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全文收藏版


2019年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全文收藏版

2019年高考語文《考試說明》

I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考試形式

考試採用閉卷、筆試形式。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二、題型

試卷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古文斷句題、古文翻譯題、簡答題、論述題、寫作題等。

三、試卷結構

試卷分為閱讀題和表達題兩部分。閱讀題約70分,分為兩類:現代文閱讀約35分,古詩文閱讀約35分。表達題約80分,分為兩類:語言文字應用約20分,寫作60分。

閱讀題分為現代文閱讀和古詩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包括:論述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9題左右。古詩文閱讀包括: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鑑賞、名句名篇默寫,7題左右。

表達題分為語言文字應用和寫作。語言文字應用,5題左右;寫作,1題。

全卷共22題左右。

Ⅱ考核目標與要求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頒佈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和《2019年普遇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結合教學實際,確定高考語文科考試目標與要求。

高考語文要求考查考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鑑賞評價、表達應用和探究六種能力,表現為六個層級。

A識記:指識別和記憶,是最基本的能力層級。要求能識別和記憶語文基礎知識、文化常識和名句名篇等。

例l: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l)足蒸暑土氣, , ,但惜夏日長。(白居易《觀刈麥》)

(2)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簷牙高啄; ,鉤心鬥角。(杜牧《阿房官賦》)

(3)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鄧者乎?(蘇軾《赤壁賦》)

【說明】試題考查考生默寫古代詩文常見名篇名句的能力。試題內容分別出自白居易《觀刈麥》、桂牧《阿房官賦》和蘇軾《赤壁賦》。其中杜牧《阿房官賦》和蘇軾《赤壁賦》為《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建議的誦讀篇目;白居易《觀刈麥》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背誦的篇目。

例2: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莊子·逍遙遊》指出,“ , ”,就像倒在堂前窪地的一杯水,無法浮起一個杯子一樣。

(2)白居易《琵琶行》中“ , ”兩句,寫的是演奏正式開始之前的準備過程。

(3)杜牧《赤壁》中“ , ”兩句,設想了赤壁之戰雙方肚敗易位後將導致的結局。

說明】試題考查考生默寫古代詩文中常見名篇名句的能力。試題內容分別出自《莊子·逍遙遊》、白居易《琵琶行》和杜牧《赤壁》,其中《莊子·逍遙遊》和白居易《琵琶行》為《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建議的誦讀篇目;杜牧《赤壁》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背誦篇目。試題先給出了一定的語境,考生須根據語境的要求進行補寫。

B理解:指領會並能做簡單的解釋,是在識記基礎上高一級的能力層級。要求能夠領會並解釋詞語、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例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客廳牆上掛著我們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儘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溫馨和美的親情依然歷歷在目。

B為了完成在全國的市場佈局,我們三年前就行動了,特別是在營銷策略的制定上可謂處心積慮。

C沉迷網絡使小明學習成績急劇下降,幸虧父母及時發現,並不斷求全責備,他才戒掉了網癮。

D他在晚會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術表演,不僅令無數觀眾驚歎不已,還引發了魔術道具的熱銷。

【說明】試題考查考生正確辨析和使用成語的能力。試題的D項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是正確的,“出神人化”形容技藝達到高超絕妙的境界,在這裡用來說舞臺上令人驚歎不已的精彩魔術表演,是恰當的,考生只要能夠理解該成語的意思,應該不會判斷錯。其他幾項在對加點的成語的使用上都是不正確的。A項說的是照片雖然已經褪色了,但還可以看到合影中顯現的溫馨和美,而成語“歷歷在目”表示一個一個清清楚楚地出現在眼前,比如一張張笑臉、一樁樁往事,可以說歷歷在目,這裡說的是一張合影中體現的和美親情,不宜使用成語“歷歷在目”,可以說照片雖然褪色但和薨的親情仍躍然紙上。B項說的是正常的商業營銷策劃,而成語“處心積慮”形容長期謀劃,費盡心機,一般有貶義色彩,所以不合適。C項的意思是父母發現小明沉迷網絡之後不斷對其提出要求或批評,成語“求全責備”指對人對事要求十全十美,完備無缺,“責備”是要求完備的意思,不能誤解為指責,所以用在句中不恰當。

例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作為古希臘哲學家,他在本體論問題的論述中充滿著辯證法,因此被譽為“古代世界的黑格爾”。

B由此可見,當時的設計者們不僅希望該過程中藝術活動是富有創造性的,而且技術活動也是富有創造性的。

C本書首次將各民族文學廣泛載人中國文學通史,但就其章節設置、闡釋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D古代神話雖然玄幻瑰奇,但仍然來源於生括現實,曲折地反映了先民們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

【說明】試題考查考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正確選項是D項。A項、B項和c項都存在錯誤,但病句類型有所不同。A項的錯誤是主謂搭配不當。句子的主語是“他”,謂語是“充滿著辯證法”,顯然不恰當。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他關於本體論問題的論述中充滿著辯證法”。B項的錯誤是語序不當。“不僅……而且”作為一對關聯詞語,所關聯的成分應該在同一個平面上,本題中“不僅”和“而且”關聯的對象是“藝術活動是富有創造性的”和“技術活動也是富有創造性的”,因此要把“不僅”放在“藝術括動”前面。C項的錯誤是成分殘缺。“就其章節設置、闡釋深度等方面”是個介詞短語,後面缺少了動詞性成分“來說”或者“來看”。直接補上,則該句變成正確的句子。

例5:閱讀下面論述類文本,完成試題。

悲劇產生於社會的矛盾、兩種社會力量的衝突。衝突雙方分別代表著真與假、善與惡、新與舊等對立的兩極,卻總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敗、死亡、毀滅為結局,他們是悲劇的主人公。

因為他們的力量還比較弱小,還無法與強大的舊勢力或邪惡力量抗衡-正義的要求不能實現,於是形成了悲劇。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指出,悲劇描寫了比現實中更美好同時又是“與我們相似的”人物,通過他們的毀滅“引起憐憫和恐懼來使感情得到陶冶”,即產生淨化的作用。

然而,悲劇不僅表現衝突與毀滅,而且表現抗爭與拼搏,這是悲劇具有審美價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魯迅說過:“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種毀滅是抗爭、拼搏以後的毀滅,抗爭與拼搏體現了人的一種精神。古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為了人類從無上盜取火種,觸怒了主神宙斯,被鎖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鷹啄食肝臟,但普羅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後墜入深淵。羅丹的大理石雕塑《馬身人首》中,人臂絕望地撲向一個它所抓不到的目標,而馬足則陷於塵土不能自拔,表現出人性與獸性的衝突,象徵著靈與肉的鬥爭,具有強烈的悲劇性。可以說,沒有抗爭就沒有悲劇,衝突、抗爭與毀滅是構成悲劇的三個主要因素。

悲劇的審美價值的載體只能是文學藝術。因為人生有價值的東西、美好事物的毀滅是令人傷悲的,因此現實中的悲劇不能作為直接的審美對象來欣賞,否則人就是泯滅了人性的人了,現實中的悲劇只能激起人的同情、義憤,迫使人採取嚴肅的倫理態度和實踐行動。民主革命時期,在演出歌劇《白毛女》的過程中,曾多次出現扮演地主黃世仁的演員被打甚至險遭槍擊的事件,這是人們以實際的道德評價代替了審美活動。現實的悲劇只在客觀上具有悲劇的審美性質,它們必須以文學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才能成為欣賞的對象,美學上所謂的“以悲為美”才能實現。

悲劇成為審美對象只能以文學藝術的形式出現,原因在於它需要建正悲劇事件與人的心理距離。不僅遙遠的時間會使過去的現實悲劇的悲慘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時間間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現實。這裡還有一個空間的間隔,悲劇藝術展現的畢竟是一個人們不熟悉或有點

陌生的空間,速就使人們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夠客觀、超然地看待。當然,在欣賞中審美主體可以“審美地”加入悲劇衝突,體驗悲劇客體的巨大和狂暴、悲劇主體的抗爭和悲痛,從而感受到強烈的震撼和刺激,獲得悲劇感和審美愉悅。

悲劇表現的不是人生的歡樂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劇主體對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這是人類社會和人類活動中十分重要、嚴肅的一面。悲劇在表現對偉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毀的同時,更表現出無法摧毀的人的偉大和崇高。

(摘編自王曉旭《美的奧秘》)

下列各項中,其性質不屬於原文所論悲劇的一項是

A在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中,祝英臺女扮男裝外出求學,為追求愛情自由,面對封建勢力的巨大壓力,拒絕委曲求全,最後觸碑殉情,化成蝴蝶。

B在甲午海戰中,清軍致遠艦在中彈累累、艦身傾斜、彈藥耗盡的情況下,開足馬力,衝向日本吉野艦,最後被魚雷擊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壯烈殉國。

C在電影《狼牙山五壯士》中,五位八路軍戰士為了掩護大部隊撤退及當地群眾安全轉移,阻擊了3 000多名日寇的多次進攻,彈盡糧絕之後,跳下懸崖。

D老舍筆下的祥子,純樸善良,勤勞能幹,有著駱駝般堅韌的精神,在飽受舊社會、舊制度的沉重打擊之後,淪為自甘墮落的行屍走肉。

【說明】試題要求選出A、B、c、D四項中,所述內容的性質不屬於原文所論悲劇的一項,答案應該是B。這裡首先要判斷“原文所論悲劇”是什麼樣的悲劇。我們可以看到,原文行文中一共涉及兩種悲劇,即文學藝術上的悲劇和現實中的悲劇,但原文的主旨是論述文學藝術上的悲劇。儘管原文中“現實中的悲劇”也出現了4次,那也都是為論述文學藝術上的悲劇服務的。所以,不難判斷“原文所論悲劇”就是指文學藝術上的悲劇。當然原文一開始“悲劇產生於社會的矛盾……於是形成了悲劇”云云,似乎也可以說是指現實中的悲劇。但我們看到,文章接著就說“悲劇描寫了……”,可見一開始所說的“悲劇”也是指文學藝術上的悲劇。弄清了這一問題,就可以來答題了。我們不難看到,A、B、C、D四項中,A、C、D三項說的分別是民間文藝(戲曲)、電影藝術和文學小說中的悲劇故事,唯有B項才是現實生活中的悲壯情節,因此從性質上來說,B項當然不是“原文所論悲劇”。這裡有沒有可能不選B而選其他項,結果也符合答題要求呢7比如根據是否屬於電影而選擇C項。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題幹“其性質不屬於原文所論悲劇”一語,已經限自我們只能從悲劇的性質上來判斷各個選項。

C分析綜合:指分解剖析和歸納整合,是在識記和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層級。要求能夠篩選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歸納整合相關現象和問題。

