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前夕,保卫皇室的锦衣卫在干嘛,为何不阻止崇祯殉国?

邓小梵


明朝时期皇帝唯一能够信任的只有“厂卫”?

“厂卫”包括东厂、西厂、内行厂和锦衣卫,可以简单的形容为明朝的特务机关,但是这个皇帝最为倚重的“厂卫”,在文官与皇帝的不断打压之下,逐渐失去了所有的职能,更不要说压制文官集团。

崇祯上位以后对“厂卫”干了些什么事情?

崇祯刚刚继位的时候,厂卫最大的头头就是魏忠贤,在民间“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可以说是取死有道,但是崇祯最大的错误是“肃清余党”。

厂卫作为皇帝身边最倚重的对象,当然需要皇帝完全掌控,有魏忠贤掌控的厂卫几乎脱离了崇祯的控制,这当然是崇祯必须要解决的最大隐患。

于是崇祯在文官集团的怂恿、支持下,轻而易举的除掉魏忠贤,甚至将魏忠贤的余党也全部铲除。

崇祯铲除魏忠贤以后,面临着什么样的局面?

魏忠贤及其余党的铲除,导致厂卫的势力大减,完全失去了压制文官集团的能力,这对崇祯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成为了被文官蒙蔽的“皇宫里的皇帝”,一出皇宫崇祯的命令就要打上好几个折扣。

这也是崇祯为了筹集军饷,竟然做出向大臣们借钱的荒唐事的根本原因,失去了锦衣卫这个强大的“耳目”,崇祯连他麾下的大臣们“富可敌国”都不知道,竟然被大臣们的哭穷所欺骗,只借到杯水车薪的30万两银子。

如果在亡国之前崇祯就知道麾下的大臣就有近千万两银子,还会把银子留在大臣手里、送给闯王李自成吗?

崇祯在位期间的一位锦衣卫指挥使,落到李自成手里以后献出3万两白银,更是毫不犹豫投降多尔衮。

可怜的崇祯“煤山自缢”时,身边竟然只有一个叫王承恩的太监,忠心耿耿的选择了“殉葬”身亡。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皇帝”,想了解“皇帝”真实的一面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明朝时期的锦衣卫的作用可不光是保卫皇室,严格的说其更像是一个特务机构,类似国民党的军统、侦缉处,主要负责搜集情报,监察官员,反腐败等任务。但是有其长必有其短,锦衣卫擅长执行特殊任务,而在正规军的战场上就相应见拙了,锦衣卫的人三三两两,单独管了,不太适合那种排山倒海的军队战术了,所以在明朝末期军队的战斗中,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明朝亡国崇祯帝上吊时,锦衣卫的人都在干什么?

一、名存实亡

明亡时锦衣卫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明朝后期不光有锦衣卫,还有东厂、西厂、内行厂,可以说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权力也十分分散,各方权力的斗争,锦衣卫也有些名存实亡的感觉,至少力量不在那么集中了。

二、战死

明末时期,明朝政府的力量已经不足以支撑所有了,严重缺乏人手,而有一些严重缺人的就将锦衣卫的人派了出去充数了,因此,虽然锦衣卫巅峰的时候有十多万之多,但是在明朝末期人数已经巨减,没有那么多人了。而在清军入关的最后一战中,锦衣卫指挥副使李若琏在北京城头战死了,还有一部分也在各个战役之中战死了。

三、投降

明朝最后一个锦衣卫指挥使是骆养性,而锦衣卫除了战死的,更多的是投降了,在闯王李自成进城后,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被抓,但是幸运的是还骆养性还没被处理,李自成就被打败了,清军入关。骆养性借此机会就投靠了清军,而其为了收买人心,也重用了一些当时的明朝重臣,骆养性就在其中。而大部分的锦衣卫成员,见老大骆养性都投降了,也纷纷跟着投降了。



锦衣卫的最终归宿

明朝亡国后,锦衣卫被清朝所收编,但是剥削了锦衣卫的很多权力,锦衣卫最后已经不能干预政事了,最后直接改名为仪仗队了,为皇家出巡什么的敲锣打鼓,再也不是以前的锦衣卫了。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之中。


明朝的锦衣卫在历史长河之中留下了很重的一笔,在明朝更是令人谈之色变的存在,似乎明朝时期锦衣卫的身影无处不在。但是其也仅仅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终归会烟消云散,讽刺的是最后伴随着鲜血长大的锦衣卫变成了绵羊一般的皇家的仪仗队。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锦衣卫起源于朱元璋未称帝之前的1360年。在鄱阳湖水战中护驾有功,因此创建亲兵卫都指挥使者名赖汉臣。统一天下后,猜忌多疑,怕大臣对其不忠,便派亲军四处巡查。直到洪武十五年,正式创建锦衣卫。

经过长达两百年的发展,锦衣卫膨胀到十几万人。然而,在明朝最后一位董事长崇祯哥哥错误的战略下,利用东林党打击阉党,当时的锦衣卫是由魏忠贤控制的。魏忠贤死后,阉党覆灭,锦衣卫名存实亡。

由于一家独大,朝堂上都是东林党人,致使群魔乱舞。在狂风大浪中,明朝这艘船在崇祯三十七年被下岗职工李自成所灭。


崇祯让太监送皇子出工,他率领锦衣卫突围。可是,锦衣卫是一个情报机构,崇祯突破失败。由于突破不成功,崇祯遣散了锦衣卫各谋生路,自己找了个歪脖树自杀殉国了。

因此,锦衣卫阻挡崇祯自杀只会让他备受屈辱,不如让他体面的死去。


历史答疑官


说一个锦衣卫:张名振。

崇祯殉国期间逃离北京,后来到了浙江外海,是大清头疼的海上人物。

大明海军是当时世界第一,除南方郑芝龙一支外,就算张名振这支。在大同姜瓖反正的第一次抗清高潮时期,张名振联合鲁王,进攻浙江,威名赫赫。

当然,姜瓖死后,张名振也受到打击,历史威名不再。


童琪雅


死的死跑的跑。镇压起义军、抵御后金、阵前监视将领,锦衣卫该上的都上了。崇祯殉国时,锦衣卫也不剩几个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