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醫生:月月亂來的“大姨媽”,需警惕子宮異常出血!

婦科醫生:月月亂來的“大姨媽”,需警惕子宮異常出血!

醫生,我的大姨媽又推遲了,這兩個月又長胖了好多,怎麼辦啊?

醫生,我這大姨媽總是來不通暢,顏色又黑,像醬油一樣,還總是瀝瀝拉拉沒完,每個月都沒幾天乾淨的時候,這是怎麼了?

醫生,我每次來姨媽都痛的上吐下瀉起不來床,量又多,白天用夜用的衛生巾都得老跑廁所換,頭暈暈乎乎的,現在都害怕來姨媽了……

醫生,我才30幾歲,但姨媽每次只來一點點,日子還不準,不會這麼早就要絕經了吧?我還打算生二胎呢。

婦科醫生:月月亂來的“大姨媽”,需警惕子宮異常出血!

規律的月經來潮是女性生殖系統正常工作的體現,它代表了卵巢的規律排卵、子宮內膜週期性的自然剝脫,是生育的前提,然而,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生活環境、工作壓力、飲食結構及全身其他系統疾病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女性出現月經紊亂的問題,十分影響女性的健康及生活質量。 希望通過今天的科普,廣大女性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初步對比,更加合理的管理自身的健康問題,也能在就診時相對清楚的描述自身狀況,以利醫生能及時作出準確判斷、施行適合的治療方式,幫助患者重新建立規律有序的月經週期。

婦科醫生:月月亂來的“大姨媽”,需警惕子宮異常出血!

一、什麼是異常子宮出血?

異常子宮出血(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婦科常見的症狀和體徵,是指與正常月經的週期頻率、規律性、經期長度、經期出血量任何一項不符的、源自子宮腔的異常出血。其病因複雜,那麼針對不同病因造成的“大姨媽”亂來,各自又有什麼不同的表現和治療方式呢?今天我們主要對有結構性異常的病因來具體瞭解。

二、子宮內膜息肉

它佔整個AUB原因中21%-39%。子宮內膜息肉是常見的子宮內膜良性病變之一,是子宮內膜基底層的侷限性增生,形成蒂突向宮腔引起, 屬於慢性子宮內膜炎範疇,且易復發。

症狀表現

70%—90%的子宮內膜息肉有異常子宮出血的症狀,主要表現為不規則的陰道出血(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經間期出血)以及不孕。少數(0—12.9%)會有腺體的不典型增生或惡變,息肉體積大、高血壓是惡變的危險因素。

診斷

通常可經盆腔B超檢查發現,最佳檢查時間為週期第10天之前;確診需在宮腔鏡下摘除行病理檢查。

直徑<1 cm的息肉若無症狀,1年內自然消失率約27%,惡變率低,可觀察隨診。對體積較大(>1cm)、有症狀的息肉,盲目刮宮容易遺漏,宮腔鏡手術是診斷及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最佳選擇,術後復發風險3.7%~10.0%;對已完成生育或近期不願生育者可考慮術後聯合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藥或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LNG.IUS)以減少復發風險。

婦科醫生:月月亂來的“大姨媽”,需警惕子宮異常出血!

三、子宮腺肌病

子宮腺肌病屬於一種特殊類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多發於30-50歲的經產婦,可分為瀰漫型及侷限型(即為子宮腺肌瘤)。

症狀表現

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加重的痛經、月經過多和經期延長,部分患者可有不規則子宮出血、並繼發不孕症,嚴重者可因失血量過多造成貧血。

診斷

好發於有宮腔操作病史的患者(如人流術、清宮術),確診需病理檢查,臨床上可根據典型症狀及體徵、血CA125水平增高做出初步診斷,盆腔超聲輔助診斷,有條件者可行MRI。

治療需根據患者年齡、症狀、有無生育要求決定,分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對症狀較輕、不願手術者可用短效口服避孕藥,米非司酮等。值得注意的是,中藥聯合針灸治療在改善盆腔內環境、緩解痛經、月經過多等症狀、調經促孕方面有良好的療效,適用於年輕、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無生育要求、症狀重、年齡大或藥物治療無效者可行子宮全切除術,卵巢是否保留取決於卵巢有無病變和患者意願。近期無生育要求者也可放置曼月樂環(LNG—IUS)。

婦科醫生:月月亂來的“大姨媽”,需警惕子宮異常出血!