例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試題。

於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貞愨,機鑑敏悟。自幼好學,善屬文。舉進士,授秘書省正字。轉比部員外郎,郎中。楊國忠輔政,排不附己者,出為中部郡太守。值祿山構難,肅宗踐祚,休烈遷太常少卿,知禮儀事,兼修國史。肅宗自鳳翔還京,勵精聽受,嘗謂休烈曰:“君舉必書,良史也。朕有過失,卿書之否?”對曰:“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規過,臣不勝大慶。”時中原蕩覆,典章殆盡,無史籍檢尋。休烈奏曰:“《國史》《實錄》,聖朝大典,修撰多時,今並無本。伏望下御史臺推勘史館所由,令府縣招訪。有人別收得《國史》《實錄》,如送官司,重加購賞。”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韋述陷賊,入東京,至是以其家藏《國史》一百一十三卷送於官。休烈尋轉工部侍郎、修國史,獻《五代帝王論》,帝甚嘉之。宰 相 李 揆 矜 能 忌 賢 以 體 烈 修 國史 與 己 齊 列 嫉 之 奏 為 國 子 祭 酒 權 留 史 館 修 撰 以 下 之 休 烈 恬 然自 持 殊 不 介 意 代宗即位,甄別名品,宰臣元載稱之,乃拜右散騎常侍,依前兼修國史,累封東海郡公,加金紫光祿大夫。在朝凡三十餘年,歷掌清要,家無儋石之蓄。恭儉溫仁,未嘗以喜慍形於顏色。而親賢下士,推轂後進,雖位崇年高,曾無倦色。篤好墳籍,手不釋卷,以至於終。大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歲春,休烈妻韋氏卒。上特詔贈韋氏國夫人,葬日給鹵簿鼓吹。及聞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贈尚書左僕射,賻絹百匹、布五十端,遣謁者內常侍吳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榮,少有其比。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休烈忠誠機敏,謹遵職業操守。他自幼好學,入仕後受到楊國忠排擠,離京到地方任職;安祿山叛亂後,他直言不諱地回答了肅宗關於史官職責的問題。

B.休烈審察形勢,做好本職事務。當時歷經戰亂,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購求當朝大典以備查檢使用,最終得到前修史官韋述家藏《國史》一百餘卷。

C.休烈淡泊名利,終生好學不倦。他雖遭貶職,卻恬然處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餘年,歷任要職,並無多少積蓄;喜好典籍,終日捧讀,直至去世。

D.休烈夫婦去世,盡享身後哀榮。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詔追贈她國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許久,追贈他尚書左僕射,並派專人到他家表示慰問。

【說明】試題是對閱讀材料相關文意的綜合考查,著重在對文意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試題將閱讀材料的內容分為若干個方面,然後選擇較為重要的四個方面作為切人點,用四個選項來對原文的表述進行概括和分析。B項的概括分析是,於休烈能夠審察形勢,做好本職事務;歷經戰亂之後,輿章史籍散俠,他提出購求當朝大典以備使用,最終得到韋述家藏的《國史》百餘卷。C項的概括分析是,於休烈對名利十分淡泊,終生好學不知疲倦;他雖然被貶職,卻能恬然處之,並不在意,在朝二十餘年,歷任各種要職,卻沒有多少積蓄;喜好典籍,終日捧讀,直到去世。D項的概括分析是,於休烈夫婦去世以後,盡享哀榮;他夫人去世,皇上特地下詔追贈她國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又追念許久,追贈他尚書左僕射,同時派專人到他家去表示慰問。這三項的概括和分析均符合原文的意思,沒有不妥當的地方。A項的概括分析是,於休烈忠誠機敏,遵守職業操守,他自幼好學,進入仕途後遭到楊國忠排擠,只能到地方任職。行文至此,還沒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不過下文卻又說,安祿山叛亂後,他直言不諱地回答丁肅宗關於史官職責的問題。按照原文的表述,肅宗確實問到於休烈關於史官職責的問題,但休烈閃爍其詞,並未正面回答。其中“直言不諱”云云,顯然不符合原文的意思。A項所述有誤,根據題幹要求,應該是正確選項。

例7:閱讀下面的實用類文本閱讀,完成試題。

科學巨人玻爾

1927年,第五屆索爾維物理學會議在布魯塞爾召開,激烈的辯論很快就變成了一場愛因斯坦與玻爾之間的“決鬥”。這場辯論在三年後的第六屆索爾維會議上戰火再續,玻爾獲得勝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因此獲得了大多數物理學家的認同,他們對量子力學的解釋也被奉為正統解釋。這次辯論就是著名的“愛因斯坦--玻爾論戰”,有人稱之為物理學史上的“巔峰對決”。

愛因斯坦和玻爾這兩位科學巨人的背後,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相對論和量自子力學。他們的爭論曠日持久,幾乎所有理論物理學家都被吸引並參與進來,樂此不疲。儘管兩人的科學理論和思想觀點始終沒能調和,但他們卻結下了長達數十年的友誼。玻爾高度評價他與愛因斯坦的學術之爭,認為它是自己“許多新思想產生的源泉”。愛因斯坦也稱讚說:“很少有誰像玻爾那樣,對隱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銳的直覺,同時又兼有如此強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們時代科學領域偉大的發現者之一。”

與愛因斯坦更個性化的獨自研究不同,玻爾周圍聚集著許多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氣,更是一位偉大的伯樂。他為量子物理學培養和組織了一支創新發展的隊伍,人們稱之為“哥本哈根學派”。後來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員。

哥本哈根學派活動的大本營就是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該所是玻爾在1917年申請,並於l921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學家的身份為研究所作擔保,籌集了大量資金。在任所長的40年間,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為當時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躍的量子力學研究中心。這裡先後培養了600多名物理學家。玻爾使這個科學家群體中的每個個體的力量發揮到極致,形成了以集體討論和自由探索為特徵的研究風格。他還經常在此舉辦非公開的小型年會,邀請各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出席,相互學習,啟發交流。這裡沒有論資排輩,只有挑戰與爭鳴,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斷進取的學術精神,人們譽之為“哥本哈根精神”,這種精神至今仍在科學研究領域受到推崇。量子力學每前進一步,或多或少都與這個學派科學家的合作研究有關。可以說,玻爾領導的哥本哈根學派具備了一個科學學派應有的優秀特質。

希特勒上臺後,玻爾以訪問德國為名,暗地調查德國科學家的安全情況,然後設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猶太科學家轉移到安全地方。他還積極創立和參加丹麥救援組織,盡力幫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學家與其他難民。

德國納粹控制丹麥後,玻爾起初留在國內,與抗敵組織保持密切聯繫。他一貫的不合作態度,令納粹非常惱火。1943年玻爾受到納粹分子的威脅,他冒險出逃,歷盡艱險,輾轉到達美國。在美期間,為抗擊法西斯,他曾參加原子彈的研製工作。在研製過程中,他就考慮到這一研究成果對未來世界的影響,並曾多次接觸英美首腦,建議他們及早與蘇聯達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協議,但沒有成功。

二戰後,玻爾積極倡導和實施國際間的科學合作。l957年,美國福特基金會將第一屆“原子為了和平”獎授予玻爾,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則上,以友好的精神進行科學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滿足人類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樣”。

(摘編自鄒麗焱《玻爾傳》)

相關鏈接

①玻爾(1885~1962),丹麥物理學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說和盧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礎上,於l913年提出氫原子結構和氫光譜的初步理論。稍後,又提出‘‘對應原理”。對量子論和量子力學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l927年又提出互補原理。在原子核反應理論、解釋重核裂變現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貢獻。獲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摘自《辭海》第六版)

②1918年,玻爾的老師盧瑟福邀請他赴英國工作,他在回信中說:“雖然哥本哈根大學在財力、人員、能力和實驗室管理上,都達不到英國的水平,但我立志盡力幫助丹麥發展自己的物理學研究工作……我的職責是在這裡盡我的全部力量。” (摘自戈革《玻爾集》)

為什麼愛因斯坦和玻爾的論戰被稱為物理學史上的“巔峰對決”?請結合材料簡述原因。

說明】試題考查考生對文章內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試題要求考生根據閱讀材料瞭解“愛因斯坦-玻爾論戰”的背景及影響,選定與此相關的信息做出分析和提煉。此論辯之所以被冠以“巔峰”,可以從論辯參與者的身份、論辯的內容以及論辯帶來的影響等方而加以考慮,只要認真閱讀材料,並對相關信息加以提煉、概括,是不難找到答案的。因試題選文篇幅所限,不得不刪減此番對執的具體經過,但玻爾與愛因斯坦關於量子力學現象解釋的爭論,是物理學史上著名的論辯之一,這場辯論之所以永載科學史冊,恰是因為玻爾和愛因斯坦這兩位科學巨人在論辯中的精彩表現。他們的論辯波瀾起伏,尖銳而激烈,但同時又相互尊敬和彼此欽佩,用自由和開放的心態激發創新的思想火花,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二人表現出的大師風範垂範後世,值得閱讀者進一步瞭解。

D鑑賞評價:指對閱讀材料的鑑別、賞析和評說,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閱讀方面發展了曲能力層級。

例8: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試題。

阮郎歸 無名氏

春風吹雨繞殘枝,落花無可飛。小池寒淥敏生漪,雨晴逐日西。簾半卷,燕雙歸。諱愁無奈眉。翻身整頓著殘祺,沉吟應劫遲

[注]①作者一怍桀斌。②諱愁:隱瞞由心的痛苦。③封:圍棋術語。

詞上半闋的景物描寫對全詞的感情抒發起丁什麼作用?請結臺內容分析。

說明】試題考查考生理解、概括作品內容,鑑賞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春風”二句起凋低沉,一開始就給人以掩抑低迴之感。春風吹雨已盡顯淒涼,而時至晚春,花枝已經凋殘,風雨卻依舊吹打不停,景象更為慘淡。“落花無可飛”,是在寫殘紅滿地,被泥水玷汙,雖經風而不能飛起,比雨繞殘枝,淒涼又進一層。悽風、苦雨、落花,表面上寫景,實際上滲透著悲傷情緒,這兩句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調。

三、四句寫雨霽天晴。雨過天晴之後,自然界的色調應該轉為明朗,相應地,人的情緒也應該轉為歡快。可是不然,詞的感情旋律仍舊沒有脫離低迴哀婉的基調。因為時值黃昏,風雨雖停止,但紅日卻已西沉。此時淒涼的氛圍非但沒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層淡淡的暮色。“小池寒淥欲生漪”一句,極為凝練,集中地反映了這種情緒。它以“小”字寫池塘的面積,以“寒”字寫池塘的溫度、以“淥”字寫池塘的清澈,以“漪”字寫池塘的動態,形象鮮明,含意深邃,一腔悲哀之情,似乎傾注池中。小池的漣漪,彷彿是抒情主人公的心房在顫抖。

例9:閱讀下面文學類文本,完成試題。

劉慶邦

有個姑娘叫守明,十八歲那年就定了親。定親的彩禮送來了,是幾塊做衣服的布料。

媒人一走,母親眼睛彎彎的,說:“給,你婆家給你的東西。”

“誰要他的東西,我不要!”

“不要好呀,我留著給你妹妹作嫁妝。”

妹妹跟過來,要看看是什么好東西。守明像是捍衛什麼似的,堅決不讓妹妹看,她把包袱放進箱子,啪嗒就鎖上了。

家裡只有自己時,守明才關了門,把彩禮包兒拿出來。她把那塊石榴紅的方巾頂在頭上,對著鏡子左照右照。她的臉紅通通的,稂像剛下花轎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為何,她嘆了一口氣,鼻子也酸酸的。

按當地的規矩,守明該給那個人做一雙鞋了,她的表情突然變得嚴肅起來。

她把那個人的鞋樣子放在床上,張開指頭拃了拃,心中不免吃驚,天哪,那個人人不算大,腳怎麼這樣大,腳大走四方,不知這個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讓他走四方,又不想讓他走四方,要是他四處亂走,剩下她一個人在家可怎麼辦?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給他一雙小鞋穿,讓他的腳疼,走不成四方,想到這裡,她彷彿已看見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於用力提鞋,臉都憋得紅了。

“合適嗎?”

