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了骨刺要多鍛鍊才能磨掉!人的膝蓋越用越靈活!這些說法對嗎?

中老年保健雜誌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骨刺是怎麼來的?

現代醫學並沒有“骨刺”的診斷,骨刺在英文成為osteophyte,也很多人將其稱為"骨質增生"。

為什麼這麼稱呼呢?一來是醫學具有專業性,這樣描述一方面有利於普羅大眾理解這個“病”,二來照個X光片,骨質增生通常非常直觀,通俗易懂。所以跟病人描述的時候便於理解。

骨刺有用嗎?

骨刺對於人體來說是一種自我保護及穩定機制,其形成與局部應力刺激成骨有關。這個其實也很好理解,重力(應力)對於骨骼的發育及成長是相當重要的,所以宇航員失重狀態容易骨丟失。所以有應力刺激的地方,骨頭就會往那個方向生長,就像向日葵🌻依賴太陽一樣。

對於膝關節的骨刺,有很多原因可以引起,較為常見的是膝骨關節炎。這種骨刺的治療應該是在明確診斷的基礎上進行。

1.很多朋友會相信有骨刺了,那我可以找小針刀或者各種民間辦法,把骨刺拿掉不就完了。這個是很不可取,會造成膝關節的不穩,完成骨丟失,甚至加速骨關節炎的進展。比如關節裡面的骨刺會磨損關節。

2.有病友說我不拿掉,我針灸,吃中藥能把骨刺吃下去,這個是不可能的事情。

3.骨刺就會痛。這個觀點也不全對,很多時候骨刺只是始發因素,疼痛可以是滑膜炎引起,與骨刺無關。

4.還有一個誤區就是這個題目所體現的,通過增加膝關節的活動去磨掉,這個是不可取,不正確的。膝關節周圍的骨刺增生通過活動並不能磨掉,相反,還會刺激生長。假如是膝關節髁間窩的骨刺,有時候或許能磨掉,但一旦掉下來在關節腔就成為了遊離體,加速軟骨磨損會加速。

1.假如骨刺遊離,掉在關節腔,影響膝關節的屈伸,這個時候肯定最好選擇關節鏡治療,把骨刺拿出來。這是很常見也容易忽視的。

2.假如只是單純的膝骨關節炎的附帶品,那我們還是要抓主要矛盾,即延緩軟骨退變及關節炎進展。這個時候,可以適當補充氨基葡萄糖、軟骨素等一些成分(食療、保健品或者藥物等),關節腔內補充潤滑液,保持關節軟骨的營養及潤滑,減少磨損。

3.提升鈣質 ,多補充奶製品,年輕時多鍛鍊,增加骨密度,特別是女性絕經後,會有大量鈣質流失,改變軟骨下骨的骨重塑過程,這對於骨關節炎也是誘因之一。

4.膝關節的保養需要遵循動靜結合的法則。整天不懂,關節軟骨得不到營養,因為關節的活動擠壓關節液可以給軟骨提供營養。假如過度運動,超過關節的符合,也是會加速骨關節炎發生的,這個很多運動員都是前車之鑑。

5.加強適度的,循序漸進的體育運動,增加肌肉力量,提高關節穩定性。同時做好運動前的熱身,減少創傷性關節炎發生的幾率。

6..關注鞋子的磨損習慣,如果出現一邊磨損嚴重,說明膝關節力線很有可能出現問題,需儘早矯正,避免膝關節磨損。女士們,還要儘量少穿高跟鞋。

7.減重,保持適當的BMI指數值。少爬山,少上下樓梯,膝關節的畸形如O或X型腿可以預防性干預。

#清風計劃#


骨科張還添醫生


這種說法比較粗俗,但有一定道理!

