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大明王朝1566》可能是大陆最好的电视剧之一,或者没有“之一”二字?

伊恩VV


《大明王朝1566》这部电视剧可以说是一批大叔全爆发的演技,特别是陈宝国演的皇帝,每个动作、眼神,都把皇帝这个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这部剧的演员都带着纯艺术的的心态来演绎这部作品。

大明王朝,除了演员高超的演技,还有里面一句句经典的台词最是让我难忘。因为这些让人拍案叫绝的台词成为了这部剧的点睛之笔,让这部剧更加的艺术化现实化,让其成了排行第一的电视剧。

  1. 做人做官,都要懂得“三思”,思危、思退、思变。知道危险就要避开危险,这叫思危;躲到别人不注意你的地方,叫思退;退了才有机会再来,慢慢看、慢慢想,哪出错了,以后怎么改,这叫思变。(吕芳)

  2. 文官的衣服绣的是禽,武官衣服绣的兽。穿上这身衣服,咱们哪个不是衣冠禽兽?(郑泌昌)
  3. 你这点道行,都降服不,朕也不要做这个天子了。(嘉靖)
  4. 吕公公,奸臣都一个个跳出来了,高拱一个,还有张居正(严世蕃)
  5. 小阁老,奸字怎么写知道吗?一个女一个干,就在昨天,你都取了第九个姨太太了。(高拱)
  6. 读书就是为了明理,明了理才有主张,明白该怎么做。但理一直在变化,不能死守。
  7. 做事情,不问能不能做成,要问该不该做。
  8.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胡宗宪)
  9. 只有架起锅煮白米,没有架起锅子煮道理吧。(高拱)
  10. 什么封疆大吏,永定河的绿毛龟都他稀罕。(锦衣卫)
  11. 历来造反的都是种田的人,没有听过商人还能闹翻天。(严嵩)
  12. 大明不能没有东南,东南没有胡宗宪。倭寇不能不剿,也不能全剿,胡宗宪在东南一天,我就倒不了。(严嵩)
  13. 有些事情看起来不到半两,但放上秤就是千金也扛不住。(杨公公)
  14.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胡宗宪)
  15. 大明能呼风唤雨的只有一人,就是皇帝,但能遮风挡雨的也只有一人,就是我。(严嵩)
  16. 裕王:“谁是大明朝的贤臣?”嘉靖:“没有真正的贤臣,贤时用之,不贤黜之。”
  17. 我大明朝没有造反之臣,只有死谏之臣。文官谏死,武将战死。
  18. 我大明王朝还有利剑吗?放在你们手里,再利的剑也要生锈。
  19. 你的头昂的好高啊,是不是想看天上的星星?(高拱)
  20. 朝廷不查你,我不查你,但上天会收你。
  21. 不需要你有多大的本事,懂规矩就是最大的本事。
  22. 黄河泛滥,我要治理,这就是朕为何罢严嵩父子等人的道理;反之长江一旦泛滥,朕也要治理,这就是朕为何罢黜杨廷和、夏言、沈链等人的道理。比方这个海瑞,自以为清流,将君父比作山,但水淹没了山头,这便是泛滥。(嘉靖)
  23. 吃蛋莫忘下蛋鸡,让我们一起认识这些鸡吧,呸,这些“下蛋的鸡”。(嘉靖)

一场人生一场戏,一部电视剧演的是人生百态。官场的尔虞我诈、阴奉阳违,跟我们所处的环境不会相差太多。

看了这些台词,确实句句经典,我也学到了很多,其中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不要你有多大的本身,懂规矩及时最大的本事。这些台词真实高级补品。


大国布衣


《大明王朝1566》目前豆瓣评分9.7分,位列国产电视剧的首位,另外一部《走向共和》同样评分9.7分,已经下降到第二名了。

只是这部剧首播的时候收视率较惨,后来又遭遇了十年冷藏,直到近两年才再次搬上了网络,也引起了一股追剧热。

一直想深度解读该局,但不同于《雍正王朝》,该部神剧更加烧脑,没有把握,不敢轻易下笔。

其实两部剧都是刘和平的编剧,所有也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单从第一集来看:

两部剧均是围绕一个话题展开,那就是国库没钱!