那個人說合適是合適,就是有點緊。

“穿的次數多了就合適了。”

那個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來說腳疼。

“你疼我也疼。”

那個人問她哪裡疼。

“我心疼。”

那個人就笑了,說:“那我給你揉揉吧!”

她趕緊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動作大了些,把自己從幻想中抱了出來,摸摸臉,臉

還火辣辣的。

瞎想歸瞎想,在動剪子剪袼褙時,她還是照原樣兒一絲不差地剪下來了。

第一次看見那個人是在社員大會上,那個人在黑壓壓的會場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記得稿子裡說的是什麼,旁邊的人打聽那個人是哪莊的,叫什麼名字,她卻記住了。她當時想,這個男孩子,年紀不大,膽子可夠大的,敢在這麼多人面前念那麼長一大篇話,她這個年齡正是心裡亂想的年齡,想著想著,就把自己和那個人聯繫到一塊兒去了,不知道那個人有沒有對象,要是沒對象的話不知喜歡什麼樣的……

有一天,家裡來了個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煩,一聽介紹的不是別人,正是讓他做夢的那個人,一時渾身冰涼,小臉發白,淚珠子一串一串往下掉,母親以為她對這門親事不樂意,守明說:“媽,我是捨不得離開您!”

媒人遞來消息,說那個人要外出當工人,守明一聽有些犯楞,這真應了那句腳大走四方的話,此一去不知何時才能回還,她一定得送給那個人一點東西,讓那個人念著地,記住她,她沒有別的可送,只有這一雙鞋。

那個從出的日期定下來了,託媒人傳話,由她約會,她正好親手把鞋交給那個人,約會的地點是村邊那座高橋,時間是吃過晚飯之後,母親要送她到橋頭去,她不讓。

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個人若說正好,她就讓他穿這雙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還脫下來幹什麼!臨出門,她又改了主意,覺得只讓那個人把鞋穿上試試新就行了,還得讓他脫下來,等他回來完婚那一天才能穿。

守明的設想未能實現,她把鞋遞給那個人時,讓那個人穿上試試,那個人只笑了笑,說聲請謝,就把鞋豎著插進上衣口袋裡去了,直到那個人說再見,鞋也沒試一下,那個人說再見時,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

這是守明沒有料到的,他們雖然見過幾次面,但從來沒有碰過手,她猶豫了一會兒,還是低著頭把手交出去了,那個人的手溫熱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層汗,接著她身上也出汗了,那個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鬆開了。

守明下了橋往回走時,見夾道的高莊稼中間攔著一個黑人影,她大吃一驚,正要折回身去追那個人,撲進那個人懷裡,讓她的那個人救她,人影說話了,原來是她母親。

怎麼會是母親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沒跟母親說話。

後記:

我在農村老家時,人家給我介紹了一個對象,那個姑娘很精心地給我做了一雙鞋, 參加工作後,我把那雙鞋帶進了城裡,先是捨不得穿,後來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家探親,我把那雙鞋退給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過鞋後,眼裡一直淚汪汪的,後來我想到,我一定傷害了那位農村姑娘的心,我辜負了她,一輩子都對不起她。

(有刪改)

小說以“鞋”為中心敘亊寫人。這樣處理有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

說明】試題考查考生從敘述故事、描寫人物等方面,把握文學作品藝術構思的分析鑑賞能力,具體考查考生聯繫作品的具體內容,認識小說以“鞋”為中心敘事寫人的好處,從整體上對小說藝術進行深入解讀的能力。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考慮。

首先,從故事的層面上來講,以“鞋”為中心的藝術處理,有助於社會內容的發掘。鞋是人們生活中最普通的一種東西,同時又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在物質生活比較貧乏的年代,它不僅是一種生活必需品,也成了一種有意味的符號。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農村裡,年輕人談戀愛的時候,常常會用鞋作為雙方的定情物,表達彼此的感情,做鞋、送鞋成了一種規矩或習俗。雖然這種習俗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逐漸消失了,但“鞋”卻凝聚了那個獨特時代的生活氣息,成為過來人難以忘懷的記憶,因此這樣的故事既有生活氣息,又有時代特點,不僅能夠引起人們的閱讀興趣,還能夠更好地反映一個特殊年代的生活。

其次,從結構層面上講,以“鞋”為中心的處理可以使情節更集中、緊湊。畢竟這是一篇短篇小說,篇幅有限,不可能進行更多“節外生枝”的描寫,但是一些必須交代的故事,卻可以在做鞋的過程中自然地敘述出來。比如守明與未婚夫的初識,就是通過守明做鞋時的心理活動勾勒出來的,而決定著她與未婚夫命運的約會,也是通過送鞋時的不同表現,隱約體現出來的。所以說,以鞋為線索,可以使故事情節更集中、緊湊。

最後,從人物層面上講,以“鞋”為中心的藝術處理有助於人物形象的塑造。守明的形象,尤其是她的內在情感與深層心理,主要是通過鞋表現出來的。鞋,是愛情的象徵物,守明愛與渴望被愛的感情,正是在做鞋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從她做鞋初期“突然變得嚴肅起來”的表情變化,到做鞋期間令人心跳火熱的“瞎想”,再到送鞋時未婚夫堅持不試鞋時的希望,可以說,守明做鞋的過程,就是她的情感發展的過程。可以說,守明做鞋的過程正是守明形象逐漸形成並立體化的過程。因此,以鞋為中心,有助於守明形象的塑造,特別是有助於主人公內在情感與深層心理的發掘與表現。

E表達應用:指對語文知識和能力的運用,是“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表達方面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例1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氣保溫氣體之一。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會導致全球變暖,造成天氣乾旱或旱澇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住上升,淹沒大量沿海城市, ①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 ② :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給植物“施肥”,有利於植物的生長。但這必須有個前提,植物還活著!如果土壤被汙染, ③ ,我們就失去了這些向大氣中釋放氧氣的“氧氣工廠”和“空氣淨化器”。

說明】試題考查考生正確運用語言文字表達的能力。該段文字說的是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會帶來有利和不利兩個方面的影響。裡面有三處空缺,要求考生補寫恰當的語句。從表面上來看,給這段文字補寫空缺似乎需要相應的專業知識,對考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實際上只要綜觀全文,把握所給文字的核心話題,依據上下文的相關提示語和相關信息提示,準確地進行補寫並不困難。先看空缺①,前面的句子所說的都是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帶來的不利影響,包括全球變暖、旱澇不均等,甚至淹沒大量沿海城市。句中的“甚至”一詞,把不利影響說到了最嚴重的程度,不利影響上升為了災難,因此,此處樸寫“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是恰當的。再來看空缺②,承接上文,這兒出現了一個關鍵性的關聯詞語“然而”,設詞表示轉折,因此,下文所說的內容應該和上文說的不利影響是相反的,再結合下文“有利於植物的生長”,可知這裡應該補寫一個表明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帶來有利影響的句子。由於字數的限制和表達簡明的要求,此處補寫“二氧化碳增加會帶來好處”顯然比較恰當。最後看空缺③,前文說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會帶來有利影響的條件是植物還話著,下文是“我們就失去了這些向大氣中釋放氧氣的‘氧氣工廠’和‘空氣淨化器’”。根據上下文和一般常識可以知道,這些“氧氣工廠”和“空氣淨化器”指的就是植物,再結合上文“如果土壤被汙染”,這裡肯定要補寫植物死亡的語句,再加上上文中有關聯詞語“如果”,這裡顯然要有“就”與之呼應,所以補寫“植物就會生病甚至死亡”是恰當的。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給出的補寫答案都是舉例性質的,只要意思答對即可。

例11:下面是某中學暑期瑤族村考察的初步構思框架,請把這個構思寫成一段話,要求內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75個字。

【說明】試題考查考生用簡明的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簡明是語言表達的一項基本要求,簡明的語言表達能力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本題用圖文轉寫的方式來進行考核。做好這樣的題要注意三個問題:一是看出所給圖形的構圖特點;二是將所給信息按一定規律形成文字;三是注意文字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性。

第一步是看圖。這是一個某中學暑期瑤族村考察的初步構思框架圖,圖中由總到分形成三級信息,顯示瑤族村考察共三天,考察之前和考察過程都有相關要求。

第二步是用文字簡明表達。限於題幹所要求的字數,在用文字表達的時候,無法寫出全部可能的細節,只能把所給信息用連貫的話語連綴起來表達。所以,首先可寫出最大的一級信息內容,也就是“本次瑤族村三日行考察”之類的文段起始語,然後由考察前的準備說到考察中的活動要求,與前期準備活動相關的信息可以表述為“要求參加人員事先查閱資料,瞭解瑤族概況,備好所需行裝”,與具體考察活動相關的信息可以表述為“考察期間的主要活動有參觀、訪談以及與村民聯誼,每人需寫日記記錄考察情況”。

文字敘述中要避免遺漏信息,還要注意語句的準確以及表達的連貫性。作為構思層面的東西與作為文字表達層面的東西是有差異的,如果把這道題寫成:“瑤族村三日行要先查閱資料、準備行裝,實施時要參觀、訪談、聯誼、寫考察日記。”非常簡單,但這無異於開中藥鋪式的羅列,從信息的角度上說,沒有顯示應該有的查閱資料的內容,缺少應該有的參與者和聯誼對象,而這些是構思層面可以隱而不說的;從語言表達的角度上說,沒有體現文段特定的開頭語“這次、本次”,直接挪用“實施”不把它轉換為“考察期間”,這在文段中也是不準確的表達。整個文段不是連貫的、能獨立成篇的語言表達方式。

F探究:指對某些問題進行探討,有發現、有創見,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創新性思維方面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例12:閱讀下面實用類文本閱讀,完成試題。

愛國科學家鄧叔群

經過清華學堂8年苦讀,鄧叔群於1923年經考試公費留學美國。同時去的同學大多選擇學習外交、銀行、軍事、法律等專業,只有他不聽別人勸告,為了解救貧困的中國農民,一心入讀康奈爾大學的農林專業。留學期間,目睹同胞受到種族歧視,這激發了他為國爭光的民族自尊一心,決心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到最精湛的科學知識。他不僅主科成績都是A,而且榮獲了全美最高科學榮譽學會頒發的兩枚金鑰匙證章。正當他博士論文接近完成時,國內嶺南大學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學教授,導師惠湊推薦了他,但建議他完成論文後再回去。鄧叔群卻認為,學到先進知識報效祖國,正是自己求學的真正目的,於是當即回國。

在回國後的十年中,為蒐集我國第一手真菌資料,他手提竹籃,攀山入林,一樣一樣地採集,逐一鑑定,定名分類。他先後研究鑑定的真菌種類達一兩千種,分隸於數百個屬,其中首次發現的新屬5個,新種121個,為世界真菌資源寶庫增添了新標本,在世界真菌學史上為我國的真菌科學譜寫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國有自己的真菌科學。在世界著名真菌分類學家考爾夫教授總結的康奈爾大學120年來作出突出貢獻的41位真菌學家中,他是唯一的東方人。

抗戰開始不久,為了使自己的研究與國計民生關係更為直接,砰叔群轉向了林業研究。他帶領助手深入雲南、西康、四川一帶,勘察森林資源狀況。他們冒風雨,頂烈日,忍飢寒,摸清了該地區森林資源的組成、分佈、蓄積量及病蟲害等情況,給制了中國的早期林型圖,並提出了合理經營、開發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報告,為大後方建設提供了必要的參考。其中森林的材積估算、輪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針等,至今仍有參考價值。