先要知道,任何人都會有骨質增生,而增生的位置不同,如果你是久坐人群,嚴重缺少運動,那膝關節就有可能是骨質增生的主要陣地。

飲食作息混亂,久坐,會使循環代謝變差,尤其是下肢,肌肉萎縮,運動吃力,容易發炎積液,這都會使骨質增生加速形成。

正確的使用膝關節,前提必須有足夠的肌肉功能,肌肉控制關節運動,適量的運動是有助於骨性關節炎的,包括骨質增生。

必須要注意的是,每個人的細節情況不同,位置,程度不同,請一定找專業運動康復師評估後,手把手指導操作,針對性康復訓練,才有可能恢復。

專業技術,在於細節,不是一句話的事!

運動必須學習

練對了,事半功倍,練錯了,自殘報廢。


周老師208294507


我們的膝關節損傷幾乎都是不可逆的。而從目前醫療水平來看,該“零件”壞了只換不修,而且還是“非原裝”。近年來,老年人由於骨關節病需做人工關節置換的比例明顯上升,這與關節使用、保護不當關係密切。下面我要列舉一些關於膝關節保護的認識誤區,如果平時大家有這些錯誤觀念的一定要糾正過來啊。

1.鍛鍊一定時間後,覺得膝關節酸脹,此時應趁熱打鐵,有所突破。

行走一小時左右或覺得有些疲憊,要原地踏步休息,不能疲勞作戰。這是身體在發出信號,不要無視!

2.長了骨刺要多鍛鍊,能磨掉。

無稽之談!骨刺即骨質增生,越刺激越易加重,人骨非木,怎能打磨?切忌謠言。

3.身上除了眼部,其他地方都是越用越靈活,不活動就鏽了。

因人而異,因時而異,遵循人體生理結構變化,15~30歲可適當多運動,超過40歲開始著重保護關節,非不運動,也非盲目運動。

4.活動就得活動開,得到最大程度才有用。

活動範圍適可而止,並非範圍越大、突破個人極限為最佳,這樣做反而易損傷關節,過猶不及。

5.鍛鍊不能停,就得風雨無阻、雷打不動。

適合自身的鍛鍊才是最好的,在身體不適、戶外條件不適的情況下可以休息緩解兩日或改成室內鍛鍊。

6.生命在於運動,對人有益無害。

凡事無絕對,只有相對。我們要選相對適合自己的鍛鍊方式,儘量避免損傷關節的鍛鍊才是最有益的。

7.腳上有穴位,走石子路可以按摩腳上的穴位,促進血液循環。

腳底確有穴位,走石子路也確實能刺激相應穴位,但並非適合每個人。對於中老年人,更適合走平坦路,以防姿勢不當導致膝關節受力不均而損傷關節。穴位刺激可以選擇手指按摩,利用手部按摩,在定位、力度上會把握得更精準。

8.鍛鍊保護關節啥的主要還是退休後乾的事兒,現在才四五十歲,一沒時間,二沒必要,不至於。

其實不然,上文已提到,人到30~40歲,髕骨軟骨開始有軟化趨勢;40歲後骨密度開始降低,這就要求我們從30歲起就要有保護關節的意識,不要等無法挽回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追隨您的心聲 提供專業回答——


中老年保健雜誌


骨刺也是骨質增生 可以用藥酒外敷 兩到三副即可治癒


獨酌還獨嘗


當今這個非常普及與流行,無論西醫學診斷也罷治方也的其效甚微。說白一是就是老年退行性病變,且多見於體力勞動者,由於長期超負荷運動有關。至於運動療法實不可取,這樣只能加重病情惡化,但也不是絕對不運動。但切忌過量運動。曾見過有老人長期堅持超遠距離運動而後果是坐輪椅。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老年骨病變大多與肝腎虛有關。可以適當吃一些滋補肝腎食物或藥物,防寒保曖更為重要。


一塵158359203


磨掉?外行了不是?骨刺不是磨掉,是氣血足了自行退掉。


無言明月1


靜功加理療與食療半月就能不痛,三月可根治!深圳龍崗益爾健中醫館敬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