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为什么很多男人选择娶亡妻的妹妹?比如二叔的父亲在秦氏死后娶小秦氏?

姒莞萱


乍一看,《知否》中娶了亡妻妹妹的男子还不少,顾老侯爷娶了小秦氏。沈国舅娶了小邹氏。可是这二位似乎在小姨子进门之后日子过得并不太平,他们两个娶了妻妹,也出于不同的目的。但按照当时的婚姻制度,别说娶亡妻的妹妹,就是媳妇儿还活着想让小姨子做妾也完全是合理的,很多男人也会这么做。

这种娶姐姐搭妹妹或者姐姐死妹妹填的联姻方式由来已久。周朝时,女子出嫁,多有陪嫁跟随。这些陪嫁女被称为媵妾,通常都从妹妹里选。这样即使姐姐怀孕了不能再伺候姐夫,妹妹也能接替姐姐,把姐夫留住。姐妹不管谁生了孩子,都自带母家的血统,那继承权就牢牢掌握在自己人的手中,不至于旁落到其他女子的孩子手里。古代的婚姻,本质上是两个家族利益的结合,继承人就是利益结合的延续。出嫁女子为了自己的后半辈子能够安稳,一般也是乐意让妹妹来做妾侍的。即使她不愿意,家族为了延续也会迫使她屈从。后来媵妾制度慢慢消失了,自家姐妹接替嫁给同一个男人的事却一点没少。

古人的医疗水平有限,女子生孩子危险性很高,加上结婚又早,很多女子因为生产,年纪轻轻就丢了性命。曾经的丈夫成了鳏夫,为了血脉的延续总不能一辈子单身,那就必须要找个填房。虽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但窝边有草何必到处找?小姨子闺阁未嫁,平日接触又多,彼此熟悉,跟亡妻外形也相似,干脆就娶来当填房。岳父一家满意,家族利益得以延续,自己也省的再去物色其他女子了,续弦的风险降低了很多。所以男女方的家庭都愿意让妹妹为姐姐续弦。

娶妻讲究要娶贤,古代女子的精神修养和品德建设大半源于家教。大家普遍的认知标准就是姐姐人品好,脾气好,妹妹也差不了。所以姐姐去世,最让姐夫放心人品托付家庭的人就变成了小姨子,不娶她都对不起自己。再说填房这件事,多少有点让人忌讳,毕竟原来的正房主人已经去世,再住同一间屋子的女子心里肯定别扭,但妹妹一般不会嫌弃姐姐,日子也就没那么别扭了。


剧中老侯爷在白氏去世之后,续娶了大秦氏的妹妹小秦氏。大秦氏作为老侯爷的发妻,在世时和侯爷的感情是非常好的,如果不是为了家族利益,必须要逃过亏空公款的大难,顾老侯爷说什么也不会娶白氏。白氏死后,老侯爷对大秦氏去世的愧疚让他产生了想要补偿大秦氏一家的想法,这才迎娶了大秦氏的妹妹小秦氏做填房。可个人觉得大秦氏的死,其实隐藏的故事也挺多的,细思极恐,小秦氏也很可能跟姐姐的死脱不开关系。

至于沈国舅娶了小邹氏做妾,则是对亡妻的一种怀念。在禹州过苦日子时,大邹氏和国舅的感情很好,却为了保护皇后失了性命。皇后和皇帝都觉得愧对邹氏一家,不能带着人家享福,还让人为自己送了性命。为了加以弥补,才把小邹氏也许配给了赵国舅。让邹家能够名正言顺的享受皇家的荣耀。

至于能不能对孩子好,大猪蹄子们都是理想主义者,觉得亲姨不会亏待了自家外甥。可到底不是亲生的,从古到今好后妈实在是少,这个跟娶得是不是小姨子没有关系,只在于人心是不是足够善良。


萌萌小笑笑


这主要是出于对血脉后代的安全性,以及对家族利益的考虑。

实际上,在古代,男子娶妻,一口气娶姐妹俩的还真不是少数,民谚云:小姨子的屁股蛋,姐夫占一半。嗯,很粗俗,但是很有道理。

在古代,医疗卫生条件低下,生产是一件非常有风险的事情。不但平民,即便是皇家,幼儿的夭折率放到今天看也是非常恐怖的,产妇的死亡率就更是惊人。中国古代强调坐月子期间不能见风,要“捂”,现在医学告诉我们这是错误的,这实际上增加了产妇的死亡几率。

那么,有一个问题就要很现实的加以考虑:失去了生母的幼子,其存活可能性是大大降低的,尤其了有了后妈之后。

后妈这个问题,放到现代都没有办法很好解决, 更不要说古代了。真遇到个狠心的后妈铁了心要弄死前任留下的孩子,很多时候即便是父亲也保护不了。古往今来案例多多,就不多说了。

那么,娶小姨子就成了一个非常经济、方便、可行性很高的方案。

首先,取了小姨子,依然可以维持夫家和岳家的关系。在古代,大家族之间的婚姻,不可能是基于爱情,更多的是基于利益。张家和王家借着姻亲勾搭在一起,携手走上共同发展的道路,结果张家嫁过去的媳妇死了,那之前的合同就有报销的风险,嫁个妹妹过去可以继续维持两个家族的利益。

其次就是,小姨子嫁过去,再怎么狠心,一般也不会对亲姐姐的孩子下毒手。更有助于家族内部团结,有利于后宅稳定。

所以,就会出现题主所问的情况。这个其实不算夸张的,古人很多笔记记录里还多的是一步到位的解决方案:娶姐姐送妹妹,双保险。耶!

