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德軍南線與蘇軍激戰,可是中路與北路德軍幹什麼去了?你怎麼看?

準備著6


德國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可以簡單分為三部分:

南方集團軍群直指烏克蘭,奪取基輔和頓巴斯糧食煤炭,然後是南高加索的石油。

中央集團軍經佈列斯特、明斯克、斯摩稜斯克進攻蘇聯首都莫斯科,佔領蘇聯首都。

北方集團軍群經德文斯克、奧斯特洛夫,穿越白俄羅斯,摧毀列寧格勒。

這其中南方集團軍群下轄61個師,中路集團軍55個師,北方集團軍群只有29個師。

從兵力配置上看,希特勒對蘇聯南部最為重視,北部最為輕視。

但這不代表北方不重要。列寧格勒就是今天的聖彼得堡,是蘇聯最大最繁華的城市,也是蘇聯北方的商業工業中心和交通樞紐,還是波羅的海艦隊的基地,攻佔列寧格勒,可以控制整個波羅的海,取得芬蘭軍隊的支援,而瑞典的鐵礦沙就此可以暢通無阻地供應德國。

希特勒在戰役開始前高呼:

“彼得堡自然應該先佔領,而且要毀滅它,佔領和毀滅這個城市,不僅可以取得巨大的戰略利益,讓德國嚴嚴釘死彼得大帝打開的“歐洲之窗”,把波羅的海變成德國的內海,而且通過佔領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搖籃,還能瓦解敵人的反抗意志,摧毀他們的士氣。”

但看似簡單的列寧格勒,卻成為二戰最為慘烈的修羅場。

1941年9月8號,德軍徹底切斷列寧格勒與外界的聯繫,開啟了持續九百天的圍城。

蘇聯深知列寧格勒的重要性,斯大林下令,不惜一切代價堅守。此後雙方在列寧格勒每一寸土地展開激戰。由於城市被圍困,糧食短缺,1942年,列寧格勒所有的老鼠、鳥類、寵物都被吃乾淨,甚至出現人相食的慘劇。

即使如此,蘇聯也堅決不投降,為了支援列寧格勒,1941年底,蘇聯用汽車在冰凍的拉多加灣湖建立運輸線,支援列寧格勒。在德國飛機的轟炸中,數以千計的司機連同運送物資的汽車一起沉入湖底。

列寧格勒戰役也被認為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殘忍最血腥的圍城戰,其損失超過被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

要問北方集團軍群1942年在做什麼?告訴你,他們就在列寧格勒和蘇軍耗上了,一直耗到1944年8月10號。

比起陷入苦戰的北方集團軍群,中央集團軍群1942年的日子好過些。

莫斯科戰役失敗後,朱可夫信心大漲,尤其是1942年開春以後,朱可夫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反擊計劃,希望一舉圍殲德國中央集團軍群。

雙方決戰的地點選在了勒熱夫,這裡是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在莫斯科戰役後佔據的一個突出地帶,直接威脅莫斯科,朱可夫迫切希望拔除勒熱夫,徹底掃平對莫斯科的潛在威脅。

但朱可夫顯然低估了德軍的戰鬥力,尤其是中央集團軍的指揮官莫德爾,被稱為“防守專家”"東線的救星",他利用德軍對勒熱夫地形的熟悉,佈置了數道防線,面對蘇聯大兵團的進攻,層層防守,退而不亂,至1942年底,德軍擊潰了蘇聯的反擊,隨即放棄勒熱夫,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

從戰術上看,中央集團軍群的1942年是比較成功的,但從戰略上看,德軍的做法有待商榷,由於中央集團軍群囤積重兵在勒熱夫與蘇軍決戰,無力援助南線陷入苦戰的第六集團軍,最終蘇聯取得了斯大林格勒大決戰的勝利,這場勝利也被看做是東線戰事的轉折點。

1942年是蘇德戰爭最重要的一年,尤其是南線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奠定了戰局走向,此後蘇軍雖然在1943年初的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中失利,但很快在庫爾斯克戰役中找回來,至此,德國敗局已定。



日慕鄉關


1942年德軍將主要攻勢放在了南翼,在中路和北路上則轉入了戰略防禦,不過雖然轉入了防禦,但是中路和北路的德軍並不輕鬆,蘇軍一直在發起強大而又持續的進攻,這兩路德軍捲入了艱苦的防禦作戰,無力抽調兵力增援南路,甚至本身還需要陸軍總司令部的預備隊增援。


