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三十年不上朝,却没被朝臣架空,他是如何牢牢掌控朝廷的?

历史一书生


上朝议政、批阅奏章是古代皇帝了解政局、处理国家大事的最直接的途径,同时也是皇权至上的象征。

然而明朝的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却有近三十年不上朝,也不批阅大臣的奏章。这是为什么呢?

一.储位之争

自古帝王无私事,太子乃是国本,自然成了朝堂之上热议的国家大事。

万历皇帝想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而满朝大臣却认为应该遵循长幼尊卑的祖制,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这一争论长达十年之久,由于明朝特殊的政治体制,皇权得到限制,最终万历皇帝败下阵来,此事就此作罢。

但是,君臣之间从此对立。出于对大臣的报复,万历直接撂挑子不干了,不朝不见不批不讲,做起了隐居皇帝。

二.缺乏约束、放纵自我

万历皇帝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皇帝,可以说是学通古今。

他的成就离不开张居正的用心督导和李太后的严厉管教。

就像赶骡子上山,一个往上拉,一个在后面推。 现在好了,张居正死了,李太后看儿子小有政绩、成家立业了,也不管了。

万历如脱缰的野马,贪图享乐的本性就暴露无遗。 万历十年的时候,万历皇帝在民间大选妃嫔 ,一天娶了“九嫔”。

玩弄女色也就算了,起码算是一个正常的嗜好。他竟然宠信小太监,搞了一个“十俊”。

这个“十俊”天团就是由当时宫里面长得最俊美的十个小太监组成的,专门“给事御前,或承恩与上同卧起”。

整天沉迷酒色,贪图享乐,哪有心思管理朝政,干脆不上朝了。

三.体弱多病

万历皇帝虽然在位四十八年,但是体弱多病,加上荒淫无度、沉迷酒色,身体每况愈下,这也是他不上朝的原因之一。

祭祀天地和祖先一直是天子最重要的活动,他都不能亲自参加,就是最好的佐证。

万历皇帝以仁孝出名,但是在嫡母去世之后,连葬礼都没参加,可见病情严重。

由此可见,情况属实。不是不想上朝,实不能也。

四.独断乾坤

国本之争,让万历领教了文官集团的强大。

不愿继续耗费精力在这喋喋不休的争端上,万历皇帝采取了一个迂回策略,绕过你们。

不上朝,等于废了整个文官集团,釜底抽薪。

以后我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对于你们的意见一概置之不理,我让你们欲吵无门。

万历就这样罢朝三十年,他就不怕有人篡权乱政吗?

他就不怕宦官之乱、外戚干政、权臣把持朝政的历史悲剧在他身上重演吗?

其实万历是一个庸而不昏的皇帝,他敢这么干,自然是有恃无恐。

因为国家大权,一直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为什么还能够大权在握?

一.体制允许

朱元璋废除了宰相之后,直接掌管六部,事无巨细,那是呕心沥血,最后累死了。

朱棣可不想那么辛苦,又怕官员权力过大,于是他发明了内阁制度。

这个内阁制度,说白了就是找了一个智囊团,专门一堆给他出主意的人。

什么人能够进入内阁呢?文官,就是一些文人。

事情来了,内阁先想办法,然后选择最佳方案,最后让皇帝来定夺。

皇帝说没问题就通过了,有问题就再修改。

不得不佩服朱棣的聪明才智,大大减轻了皇帝的负担。

就这样,万历皇帝躺在床上就把事情办了。

二.有专门的情报机构

明朝可以说是特务机构最盛行的朝代,大大加强了皇帝对国家的控制。

明朝的特务机构主要就是厂卫机构,厂分为东厂、西厂和内厂;卫就是锦衣卫。

上至王侯将相,下至黎明百姓,无不处于他们的监控之内。

他们只对皇帝负责,甚至拥有执法权,可以对不忠于皇帝的人直接逮捕审问。

有了这样的机构,万历皇帝不出宫门,就已经对朝臣的一举一动、奇闻八卦都了如指掌。

谁还敢有不轨之心,立马灭了你。

三.掌握军权

军权是一个统治者的根本,如果哪一个君王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权,那他离垮台也就不远了。