後來,鄧叔群拒絕就任農林部副部長,而在甘肅省建設廳廳長張心一的支持下,舉家奔赴甘肅,開始黃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經過幾年艱苦奮鬥,成功創辦了洮河林場及三個分場,建立了一整套保證森林更新、營造量大於採伐量的制度,創建了以科學的方法經營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鄧叔群認為,水利和林、牧之間具有密切關係,要根治黃河水患,就必須三者並重。為保持黃河上游水土、減輕下游災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態平衡理論。

1948年,鄧叔群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隨後,中央研究院要求全體高級研究人員遷往臺灣或去美國。他不僅自己明確表示決不離開,還動員其他同事共同抵制。他對家人說:“別忘了自己是中國人,要為民族富強奮鬥終生。我絕不跟腐敗的國民黨去臺灣,也不去美國。”其實在他內心深處對共產黨抱有希望和嚮往。願與民族同甘苦,共命運。後來,他早年的學生沈其益受東北解放軍委託,特地到上海動員他去東北籌建農學院,他欣然接受邀請,並在半年時間內,帶疾病寫出一整套林科大學的教材綱要。作為瀋陽農學院創建總指揮,他辛勤工作,調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校任務。

鄧叔群生活儉樸,不圖物質享受,新中國成立後,他把抗曰戰爭前在南京購建的花園洋房捐獻給國家,還三次主動提出減薪。抗美援朝時,他將自己的積蓄充作軍用。1960年,他受林業部委託,舉辦森林病理學培訓班,為各省培訓出教十名專業技術骨幹。培訓結束後,他謝絕巨鉅額酬金,只留一張結業合影作紀念。鄧叔群一生的選擇,都從人民和祖國的需要出發,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科學報國的埋想。

(摘編自《中國真菌學先驅——鄧叔群院士》)

相關鏈接

①鄧叔群(1902〜1970),中國真菌學家。福建福州人。曾任嶺南大學、金陵大學,中央大學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新中國成立後,任瀋陽農學院和東北農學院副院長、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主要著作有《中國的高等真菌》《中國的真酋》等。(摘自《辭海》第六版)

②我自幼被外祖母嚴氏收養。她教我勞動,曉我勤儉,並以民族英雄岳飛、戚繼光、林則徐等人的事蹟勉勵我;教我做人要堅貞不屈、清正廉潔、光明磊落,這一切促使我從小就立志為中華民族的強盛奮鬥終生。(摘自《中國科學院院士自述•鄧叔群》)

作為一位愛國科學家,鄧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現?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

說明】試題考查考生對實用類文本進行綜臺探究的能力。試題就鄧叔群“作為一位愛國科學家”的“突出表現”,要求考生結合材料談談自己的理解。要回答此題,需要對全部材料從不同方面進行分析整理、歸納概括。答案共有四個要點:①“為中國建立了自己的真菌學,在世界學術領域爭得一席之地”,是基於原文第二段的概括,這是鄧叔群作為一位科學家所取得的最重要成就,也是他科學報國的突出表現,所以應該放在最醒目的位置;②“為改變中國農業的落後面貌,選學農林專業”是對原文第一段相關內容的概括;③“為國計民生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對原文第三段相關內容的概括;④“為新中國農林業的發展,努力培養專業人才”則是對原文第五、六段相關內容的概括。這些信息充分說明,鄧叔群是一個愛國科學家。

例13:閱讀下面文學類文本閱讀,完成試題。

十年以後 歐•亨利

紐約的一條大街上,一住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著。一陣冷颼颼的風向他迎面吹來。已近夜間10點,街上的人已寥寥無幾了。

在一家小店鋪的門口,昏暗的燈光下站著一個男子,他的嘴裡叼著一支沒有點燃的雪茄煙。警察放慢了腳步,認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後,向那個男子走了過去。

“這兒沒有出什麼事,警官先生。”看見警察向自己走來,那個男子很快地說,“我只是在這兒等一位朋友罷了。”

男子劃了根火柴,點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藉著火柴的亮光,警察發現這個男子臉色蒼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塊小小的白色的傷疤。

“這是20年前定下的一個約會。如果有興致聽的話,我來給你講講。大約20年前,這兒,這個店鋪現在所佔的地方,原來是一家餐館……”男子繼續說,“我和吉米•維爾斯在這兒的餐館共進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倆都是在紐約這個城市裡長大的。從小我們就親密無間,情同手足。當時,我正準備第二天早上就動身到西部去謀生。那天夜晚臨分手的時候,我倆約定:20年後的同一日期、同一時間,我倆將來到這裡再次相會。”

“你在西部混得不錯吧?”警察問道。

“當然囉!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趕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實在不容易啊!這些年來,我一直不得不東奔西跑……”

又是一陣冷颼颼的風穿街而過,接著,一片沉寂。他倆誰也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兒,警察準備離開這裡。

“我得走了,”他對那個男子說,“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會到來。假如他不準時趕來,你會離開這兒嗎?”

“不會的。我起碼要再等他半個小時。如果吉米他還活在人間,他到時候一定會來到這兒的。就說這些吧,再見,警察先生。”

“再見,先生。”警察一邊說著,一邊沿街走去,街上已經沒有行人了,空蕩蕩的。

男子又在這店鋪的門前等了大約二十分鐘的光景,這時候,一個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徑直走來。他穿著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領向上翻著,蓋到耳朵。

“你是鮑勃嗎?”來人問道。

“你是吉米•維爾斯?”站在門口的男子大聲地說,顯然,他很激動。

來人握住了男子的雙手。“不錯,你是鮑勃。我早就確信我會在這兒見到你的。嘖,嘖,嘖!20年是個不短的時間啊!你看,鮑勃!原來的那個飯館已經不在啦!要是它沒有被拆除,我們再一塊兒在這裡面共進晚餐該多好啊!鮑勃,你在西部的情況怎麼樣?”

“哦,我已經設法獲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東西。你的變化不小啊,吉米,你在紐約混得不錯吧?”

“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個部門裡上班,坐辦公室。來,鮑勃,咱們去轉轉,找個地方好好敘敘往事。”

這條街的街角處有一家大商店。儘管時間已經不早了,商店裡的燈還在亮著。來到亮處以後,這兩個人都不約而同地轉過身來看了看對方的臉。

突然間,那個從西部來的男子停住了腳步。

“你不是吉米•維爾斯。”他說,“20年的時間雖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個人變得容貌全非。”從他說話的聲調中可以聽出,他在懷疑對方。

“然而,20年的時間卻有可能使一個好人變成壞人。”高個子說,“你被捕了,鮑勃。在我們還沒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給你看一張條子,是你的朋友寫給你的。”

鮑勃接過便條。讀著讀著,他微微地顫抖起來。便條上寫著:

鮑勃:剛才我準時趕到了我們的約會地點。當你划著火柴點菸時,我發現你正是那個芝加哥警方所通緝的人。不知怎麼的,我不忍自己親自逮捕你,只得找了個便衣警察來做這件事。

小說描寫了警察吉米和通緝犯鮑勃“二十年以後”赴約的故事,在“情與法”的衝突中,兩個人都面臨艱難的抉擇。有人說鮑勃值得同情,有人說他罪有應得;有人說吉米忠於職守,有人說他背叛了友誼。你的看法呢?請就你認同的一種觀點加以探究。

說明】試題考查對文學作品的探究能力。吉米和鮑勃是連篇小說的主要人物,他們“二十年以後”的約會,頗富戲劇性:他們兩個人,一個人成了警察,一個人成了通緝犯。正如小說中的人物對話所揭示的那樣,20年的時間,雖然“不足以使一個人變得容貌壘非”,但“卻有可能使一個好人變成壞人”。於是,“情與法”的衝突構成小說情節的基本矛盾,友誼在接受拷問,理性在痛苦煎熬。題幹以假說的形式,分別對小說的兩個主要人物做了二元對立的評價,意在啟發考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並就自己感受較多、體會較深的一點展開論述。雖然題幹引發的四個論點,其理由的充足性可能是不等值的,但都是有理可講、有話可說的。

持鮑勃值得同情說,可以做如下論述:鮑勃作為被警方通緝的在逃犯,不忘20年前的一個約定,不顧安危,出現在紐約街頭.這表現了他性格中重情守信的一面。在“情與法”的衝突中,他選擇了“情”,結果被捕,最終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讀青米留給他的便條時微微顫抖,也表現了他人性中善良的一面。這些都是鮑勃值得同情的地方。如果聯繫到鮑勃在西部“發跡”的背景,聯繫到當時美國西部法制混亂的社會狀況,想象一下鮑勃的罪行可能沒有多麼嚴重,這個人物就會更多了幾分讓人同情的因素。

持鮑勃罪有應得說,可以做如下論述:鮑勃畢竟是警方通緝的罪犯,無論他多麼有人情味兒,犯罪動機多麼值得同情,犯罪情節多麼輕微,都沒有權利逃脫法律制裁。對於吉米來說,鮑勃具有雙重身份,即朋友和通緝犯。法不容情,鮑勃被捕是理所當然的。

持吉米忠於職守說,可以做如下論述:對於鮑勃,吉米也具有雙重身份,即朋友和警察。他如期赴約,同樣表現了重視友情的一面。他發現20年不見的朋友竟然是通緝犯,內心的矛盾衝突是難以言表的。“情與法”的對抗交戰,在他身上體現得最為激烈。他不忍心親自逮捕自己的朋友,又不能徇情枉法,最後採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讓一個便衣警察代他逮捕鮑勃,既避免了親自逮捕朋友的尷尬,也恪盡職守,履行了一個警察的責任。

持吉米背叛了友誼說,可以做如下論述:雖然吉米如期赴約,但卻沒有與朋友相認,表現出理性甚至冷酷無情的一面;儘管他沒有親自逮捕朋友,但鮑勃畢竟是因為被他認出而被捕的,而且是因為與他約會而被捕的。何況,吉米並沒有當著鮑勃的面“現出原身”,也沒有以朋友的身份關注一下他犯罪的具體情節,也沒有試圖在法律上對他施以幫助。

Ⅲ.考試範圍與要求

一、現代文閱讀

現代文閱讀內容及相應的能力層級如下: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閱讀中外論述類文本。瞭解政論文、學術論文、時評、書評等論述類文體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達方式。閱讀論述類文本,應注重文本的說理性和邏輯性,分析文本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綜合c

(1)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結構,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和評價中外實用類文本。瞭解新聞、傳記、報告、科普文章的文體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閱讀實用類文本,應注重真實性和實用性,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內容、構成要素和語言特色,評價文本的社會功用,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l.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綜合C

(l)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

(2)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體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

3.鑑賞評價D

(1)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

(2)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

(3)對文本的某種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斷

4.探究F

(1)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2)探討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和鑑賞中外文學作品。瞭解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閱讀鑑賞文學作品,應注重價值判斷和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綜合C

(1)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

(2)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徵和表現手法

3.鑑賞評價 D

(1)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

(2)鑑賞作品的文學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3)評價作品表現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

4.探究F

(1)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

(3)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二、古詩文閱讀

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

l.識記A

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2.理解B

(l)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

(3)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

(4)瞭解並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

(5)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

3.分析綜合C

(1)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

(2)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4.鑑賞評價D

(1)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三、語言文字應用

正確、熟練、有效地使用語言文字。

1.識記A

(l)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

(2)識記並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範漢字

2.表達應用E

(1)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

(2)辨析並修改病句

病句類型如: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餘、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