先說說北路的德軍北方集團軍群把,經過了1941年冬季的圍困,列寧格勒非但沒有出現希特勒預想的那樣崩潰毀滅,反而愈加堅強,甚至發起了反擊試圖和外圍部隊打破德軍的封鎖。形勢對德軍非常不利,為了圍困列寧格勒佔用了德軍一整個集團軍的兵力,對於1942年兵力匱乏的德軍而言無疑是不可取的。希特勒最終決定放棄原來的圍困戰術,決心通過進攻來徹底佔領這座城市,剛剛結束克里木戰役的德軍第11集團軍奉命執行這個任務,他們從戰線的最南端運送到最北端,希特勒希望這支剛剛拿下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精英部隊可以再次佔領列寧格勒這個同樣堅固的要塞。但是蘇軍搶先一步在列寧格勒附近發起了反擊,並突破了德軍的防線,剛剛趕到的德軍第11集團軍隨即捲入了激烈的防禦作戰,雖然他們成功了粉碎了蘇軍的進攻,但是自己的兵力兵器也遭到了損耗,無力執行進攻列寧格勒的任務,進攻列寧格勒的任務無疾而終。


中路的中央集團軍群在1942年並沒有任何進攻任務,他們的任務就是守住現有的陣地,阻止蘇軍的任何進攻,尤其是要確保勒熱夫突出部的安全,希特勒企圖在結束南翼的戰事後以突出部為跳板再次進攻莫斯科。也就是說這樣突出部仍舊被德軍所佔據,那麼對莫斯科的威脅就始終存在,斯大林顯然不會允許國家的首都始終遭受進攻的威脅。在1942年蘇軍的戰略大反攻中,在蘇軍最高統帥部的眼中,中央方向上的重要性甚至要高於南翼,所以蘇軍在對勒熱夫突出部的進攻比斯大林格勒方面的進攻投入了還要強大的兵力。最終中央集團軍群在得到了大量的裝甲預備隊的支援後粉碎了蘇軍的進攻。


總的來看,德軍的北路和中路都成功的粉碎了蘇軍的反攻,取得了戰役上的勝利,蘇軍的損失要遠遠大於德軍,因為德軍佔據著防禦上的優勢。但是從戰略上而言,蘇軍成功了牽制了這兩個集團軍群的兵力,而且還牽制了至少一半的預備隊到這兩個方向上,最終使得在決定性的南翼上對德軍形成了絕對的戰略優勢,德軍的夏季攻勢以完全的失敗而告終!


戰略論


對蘇作戰打到第二年,攻佔一個國家的首都雖然政治意義很大,但是對於蘇德雙方尤其是德軍來說,還是現實一點的好,雖然德軍數量龐大,武器精良,但是"颱風"行動集德軍全部精銳都沒能肯下莫斯科,如果42年在一味地加強中央進攻,很有可能出現南北兩翼弱化而給了蘇軍側擊的可能。德國雖然佔有大部分的歐洲,但是主要的油田就一個羅馬尼亞,鐵礦石還依賴瑞典,其他煤炭,橡膠等軍工所需原料隨著戰爭的進程還是很緊張的。

我們在來看看南線蘇聯,高加索的石油,巴庫的糧食,頓涅茨克豐富的礦產,這些無疑是非常誘人的蛋糕,如果德軍佔領了這些地方,德國的裝甲部隊就會擁有充足的油料一路狂奔在蘇俄的大草原上,如果有了這些原料德國的軍工也許又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而且從地緣來看,打下克里米亞半島奪取塞瓦斯托波爾之後,德軍已經擁有了黑海的部分水域,往南就是土耳其,鬼知道納粹和土耳其有沒有私下裡的接觸,我之前所看到的資料是"土耳其表示一旦德軍打下斯大林格勒,土耳其會加入軸心國參戰。"

綜上吧,南線實際可以的利益要遠大於中央和北方,丟了莫斯科,首都可以搬家到葉卡捷堡等任何地方,但是資源是死的,有了資源就可以支持戰爭!


猴大爺說


北線列寧格勒,中線莫斯科


霹靂3586


德軍應先滅了蘇俄魔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