明朝采取文官掌管军队制度,有印无权,有权无印,二者相互牵制。

加上情报部门的监视,杜绝了二者里应外合,将军权牢牢地掌握在皇帝手里。

这也是后来,万历不出宫门还能调兵遣将,主持万历三大征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四.党争制衡

领教过文官集团的强大之后,万历皇帝自知斗不过他们。

只能分化他们,然后让他们相互牵制,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果然,万历一撂挑子不干,文官集团就开始内讧了。

文官集团逐渐分化,开始拉帮结派,门户之争愈演愈烈。

万历皇帝前期的功绩值得肯定,然后中后期追求个人享乐,懒政不作为。

导致政治动乱,官员相互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最终给明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所以才有了“明朝亡于万历”的说法。


面条鲜8


万历皇帝朱翊钧十岁即位,当了四十八年皇帝,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万厉皇帝另一个与众不同的是连续三十年不上朝,却保证帝国正常运转,甚至还完成了万厉三大征,打赢了三场战争,书写了大明军队的最后辉煌。实际上万历皇帝一直处理朝政,只是讴气不合大臣见面而矣。一,朱元璋除掉胡惟庸后,干脆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吏戶礼工刑兵六部,设殿阁大学士,从根本上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危胁,內阁制可有效防止政治寡头出现。他们只是执行皇帝命令。万历皇帝早年在张居正的扶佐下实行改革,实现万历中兴,有着非常高的政治威望,能够驾御群臣。二,明朝党争激烈,万历皇帝斗不过文官集团,特别在皇位继承上出现国本之争,万历皇帝斗不过文官集团干脆不上朝,文官们见不到皇帝就没办法吵架,久而久之就听从了皇帝安排,这恰是万吏聪明的地方。三,万历皇帝有效控制着军权。明朝实行文官掌兵制度,把军权分成前后左右中都督。掌印者无兵,掌兵者无权调兵互相牵制,军权在皇帝一人手中。此外万历皇帝还有监察制度,时刻关注群臣的一举一动。这些措施保证万历皇帝三十年不朝,却牢牢控制着帝国的脉搏。





关东侠客


万历帝朱翊钧在长达48年的执政生涯中,竟有近三十年不上朝,这样的皇帝是不是天下无双啊!万历三十年不上朝不理政,他是如何做到不被架空,即使在最后期仍然掌握着绝对实权?


说起万历皇帝为什么不上朝,主要的原因就是躲避大臣们的口水。万历10岁登基,在位时间长达48年。万历刚登基的时候,由李太后,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辅政,万历在位前十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史称“万历中兴”。

因为继位时间过早,万历早年一直在太后与大臣的操控之下执政,幸福指数特别低,但是万历不气馁,同样学习,随着知识的增多,开始变得寡言少语,甚至看起来可欺。郑贵妃还老是嘲笑他“像老太太”

万历皇帝在前十年的时间里,依靠张居正,励精图治。革除积弊,不但整顿了吏治,而且通过“一条鞭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其作为,与正德、嘉靖两朝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作为一个贤明君王的形象,深入人心,让他具有崇高的威望。



万历朝伊始,万历皇帝年幼,张居正自己构建了一个由太后(李太后)、首辅(张居正)、权宦(冯保)组成的权力铁三角。万历皇帝被张居正的压制了整整十年。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第一时间把张居正反攻倒算,以儆效尤。

张居正死后,继任的历任首辅都已经由皇帝任命。继任的首辅中,除了王锡爵尚有一丝强势外,其余的首辅几乎没有任何跟皇帝对抗的资本,唯以圣意为上。万历晚年,浙党首辅方从哲担任首辅的七年时间里,几乎没有见过皇帝,双方往来全靠文书,但方从哲几乎所有的政意处理都由皇帝决定。

而且万历皇帝虽然不上朝,但政务尤其是重要政务还是要处理的,对于明朝的对外战争,比如“万历三大征”和萨尔浒之战,都是由万历帝自己拍板决定的。这个在紫禁城里的天下第一宅男,在皇宫里决定了整个明朝的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