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的所作所为表明他就是一个标准的大汉奸,是不是?为什么现在还有人追捧?

蜉蝣之梦0113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说袁崇焕是汉奸,属于侮辱英烈。

袁崇焕在当年来说,确实是民族英雄。

当时正是萨尔浒战役惨败以后,整个辽东局势几乎不可收拾,几乎要崩溃的时候。

当时明军大部分将领主张全部放弃辽东,撤退到山海关进行防御。

但山海关距离当时大明首都北京只有300公里,尤其一旦关被攻破就进入了河北平原地带,满清骑兵威力倍增,几乎是挡不住的。

这种情况下,本来并非战将的袁崇焕,仅仅是一个“宁前道”的小官。

谁都知道这时候去辽东作战,九死一生,而且要担负可怕的重任。

就这种情况下,袁崇焕仍然自告奋勇要求防御宁远,制定了攻势防御的战略。

可以说,这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伟大品质,先天下之忧而忧,不计较自己的一切。

这种人不是民族英雄,谁是?

袁崇焕冒着随时可能兵败身亡的危险,死守宁远成功,获得宁远大捷,歼灭满清1万多精兵,气死了努尔哈赤。

因宁远不能攻陷,满清不敢继续南下攻打山海关,由此中国北方就安全了。

随后袁崇焕又获得了宁锦大捷,再次防御成功。

这两次大捷,缓解了满清接近10年的攻势,让中国北方安静了10年。

至于后面的一些问题,篇幅所限不想多说。

如果谁说袁崇焕和满清勾结,拿出证据来看看?谁能拿的出?

战争期间通过伪装议和方式争取时间,是全世界古往今来通用的谋略,这和通敌有什么关系?

如果真正通敌,袁崇焕为什么不从自己放区放过满清,满清又要绕到从蒙古人的地盘前进呢?

而且,既然通敌了,袁崇焕为什么还率兵救援在北京城下拼命,自己都差点完蛋呢?说得通吗?

袁崇焕之所以被杀,主要是因为他为了争取崇祯的全力支持,夸了海口,说了五年平辽。

实际上,袁崇焕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只是当时辽东连军饷都开不出,军心浮动,如果没有崇祯的大力支持是绝对稳定不了的。

而整个辽东战场,仍然是满清占有绝对主动权,明军只能处于防御态势。

关键在于,随后的清军绕过袁崇焕的防区,直接杀到了北京城下。

5年不但没有平辽,反而让清军直接攻打京城,这个反差太大了。

这样易怒的崇祯大失所望和震怒,认为袁崇焕在吹牛欺君,一怒之下将他杀了。

至于愚民们哪里知道是非曲直,皇上说袁崇焕是卖国贼,愚民自然相信。

至于杀毛文龙,是因为毛文龙拥兵自重,不服从命令,又不肯放弃兵权,杀了他也无可厚非。

事实上,毛文龙一死,他的部下确实纷纷叛变,这就不能排除毛文龙在紧要关头也会投靠满清的可能。

这十多年,极少数满遗分子,为了挑拨民族关系,在网上恶意写文,故意污蔑已经认定的汉民族英雄。

这不是正常的历史问题研究,而是试图破坏汉满民族的和谐关系。

大家不要被他们愚弄。


萨沙


再说袁崇焕是什么人之前,先看看袁崇焕的行为吧!我在这里简单列举几件事,供大家参考。

一,袁崇焕本来是文官,却放弃文官的安逸,投笔从戎。

二,袁崇焕在兵部任职时,为查明前线情形。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单骑去前线调查情况。

三,袁崇焕在别人都逃跑的情况下,坚守宁远孤城。用火炮轰伤努尔哈赤,致使努尔哈赤毙命。

四,皇太极帅兵进逼北京时,袁崇焕千里回事,血战皇太极,逼迫皇太极撤退。

不知要说袁崇焕卖国的人,对这些事情作何解释?(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


德全不畏


其实,袁崇焕这个历史人物,在现在看来,确实有不少疑点。他再度被起用,坐镇辽东全局后,先是私斩大将毛文龙,致使明朝在满清后方的干扰力量尽失;再而又多次与满清通书信,却有通敌之嫌疑。

