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万历皇上20多年不上朝呢?开始不是很勤勉吗?

解强强


万历皇帝朱翊钧,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在位四十八年,也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虚岁十岁登基,前十年在张居正主政下,大明王朝重新振作,可惜这只是回光返照,万历十五年后,朱翊钧逐渐淡出朝臣视线,并以颇具荒诞色彩的渎职和怠政在历史中留下了一片嘘声和叹息。

少年万历天资聪慧,禀赋甚高,颇有一代明君气象,可惜这是昙花一现式的假象。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对少年万历有过这样的描述:”万历登极之初,就以他高贵的仪表给了臣僚们以深刻的印象。他的声音发自丹田,深沉有力,并有余音袅袅。从各种迹象看来,他确实是一位早熟的君主。“

更幸运的是,他得到了一代名相兼名师张居正的培育和辅佐,因此在他继位后的第一个十年迎来了大明朝的百废待兴、欣欣向荣。北方的虏患不再发生,东南的倭患也已绝迹,国库日渐充实,朝堂上也是上有明君气象的少主,下有老成持重的名臣。

可惜,随着少年万历一天天长大,他逐渐蜕变成了一位麻木、懒惰、贪财、好酒色、无能失职的昏君。

张居正死后,万历在长达近三十年的怠政生涯中有所谓的”六不做“——”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即不亲自祭祀天地、不亲自祭祀宗庙、不上朝、不接见大臣、不对大臣的上疏做批示、不参加经筵讲席。

万历怠政,几十年不上朝,是懒惰?是逆反心理下的抵制?还是一言难尽的逃避?

有人说,万历的怠政是由于逆反心理。虽然皇帝表面上至高无上,但明朝的朝堂制度仿佛一道不可逾越的闸门,而万历性格中有懦弱的一面,这注定了他的帝王生涯很压抑、很不快乐。

小时候,他想学习书法,想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但张居正却严厉禁止,要求他必须专心治学。

成年后,他想方设法欲立宠妃郑氏所生的爱子朱常洵为太子,却遭到朝臣群起抵制,面对立长立嫡的祖宗家法不可偏废,他又没魄力效仿祖父嘉靖皇帝对朝臣来一个杀一儆百。

久而久之,他与朝臣的心理对抗便衍化成了对国事的麻木不仁,最后躲在深宫里自我麻痹,时而点点金银,时而酒色穿肠,时而吸吸鸦片——

此外,万历人生断崖式的陡变也是他不愿上朝的一个重要因素。少年的万历是何等的具有帝王气象,但成年后的病痛却将他篡改成了另一个人,一个失去帝王神威的萎靡病人。

这严重摧残了他的自尊心,也加重了他的厌世情绪和逃避心理。

怠政的万历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定陵曾出土一件万历的龙袍,数据记载完工于万历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这件龙袍的腰围近九十厘米,足见万历晚年的肥硕。至于肥胖的原因,固然有家族基因的影响,其祖先明仁宗朱高炽便是个著名的病态胖子。但更主要的原因还要归咎于万历的生活习惯不好,好逸恶劳,养尊处优,劣习缠身。


万历有哪里劣习呢?

万历十七年十二月,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了一道《酒色财气四箴疏》,他针对万历身体状况不佳,给其加了四宗罪:”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夫纵酒则溃胃,好色则耗精,贪财则乱神,尚气则损肝。“

男人被”酒色财气“四个字缠住,真真是不残即废,而且离死不远。

敢如此评价当今皇上,可见朝堂上的厉言之刀多猛烈,而且这些言官不怕死,皇上由此杀人只能成全对方,恶心自己。

所以惹不起的病人万历只能躲起来。

因为”酒色财气“,万历究竟得了什么病,以致于他不愿公开示人?