四、子宮平滑肌瘤

約20%的成年女性在一生中會出現不同類型的子宮肌瘤,根據生長部位,子宮平滑肌瘤可分為影響宮腔形態的黏膜下肌瘤與其他肌瘤,前者最可能引起AUB。

症狀表現

經量增加、經期延長,嚴重者可繼發貧血,出現乏力、心悸等症狀。當粘膜下肌瘤伴有壞死感染時,可有不規則陰道流血或血樣膿性排液,而肌瘤變性(玻璃樣變、囊性變、紅色樣變、肉瘤樣變、鈣化)則可能出現疼痛等其他症狀,另外,還可致不孕、流產等。

診斷

通常可經盆腔B超、宮腔鏡、腹腔鏡檢查發現,確診可通過術後病理檢查。

治療方案決定於患者年齡、症狀嚴重程度、肌瘤大小、數目、位置和有無生育要求等。保守治療適用於無明顯症狀者,特別是近絕經期女性,可每3-6個月隨訪一次。藥物治療適用於症狀輕、近絕經年齡或全身情況不宜手術者。手術治療適用於月經過多致繼發貧血,藥物治療無效者;嚴重腹痛;肌瘤體積大或影響膀胱、直腸等產生壓迫症狀;疑有惡變者;能確定粘膜下肌瘤是不孕或流產的唯一原因者。

宮腔鏡子宮肌瘤電切術(TCRM)被認為是治療子宮粘膜下肌瘤的首選模式。宮腔鏡子宮內膜切除術適用於月經量多、沒有生育要求但希望保留子宮或不能耐受子宮切除的患者。如於妊娠後發現肌瘤,則趨向保守處理,一般不主張手術治療。

婦科醫生:月月亂來的“大姨媽”,需警惕子宮異常出血!

五、子宮內膜惡變和不典型增生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和惡變是AUB少見而重要的原因。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屬於癌前病變。常見於圍絕經期、多囊卵巢綜合徵(PCOS)、肥胖、使用他莫昔芬的患者,偶見於有排卵而黃體功能不足者。

症狀表現

主要表現為不規則子宮出血,可與月經稀發交替發生。少數表現為經間期出血,育齡期患者常有不孕;絕經後女性可再次出現陰道出血。

診斷

確診需行子宮內膜活檢病理檢查。對於年齡>45歲、長期不規則子宮出血、有子宮內膜癌高危因素(如高血壓、肥胖、糖尿病等)、B超提示子宮內膜過度增厚回聲不均勻、藥物治療效果不顯著者應行診刮並行病理檢查,有條件者首選宮腔鏡直視下活檢。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的處理需根據內膜病變輕重、患者年齡及有無生育要求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年齡>40歲、無生育要求的患者建議行子宮切除術。對年輕、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經全面評估和充分諮詢後可採用全週期連續高效合成孕激素行子宮內膜萎縮治療,如甲羥孕酮、甲地孕酮等,3~6個月後行診刮加吸宮(以達到全面取材的目的)。如內膜病變未逆轉應繼續增加劑量,3~6個月後再複查。如果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消失則停用孕激素後積極給予輔助生殖技術治療。在使用孕激素的同時,應對子宮內膜增生的高危因素,如肥胖、胰島素抵抗同時治療。子宮內膜惡性腫瘤診治參照相關的臨床指南。

婦科醫生:月月亂來的“大姨媽”,需警惕子宮異常出血!

六、總結

除上述病因外,對於無結構性異常的疾病,醫生則需通過廣泛深入的詢問病情,儘量完整採集病史,必要時聯合相關科室,協同治療。看了以上的科普小知識,你是否對異常子宮出血有一定認識與瞭解了呢?那麼請廣大小仙女們,在出現“異常”情況時,不要慌張,儘量將病情清楚、完整的交代給醫生,幫助“大姨媽們”每月準時、順暢的光顧!

婦科醫生:月月亂來的“大姨媽”,需警惕子宮異常出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