《雍正王朝》因为没钱,康熙帝要选一个能让国库充实的皇帝出来,从而引发一轮又一轮的夺嫡斗争。而雍正帝即位后,又围绕没钱,实行了一系列的新政,这之间又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争斗,一直到最后,这个问题也只是缓解,并没有解决。

同样的,《大明王朝1566》也是因为国库入不敷出,众臣和嘉靖帝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大家以为倒了严嵩就大功告成,岂不知即使他倒了,官员仍然贪污腐败,皇帝仍然挥霍无度。即使最后象征为民做主的海瑞见到了嘉靖帝,也被一句“无君无父”的话而面露愧色,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剧中一开始就是周云逸被廷杖而死,原因就在于他认为入冬以来不下雪的原因就是:

“宫内开支无度,阁衙上下贪墨,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这是上天示警!”

而在《雍正王朝》中也有这么一个人,也是借天气来说事,那就是孙嘉诚:

“京师久旱乃是朝中有奸臣!”

自古文人喜欢拿天气说事,总是希望能借天象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两个人都没有错,但是下场都不好,一个被廷杖至死,一个被年羹尧杀害。

在皇权社会,最忌讳的就是拿一些异象来抨击皇上,嘉靖帝让周云逸查一下三代以来盛世无雪的例证来证明,天不下雪跟人事无关,并且行刑前问他是谁指使的,可惜这个周云逸宁死也说:

“我是大明朝观天象的官员,传天意于天子,除了上天,没有谁能教我。”

同样《雍正王朝》中雍正帝问孙嘉诚,弹劾年羹尧到底是谁指使的?

孙嘉诚也是干净利落:

“是上天!”

那么他们两个的死除了惋惜以外,也就没有什么悬念了……

比如给皇上报喜,《大明王朝1566》中冯保见到天降大雪,让其他人禁声,自己跑去汇报嘉靖帝。在《雍正王朝》中也有一次报喜,当时的老十三胤祥和张廷玉却是命令张五哥带人满紫禁城大喊“西北大捷咯”!

同样是报喜,方式不同,达到的效果完全不同,甚至小命都可能搭进去。

但这个冯保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好干爹吕芳,吕芳开篇就有一至理名言,那就是什么叫三思:

“‘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退了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儿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叫‘思变’!”

同时把他派去裕王府烧冷灶,并指望他以后能救干爹,这剧情何其相似?

《雍正王朝》中,隆科多也有一个好六叔,也是告诉他一句至理名言: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

于是隆科多去烧了老四胤禛的冷灶,如果后来他不犯浑跟老八胤禩搞什么八王议政逼宫的话,他可以跟冯宝一样,笑到最后!

周云逸死了,嘉靖帝该出来表态了,什么叫权谋,这就是榜样: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随后嘉靖帝开始在宫内斋戒祈雪,第七天雪下来了……

至此,整部大剧正式拉开序幕,嘉靖帝的权谋之术确实牛,一方面他利用严党一派给他搜刮钱财,另一方面又启用清流一派用于制衡严派,同时他又有司礼监及其掌握的特务机构用来监视群臣,他就利用各方的矛盾,维系这其中的平衡。他们斗得越凶,对于皇权来讲,就越稳固,几千年以来,一直遵循这个道理。

尤其是嘉靖帝的敲钟执法,大臣们就要猜测他敲还是不敲,具体政令都由大臣说出,他不会说任何一句话,只会敲或者不敲。一旦政令出错,那就是底下臣子妄度天意,理解错了天子的意思,如果对了,那么就是皇上英明。

总之皇帝永远不会犯错,犯错的只能是大臣,当然,天不下雪这种事情,不属于这一类。

剧情最后,嘉靖帝审问海瑞:

“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能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

是啊,这个世界上谁是清官,谁是贪官?谁能说得清?