万历是史上唯一被考古工作者开棺提取数据的悲催帝王,根据《明定陵考古发掘报告》的描述——当棺木被小心揭开后,这位沉睡了三百多年的帝王静静地躺在一床锦被上,锦被两边上折,盖住尸体。骨架头西脚东,毫无血肉的面颊稍向南偏。手臂下垂,手压在腹部,细长的手骨攥着一串念珠,像在祈祷神灵保佑。右臂向上弯曲,手放在下颏附近,一缕黄褐色胡须挂在唇边,须发保存尚完好。脊柱上部稍有弯曲,左腿伸直,右腿蜷曲,两脚向外撇开。

由这个描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万历驼背,而且两条腿长短不一,是个瘸子。

关于足痛、足疾对万历的折磨,《明神宗显皇帝实录》中有多处记载,一会儿是腰痛脚软,行立不便;一会儿是左足肿痛,步履艰难,又且头目眩晕,身体软弱什么的。

从这些记载,结合万历的遗骨看,行动不便不是他怠政的托辞,事实上病痛严重时,他可能真的不能行立,而且疼痛袭来时坐着也是头目眩晕。

万历吸食鸦片,可能跟他这病症有关,为了缓解疼痛。

那万历究竟害的是什么病呢?

肯定不是天生残疾,也没有骨折后遗症的记载,有专家说,因为肥胖,嗜酒,万历很可能是股骨头坏死了,而且还很严重。

谈论万历为什么常年不上朝,怎么讲或许都有些后世之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味。定陵在发掘过程中曾出土过两件带柄的金罐,从器表观察有磕碰和磨损的痕迹,而且木柄黑光发亮,像长时间被烟熏所致。

这是万历的药罐子,让历史很唏嘘的两件物件。

有错之人,错中何尝又没有无法倾诉的痛苦呢!


黑句本


万历皇帝在历史上留下的是昏君的形象,基本上快成了昏君的形象代言人了。

但是,有谁知道,万历早期可是“三好学生”、乖宝宝啊!

一句话,越长大越孤单。

万历很不幸,才10岁父亲就去世了,偌大的帝国交到了他的肩上。

好在他有一个好母亲李太后,还有一个好老师张居正。李太后非常信任张居正,不光把政务交给他,还把教导幼年天子的责任也托付给了他。

张居正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政治家,教导小皇帝也尽职尽责。

为了将万历教育成儒家标准的圣君模样,张居正没少花心思。万历听妈妈的话,对老师兼臣子张居正,居然有些害怕。所以,他认真学习,一心要做个圣德天子,严格按照儒家的标准行事。

有一年天下大旱,眼看庄稼就要误事了。为了救民于水火,皇帝就要去郊外天坛求雨。以前这种事,一般交代大臣或亲王代替皇帝去就可以了。但是年轻而笃信儒家理论的万历认为,天下大旱是皇帝有过错,为免百姓受苦,自己一定要亲自去求雨。

从皇宫到郊外的路很远,以前的皇帝都是坐着轿子去的。但万历为了表示虔诚一定要亲自走着去。

于是,京城的老百姓就看到,烈日下,一个微胖的青年全套冠冕,一步步向城外天坛走去,不时的擦着冒出的汗。


后来,张居正死了。万历才知道,这位首辅生前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光轿子就用48个人来抬。这是那个严厉教导自己要节俭的老师吗?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惊醒了这个青年。

年龄越大,遇事越多,他越感觉自己所受的教育在欺骗自己。

他能怎么办?

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来处理。

于是,当时后世都说他懒惰不勤政。

可是,历史上的万历时代却是一个光辉绚烂的时代,万历三大征上万历亲手指挥的。


历史是由文人集团书写的,真实的情景到底是什么?恐怕有些已经不为人知了。


故纸汇


其实万历皇帝并非昏君。这个皇帝可能是史上被黑的最惨的皇帝。


今天我们说万历皇帝是明神宗,了解古代皇帝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从古至今只有万历皇帝称神。

据说神宗20来年不理朝政,每天就是在宫里醉生梦死。事实上但不上朝不代表不等于不管事。你看这个人当皇帝,什么太监专权、外戚专权、武将专权、文官专权、太子专权,太上皇专权,都是绝迹的。


当时的神宗就是帝国最有权力的人,和乾隆有一拼。 在古代当皇帝,要处处留心精神头要足。各种帝王心术要玩好,防微杜渐,一天天不够你折腾的,兵权要牢牢把在手里,否则一不留神就被禅让了……