而且,当初胯下海口说五年平辽,结果辽事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再度被清军杀抵北京城下。在公在私,袁崇焕的死虽算不得咎由自取,至少要不算冤。

而事实上,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后,京师百姓不仅是拍手叫好这么简单,甚至还要生吃其肉!从这个细节大家大致可以知道,袁崇焕的死,至少在当时的百姓看来那也是罪有应得的。

至于,所谓的“崇祯中了满清的反间计,杀了袁崇焕,自毁长城”这类言论。其实,更像是清朝自己刻意添加上去的,对袁崇焕的诸多褒奖,基本上也都是清朝时期的论调。其目的,显然就是为了抹黑明朝君臣,像汉人昭示明朝的灭亡是咎由自取,非满清之过错。

在个人看来,出来混的迟早得还!袁崇焕的结局并非因为通敌,其实更像是被黑锅。当年自以为崇祯年幼可欺,居然敢向皇帝开出空头支票,夸下海口的说“五年平辽”。

要明白的是,这点所产生的后果,可是十分可怕的。在明朝那时的政治环境下,再结合崇祯的尿性,等袁崇焕所承诺的“五年大限”一到,辽事未平,那他横竖都得一死!结果是五年期限还没到,辽东不但平不了,还被八旗破天荒的攻到北京城下,而且在关内一路烧杀抢掠。

这别说是皇帝要生气了,就是京城地区的百姓也彻底生气了!

这些八旗军在京城郊外及周边的县可没少干坏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身为蓟辽总督的袁崇焕,没能有效御敌,自己本来也难辞其咎。而广大饱受八旗侵害的百姓,是没办法找八旗军报仇,也不可能找那些稳坐京师的达官贵人算账,更不可能责怪皇上。于是,大家就把恶气都出到了袁崇焕的身上了。


但是,如果我们仅从这些就断定袁崇焕就是汉奸,这也是不客观的。毕竟袁崇焕至死还在为自己的朝廷,为自己的国家效力,并没有真的对不起自己身后的朝廷和国家!


这些历史要读


看了萨沙老师所言,不敢苟同。

大家好,我是一个人吃饭喝酒看书写文章的渭郃。

袁崇焕到底是不是汉奸?我们来看看袁崇焕做过的事情再说。

五年平辽

以当时明朝的情况来说,这绝对是夸口,是欺骗。因为袁崇焕之后和给事中许誉卿的对话中,就明确承认了,自己说“五年复辽”是安慰皇帝的话。所以这个所谓的“五年复辽”的计划根本就是随口一说的。完全没有任何的调研评估审视设计。这是军国大事啊。袁崇焕居然在这种事情上当玩笑一般说辞。

那么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

结果就是朝廷按照袁崇焕这个一拍脑门随口一说的计划,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国家资源,来帮助他实现这个不可能完成的计划。这是不是和我们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一拍脑门的立项目,结果花费了国家大量的金钱,却干了一堆完全没有的工程一样?

这本来就是一个错误的开始,但是袁崇焕此时却已经骑虎难下,非要硬着头皮去实施这个计划。

他是怎么干的呢?

在和给事中许誉卿的对话后,袁崇焕也觉得自己失言了,于是上奏说:“五年复辽的计划不容易完成,陛下既然委托给臣,臣怎麽敢推辞这艰难的任务。但是五年内,户部转运军饷,工部供应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必须朝廷内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朱由检于是让四部的臣按照袁崇焕的话办。

这是要权,要专权。等于袁崇焕要来了绝对的权力不顾一切的调动国家资源去实现他随口一说的”五年平辽“计划。

这叫什么?这就叫任性。因为他此时第一考虑的并不是国家利益,而是我袁崇焕能不能把我这个fig立住。不要让我打脸,因为打脸就意味着身败名裂,意味着身首异处。

明朝和满清的战略局势

在袁崇焕没来辽东之前,其实满清的战略生存空间并不好。

由于满清的崛起,对蒙古的林丹汗也同样造成了强大的威胁。所以林丹汗采取了联明抗金的政策,和大明结盟。而且这个结盟不是假惺惺的政治结盟,林丹汗是真的派兵救援广宁和山海关。所以此时蒙古和大明的关系其实非常好。

而朝鲜又是大明的属国。后方更有毛文龙的东江镇后方骚扰。

可以说此时的大明其实战略生存空间是非常好的。因为周边都是盟友,简直就是对后金进行了战略包围。

但是袁崇焕怎么做的呢?