尤其是嘉靖帝那句:

“云在青天水在瓶。”

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你可以理解成让人们保持初心,不管是云还是水,总是那么纯洁,而他们都是水的不同状态而已;也可以理解成,云就是云,水就是水,云自然高高在上,水却是可以装进瓶子里;在剧中就可以理解成,无论忠奸,本质是一样的,一个离不开天,一个可以装进瓶,暗指皇权才是最终制衡的器具。

这部剧也给我们一个不同视角思考问题,那就是如果我们仍然寄希望于某一个特定的人,寄希望于这个人圣明,把本属于自己的希望交给他人。那么证明这部剧,算是白看了,而中国人,这个观念,千百年来,一直没有扭转。

换种视角看世界,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系列,即将开始,不同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该系列将更注重剧情的分析上面,朋友们,敬请期待吧!


杨角风发作


另类君斗胆开讲^_^

《大明王朝1566》作为神剧,一直是国产剧在豆瓣口碑的颜面。

除去口碑这个硬实力外,我想从两个方面阐述《大明王朝1566》的神走位!

一、存在感和影响力。

通常《大明王朝1566》都会和《走向共和》被人共同提及,两部剧的编剧都是刘和平,这是其一,而且这两部剧豆瓣评分都是9.7。

另类君说大家都不知道的第三点:这两部剧都是中纪委内部教育视频节目。

该剧由中央纪委监察部电教中心、北京天风海煦影视文化传媒公司联合摄制。谈及为何参与联合摄制,中纪委监察部电教中心主任王萍说,除了查处官员的腐败大案要案外,廉政文化建设也是中纪委的一项重要职能。《大明王朝》的题材正好与这一职能吻合,所以中纪委就参与摄制并提供许多帮助。

遗憾的是,《大明王朝1566》播出不久即被雪藏,而《走向共和》更是被禁播,令人不胜唏嘘。

二、演员实力。

海瑞的演员黄志忠算是男一号,他在剧中有非常出彩的演出,该剧杀青后,黄志忠还参与演出了《亮剑2》,但他在该剧中饰演的李云龙却饱受诟病,毕竟,李幼斌的演技无可超越,而黄志忠一味因袭李幼斌的戏路,邯郸学不了。

但,熟悉《大明王朝1566》的观众都知道,剧中主要人物,随便拉出来一个,都能和李幼斌饰演的李云龙比划比划。

这里举两个栗子:

先说反一号严世藩

他是内阁首辅严嵩的儿子,自己也是内阁成员,他的嚣张一出场就气焰滔天不可一世,大家看他这个造型,是不是和《人民的名义》中的高玉良书记一个样啊,对比高育良的深沉内敛,《大明王朝1566》中,张志坚老师是真的演技炸裂了!

再说剧终男神胡宗宪。

充满磁性的男中音,老成谋国的人设,兼济天下的胸怀,提拔任用戚继光的识人者明,这些光环集聚于一身,也只有王庆祥老师能够完美演绎。

试举两个最精彩的桥段

①、抗倭台州大捷战场。

胡宗宪居高临下,身边众副将相伴左右。

一群倭寇眼见大势已去,拿着枪铳攒射胡部堂,部属劝胡部堂暂时躲避,胡宗宪不为所动,任凭矢石搭载自己的甲胄上,凛然不惧。暴雨如注,在暴雨中,胡宗宪满脸雨水,面对倭寇最后的疯狂,巍然屹立的形象,寻常演员绝不可能演绎其万一。

以当时的场面,不难想象,胡宗祥为了维持东南抗倭大局,为了筹集粮饷,启用戚继光俞大猷这样的良将,不得不与严嵩严世藩虚与委蛇(后来还是和严世藩闹掰了),他矛盾的心情在这一幕场景中刻画的淋漓尽致!


