不超过24架的服役量,怎么替换300多架飞豹战斗机庞大的数量!要想真正解决飞豹战机未来10年后的接班问题,歼-16多用途战斗机就得继续扩充生产线,加大战机产量、可维护性、可靠率等。


出鞘


飞豹总的来说还算不得高龄,最早的歼轰7是1994年服役,但数量不多;而大多数的歼轰7A是2004年后入役的,也才服役了15年,比Su-30都年轻多了。从性能上来说,它确实已经落后,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歼轰7是上个世纪80年代立项的,有相当多的技术指标参考的甚至是F-4E,比如多普勒脉冲雷达,“斯贝”涡扇发动机;放到今天已经完全落伍。歼轰7的低速机动性很差,不利于空中缠斗,遇上正牌三代战斗机还是招架不住的。




歼-16则可以执行歼轰-7的一切任务,还能做的的更出色。歼16不仅机动性远胜歼轰7,载弹量航程上也比歼轰7更强。所以近几年空军大批采购歼-16,至今已有近百架入役。歼10C也买了不少,歼轰7A却没有新增一架,新开发的歼轰7B也未获订单。


歼轰7B采用了大量复合材料减重,航电雷达全面升级,但气动性能没有大的变化。603所在飞机气动设计的积累和601,606所还是有差距的歼-16空战和对地都是一把好手

但是,你也不能因为它落后了就强制退役啊,美帝也没到这么败家的程度吧?歼轰7现役数量超过200架,大多数还是2004年之后服役的,结构寿命远远未消耗完。这200架要用歼-16全部换装的话,按6000万美元一架是多少钱?200架的后勤体系推到重来又是多少财力人力?所以歼轰7寿命未到,该大修大修,该维保维保,怎么着也得消耗差不多再琢磨换吧。你看空中自卫队最早那一批F-15J都30多年机龄了,不也还服役呢么……





所以能用还是凑合用吧,君不见空军哭穷用的都是歼7么……

歼7表示:哭穷这种活我来,豹子你往后稍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