然而神宗在不理朝政的情况下,当了20来年皇帝。 所以呢,“20来年不理朝政”什么的,我其实是不太认同的。


至于为什么说一开始很勤勉,那就得看他一开始有何作为。神宗十岁即位,乳臭未干,上头有太后管着。你说这样一个小皇帝,上不上朝有他什么事儿吗?走个过场罢了。这就和那三岁的溥仪、八岁的康熙一个道理,上朝有你不多,没你不少。


倩仔的历史茶馆


要问那个朝代奇葩皇帝多,要数朱家大明王朝。明万历皇帝也是大明王朝在位时间长的皇帝,从1572年登基,到1620年驾崩,总计在位48年。

一.明万历皇帝前半生

在明万历皇帝十岁开始登基,属于娃娃皇帝序列。基本大权是在内阁首辅张居正与自己母亲李太后代理政务。让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明万历前十年时间,大权独揽开始推行“一条鞭”法的改革措施,使明朝重新焕发新颜,还搞得所谓“万历三大征”。不过也是“老树吐新芽”短暂如泡影,也被冠以“万历中兴”的名号。只不过是万历皇帝捡到了个大便宜罢了,就好像挂了个虚职,获得了个名头,把成绩都归到他的身上。

二.明万历皇帝后半生

1.名臣之死,让万历皇帝的价值观崩塌:在内阁首辅张居正死后,被明万历皇帝清算,既有对这位严师的功高震主的忌惮还有着对他悲惨童年的报复,还有着嘴里时常念叨的“礼仪道德”“勤俭节约”张居正,为什么自己却是“说一套做一套”“自由主义对自己,律己主义对别人”的两面人呢?在从万历皇帝就开始教导的张居正,对万历的整体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决定性影响。那么如果首辅张居正都如此了,那天底下还有道德高尚、勤俭节约的人吗?这对于万历皇帝从小形成的价值观开始怀疑与慢慢地崩塌。这会不会就是他回来在位三十年怠政的原因之一呢?

2.国本之争,让万历皇帝很“孤独”:万历皇帝对于自己设立太子问题上,见识到明朝文官利益集团的可怕与不怕死。也让自己作为封建专制皇帝,至高无上的皇帝第一次真正感觉到无力感。发现自己在当皇帝之后,前十年不是自己做主,现在亲政之后,发现还不是自己“话事”的时候,这让万历皇帝很挫败,很沮丧。

3.身体的缺陷,让万历皇帝很“痛苦”:在众多史料记载,明神宗万历是属于肥胖体型,还伴随着足疾,属于“铁拐李”人物。会不会出现跗骨之痛,让他根本就不想去上朝理政。而且明朝早朝从凌晨5点开始,那对于身体素质正常的人都是一种考验。

身体的疼痛让万历皇帝纠结不已,让万历皇帝出现吸食鸦片的习惯,吸食鸦片会让人上瘾并且在疼痛获得缓解后,就会出现臆想的空虚与满足感,这对于国家大事理政,那时没精力,没时间。

按照人性来说“好逸恶劳”可是本质,最主要的是万历皇帝在开始怠政的时候,发现到整个明朝的体制制度运行有效,自己手中的权力没丢。

那就有得玩了,不管怎么玩,家业还在那里,那就实行“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六大不政策。这才是“垂拱而治”的最佳典范。


历史伴读小二


不请自来,看到没什么人先来抛砖引玉一下。万历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很多人觉得他是最幸福的皇帝,二十多年不用上朝。其实笔者认为万历皇帝是最可悲的一个皇帝。他为何二十多年不上朝呢?