另类文史


堪称奢华的全明星老戏骨演出阵容、精心打磨的优秀剧本、业内最顶尖的主创团队,这样华丽的形容用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丝毫不为过。然而这部优秀电视剧却经历了种种是非,期间被下架雪藏十年之久,最终与观众见面赢得一片喝彩。

张黎导演、刘和平编剧,陈宝国、黄志忠、倪大红、王庆祥、郭东文、赵立新、闫妮等人主演,在中国电视剧史上能与此阵容相比的剧集恐怕没有几部。

这部电视剧作品曾荣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长篇电视剧奖、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美术奖等中国电视剧最高奖,被观众称为“说透了几千年封建社会权力斗争”、“国产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巅峰之作”。

“禁播”疑云:十年“雪藏”,全赖芒果台的独播合同

关于所谓的“禁播”,其实都是捕风捉影的民间传闻。

2007年1月8日,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卫视首播,因为《大明王朝1566》被那年仍属一家独大的湖南卫视买断了版权,这意味着,这部盛装上映的电视剧只能在湖南卫视一家电视台播出。

电视剧播了一段时间后,湖南卫视忽然发现这部被业内盛赞的作品观众却不太买账,收视率还不如从韩国引进的二流青春偶像片。

为此湖南卫视经过权衡,决定停掉这部片子,由韩国引进的爱情偶像剧《达子的春天》接档,收视率果然又回来了,只是这么一部优秀的国产电视剧作品却遗憾的与观众失之交臂。

由于湖南卫视与本片出品公司签订了长达十年的独播合同,因此直到独播合同到期的2017年,《大明王朝1566》与在线播放平台优酷网签约,才得以在优酷平台播放。

十年后的2017年,观众群体更加多元、更有品味,早已不是2007年一窝蜂追偶像剧的水准了,再加上优秀网络剧带来的便利性和分众效应,使得《大明王朝1566》在优酷网一经播出,引发井喷式的口碑效应。

很多观众不禁赞叹,原来中国的影视人早在十年前就拍出了这么优秀、这么有内涵的电视剧作品。

剧情内涵:朝野政治斗争背后的名声之争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有一个副标题,叫做《嘉庆与海瑞》,这直接点名了本片的主旨和内涵。

《大明王朝1566》讲述了明朝嘉靖皇帝在位最后五年的故事:嘉靖年间,皇帝朱厚熜已经练道修玄了二十年,朝政被奸臣严嵩及其党羽严密把持,世间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实际上,这个王朝的军政、经济大权,始终还把握在嘉庆皇帝手中。

打破这个历史“均衡”的,是以清官海瑞为代表的忠臣良将们,他们眼见着百姓生活困苦,奸臣权倾朝野,因此誓为百姓讨回公道,匡扶朝廷的种种乱象。

本片并没有局限于老谋深算、嚣张跋扈的奸臣严嵩与正义凛然、一脸正气的清官海瑞之间进行的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殊死搏斗,跳出了惯常的官场戏、宫斗戏的范畴,在不漏声色中把根子挖得更深,给观众带来意外的惊喜。

倒掉了严嵩和他的朋党背后却浮现出王朝危亡的罪魁祸首,那个看起来始终无为而治、痴迷于得道成仙,却始终独掌大权、暗中翻云覆雨的嘉靖皇帝本人……

剧中成功塑造了正义凛然、公正无私的海瑞,他勇敢揭露封建社会的官场潜规则,试图打破荒唐与黑暗的旧有制度,直指封建制度的弊端与不足,却毫无悬念的倒在了时代局限性的最前沿。

陈宝国饰演的嘉靖皇帝看起来一直是仙风道骨,不食人间烟火,然而却是一个独掌权谋、把持朝政的幕后主脑。直到严嵩一党的倒台,高高在上的皇帝才真正付出水面。

从这部剧的字里行间中,观众能深切的感受到严嵩之所以如此狂妄而不自知,背后是皇权的纵容甚至默认,严嵩的所作所为虽然罄竹难书,然而这一切的因果,却与明哲保身、追求名声的嘉靖皇帝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此可见,本片站在了历史的高度,重新审视了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从现实的高度,总结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根源,是一部风格犀利、分析透彻的历史片佳作。