(3)選用、仿用、變換句式,擴展語句,壓縮語段

(4)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

常見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反覆、設問、反問。

(5)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

(6)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四、寫作

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

表達應用E

作文考試的要求分為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

1.基礎等級

(1)符合題意

(2)符合文體要求

(3)感情真摯,思想健康

(4)內容充實,中心明確

(5)語言通順,結構完整

(6)標點正確,不寫錯別字

2.發展等級

(1)深刻

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的內在關係,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2)豐富

材料豐富,論據充實,形象豐滿,意境深遠。

(3)有文采

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於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力。

(4)有創新

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

Ⅳ.題型示例

一、現代文閱讀

(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詩經》原來是詩,不是“經”,這在咱們今天是很準確的。但在封建社會里,詩三百篇卻被尊為“經“,統治階段拿它來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詩三百篇是一種配樂演唱的樂歌。這些樂歌一方面用於祭祀、宴會和各種典禮,當作儀式的一部分或娛樂賓主的節目。另一方面則用於政治、外交及其他社會生活,當作表情達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語言差不多,當然它更加曲折動人。例如周代有一種“獻詩陳志”的做法,當一些人看到國君或者同僚做了什麼好事或壞事,就做一首詩獻給他們,達到頌美或者諷諫的目的。還有人由於個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過詩來發洩和申訴。應該說明,“獻詩陳志”是要通過樂工的演唱來獻給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獻詩”總和“簪獻曲”或者“瞍賦”、“矇誦”並提。

在人民群眾的生活裡,詩歌也常用於表情達意,例如《詩經·邶風·新臺》和《詩經·秦風·黃鳥》等,都是針對具體的現實問題而發的。古代史傳中還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內的“徒歌”,例如《左傳·宣公二年》記載宋國將軍華元被鄭國人提了去,後來逃回來,人民譏笑這位敗軍之將,做了一個歌兒對他唱。這樣的歌,從性質上說和“獻詩陳志”沒有什麼分別。不過士大夫獻詩,是特地做了樂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則先是在社會上流傳,給採訪詩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樂曲,達到統治階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會等場合,賓主各方往往通過“賦詩”來表達願望和態度。“賦詩”時點出現成的詩篇,叫樂工們演唱,通過詩歌的問答,瞭解彼此的立場,這就叫“賦詩言志”。這種“賦詩”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內容和意義,僅僅是把賦詩者的觀點和願望寄託在詩中某幾句之上,來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種典型的斷章取義。《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記晉侯為了衛國一個叛臣的緣故,把衛侯羈押起來,齊侯和鄭伯到晉國去說情,鄭國的子晨就賦《詩經·鄭風·將仲子》一詩。《將仲子》本來是一首愛情詩歌,這當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話,是說女的愛著男的,又怕旁人說閒話;子晨卻借用來說,晉侯縱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別人看來總是為了一個叛臣。

詩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時代,由於新聲代替古樂,造成了詩與樂的分家,詩也就由樂歌逐漸變為純粹的語言藝術了,“賦詩”、“獻曲”也不大見到了。詩三百篇在社會上的實際用途縮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漸把詩的意義和封建教化的原則聯繫起來。比如公孫丑問《伐檀》詩中,為什麼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國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榮;子弟信從他,就學會孝悌忠信。君子不勞而食,還有誰比他功勞更大呢?”封建統治階級就是這樣“以意逆志”,最後把詩尊為“經”。直到五四運動以後,這部偉大的詩集才衝開了各種烏煙瘴氣,在思想和藝術上放射出奪目的光輝。

(摘編自中華書局“知識叢書”金開誠《詩經》)

1.下列關於原文第一、二兩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詩經》中的作品原來是普通的詩歌,並沒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統治階級卻把它尊為經典,用它來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葉以前,詩三百篇曾經作為一種配樂演唱的樂歌,成為祭祀、宴會和各種典禮的一部分儀式或娛樂賓主的節目。

C、所謂“獻詩陳志”,一種情況是指卿士通過貢獻詩歌,向國君或同僚陳述自己的心意,以達到頌美或者諷諫的目的。 、

D.在古籍記載中,卿士“獻詩”經常和“瞽獻曲”、“矇誦”等一起出現,是因為卿士做詩以後,總是通過樂工的演唱來呈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宋國人民譏笑敗軍之將華元的詩歌,也是用來作為表情達意的工具,所以從性質上說,跟卿士的“獻詩陳志”沒有什麼不同。

B.古人在“賦詩言志”時所言的志,往往不為原詩所具有,而是賦詩者採用斷章取義的辦法,寄託在詩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詩經·鄭風·將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話,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詞令人擔心,請晉侯不要聽信。

D.到孔子時代,新音樂逐漸興起,古樂逐漸失傳,由此造成詩與樂分家,《詩經》也就變成純粹的語言文學作品,而與音樂無關了。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會生活中,《詩經》被當作表情達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語言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B.上古時候,人民群眾的作品如果給採訪詩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進入詩三百篇中,不然則仍然是沒有曲調的“徒歌”。

C.古人在“賦詩言志”時採用的都是現成的詩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夠通過詩歌的來回問答,瞭解彼此的立場。

D.孟子解釋《伐檀》說,君子使國君得到安富尊榮,使子弟學會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勞而食。這就曲解了《詩經》的原意。

1.答案:A

解析:文中說詩三百篇“一方面用於祭祀、宴會和各種典禮,當作儀式的一部分或娛樂賓主的節目。另一方面則用於政治、外交及其他社會生活,當作表情達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語言差不多,當然它更加曲折動人”,選項中“並沒有深刻含意”錯。

2. 答案:C

解析:子展的意思是晉侯縱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別人看來總是為了一個叛臣。

3.答案:B

解析:文中說“庶人的作品則先是在社會上流傳,給採訪詩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樂曲,達到統治階段的耳中”,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詩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調。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2018年全國卷I)

諸子之學,興起於先秦,當時一大批富有創見的思想家噴湧而出,蔚為思想史之奇觀。在狹義上,諸子之學與先秦時代相聯繫;在廣義上,諸子之學則不限於先秦而綿延於此後中國思想發展的整個過程,這一過程至今仍沒有終結。

諸子之學的內在品格是歷史的承繼性以及思想的創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學”,即新時代的諸子之學,也應有同樣的品格。這可以從“照著講”和“接著講”兩個方面來理解。一般而言,“照著講”,主要是從歷史角度對以往經典作具體的實證性研究,諸如訓詁、校勘、文獻編纂,等等。這方面的研究涉及對以往思想的回顧、反思,既應把握歷史上的思想家實際說了些什麼,也應總結其中具有創造性和生命力的內容,從而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資源。

與“照著講”相關的是“接著講”。從思想的發展與諸子之學的關聯看,“接著講”接近諸子之學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內在品格,它意味著延續諸子注重思想創造的傳統。以近代以來中西思想的互動為背景,“接著講”無法迴避中西思想之間的關係。在中西之學已相遇的背景下,“接著講”同時展開為中西之學的交融,從更深的層次看,這種交融具體展開為世界文化的建構與發展過程。中國思想傳統與西方的思想傳統都構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資源,而世界文化的發展,則以二者的互動為其重要前提。這一意義上的“新子學”,同時表現為世界文化發展過程中創造性的思想系統。相對於傳統的諸子之學,“新子學”無疑獲得了新的內涵與新的形態。

“照著講”與“接著講”二者無法分離。從邏輯上說,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從“無”開始,它總是基於既有的思想演進過程,並需要對既有思想範圍進行反思批判。“照著講”的意義,在於梳理以往的思想發展過程,打開前人思想的豐富內容,由此為後繼的思想提供理論之源。在此意義上,“照著講”是“接著講”的出發點。然而,僅僅停留在“照著講”,思想便容易止於過去,難以繼續前行,可能無助於思想的創新。就此而言,在“照著講”之後,需要繼之以“接著講”。“接著講”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進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統的形成,則是其邏輯結果。進而言之,從現實的過程看,“照著講”與 “接著講”總是相互滲入:“照著講”包含對以往思想的邏輯重構與理論闡釋,這種重構與闡釋已內含“接著講”;“接著講”基於已有的思想發展,也相應地內含“照著講”。“新子學”應追求“照著講”與“接著講”的統一。

(摘編自楊國榮《歷史視域中的諸子學》)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廣義上的諸子之學始於先秦,貫穿於此後中國思想史,也是當代思想的組成部分。

B.“照著講”主要指對經典的整理和實證性研究,併發掘歷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內涵。

C.“接著講”主要指接續諸子注重思想創造的傳統,在新條件下形成創造性的思想。

D.不同於以往諸子之學,“新子學”受西方思想影響,脫離了既有思想演進的過程。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採用了對比的論證手法,以突出“新子學”與歷史上諸子之學的差異。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學”的品格可從兩方面入手,並就二者的關係進行論證。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動為前提,論證“新子學”“接著講”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論證“照著講”“接著講”無法分離,是按從邏輯到現實的順序推進的。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對經典進行文本校勘和文獻編纂與進一步闡發之間,在歷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面對中西思想的交融與互動,“新子學”應該同時致力於中國和世界文化的建構。

C.“照著講”內含“接著講”,雖然能發揚以往的思想,但無助於促進新思想生成。

D.“新子學”要參與世界文化的發展,就有必要從“照著講”逐漸過渡到“接著講”。

【解析】

A.信息源於第一段:諸子之學,興起於先秦,當時一大批富有創見的思想家噴湧而出,蔚為思想史之奇觀。在狹義上,諸子之學與先秦時代相聯繫;在廣義上,諸子之學則不限於先秦而綿延於此後中國思想發展的整個過程,這一過程至今仍沒有終結。

B.信息源於第二段:一般而言,“照著講”,主要是從歷史角度對以往經典作具體的實證性研究,諸如訓詁、校勘、文獻編纂,等等。這方面的研究涉及對以往思想的回顧,反思,既應把握歷史上的思想家實際說了些什麼,也應總結其中具有創造性和生命力的內容,從而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資源。

C.第三段說“接著講”接近於諸子之學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內在品格,它意味著延續諸子注重思想創造的傳統,……無法迴避中西思想之間的關係。第三段段末說:這一意義上的“新子學”,同時表現為世界文化發展過程中創造性的思想系統。第四段說“僅僅停留在“照著講”,思想便容易止於過去,難以繼續前行,可能無助於思想的創新”。

D.可依據第三段“‘接著講’無法迴避中西思想之間的關係。在中西之學已相遇的“接著講”同時展開為中西之學的交融”和第四段“從邏輯上說,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從“無”開始,它總是基於既有的思想演講過程,並需要對既有思想範圍進行反思批判。”判斷“脫離了既有思想演講的過程”不正確。

【答案】A【解析】結合第四段“就此而言,在‘照著講’之後,需要繼之以“接著講”。‘接著講’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進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統的形成,則是其邏輯結果。進而言之,從現實的過程看,‘照著講’‘接著講’總是相互滲入:‘照著講’包含對以往思想的邏輯重構與理論闡釋,這種重構與闡釋已內含‘接著講’;‘接著講’基於已有的思想發展,也相應地內含‘照著講’。‘新子學’應追求‘照著講’與‘接著講’的統一”看,文章重在談“新子學”與歷史上諸子之學的聯繫,而不是差異。