蒙古林丹汗的失败,主要原因还是后金对蒙古的分化攻击造成的。作为盟友这是大明朝廷的失败,因为大明没有了解到这个盟友对自己是多么的重要。这不能怪到袁崇焕头上,只能怪大明朝廷无能。如果非要怪,那么只能说袁崇焕作为前线将领没有对朝廷上书直言利弊。当然这个指责是无力的,因为袁崇焕并不负什么主要责任。但是作为前线统帅,没有这种战略意识,那就是他的失职了。

而对救援朝鲜的”丁卯之役“中,袁崇焕在干什么呢?

当时毛文龙和朝鲜同时发出预警救援,而且袁崇焕其实早已通过刘兴祚的内应而得知后金东侵的消息,但是袁崇焕此时却忙于与后金议和,反应态度消极。

兵部尚书冯嘉会打算派觉华岛水兵三千、登莱兵三千加上天津的一些兵力配合毛文龙援救朝鲜,同时让宁远的辽东巡抚袁崇焕出兵批亢捣虚,获得皇帝的首肯,登莱巡抚李嵩也主张趁后金空虚攻辽东以救朝鲜,但袁崇焕反对此议。

直到三月十七日皇帝严旨督促他出兵东进,才不得不动身。但是呢,依然是消极怠工,只派了赵率教等率少数精骑陈兵于三岔河,以做牵制。从正月初八后金东侵,到二月至三月之间明朝收到消息,再到三月十七袁崇焕不得不出兵。等明朝本土的军队(登莱方面出动的军队)开到时,后金已经凯旋而归了。

袁崇焕硬是贻误战机,把朝鲜拱手让给了后金。

那么一个问题来了,”丁卯之役“到底兵部尚书冯嘉会和登莱巡抚李嵩的战略可不可行?到底是后方瞎指挥?还是袁崇焕在前线掌握第一手情报资料呢?

非常可行。此时的后金皇太极刚刚继位不久,和各贝勒之间的矛盾还很尖锐。皇太极派阿敏出征朝鲜,其实就有其巩固内部权力的政治战略。果然后来阿敏在丁卯之役中的表现就成为他被治罪的重要理由。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此时的后金正在闹非常严重的饥荒。即使明军不以后金的军事力量为打击目标,只是派军队去不断的骚扰,后金都受不了。完全可以打游击战,打了就跑,就是抢劫破坏。

所以袁崇焕这个时候的动作真的就非常的可疑了。

我不是说他真的叛国投敌当了卖国贼,他叛不叛国我们没有绝对的证据。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是真的帮了后金一个天大的忙。所以袁崇焕要么是真叛徒,要么就是猪队友。因为”丁卯之役“让后金第一解决了朝鲜的潜在威胁,第二掠夺了大量的物资缓解了国内的饥荒压力,第三加强了皇太极的中央统治地位。

袁崇焕的这波操作,真心666。

杀毛文龙

这是很多人诟病袁崇焕的地方。我们就来看一下毛文龙该不该杀,杀的对不对?

毛文龙这个人本身就是一身的臭毛病,为人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饷过多。简直就是一个野蛮的军阀形象。

但是同样的我们要看看毛文龙的处境和毛文龙的作用。

东江镇悬孤海外,说句难听话,关起门来毛文龙就是土皇帝。东江镇的位置其实已经从陆地上被后金截断了与大明的联系,朝廷只能通过海路联系东江镇。在这样一个不利的位置下,其实毛文龙投降倒是非常合理的。因为他没有流畅的后勤补给,还要不断的和敌人持续作战,因为他就在敌人的身子骨里面。

用通俗的话说,毛文龙同志在敌占区开辟了一块敌后抗金根据地。想想当年八路军在敌占区开展敌后根据地的艰辛吧。面对敌人的封锁,毛文龙的处境可想而知。毛文龙难到什么地步?皮岛又叫东江,在登、莱沿岸的大海中,全长八十里,不生长草木,远离海岸,没有军事的时候东江镇就以变卖人参、布匹为职事,可见毛文龙确实不容易,是一边作斗争,一边求生存。所以毛文龙经常索饷过多这个我能理解,因为对于毛文龙来说,在敌后生存下去才是第一位的。