古代男人真是幸福啊……唉、、、


郝子曰


大家好我是历史真鉴。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知否》中娶亡妻妹妹的现象,很早就有这种婚配方式。这种婚配方式叫做表姊妹婚,又叫媵婚。

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表姊妹婚是舜帝,他同时娶了尧的女儿娥皇和女英。

春秋、战国时期,表姊妹婚非常普遍。《尔雅·释亲》中记载"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后来,经过时代的变迁,还出现了同宗姊妹陪嫁的现象,称为媵婚。

比如历史上的赵飞燕与赵合德、大周后与小周后等等。、

清朝中也有滕婚现象,比如孝惠章和淑惠妃、珍妃与瑾妃等。

等到了现代社会,随着西方文化的引进,以及中国文化的演变,这种现象已经很少出现,从现今道德和伦理上束缚了大多数人,但也有例外。

滕婚的好处:

首先,在最早的滕婚,是姐亡妹替。姐姐去世后,遗留下的孩子成为最大的问题。而续弦妹妹,解决了这样的社会问题。遗留的孩子和小姨是有血缘关系的,这样就避免了,因为没有血缘关系而导致的虐待问题,会很少出现。

第二,滕婚会使原亲家关系不会疏远。俗话说,择良婿。既然有姐姐在前边,对于姐夫的人品以及家庭情况很熟悉,可以放心嫁。再者,古代非常注重联姻关系,姐姐去世,不能因此断绝了两家的联姻。联姻不只是婚姻的关系,还涉及政治、利益等等。


历史真鉴


选择续娶亡妻的妹妹,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有许多好处。一,使两家之好能够延续,不至于因妻子的死亡而疏远了关系。二,现任会因血缘关系而更好的照顾前任留下的子女。三,因为续娶的女孩身份相应低一些,可以更好掌控现任。 但事实上,除了第一条可能有很好的保障外,其他两条都形同虚设。

先说第二条,虽然是自己的亲外甥们,血脉相连,比起外人,似乎更可能很好照顾,但有了子女,自然要以自己的子女为主,在涉关子女利益方面,没有几个大公无私,先人后己的,这就是为什么小秦氏要利用顾廷煜对付顾廷烨的原因了。因为顾廷煜虽是小秦氏嫡姐的儿子,但与小秦氏亲生的儿孑顾廷炜相比,顾廷煜和顾廷烨一样,是顾廷炜承爵路上的绊脚石。利用他对付顾廷烨,两个人鹬蚌相争,顾廷炜正好得利

一般被送去做续弦的往往是庶女,因身份比较低,大多庶女对嫡女有一种天然的嫉妒与敌意,当嫡姐活着时,她会迫于形势,对嫡姐唯唯诺诺,但当自己成为主角,掌控男人时,自然有仇报仇,有怨报怨,而这些怨仇也因嫡姐已死被迁怒到嫡姐所生的子女身上。

再说第三条,有的嫡母以为把庶女送出去后,可以把她的姨娘做人质,甚至暗中让庶女喝下避子汤儿等,但若不能得逞,庶女有能力时,会把这一切屈辱报复在嫡女所出的子女身上,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萍风竹雨123


知否:为什么很多男人选择娶亡妻的妹妹?比如二叔的父亲在秦氏死后娶小秦氏?

  婚姻制度里,既允许一夫一妻多姬妾制度,男主外女主内的情况下,也需要有人主持中馈,而妾室大多数朝代都不能扶正(可以有例外,但不普及,有些朝代会受到严惩),于是,男人的原配去世后,必须续弦,否则家中大事无人主持,子女无人教育,动摇社会根基,后果相当严重。

  题主问为什么很多男人选择娶亡妻的妹妹,我觉得吧,在必须续娶的前提下,妻妹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举个历史上的例子,司马炎的第一任皇后杨艳。武元皇后杨艳生病后自知不久于人世,但是担心司马炎会把他宠爱的胡夫人立为皇后,担心自己儿子司马衷的地位不稳,于是临终前再三请求司马炎,说:“叔父杨骏的女儿杨芷才貌兼备,愿陛下选她来备六宫。”后来,杨芷入宫,成为司马炎的第二任皇后,而司马衷也因此而保住了太子位,后升级成皇帝。(至于这厮的质量问题,不忍细说。)