【答案】B【解析】A.第三段段末說“這方面的研究涉及對以往思想的回顧,反思,既應把握歷史上的思想家實際說了些什麼,也應總結其中具有創造性和生命力的內容,從而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資源”,可見,“互相隔膜”判斷錯誤。C.第四段說“僅僅停留在“照著講”,思想便容易止於過去,難以繼續前行,可能無助於思想的創新”。注意這裡有“僅僅”和“可能”限制,錯在或然變必然。D.無中生有。文章結尾說“新子學”應追求“照著講”與“接著講”的統一”,難以得出選項結論。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題。(2016年全國卷I)

吳文俊的數學世界

吳文俊小學時成績平平。也沒有顯示出獨特的數學才華,初中時數吳文俊小學時成績平平,也沒有顯示出獨特的數學才華,初中時數學甚至得過零分,高中時最喜歡的是物理而非數學,但他從小就對讀書有濃厚興趣,初中時國文成績一直不錯,儘管高三時物理得了滿分,但教物理的趙貽經老師卻看出了他的數學潛力,力薦他入數學系。正始中學決定,吳文俊必須報考數學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塊大洋的獎學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獨子離開上海,吳文俊就進入了上海交大數學系,所謂“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吳文俊向來是以興趣為先導來讀書的,因為他對物理有興趣,甚至一度想要轉系。是大三時教數學的武崇林老師幫助他擺脫了專業上的困惑,使他認識到數學的巨大魅力。

1940年,吳文俊從交大畢業,先後在育英中學、培真中學擔任數學教員,直到1946年見到了影響他一生的恩師陳省身,他才由一個普通的中學數學老師成為數學研究所的專業研究員。對於吳文俊的數學研究,他的學生高小山總結說:“吳先生做拓撲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問題,為代數拓撲學的興起作出了影響深遠的貢獻。他從事機器定理證明也是這樣,極其敏銳地看出了信息時代數學的發展趨勢,他的研究受到中國古代數學的啟發,汲取了中國傳統數學的養分。使用吳先生的方法,幾乎所有數學定理的證明,都可以由計算機來完成,從而讓人類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觀的層面上去思考問題。”

對吳文俊來說,雖然最初選擇數學是被動的,但綜觀其一生,數學已逐漸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從事數學研究,吳文俊特別強調數學思維。他說:“要創新,就要獨立思考,就不能總是跟著人家亦步亦趨,當然開始的時候參考借鑑也是必要的,牛頓就說過,他之所以獲得成功,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遠,所以不能忽略學習,可是除了學習之外,還要能夠獨立思考,這是創新的必要條件。現在擺在中國面前的是,數學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創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華民族才可以得到復興。”吳文俊自己的經歷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數學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別是他運用機械化思想來考察數學,發現了數學的不同側面,並建立了新的模式,這全得益於他的獨闢蹊徑。

對我國的數學基礎教育,吳文俊也頗有心得。我國中學生多次在國際奧數競賽中獲獎,被當作我國數學教育成功的證明,但吳文俊更贊同丘成桐的觀點:“奧數應該是一種建立在興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層次學習,中國的奧數學習過分關注海量題目,直接與考試、競賽掛鉤,對系統學數學不利。作為基礎學科,應著重引導學習的興趣,不應當過分追求功利。”吳文俊同樣清醒認識到:“競賽獲獎固然可貴,但也不能看得過重,因為它不能代表學生對數學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訓練數學思維。”他認為,數學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數學的思維方式。

有人曾揶揄數學家迂腐,吳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興趣廣泛,內心充滿童趣,他說:“我是個想怎樣就怎樣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會安安靜靜地工作,從不多想。”他喜歡看電影、讀歷史小說,也喜歡看圍棋比賽。老伴說他“貪玩”,他卻說:“讀歷史書籍、看歷史影片,幫助了我的學術研究;看圍棋比賽,更培養了我的全局觀念和戰略眼光。”

吳文俊37歲時就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四十多年後,他再次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如此長的學術生命,在數學界是非常罕見的。當記者提出疑問時,吳文俊反問道:“我為什麼不能保持這麼長的學術生命?”在他看來,學術生命是能夠終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們自己的問題,應該自我反省。他特別強調研究數學要下紮實的功夫。他說:“外國許多數學家,儘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並不認同他們靠所謂巧思妙想研究數學的辦法。應該根據客觀實際具體分析,一切以事實為主。這是我主要的想法。”

(摘編自柯琳娟《吳文俊傳》)

相關鏈接

①1974年,吳文俊轉向中國數學史研究,從中得到啟發,開創了具有中國傳統數學特點的數學機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吳方法”,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古代數學基於“計算”的傳統,與通常基於邏輯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實現了高效的幾何定理自動證明。國際機器證明研究領域的權威人物S.穆爾說:“在吳文俊之前,機械化的幾何定理證明處於黑暗時期,而吳的工作給整個領域帶來光明。”(黃婷、邱德勝《數學大師:華羅庚、陳省身、吳文俊》)

②一般說來,吳教授的工作,都是獨闢蹊徑,不襲前人,富有創造性的。(陳省身為吳文俊頒發傑出科學家獎時的評語)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吳文俊大學畢業後,曾當過六年中學數學教師,是恩師陳省身幫他走上數學研究的道路,從而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這說明學術前輩的提攜引領至關重要。

B.吳文俊從事數學研究,特別強調數學思維,認為要創新就不能總是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若只參考借鑑前人的成果而不能獨闢蹊徑,就不可能獲得成功。

C.在吳文俊看來,我國的奧數教學方法太功利,不利於學生深入理解和訓練數學思維,應著重引導學生學習、探究數學的興趣,而不是邊求海量題目訓練和競賽獲獎。

D.吳文俊不僅具有紮實功底、全局觀念和戰略眼光,而且學術視野廣闊,善於抓住事物的本質,獨闢蹊徑,因而他能夠在數學研究上取得舉世公認的創造性成果。

(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在上海交大讀書期間,吳文俊因為對數學根本不感興趣,曾一度想轉到物理系,後來遇見一位高明的數學老師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轉系念頭。

B.吳文俊受到中國古代數學的啟發,清楚地看到信息時代數學的發展趨勢,提出了用計算機實現數學定理證明的方法,做出了影響深遠的貢獻。

C.吳文俊能夠清醒地認識到中國數學研究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期待著未來的中國數學家開拓創新,取得巨大成就,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

D.外國不少數學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數學,儘管名氣很大,吳文俊卻並不認同他們的研究成果,而是堅持用自己以客觀為主的方法研究數學。

E.吳文俊在拓撲學、機器定理證明、數學機械化等領域都取得了很多獨創性成果,獲得了國際數學界同行的高度認可與評價。

(3)作為一位傑出的數學家,吳文俊對物理學、文學藝術等也有廣泛的興趣。請結合材料,就興趣廣泛與專業研究的關係進行分析。

【答案】(1)答案:C項3分,B 項2分,A項1分,DE不給分。

(2)①不蹈襲前人,不盲從權威,能夠獨闢蹊徑;具有紮實功底、全局觀念和戰略眼光,善於抓住事物的本質;敘述視野廣闊,注重人文修養。

(3)①吳文俊廣泛的閱讀面,為日後的專業研究奠定了基礎,也有利於科學與人文交融理念的形成;②物理與數學本來就關係密切,吳文俊對物理的興趣,為他的數學研究提供了便利條件;③吳文俊興趣廣泛,視野開闊,使他的思維活躍,能夠融會貫通,富有創造性;④吳文俊富有生活情趣,心胸開闊,能夠保持罕見長久的學術生命。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題。

葉聖陶在四川

1940年初夏,葉聖陶來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廳教育科學館工作。他白天去辦公,晚上教兒女們寫寫文章。常常在晚飯之後,把油燈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誠就湊著光亮,認真地聽父親講解。有時候,兒女們也和父親熱烈討論。他們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葉聖陶一向主張作文要說自己的話,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對兒女們的作文,他也從來不出題目,隨他們寫去。這也是他們一天中最感興味的時刻。葉聖陶一邊看他們的文章,一邊問:“這兒多了些什麼?這兒少了些什麼?能不能換一個比較恰當的詞兒?把詞兒調動一下,把句式改變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問孩子們:“原來是怎麼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沒有?為什麼表達不出來?怎樣才能把要說的意思說明白?”他問得十分仔細,簡直就是嚴格的考試,同時也是生動活潑的考試。孩子們都樂意參加這樣的考試。

但是,對於葉聖陶,到了成都以後,使他格外高興的事,卻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見了。幾十年來,這兩位作家親似手足。朱自清曾寫過《我所見的葉聖陶》《葉聖陶的短篇小說》等文章。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動身訪問歐洲,就是在葉聖陶鼓動下,才寫出了《歐遊雜記》的。朱自清在這本書的“自序”裡,曾提到葉聖陶幫助“設計”、“題字”、“校對”等。葉聖陶曾寫過《與佩弦》的散文,講述他們之間的友情:

促膝談心,隨興趣之所至,時而上天,時而入地;時而論書,時而評畫;時而縱談時局,品鑑人倫;時而剖析玄理,密訴衷曲……可謂隨意之極致了。這當兒,名譽之心是沒有的,利益的心是沒有的,顧忌欺誑等心也都沒有,只為著看出內心而說話,說其不得不說。其味甘而永,無所不領會,真可說彼此“如見其肺肝然”的。

現在,很難得他們同處一地,又在一起工作,還先後合編了《精讀指導舉偶》和《略讀指導舉偶》,作為中學生學習國文的課外讀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學館叢書”出版。

為了澆灌《中學生》這塊抗戰時期青年的精神家園,葉聖陶1945年9月離開成都到重慶,住在螃蟹井開明書店那個侷促的小樓上。看稿編輯,和作者、讀者書信聯繫,甚至校對都由他自己動手。他熱情、認真、寬容,一心一意為作者和讀者服務。來稿只要有可用之處,他就誠懇地提出修改意見。趙景深在《文心剪影》裡說:“他的覆信措詞謙抑,字跡圓潤豐滿,正顯出他那謙和而又誠實的心。”正如當年他主編《小說月報》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後來成為新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時那樣。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態度,給予年輕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無法估量的。當時《中學生》雜誌一位年輕編輯後來回憶說:“他是實際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訓態度的老師,而是取輔導態度的顧問……他是熱忱的事業家,在編輯部不是做官當老爺,而是腳踏實地、以身作則,放手讓青年編輯在實踐中鍛鍊,有合理的建議欣然採納,對可用的稿件熱誠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時提醒,有弄錯的地方予以糾正。”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樣。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從他為自己的兒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誠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種多麼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把握時代的潮流而有所取捨,不斷前進。

(選自《葉聖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刪節)


(1) 下列隊傳記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正是在葉聖陶的鼓動與熱心幫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動身訪問歐洲,並寫出了散文集《歐遊雜記》。

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學館叢書”的《精讀指導舉偶》和《略讀指導舉偶》,是葉聖陶和朱自清合編的中學生課外讀本。

C、正如當年的《小說月報》那樣,《中學生》這塊戰時青年的精神家園,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

D、從葉聖陶為他的兒女取名為至善、至美、至誠,我們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憎惡假惡醜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E、本文通過描寫葉聖陶指導兒女們寫作、編《中學生》雜誌等事蹟,勾勒了一位可親可敬、踏實認真的教育家形象。

(2) 葉聖陶指導兒女們寫作有什麼特點?他對兒女們的作文又是從哪些方面評議的?請結合原文概括回答。(6分)