迷影生活


我感觉《大明王朝1566》确实是大陆最好的电视剧,是唯一一部电视剧里每个人都演成主角的历史剧。整个电视剧的叙事基调比较平稳,周围很多人看不进去,代入感很慢,但相信喜欢历史的人会很快陷入其中。

演职人员全部老戏骨,演技派,人物刻画细腻入微,栩栩如生,将每个角色表现的很立体,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同时这部剧中有很多官场生态的描写,中国能播出来,是电视剧文化的进步,感兴趣的真心推荐去观看。

下面就电视剧中我最喜欢的几个演员角色摘出,会发现都是大家熟悉的面孔,却完全不会出戏。不像现在很多电视剧,很多演员演每个角色都感觉是同一个人。

嘉靖皇帝,饰演者陈宝国,我认为嘉靖皇帝是明朝最聪明的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却能将各方势力平衡的很好。看看他的对手,严嵩,徐阶,胡宗宪等等。但其个人确实过于挥霍,玩弄权术。

胡宗宪,饰演者王庆祥,将胡宗宪的圆滑老成,一心为民,不结党营私,甘做孤臣刻画的淋漓尽致。

杨公公,饰演者王劲松,他的演技一直很受欢迎,亦正亦邪,混迹于勾心斗角的权谋中,却也有心里的一片感情的净土。

沈一石,饰演者赵立新,将制造局及商人之间的关系演绎的出神入化,最终却逃不过权谋的利害,详细的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严嵩,饰演者倪大红,大奸似忠仿佛是最贴切的评价了,严嵩和胡宗宪之间的师徒关系及各种无奈也是剧中一大看点。


Shirley西兰花


《大明王朝1566》,最好的电视剧,评分高,估计是看的人少。

比较起来,前半部,好于后半部。

前半部,着力于多方的斗智。谋划,看起来,算无遗策,而每每底牌翻开,结果出人意料。

而后半部,主角变成海瑞,就只有死扛的份了。

不满意的地方:

1、 嘉靖,演的用力过度,尤其是,最后与海瑞的面对面,不可能。嘉靖,应该是,阴。

2、 严世蕃,演的太蠢。

3、 吕方,前后,判若两人。

4、 李时珍,打酱油似的角色,看起来太奇怪,不如没有。

5、 李妃,每至关键时刻,总是一锤定音。这是将来万历朝的李太后,与张居正、冯保,构成铁三角,助张居正全面改革执政,仅此推定李妃的政治能力,太简单了。

6、 海瑞,展示清官海瑞的一面,而对于海瑞执政手段的另一面,没有表现。当然,可以理解。

7、 剧中人物的对话,引用了不少前人诗、话。这部分有点难,既要贴合剧情,更显睿智,毕竟是大明顶尖人物的对话,最后还要让观众理解,就算了吧。

最后,做为安徽人,剧中多次出现安徽。当时应该是南直隶,至大清朝,安徽才从江南省分出,取安庆、徽州各一字成省。


合肥2371143


  

  《大明王朝1566》拍得确实不错,是大陆最好的电视剧之一,但若说是最好的,却未必如此。

  为什么呢?

  因为豆瓣评分不能作为唯一标准!

  如果真搞一个普调,让大家选出最好的电视剧,答案肯定五花八门,然而,在最终的评定结果中,《大明王朝1566》极有可能连前10名都进入不了。

  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大明王朝1566》在普通民众中的影响力还不够大。至少不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名气大,就连《雍正王朝》的影响力,也比《大明王朝1566》也要大得多。

  比如在悟空问答中,大家随便搜索下就可以发现,有关《西游记》的问答多得不要不要的,就算同为历史剧,《雍正王朝》也有数以千条的问答,并且每个回答都会获得很高的阅读量,点赞率。

  反观《大明王朝1566》提问者聊聊,回答问题者不多,阅读量更是一般,至少远不如《雍正王朝》。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明王朝1566》只是在互联网上被也小部分人了解。

就算是在观众的心目中,《大明王朝1566》也未必能排第一。至少小编在看了一遍之后就不想再看,而《雍正王朝》小说至少看了三五遍,电视剧也看了一遍。小编唯一看了两遍的历史剧是韩国的《女人天下》。


