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陆军五虎将有曼施坦因、古德里安、莫德尔以及隆美尔,还有一个你认为应该是谁?

萧朗1022


纳粹德国的陆军名将太多了,不过要和曼施坦因、古德里安、莫德尔、隆美尔这四个人排在一起,个人认为最合适的应该是克莱斯特。龙德施泰特元帅太德高望重了,是德军军官团最具代表的人物,资历远比上述几个人要高,所以将龙德施泰特元帅列入多少有点不合适。



克莱斯特在二战爆发时是装甲集群司令,苏德战争时是第一装甲集群司令,在龙德施泰特元帅的麾下作战,当时克莱斯特的名气和古德里安差不多,是非常出名的装甲兵将领。在乌曼合围战、基辅合围战中表现突出,表现出高超的指挥造诣,不过克莱斯特最出名的并不是进攻,而是撤退,即其在担任A集团军群司令时在1943初率领集团军群撤离高加索的行动,整个撤退行动是在苏军的重压之下进行的,最终整建制的撤出了部队,为此克莱斯特也荣升陆军元帅之衔。指挥一支撤退的军队要比指挥一支进攻的部队更加艰难。




另一个比较合适的人选就是克鲁格元帅,他是少数几个几乎经历了整个战争的将领,是希特勒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克鲁格元帅尤其擅长防御作战,在战术上独特的造诣,不过在装甲兵的运用上不太高明,古德里安就曾批评过克鲁格元帅在装甲兵上的使用问题。不过克鲁格元帅的作战意志尤为坚强,即使在最艰难的情况下,也能镇定自若,从容指挥,1941年的苏军在莫斯科的冬季大反攻就是由克鲁格率领中央集团军群顶住的,仅凭这一点就可以称作是一名虎将。


大家心目中的第五位虎将是谁呢?


战略论


这个嘛……有人说到龙帅,可是从道理上来讲,龙德施泰特根本不可能出现在这份名单上面,毕竟,他的资历实在是太高了,你这是拿龙帅和这些晚辈去名誉,那这个是不是有点太跌份了?

其实我觉得纳粹之鹰凯塞林应该是挺适合这个名单的,并且可以加进去。

从道理上来讲,要成为一代名帅,就必须要有独自代理一支军队,并且能够拥有优秀的战绩。

从他例举的四位将领来看,确实无可争议,这四位将临可以说将纳粹德国军队一半儿的风骚全给抢了,你比如说曼施坦因策划闪击法国的计划,最终时刻得到希特勒的采纳,并且帮助德国短时间之内击败了法国,在这之后,进攻前苏联的期间更是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在南线战场的时候,攻克萨瓦斯托波尔要塞,并且在接下来的防守反击仗里面多次硬挫了朱可夫的锐气,以致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盟军方面要求曼施坦因出任当时北约的军事顾问。由此可见,当时战争双方对于曼施坦因军事才能的认可,这个人无可争议。

至于说隆美尔,他是在北非战场的时候独自带领一支军队击败了夸张的英国军队,如果不是英国的统帅部最后脑子被驴给踢了,派遣蒙哥马利这样稳成持重的人来北非战场的话,说不定隆美尔真的能创造军事奇迹。但是隆美尔能够把战争打到这个份儿上,也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才华。

而古德里安组建装甲军以后,装甲军由于德国闪电战的运用以及对于装甲集团的集中使用,使得古德里安多次率领装甲集团深入敌后,实行战略包抄,闪击波兰闪击法国以及对前苏联早期的一系列的陆上军事力量的行动都是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担当急先锋,古德里安对于战场形势的正确判断也是让德国在一开始的闪击战里面屡试不爽的真正的推动者 包括曼施坦因在她的进攻法国的计划里面也多次的去请教过古德里安的意见,古德里安把他排入到五虎将里面,也确实没有任何争议,毕竟,德国装甲军跟他的荣誉是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的,德国装甲军美壮大一分战功,每成长一分,他都得领一份功劳,没有,他为德国装甲军的倾心付出,德国人想要发动闪击战,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至于说莫德尔在德国人几乎都快放弃东线战场的防御的时候,这个人率领少量军队阻止了前苏联在夸张比例的军队的兵力的进攻之下的攻击,从这点上来讲,莫德尔也可以做到独领一军,并且能够独揽大局的这种能力,把他列入到名帅之列,也是可以的。