  杨艳的想法,其实是大多数女人乃至女方的想法,而这,也代表了男人一部分的想法。

  从家族利益上来说:正室都是经过三媒六聘,走过大量程序而来的高门大户,至少是门当户对的存在。这样的女子过世后,男人再娶妻妹(管她是嫡是庶,是嫡系还是旁支,或许会按权势来选定女子人选),也都还是同姓,可以保证男女双方仍然在同一条战线上,共同向前。女方为了巩固先夫人的地位而进,男方为了稳定妻族的势力而续,共赢。在这一点上,司马炎就是最好的例子,弘农杨氏可不是一般的贵族,而司马家族的势力也非同寻常,互相延续才是最好的。

  从感情上来说:先夫人留下的子女,一般而言是嫡子女,尤其是嫡子,权益相当多,但是续弦所生的子女也是嫡出,如果正妻之位换了人,先夫人的子女地位相当尴尬,很容易出岔子。但是续弦和先夫人同宗甚至是同父母,那问题就没有了,继任对前任的孩子,感情上会比他人要更亲近一些,而且无论谁的儿子继承家业,都是同一姓——至于里面的妇人之计,那另说,不管怎么样,打断骨头连着筋,肥水没流外人田。如果后夫人没有生养,更容易把感情寄托在这个嫡子身上,很明显,他们是一条船上的人,必须互相依靠。对于男人来讲,当初的深情厚意,现在可以转移一部分到现任夫人身上,也是另一种纪念,当初顾老侯爷娶小秦氏,沈国舅娶小邹氏,大致上也是这么想的。

  从礼法上来说:这是媵婚制的延伸。媵婚制是从春秋时期就有的婚姻形式,女子出嫁时必须以妹妹或者同宗女子陪嫁,真正的带着嫁妆带着妹妹们嫁进来的,比如说怀嬴嫁重耳,同时五人,相当地壮观。这当然是男子的特权,也是女方为保证利益的一种方式(路途遥远,万一路上正主挂了,还有人顶上,万一男人不喜欢,还有备胎)。比如说天子娶后,三诸侯来媵,媵再带人嘿嘿,一大排……历史上有不少这样的,除了怀嬴,还有大家熟知的《三国演义》里的吴国太,清廷里多的很,他们都是这么个类型,姐妹同时进门。

  《知否》里的男人娶妻妹,还是有点不同,因为这些妻妹,不是陪嫁,而是填房。当然了,虽然进门有先后,但是作用是一样的,为了稳定双方家族的利益,为了延续男人曾经的感情,为了子嗣的将来。只不过书里续娶的几个人,在这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好,恃宠而骄的,笑里藏刀的,最终都因各自的私心,使得最初的美好,走向毁灭。(文/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古代的婚姻很多不单单是两个人的联姻,也是两个家族的联合,亡妻去世后,娶亡妻的妹妹的能够使得两个家族之间的联合不因原来发妻的去世造成的空位而受到影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一仍其旧,继续维系秦晋之好。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如果亡妻留下子女,亡妻的妹妹作为继母兼姨母,理论上比起其他身份的继母更加能够疼爱关怀,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

(历史上的吴国太是孙坚的正妻武烈皇后的妹妹)

(李煜和小周后剧照)

小姨子可能在姐姐姐夫省亲的时候见过姐夫,彼此有所了解,可能也是能够走到一起的一个原因——虽然在古代,这个原因的分量并不是很重。


谈古论金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分析和理解的。

在古代人们一般都很讲究礼数和传统,很多事情都是中规守矩,不敢破了风俗。


如果结发之妻离世,多数会选择未婚的小姨子迎娶,原因应该是这样吧!

一:都是一家人,比较了解,而且姐妹间一般相貌和性格都会比较接近,通过婚后生活,与小姨子接触较多,姐夫对小姨子心生好感比较常见。


二:肥水不流外人田,况且如果有孩子的话,与外人相比,孩子更容易接受小姨做继母,本身就比较亲近,而且小姨做妈妈肯定比较心疼孩子,这样孩子会更加幸福一些。


当然如今的社会已经是非常开放和自由了,根本不会再受这种约束,不过现实生活中也依然会有这种情况出现的,估计更多都是为孩子着想的吧!


雅洁侃侃乐


古代的婚姻是两户人家的联姻,当初考虑结亲是有双方的利益所在的。即使发妻过世,如果两方的利益依旧存在那么继续这桩婚姻是最好的办法。还有一种是发妻留有子女,如果外家以照顾子女为由要男方续娶发妻妹妹,男方大概是不会拒绝的。

至于感情,样貌,那都是扯淡,发妻就已经是盲婚哑嫁,小姨子更不可能经常见到姐夫。


岚诺-苾璃


基于利益相连吧


史诗杂谈


我小学同学家就是这个情况 自己奶奶生了她爸爸 后来去世了 爷爷就娶了小姨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