叶之秋




个人是非常赞成这个观点的,这部电视剧剧本内容非常深刻,演员基本上也是清一色的老戏骨。不管是剧本还是演技方面都是没有什么好挑剔的。

《大明王朝1566》在豆瓣上能得到9.7的评分,这在近些年的电视剧里边是没有能超越的。这本身就是对它最大的肯定,也反映了张黎导演的精湛功底。


这部电视剧剧本有刘和平编写的,第一次把中国皇权专制时代的问题给找了出来。站在一个非常公正的立场上,对皇帝的本质做了剖析。

透过这个电视剧,我们就能看到皇权专制时代的弊端,皇帝的自私无耻暴露无遗。他直接告诉我们皇帝才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毒瘤,让那些讴歌皇帝的作家无地自容。



陈宝国扮演的嘉靖皇帝把皇权专制时代的皇帝的特征活灵活现的给表现了出来。作为半个皇帝专业户,陈宝国从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扮演皇帝,到了中年在演技方面更是炉火纯青。

嘉靖是中国历史上皇帝的一个标准样本,既自私又聪明,聪明全在于玩弄权谋,操纵政治,服务于自己的贪欲。

尤其是在电视剧最后,关于长江与黄河的论断。嘉靖皇帝把清官比成长江,把贪官比成黄河。清官可以帮助皇帝做那些明面上的事,贪官可以帮助皇帝做那些见不得光的事。

清官太多了,皇帝的日子就不好过,没有办法贪图享乐。贪官太多了,国家就会出现危机,分分钟停摆。清官和贪官都要用,让他们相互牵制,相互斗争,最后为皇帝所利用。



扮演严嵩的倪大虹同样是一个老戏骨,他扮演的严嵩更加立体化,更加丰富多彩。严嵩之所以能够在明朝担任内阁首辅20年,个人能力和用人的手腕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

严嵩的贪腐和自私就巧妙的被掩盖了起来,他利用嘉靖皇帝的贪为自己的贪污做掩盖。他还悄悄给自己的学生胡宗宪写信,让他不要把浙江的倭寇给消灭光。这样一来就能保全自己一党的性命和安危。



严嵩明白自己的靠山就是嘉靖皇帝,他警告自己的儿子:大明朝只有一个人可以呼风唤雨,那就是皇上。皇上呼唤的风雨,我遮挡了20年了,你们招惹的风雨没有人能替你们遮挡。

倪大虹把严嵩用另一种方式活灵活现的表演了出来,更接近历史上真正的颜色,避免了简单化和脸谱化。



黄志忠扮演的海瑞更是把这个无君无父铮铮铁骨的汉子表现的更加人性化。海瑞作为这部电视剧的重要人物,也正是通过他,把嘉靖皇帝身上的恶给表现了出来。

海瑞的这个角色既忠实于历史书中的描写,又从细节上对人性进行了刻画。海瑞对母亲的极孝和对皇帝的极忠,对朋友的极诚,在电视剧中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海瑞是一个画龙点睛的人物,通过他在浙江的审案,才把皇帝的自私和严嵩的贪腐给深深的挖掘了出来。也才有了千古流传的《治安疏》。

“嘉靖嘉靖,家家净也(嘉靖皇帝把天下老百姓的家底都给掏空了)。盖天下人不值陛下久矣(像你这样的皇帝,天下的老百姓,早就不想鸟你了)。”



一部上乘的电视剧,一定先要有一个好的剧本,再有一个好的导演,找出一批老戏骨,才能够把它给最准确的表达出来。

《大明王朝1566》的剧本由知名编剧刘和平执笔,就是单独拿出来当小说看也是极品。在张黎导演的呈现下,更是精彩纷呈。



最让人称道的就是这部电视剧中的大部分演员都是国家话剧团和各地方话剧团的演员。话剧不像电视剧,只可以现场直播。能把话剧演好的人演电视剧一点问题都没有。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在整体层面上超越了《走向共和》的电视剧,说他是中国大陆最好的电视剧丝毫不为过。