所以说,综上所述,如果想要跟这四位同列,首先资历上面来讲,不能是德国老一辈的人,也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当长官,并且沿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担任长官的那一批人,是直接被pass掉的。

那么接下来就是从同一辈里面开始挑选人才,遍览整个德国的统帅部以及德国军事将领,我就觉得凯塞林应该可以担任,当然,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个人,这个人是德国的一名空军元帅,不要小瞧了这个空军元帅,偏偏是这个空军元帅最后稳住了意大利的防线。

他是在隆美尔第一次兵败北非的时候,上任意大利的统帅部,然后在盟军强大的海空军力量面前,组建了一条空中走廊,(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帮助隆美尔快速恢复元气,所以说她一开始是站在隆美尔背后的那个男人。

后来,北非战场实在支撑不下去了。隆美尔兵败北非,这个时候德国统帅部形成了两种意见,说到底怎么防守意大利凯瑟琳自己提出了意见,说按照我的意见来,我可以防守住意大利,德国统帅部也同意了,但是他们的观点就是她也守不住意大利。等到他守不住意大利以后,再根据德国实际情况,在进行防守,结果他守住了防线,在德国人本土陷入内战的时候,意大利方面一直底挡住了盟军进攻的压力。

知道柏林失守,凯瑟琳才率领着一部分的军队向盟军投降,从这一点上来讲,凯瑟琳单独领一支军队,并且能够进行有时的作战的能力,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他有资格进入元帅的行列,只不过他的名气并不大,不能够称为名帅,这个人是有能力的,但是可惜他的能力体现的太晚了,即便是很晚,他所创造的战果也是让人可以侧目的。


漩涡鸣人yy


还有一个我觉得一定是冯 克鲁格元帅,克鲁格元帅参加了波兰战役,法兰西战役。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值得一提的是,在对法国的作战中,克鲁格上将所指挥的第四集团军,在对比利时的作战中,首先突破了由比利时军队防守的乌尔特河阵地,同时迫使比利时军队被压迫到马斯河对岸,同时打退遭遇的法军,控制了马斯河,打破了法军企图控制马斯河与马滋河阻挡德军的计划失败

总之,法兰西一系列的战役,克鲁格率领的第四集团军。打败了比利时军队。法国军队,英国军队。对于盟军的敦刻尔克撤退,是主要触发者之一

接着是进攻苏联,克鲁格元帅也立下赫赫战功,有意思的是,在此期间。他和古德里安将军因为进攻速度快慢的问题发生了很多次争吵。古德里安要求速战速决,克鲁格元帅希望能稳一点。也因为希特勒最高统帅部不断更改作战目标。加上各种因素和分歧,导致古德里安的速战速决计划失败。

1941年12月,希特勒自任陆军总司令,克鲁格元帅被认命为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对此与苏联展开了一系列的战争,展现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华。

此后,克鲁格元帅因为卷入到刺杀希特勒的事件中,迫于压力,和隆美尔一样服毒自杀。

对于他的军事才华,我觉得除了以上四位。就是克鲁格元帅了



电动小马达啦啦啦


能与这4位军事大家比肩齐名的德军将领,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装甲兵将领出身,第二,精通闪击战战术,第三,有与这几位一样,有值得一提的战功。为此,我推荐德军装甲兵上将赫尔曼•霍特。

赫尔曼·霍特出生于普鲁士一个医生世家,但他并没有继承老爸的衣钵救死扶伤,而是早早就参了军,并在一战中主动申请调往一线。一战德国战败后,受制于《凡尔赛和约》的德国国防军人数锐减,不过赫尔曼·霍特仍旧以步兵师参谋长的身份,留任于号称“德国精锐的4000人陆军将校团”。