1文官集团(东林党)的掣肘

都说文官安邦,武官定国。而事实上万历年间的东林党实在是祸国殃民之流。他们大大的掣肘了皇帝。真正的权利都把握在他们的身上,而皇帝年幼。

东林七君子不过是腐儒,皇帝看似至高无上,然而政令不通,皇帝根本没有自己的心腹肱骨大臣可以依赖。这样的皇帝前期就算是想做一些政绩出来,也有心无力。

万历首辅大臣张居正和严嵩二人对于朝政的把持,可以说二人大权在握,完全架空了皇帝。

2宦官集团的巴结

万历年间,宦官是十分的猖獗的。而东林党经常说宦官误国也是有一定的道理。而宦官的势力也是十分庞大的,他们通过皇帝来行事。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护身符就是皇帝。

所以他们巴结皇帝,迷惑皇帝。如此一来他们行事的空间就更大了,皇帝不上朝,自然是大权旁落。能够见到皇帝的人就那么几个,除了这几个之外宦官集团就可以辍取利益。

3万里对于文官集团的报复

皇帝勤政,那么官员就应该让道配合。皇帝昏庸,大臣就应该清明辅佐。然而在这里万历刚好相反了。面对这样的事情万历皇帝无法改变,那么他就通过不上早朝的形势给大臣们压力。

文臣都是爱面子的,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给他们压力,还政给他,只是他低估了文臣集团。

4逃避现实

万历皇帝面对这无法改变的朝局,他的第一个反应不是去争取,而是逃避。这虽然是人之常情,但是一逃避就是二十多年未免太漫长。


玄幻小子


我是历史问答达人“青言论史”,乐于为您解答中国古代史的相关问题。


有关万历皇帝不上朝的问题,历来都是个谜,这个问题,史书一直没有讲过,我只能综合我看到的一些史料和个人的一点看法进行推测:

1、足疾:有关朱翊钧的足疾,是有记载的。据说他从万历十四年秋天开始就有足疾,到了万历十五年,这个足疾愈发严重,到了上不了朝的地步。于是从这一年直到他死,朱翊钧基本都没有上朝了。但是这个说法,只是他自己说的,到底有没有,有多严重,是不是真的到了连寝宫到朝堂这段路(而且一般都是别人抬着他)都走不动,那就鬼知道了。

2、不想干了:从张居正辞世到万历十五年,万历确实是个非常勤政的皇帝。而他的怠政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不是说突然就不干了。人的惰性都是逐渐养成的,也许在操劳了几年以后,朱翊钧偷了个闲,从此开始他发现还是清闲的日子还是舒服,于是越来越懒,越来越不想干活,何乐而不为?

3、自信自己能操纵朝政:事实就是,尽管万历三十三年不上朝,国家基本给他管得还可以。别看下面党争斗得一塌糊涂,他的皇位稳如泰山。对内,国家经济蓬勃发展,对外,除了打输了萨尔浒之战以外,壬辰倭乱是打的相当好的。这种无为而治的策略,也许正是这个懒汉皇帝的能力体现呢。



青言论史


主要是皇帝和文官集团产生了严重的分裂,加上万历皇帝自身的无奈和任性。这使得万历皇帝在48年的在位时间中,有近20年不上朝。这对明朝的朝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朝的灭亡实际上是从万历皇帝那个时候开始。

嘉靖大礼议事件

万历他爷爷嘉靖是以藩王的身份继任的大统,嘉靖的父亲并不是皇帝。按照当时的原则,他必须尊自己的父亲为皇叔考,这使得嘉靖无法接受。嘉靖通过这件事情廷杖了自己的大臣,并造成16人死亡,杨廷和也被迫辞职。表面上这是嘉靖维护自己的父母名分,深层次的原因是嘉靖向杨廷和和张太后等人争取自己的权力。这件事情前后持续了近十年,使得皇帝和大臣之间产生了很深的裂痕。

张居正

万历他爷爷嘉靖是非常有能力的,能够强势的压制大臣。万历皇帝则不行,从小受到张居正、冯保和李太后教育,缺乏冲破一切的决心。这个时期张居正作为万历的老师,掌握大权,对万历皇帝影响很大。虽然张居正改革极大的缓解了明朝的矛盾。但是,他代表的文官集团本身有着自私,谋取私利的一系列问题。张居正的这些问题暴露出来的时候,使得万历皇帝对文官集团产生了很大的怀疑。