(3) 和朱自清見面,葉聖陶為什麼會感到“格外高興”?他們談心時為什麼能達到“隨意之極致”?請簡要分析。(6分)

(4) 葉聖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馬,襟懷孺子牛”來自勉.依據傳記內容,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經體現了葉聖陶的“孺子牛”襟懷,請簡要論述。

(1)AC

(2)①認真講解,時或熱烈討論.②不加約束,任其自由發揮.③重視評議,培養寫作習慣.④善於啟發,誘導深入思考.①仔細考查作文的表達形式.②詳細詢問作文的思想內容

(3)①有著幾十年親似手足的友情.②有著共同的興趣和愛好.③互相鼓勵和幫助.①隨興之所至,無話不說.②沒有功利目的,無所顧忌.③心領神會,肝膽相照。

(4)三個方面:①對子女循循善誘,呵護備至.②對作者、讀者精心扶植,熱情寬容.③對年輕編輯輔導提攜,關心愛護。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材料一:

日前,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新聞發佈會對外宣佈,“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提前並圓滿實現全部既定科學目標,為我國在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通信安全是國家信息安全和人類經濟社會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來,人們對於通信安全的追求從未停止。然而,基於計算複雜性的傳統加密技術,在原理上存在著被破譯的可能性。隨著數學和計算能力的不斷提升,經典密碼被破譯的可能性與日俱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說:“通過量子通信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把量子物理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利用量子調控技術,用一種革命性的方式對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傳輸和操縱,從而在確保信息安全、提高運算速度、提升測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經典信息技術的瓶頸。”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內容包括量子密鑰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量子密鑰分發通過量子態的傳輸,使遙遠兩地用戶可以共享無條件安全的密鑰,利用該密鑰對信息進行一次一密的嚴格加密。這是目前人類唯一已知的不可竊聽、不可破譯的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內容量子隱形傳態,是利用量子糾纏特性,將物質的未知量子態精確傳送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物質本身,通過隱形傳輸實現信息傳遞。

(摘編自吳月輝《“墨子號”,搶佔量子科技創新制高點》,《人民日報》2017年8月10日)

材料二:

潘建偉的導師安東·蔡林格說,潘建偉的團隊在量子互聯網的發展方面衝到了領先地位。量子互聯網是由衛星和地面設備構成的能夠在全球範圍分享量子信息的網絡。這將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為可能,同時也使我們可以開展一些新的控制遠距離量子聯繫的實驗。目前,潘建偉的團隊計劃發射第二顆衛星,他們還在中國的天宮二號空間站上進行著一項太空量子實驗。潘建偉說,未來五年“還會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個新的時代已經到來”。

潘建偉是一個有著無窮熱情的樂觀主義者。他低調地表達了自己的信心,稱中國政府將會支持下一個宏偉計劃——一項投資20億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計量和量子計算的五年計劃,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歐洲2016年宣佈的旗艦項目,投資額為12億美元。

(摘編自伊麗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帶到太空又帶回地球的物理學家》,《自然》2017年12月)

材料三:

日本《讀賣新聞》5月2日報道:中國實驗設施瞄準一流(記者: 蒔田一彥、船越翔)

在中國南部廣東省東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帶,中國剛剛建成了大型實驗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該實驗設施建設費用達到23億元人民幣,3月正式投入運行。中國是繼美國、英國、日本之後第四個擁有同樣設施的國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設施中心主任齊藤直人說:“雖然日本在技術和經驗上領先,但中國發展得實在太快,亞洲的中心正在從日本向中國轉移。”

中國推進的這類大型工程還有很多。3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開幕。政協委員潘建偉被媒體記者團團圍住。潘建偉是利用2016年發射的“墨子號”人造衛星進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團隊負責人,其團隊2017年以後相繼發佈了多項世界首創的實驗成果。潘建偉今年當選美國《時代》雜誌“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

使用人造衛星的實驗要耗費鉅額資金,歐洲和日本還在猶豫不決。日本的研究人員認為,“在基礎科學領域,中國正在踏入他國難以涉足的領域,領先世界”。 (摘編自《參考消息》2018年5月7日)

7.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利用量子調控技術,對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傳輸和操縱,可以有效解決經典密碼被破譯的問題。

B.潘建偉研究團隊在天宮二號空間站上進行太空量子實驗,並計劃發射“墨子號”後的第二顆衛星,他對未來五年會取得更多成果充滿信心。

C.中國繼美國、英國、日本之後成為第四個擁有散裂中子源設施的國家,有些日本科學家有了危機感,認為亞洲的中心正逐漸向中國轉移。

D.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比如使用人造衛星開展科學實驗,需要耗費鉅額資金,歐洲和日本都還在猶豫不決,因而尚未涉足這些領域。

8.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利用“墨子號”科學實驗衛星研究量子密鑰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的量子通信技術,對國家信息安全和人類經濟社會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B.量子密鑰分發是通過量子態的傳輸,使雙方共享無條件安全的量子密鑰,對信息進行一次一密的嚴格加密,從而確保信息傳遞絕對安全。

C.考慮到千百年來人們對於通信安全的追求從未停止,市場潛力巨大,中國和歐洲都投入鉅額資金,首要目的是搶佔儘可能多的市場份額。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國外媒體對我國量子通信技術研究的相關情況進行了報道,認為中國無論是投資力度還是研究水平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9.以上三則材料中,《人民日報》《自然》《讀賣新聞》報道的側重點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7. D 8. C

9. 第一問:①《人民日報》側重介紹我國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顯中國速度與中國創造;②《自然》雜誌側重介紹潘建偉研究團隊在量子通信領域的奉獻,強調個人能力和經費投入;③《讀賣新聞》以“墨子號”為例,側重介紹中國實驗設施先進,突出投入之大和發展之快給日本帶來壓力。

第二問:三家媒體的定位和出發點不同,因此對同一事件報道的側重點不同。

本大題屬於實用類文本閱讀中的新聞閱讀。選擇命題材料的新聞由非連續性材料構成的,幾個新聞材料有共同的主題,但是每個材料又有各自的強調側重點。既體現時代特色,又注重文本所具有的實用價值。考查重點是分析綜合、鑑賞評價和探究這三個層級。

7. 本題考查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項“歐洲和日本都還在猶豫不決,因而尚未涉足這些領域”錯誤,屬於強加因果。原文是“使用人造衛星的實驗要耗費鉅額資金,歐洲和日 本還在猶豫不決。”選項改為因果論證,使歐洲和日本都還在猶豫 不決的問題範圍 擴大到了為涉及“基礎科學家研究領域”。

8. 本題考查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項“中國和歐洲都投入鉅額資金”錯,原文是“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歐洲 2016 年宣佈的旗艦項目,投資額為 12 億美元”,說明 歐洲投入鉅額資金錯誤,同時“首要目的是搶佔儘可能多的市場份額”,無中生有。

9. 本題考查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明白題乾重點“報道的側重點”,就是要概括出每一則材料的主要信息;第二步,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即找出材料如何體現報道的側重點的,所以作答時可以採用事例和觀點相結合的形式。

4.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點整,中央電視臺記錄頻道正式開播,信號覆蓋全球,作為中國第一個國家級的專業紀錄片頻道,也是第一個從開播之始就面向全球採用雙語播出的頻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擁有人文精神的中國形象。央視紀錄頻道在內容編排上進行了詳細的規劃,主要呈現四大主體內容、六大主題時段的播出特點,以期達到規模化的播出效應。央視紀錄頻道同時採用國際紀錄片頻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欄目概念,強化大時段編排,以主題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摘編自楊玉潔等《真實聚焦:2010~2011中國紀錄片頻道運營與紀錄片產業發展記錄》)

材料二:

注:群眾構成反映的是收視人群的構成,回答了“誰在看該頻道”的問題,集中度是目標群眾收視率與總體群眾收視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標群眾相對於總體觀眾的收視集中程度,能夠回答“誰更喜歡收看這個頻道”的問題;集中度的比值大於100%,表示該類目標群眾的收視傾向高於平均水平。

材料三:

在製播運營模式方面,央視紀錄頻道實行的是頻道化運營模式。央視是紀錄片的主要製作基地。製作出的精品節目數量眾多。當然,頻道化運營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勢,劣勢在於頻道可以調動的資源非常有限,其融資渠道、產品設計、人財物資源調度都會受到種種限制。央視紀錄頻道目前正積極推進製播分離模式,節目製作以社會招標、聯合制作、購買作為主要方式,並輔以自制精品,為建立較為健全的製作管理模式做好準備。

(摘編自張同道等《2011年國家紀錄片頻道發展報告(下)》)

材料四:

總部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家地理頻道是一個全球性的付費有線電視網。目前,國家地理頻道已經以34種語言轉播至全球166個國家和地區逾2億9千萬用戶,作為一個純紀錄片頻道能夠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質量、高觀賞性的節目內容之外,與其頻道自身的製播運用模式是分不開的。其製播運營模式如下:有線電視系統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線電視系統運營商投資建立的,有線電視系統直接面向訂戶收取費用,有線電視系統運營商是指擁有並運營有線電視系統的企業實體。有線電視節目提供商為有線電視系統運營商提供節目,具體到國家地理頻道而言,美國國家地理電視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擔提供片源的任務,國家地理頻道承擔的是節目製作等任務,即讓來自國家地理電視公司等渠道的單個的片源變成有機結合的整體,適於在電視上播放;康卡斯特電信公司作為有線電視系統運營商,則承擔把電視信號傳送到千家萬戶的電視機上的技術性播出任務。 (摘編自楚慧萍《多元延伸,有機互動——美國國家地理頻道運營模式初探》)

7.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8.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兩項是(5分)

A.中央電視臺記錄頻道在內容編輯上進行了認真詳細的規劃,以期將來能夠呈現出主題化、系列化的節目播出方式。

B.根據材料二中性別、年齡、學歷這三項,我們能夠了解到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的觀眾構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況。

C.2011年,在71個大中城市的觀眾調查中,中央電視電臺紀錄頻道觀眾構成最高的三類人群分別是:男性、45~54歲以及高中學歷。

D.根據材料二可知,隨著目標觀眾年齡的增加以及學歷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斷地攀升。

E.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的製作管理模式較為健全,它在融資渠道、產品設計、人財物資源調度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問題。

9.根據上述材料,概括說明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開播初期與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在直播運營模式方面的不同。

【答案】

7.D

8.BC

9.①中央電視臺記錄頻道在開播初期採用的是頻道化運營模式,央視是紀錄片的主要製作基地;②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採用的是製播分離的運營模式,節目的製作與播出相對分離。

解答 (1)D

“國家地理頻道”應該是傳送給“有線電視系統運營商”,“有線電視系統運營商”再傳送給“電視觀眾”,原文為“具體到國家地理頻道而言,美國國家地理電視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擔提供片源的任務;國家地理頻道承擔的是節目製作等任務,即讓來自國家地理電視公司等渠道的單個的片源變成有機結合的整體,適於在電視上播放;康卡斯特電信公司作為有線電視系統運營商,則承擔把電視信號傳送到千家萬戶的電視機上的技術性播出任務”,最後應該是“康卡斯特電信公司作為有線電視系統運營商把電視信號傳送到千家萬戶的電視機上”.(2)A.前後兩句沒有關聯.材料一中為“央視紀錄頻道在內容編排上進行了詳細的規劃,主要呈現四大主體內容,六大主題時段的播出特點,以期達到規模化的播出效應”、“央視紀錄頻道同時採用國際紀錄片頻道的進行方式,淡化欄目概念,強化大時段編排,以主題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前者講的是“內容編排”,後者講的是“紀錄頻道採用的方式”.D.“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斷的攀升”錯,從材料二的圖中可以看出,隨著年齡的增加,前六個年齡段對應的集中度的比值在不斷的攀升,但是“55歲-64歲”到“65歲及以上”,是在下降.E.“它在融資渠道、產品設計、人財物資源調度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問題”於文無據,文中材料四隻是講到了其具體的製播運營模式,並沒有涉及選項所說內容.(3)本題對應的答題區間為材料三“在製播運營模式方面,央視紀錄頻道實行的是頻道化運營模式”,材料四“其製播運營模式如下:有線電視系統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線電視系統運營商投資建立的,有線電視系統直接面向訂戶收取費用”。