既然能够留任其中,足见赫尔曼·霍特有着过人的军事素质,而他的才能等到希特勒上台以后,更是被迅速放大。由于其作战思想受到了决策层的重视,赫尔曼·霍特开始了惊人的升迁之路,甚至在1938年11月1日这一天,连续两次升职,上午刚刚被提拔为步兵上将,紧接着下午又升任第15军军长。

1939年9月1日,窥探已久的希特勒下达了入侵波兰的指令,赫尔曼·霍特也在欧洲战场上迎来了自己的二战处女秀。他麾下的第15军隶属南方集团军群的第十集团,负责对波兰军队的主攻。此次战役,赫尔曼·霍特的机动化作战思想得到了很好的实践,第15军以惊人之速撕破防线杀入波兰境内,并在此后的大规模集团军群的歼灭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只是这样的战果还是远远不够的,次年5月1日,法兰西战役爆发后,赫尔曼·霍特指挥第15军第一个突破了缪斯河防线,为之后的布列斯特突袭行动中大败法军埋下了伏笔。闪击波兰和法国的辉煌胜利,让赫尔曼·霍特声名鹊起,他和他的装甲部队开始冉冉升起。

不过,真正让他跻身一流名将之列的战役,还要数基辅会战。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计划正式启动,赫尔曼·霍特与古德里安这两位装甲界的领军人物首次合作,分别率第三和第二装甲集团军向明斯克地区进击。还没等苏军弄清楚到底是怎样回事,二人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基辅包围圈,并利用装甲作战的协同作战优势,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合围战,最终歼俘60余万苏军,震惊世界。

接下来,无论是在乌克兰的防御作战给冒进的苏军以致命的打击,还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一举歼灭铁木辛哥指挥的苏军精锐,又或是在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中全歼波波夫坦克军,从个人的战绩上讲,赫尔曼·霍特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过到了1943年的下半年,由于希特勒的错误预判而把战线拉的过长,导致德军出现了兵力不足的问题,在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装甲会战——库尔斯克战役中,赫尔曼·霍特虽然取得了1:3的伤亡比例的战果,却依旧因为兵力不足而惜败于源源不断的苏军。

同年11月,同样是因为兵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导致了基辅防卫战的失败。此次失败,彻底惹怒了希特勒,赫尔曼·霍特亦因此被免职。自此以后,霍特退出了战争这个大舞台。



临时客


冯·伦德斯特是二战期间德国军界年事最高、资格最老的陆军元帅,也是一位具有典型普鲁士传统的军人。他参加过一战,20年代已经是国防军中将,1938年以上将军衔退役,但一年以后即恢复军职,并在波兰战役时出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当他率军突破不堪一击的波兰军队防线时已年届64岁。1940年西线战役开始后,冯·伦德斯特率A集团军群经阿登山区向英吉利海峡成功突破,对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并由此晋升为陆军元帅。苏德战争初期任“南方军群司令”但因此在罗斯托克战役中失利而被撤职。此后他于1942年至1944年两度出任西线总司令时,战线已经快后退到德国西部边境了。1945年战争结束时分冯·伦德斯特为盟军所俘并囚于英国,1949年因病获释。1953年于汉诺威去世。战后冯·伦德斯特曾对盟国提审人员谈到他重返西线时的心情:“就我个人而言,战争在那时已经结束了。


历史子午线


隆美尔不够格。不就是用十几万意大利垃圾军打败了更垃圾的英美军,才成全他的名声的吗?本来一个平庸的将军当了元帅,古德里安到了强大的苏联战场,没能打败苏联 当不了元帅。


为平746


本人觉得首先这个命题有误,除曼帅外其他三个只能算作将才,从这一层面上没有可比性,德军著名就将才太多了不好比,只能说谁更出名。帅才的话首先是曼帅不接受反驳,其次龙帅,凯瑟琳,博克等等


黑子114


保卢斯元帅。德国陆军元帅。入侵苏联的南方集群司令。入侵苏联之初,曾经在乌克兰成功俘获苏联的整个西南方面军(20余万人)。但是兵败斯大林革勒城下。


龙场初心


克鲁格!指挥过中央集团军群。防御大师。


渊源166339088


当然是有“沙漠之狐爫之称的隆美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