新知传习阁


《大明王朝1566》确实可以称作是大陆的优秀电视剧之一;但如果说是第一,确实还有待商榷。



《大明王朝1566》里面塑造了几个很棒的角色,比如嘉靖皇帝、严嵩父子、裕王、张居正、海瑞,以及大太监杨金水、丝绸商人沈一石等等各具特色的形象,反映了那一段波澜壮阔又有点儿诡异的历史。这部电视剧是刘和平创作的,他的功力确实让我佩服。导演张黎是个大腕儿,另外剧里边的几个角色都是老戏骨,把人物刻画得丝丝入扣,确实当成翘楚。

另外,我觉得近几年国产电视剧还有几部经典之作:



《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也是张黎导演的。剧中有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李鸿章、张之洞、康有为、孙中山等等, 反映了清末戊戌变法到武昌首义那一段历史。这部电视剧比《大明王朝1566》更加写实,虚构的成分更少,反映历史更为深刻,是一部近年少见的精品。



《北平无战事》。这部电视剧也是刘和平的编剧。它表现了北平和平解放之前,国共两党的地上和地下的斗争。里边的银行行长和银行襄理是最精彩的角色,遗憾的是刘烨的演技略微夸张,甚至有点无道理的嚣张,破坏了整部电视剧的品质。



《潜伏》。我看过这部电视剧的原作小说,很短,只有万把字。电视剧的导演姜伟同时也是剧作改编者,他花了大功夫,改编的剧本超越原小说一万倍。这部电视剧的特点是,每一集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精彩纷呈、环环相扣,让人欲罢不能。里边的很多谍报剧的扣子,是我以前没见到过的,刷新了谍报剧的高度,值得重重地记上一笔。


迷楼


《大明王朝1566》确实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但是它只能算是之一,并非独一无二不可动摇!我认为《大秦帝国黑色裂变》就完全可以媲美大明王朝,《康熙王朝》也可以与之比肩,《汉武大帝》亦可与之争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喜好,和而不同才是王道!

《大明王朝1566》讲述的是嘉靖与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奸臣严嵩党羽密布、权倾朝野,清官海瑞不惧强权,敢于向腐朽封建的皇权发起挑战。皇帝朱厚熜刚愎自用、练道修玄二十载,以一己之私始终把控着大明朝的军政、经济大权。贪官、清官、皇帝三权对立的故事屡见不鲜,民众也喜闻乐见,电视剧本身也拍摄得跌宕起伏,剧本、服装、道具、演员、历史都选得较好,可以说是一部优秀的历史电视剧!但是官场斗争的电视剧不免有从俗之感,也无震撼的历史使命感!



笔者认为《大秦帝国黑色裂变》是最优秀的一部历史电视剧,他给人的启示与震撼远远超过《大明王朝1566》!中华民族的原生文明成熟于战国时代,那时群雄逐鹿战乱纷争,在凡有血性,皆有争心的翻天覆地时代,诸子百家并起,文化艺术齐放,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时代。法家就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法家卫鞅只身入秦变法强秦,奠定了之后两千年的政治基础!


《大秦帝国黑色裂变》讲述了一段秦国浴火重生脱胎换骨的大变法事件!公元前362年,秦魏少梁之战后,秦献公中箭身亡,传位嬴渠梁。21岁的秦孝公嬴渠梁临危受命,继任国君,忍辱负重的与强魏苟合。其时六国鄙秦,不与会盟,且六国图谋分秦。秦孝公血书国耻石并向列国求贤。青年法家士子卫鞅入秦,以法家强国之论说服了秦孝公。卫鞅徙木立信、变法强秦,刑及公室,秦国变法震惊天下,各家称之为暴政。政侠墨家欲诛暴君强臣,秦孝公亲临神农大山辩说国政。列国混战,强邻魏国骤然衰弱,秦国趁势收复河西。卫鞅受封商君,最终秦孝公积劳成疾而逝,老世族趁机反击,商鞅选择极心护法,为国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