5.閱讀下列材料,完成(1)一(3)題。

材料一:

文化消費是指對精神文化類產品廈勞務的佔有、欣賞、享受和使用等,其實質是對社會及他人提供的精神財富的消耗。同時,這種消費過程又是精神財富的消化、繼承、積蓄、再造和創新過程。簡言之,文化消費是人類享用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消費活動。文化消費是文化產業鏈上的終端環節,有文化消費才會有文化產業發展的動力與空間。因此,培育文化,自費市場,刺激又化消費需求,就顯得尤其重要。雖然目前我國新型文化消費形式不斷湧現,比如旅遊業和休閒業,但與同等發展水平國家相比,文化消費總量過低。在此背景下,探索分析中國城市居民文化消費的現狀,對於新一輪文化產業的發展意義重大。

(摘編自範周《中國文化消費調研報告》)

材料二:

文化消費是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通常的規律,隨著收入水平的不斷增加,人們對食品、衣著等生存性物品的消費比例會下降,而對享受型和發展型消費的支出則會增加,文化消費屬於享受型和發展型支出。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增加,若文化消費佔消費總支出的比例能夠實現持續上升,這對於擴大內需、實現經濟持續增長具有重要意義。與傳統的食品消費、衣著消費等不同,文化消費有利於改善人們的精神風貌,提升人們的創新能力,進而提高生產能力,實現經濟良性發展。因此,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擴大居民文化消費具有重要意義。

(摘編自嚴成樑、雷小鈞《我國居民文化消費影響因素探析》)

材料三:

2007-2013年農村人均文化消費支出和城鎮人均文化消費直出

材料四:

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居民就業能力越強,收入越高,文化消費水平也就越高。2014年,美國最高學歷在大學以下的居民稅前年收入平均為45037美元,文化消費為2654美元,文化消費佔收入的比重為5.89%;最高學歷為大學及以上的居民稅前年收入平均為100770美元,文化消費為6249美元,文化消費佔收入的比重為6.2%。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的統計,2006和2007年美國電影的平均票價分別6.55和688美元,均低於當地最低小時工資。換言之,工作一小時的報酬能支付—場電影的票價。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提升了美國文化創意產業在全球市場的領先地位。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電影產量只佔世界電影產量的6.7%,卻佔據世界總放映時間的一半多,巨大的經濟效益反過來又降低了文化產品的價格,形成良性循環。

(毛中根、楊麗姣《文化消費增長的國際經驗及中國的政策取向》)

(1)下列對利料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化消費是指用文化類產品或服務來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一種消費。

B.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為文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提供了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C.2007年至2013年間,農村和城鎮的人均文化消費支出呈現持續增長的勢頭。

D.隨著學歷的升高,美國居民的文化消費水平佔收入的比重也在不斷地提高。

(2)下列對材料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經濟發達、產品豐富的現代社會,人們的消費均已超出了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階段,已進入具有滿足精神消費、享受和發展消費的高層次階段。

B文化消費環節的系統性研究對文化產業發展需求預測、政府文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有重要意義。

C.儘管城鎮人均文化消費的支出和農村人均文化消讚的支出在不斷上升,但城鄉文化消費的差距卻進一步拉大,城鎮主導優勢愈加明顯。

D.文化消費活動受市場經濟價值規律作用,文化消費總量和結構受消費大眾的收入水平及其收人分配製約。

(3)中國文化消費的現狀如何?通過哪些途徑可以改變這一現狀?

7.A .“文化消費是人類享用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消費活動”,而不是“用……滿足……的 一種消費”。

8.A .“人們的消費均已超出了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階段,已進入具有滿足精神消費、享 受和發展消費的高層次階段”說法絕對。

9.第一問:

①我國新型文化消費形式不斷湧現,但文化消費總量過低。

②城鎮和農村人均文化消費的支出都在不斷上升,但城鄉文化消費的差距卻進一步拉大。 第二問:①培育文化消費市場,刺激文化消費需求;②提高居民的教育水平;③拉動農村文 化消費水平;④借鑑美國文化消費的經驗,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提升文化創意產 業,降低文化產品的價格等。(4 分,每點 1 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l.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3)題。(2016年高考新課標Ⅲ卷)

玻 璃 賈平凹

約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個電杆下會面,去了卻沒看到他。我決意再等一陣,踅進一家小茶館裡一邊吃茶一邊盯餚電杆。旁邊新蓋了一家酒店,玻瑞裝嵌,還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寫“注意玻璃”的字樣。

吃過一壺茶後,我回到了家。妻子說王有福來電話了,反覆解釋他是病了,不能赴約,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後邊的德比街再見,仍是路南第十個電杆下。第二天我趕到德比街,電杆下果然坐著一個老頭,額頭上包著一塊紗布。我說你是王得貴的爹嗎,他立即彎下腰,說: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貴捎的錢交給他,讓給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沒人,就解開褲帶將錢裝進褲衩上的兜裡,說:“我請你去喝燒酒!”

我謝絕了。他轉身往街的西頭走去,又回過頭來給我鞠了個躬。我問他家離這兒遠嗎,他說不遠,就在德巴街緊南的衚衕裡。我說從這裡過去不是更近嗎,老頭笑了一下,說:“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卻要去,昨日那家茶館不錯。走過那家酒店,玻璃牆上卻貼出了一張佈告——

昨天因裝修的玻璃上未作標誌,致使一過路人誤撞受傷。

敬請受傷者速來我店接受我們的歉意並領取賠償費。

我被酒店此舉感動,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傷呢,突然萌生了一個念頭:既然肯賠償,那就是他們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機索賠更大一筆錢呢?我為我的聰明得意,第二天便給王有福打電話,約他下午到紅星飯店邊吃邊談。

紅星飯店也是玻璃裝修,我選擇這家飯店,是要證實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掛傷的。他見了我,腫脹的臉上泛了笑容,步履卻小心翼翼,到了門口還用手摸,證實是門口了,一傾一傾地搖晃著小腦袋走進來。

“我沒請你,你倒請我了!”他說。[來源:學#科#網Z#X#X#K]

“一頓飯算什麼!”我給他倒了一杯酒,他趕忙說:“我不敢喝的,我有傷。”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傷的嗎?”

“你……那酒店怎麼啦?”

“這麼說,你真的在那兒撞的!”

“這……”

老頭瓷在那裡,似乎要抵賴,但臉色立即赤紅,壓低了聲音說:“是在那兒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許多,可憐得像個做錯事的孩子。

“這就好。”我說。

“我不是故意的。”老頭急起來。“我那日感冒,頭暈暈的,接到你的電話出來,經過那裡,明明看著沒有什麼,走過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傷了,怎麼就走了?”

“嘩啦一聲,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個姑娘出來扶我,血流了一臉,把她們倒嚇壞了,要給我包紮傷口,我爬起來跑了。我賠不起那玻璃呀!”

“他們到處找你哩。”

“是嗎?我已經幾天沒敢去德巴街了,他們是在街口認人嗎?”

“他們貼了佈告……”

老頭哭喪下臉來,在腰裡掏錢,問我一塊玻璃多少錢。

我嘿嘿笑起來。

“不是你給他們賠,是他們要給你賠!”

“賠我?”

“是賠你。”我說,“但你不要接受他們的賠償,他們能賠多少錢?上法院告他們,索賠的就不是幾百元幾千元了!”

老頭愣在那裡,一條線的眼裡極力努出那黑珠來盯我,說:“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賠償才溜掉的,可我也經了一輩子世事,再也不受騙了!”

“沒騙你,你去看佈告嘛!”

“你不騙我,那酒店也騙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嗎?”

“大伯,你聽我說……”

老頭從懷裡構出一卷軟沓沓的錢來,放在桌上:“你要肯認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這些錢交給人家。不夠的話,讓得貴補齊。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著什麼也沒有的,誰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應我,這事不要再給外人說,你答應嗎?”

“答應。”

老頭眼淚花花的,給我又鞠了下躬,扭身離開了飯桌。

我怎麼叫他,他也不回頭。

他走到玻璃牆邊,看著玻璃上有個門,伸手摸了摸,沒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裡喝完了一壺酒,一口萊也沒吃,從飯館出來往德巴街去。趁無人理會,我揭下了那張佈告:佈告繼續貼著,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順街往東走,照相館的櫥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經理在大聲罵:誰撞的,眼睛瞎了嗎?!

我走出了狹窄的德巴街。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約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個電杆下會面”,是對地下鬥爭題材影視作品的模仿,為後文懸念叢生的情節作出鋪墊。

B.發現王有福正是受傷的路人後,“我”勸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尋求更多賠償,因為“我”不僅熱心幫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經驗。

C.王有福不情願承認自己誤撞酒店玻璃受傷,主要是因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難,害怕酒店追究責任,讓他賠償報失。

D.“我”經過照相館時,見經理面對碎玻璃大罵,這一細節暗示此地這類糾紛不少,王有福擔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經常發生的。

E.玻璃牆傷人事件的背後,交織著倫理觀念、法治觀念、誠信意識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與衝突,是轉型期中國社會的一面鏡子。

(2) “我”在小說中的主要作用是什麼?請簡要分析。(6分)

(3)小說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4)是否狀告酒店,“我”與王有福的態度不同。你更認同誰的態度?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8分)

【答案】

(1)答E給3分,答C給2分,答D給1分,答A.B不給分。回答三項或三項以上,不給分。

(2)①講述故事:小說故事是由“我”講述出來的,真實可信;②推進情節:“我”是事件的參與者,由於“我”的提議,情節得以發展變化;③襯托人物:小說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於“我”的存在而更加鮮明。(每答出一點得2分。意思答對即可。)

(3)①性情謙卑,甚至有點窩囊;見了晚輩,也要鞠躬,說話謙和;②膽小怕事,有點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別人問起也不敢承認;③有點固執,但不失本性善良;懷疑酒店誠意,承認自己責任,不願藉機發財。(每答出一點得2分。意思答對即可。)

(4)觀點一:認同王有福的態度:①王有福受傷與酒店管理有關,但他是有行為能力的成年人,應負一定責任;②王有福害怕賠償溜走,逃避責任在先,索賠理由不夠正當充分;③王有福害怕受騙而拒絕索賠,在當時情況下,未嘗不是理性的選擇。

觀點二:認同“我”的態度:①酒店失誤導致王有福受傷,要求賠償正當合理;②王有福放棄索賠是擔心上當受騙,說明他缺乏法律常識,更應進行法律啟蒙;③王有福式的寬容是對不良行為的縱容,有害無益。

(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給5分,答出三點給8分。意思答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可根據觀點明確、理由充分、論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給分。)

2019年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全文收藏版


2019年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全文收藏版



2019年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全文收藏版



2019年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全文收藏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