万历皇帝自身的问题

万历皇帝性格有点柔弱。文官咄咄逼人使得他非常痛苦失望,并且以逃避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比如他本想立自己喜爱的妃子之子作为太子,结果群臣以祖制支持长子朱常洛,双方僵持十几年,结果万历皇帝还是做出了让步。这一系列的事情使得他对文官集团特别失望和无奈,因而自身开始怠政。


历史是什么


这是因为万历看清了明朝官僚体系的强大,采用这种消极怠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万历登基之初本来还是想有一番作为的,敬天祭祖,和隆庆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满朝文武看到了一个励精图治的帝王。但是,之后的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万历的想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争国本”事件。

争国本事件是因为万历想要废掉自己的长子朱常洛,不希望立他当太子,而是想要立自己最喜爱的妃子,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但是这一决定遭到了包括太后在内的众多人的反对,尤其是满朝文武,以内阁首辅高拱为代表,全部不赞成万历的举动。他们的理由倒也充分,历代以来,立嫡立长都是传统,无端废长立幼是取乱之道。中国传统中也确实有这样的潜规则。但是说到底,立谁当太子,还是应该由万历说了算,毕竟是自己的家事。所以万历皇帝和大臣们开始长期的拉锯战。这场争执一直持续了近二十年,最终还是以万历皇帝的失败而告终。

其实这次事件远没有看起来那么单纯,只是立谁当太子那么简单,其中还有皇帝和大臣的博弈,皇权和官僚体系的斗争。高拱们要通过这件事让皇帝知道,这个天下并非是你一个人就说了算的,如果你想要治理好这个天下,必须和我们处理好关系,也就是要听我们的意见。而万历的想法也非常简单,如果连立谁当太子都不能自己决定,那么这个皇帝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双方就围绕帝国的核心权力,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斗争。

最终,万历失败了,败的很惨。所以他看透了当时明朝的政治环境,真正说了算的是这些大臣官僚们,皇帝在他们眼中只不过是一个符号,一个代表天意,代表万民的符号,只需要在祭天地,或者是在重要的节日出现在百姓面前,宣示自己的存在就可以了,不需要去实际指挥做什么事情。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有规定和惯例,照着做就行了,不需要有人瞎指挥。万历正是看透了这一点,看透了自己想要在这帮人面前有所作为简直势必登天。但他也不甘心变成一个傀儡皇帝,所以他就用这种二十年不上朝,消极怠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向官僚集团发出自己无声的控诉。


小石头LEO


万历皇帝20多年不上朝的主要原因就是万历皇帝的叛逆心理。

我们知道万历皇帝的老师是张居正在万历执政的早期,一直由张居正把持朝纲,而当时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可谓大权独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即便是万历皇帝也要在这些大事方针下,听从张居正的。

难得万历皇帝熬死了张居正,将张居正秋后算账一锅端,正向有一番大作为。但没有想到离了万张居正的万历朝堂,所有大臣们就开始了扯皮的无耻能力。不但正式相互推倭,还动辄指责万历皇帝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反正万历皇帝做什么都是不对的。

虽然关于万历皇帝为什么突然不理朝政,缩在后宫20多年,但是只说朝臣这样也能表明万历皇帝的心路历程,你们既然能让你们自己干。


秋水53309


因为万历很失望,对张居正失望,对文官失望,因此,他从心理上产生懈怠,并进行了身体力行的抗拒。

张居正是万历当成父亲一样的人物,万历对他很敬重。张居正教万历勤俭,但他自己不但很奢侈,还留下家财万贯。张居正教万历不要迷恋美色,他自己却以高龄纳十几岁的小妾。万历在张居正死后得知真相,不但张居正老师的形象在他心中轰然倒塌,而且他对整个文官集团都产生了不信任感,觉得他们说一套做一套。

万历不上朝还有一个原因。他想立自己喜欢的三儿子当太子,但大臣以各种理由拒绝。这让万历也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的没意思。连自己喜欢的孩子封太子都做不到,还当什么皇帝!

万历20年不上朝,其实是对制度的无声抗议,对文官制度的抗议,但他无力改变,只好以此懈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