所以毛文龙索饷过多有他的难处,是可以被理解的。

毛文龙的作用呢?东江镇的存在是后金如鲠在喉的一根鱼刺。如果说袁崇焕的在前线和后金对峙,那么毛文龙已经在敌人肚子里作战了。只要毛文龙存在,就是对后金的军事威胁,后金就不得不分出兵力来对付毛文龙,而且在进攻大明的时候还要时时刻刻的担心毛文龙率众杀入后金腹地。

所以此时毛文龙就是真的要裂土封王,大明朝廷也必须供着毛文龙,拉拢住毛文龙。想想当年楚汉之争的时候韩信假齐事件,气的刘邦当着使者破口大骂,但是还是直接封了韩信一个真齐王。因为此时必要要拉拢住韩信一起来对抗项羽。

那么毛文龙有没有想叛国投降呢?

我之前说过,其实毛文龙有一百个理由投降后金。因为生存对东江镇来说都是问题。但是毛文龙实际上确实历仕大明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的四朝元老,算起来比袁崇焕资历还老呢,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中进士的时候,毛文龙已经当了十来年的官了。

而毛文龙开辟东江镇到被矫诏斩杀,差不多十年时间左右。这十年间不管毛文龙到底动没动摇,但是东江镇确是实实在在的扎在后金背后十年左右。有这么一个存在,可想而知后金一天得多膈应。

也就是说至少这十年里毛文龙没有背叛大明,因为之后他已经被袁崇焕矫诏斩杀了,我们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投降。我们也不能拿没发生的或者没有证据的事情来莫须有。所以毛文龙不是以叛徒的身份被处决的。因为第一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毛文龙确实叛变,第二大明朝廷最后是给毛文龙平反的。

至于说毛文龙和后金书信往来,袁崇焕自己也和后金书信往来啊。难道袁崇焕就是刺探军情,到了毛文龙这里就非要是叛国投敌吗?

袁崇焕杀毛文龙的理由,十二条罪状。

按我朝祖宗定下来的制度,大将领兵在外,必须接受文官的监视。你在这边一人专制,军马钱粮都不接受核查,一该杀。

大臣的罪没有比欺骗君主更大的,你送上奏章全都蒙骗,杀害投降的士兵和难民,假冒战功,二该杀。

大臣没有自己的将领,有则必杀。你上书说在登州驻兵取南京易如反掌,大逆不道,三该杀。

每年饷银几十万,不发给士兵,每月只散发三斗半米,侵占军粮,四该杀。

擅自在皮岛开设马市,私自和外国人来往,五该杀。

部将几千人都冒称是你的同姓,副将以下都随意发给布帛上千匹,走卒、轿夫都穿着品官官服和袍带,六该杀。

从宁远返回途中,劫掠商船,自己做了盗贼,七该杀。

强娶民间女子,不知法纪,部下效仿,使得百姓不安于家,八该杀。

驱使难民远远去帮你盗窃人参,不听从的就被饿死,岛上白骨累累,九该杀。

用车送金子到京师,拜魏忠贤为父,并在岛上雕塑他加冕冠的肖像,十该杀。

铁山一战败北,丧师不计其数,却掩败为功,十一该杀。

设镇八年,不能收复一寸土地,坐地观望,姑息养敌,十二该杀。

我们来看看袁崇焕给的罪状理由,如果按照袁崇焕的这个标准,那么他袁崇焕早该杀了。欺骗君主,他袁崇焕不就夸口五年平辽吗?而且这是他自己承认了欺骗皇帝的。

所以这些都不是袁崇焕杀毛文龙的真正原因。

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军饷和统帅权力问题。毛文龙经常索要军饷太多,但是朝廷发到辽东的军饷就那么多,给毛文龙多了,袁崇焕自己就少了。如果毛文龙稍微参一点儿水分,也许袁崇焕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是毛文龙报的数字实在是太大了,简直是把袁崇焕当凯子削。两人为军饷的事情交恶不是一两次了。

再说统帅权力问题,虽然袁崇焕总督辽东事物,但是他却真的拿毛文龙没办法。因为毛文龙独立作战,而且权力也不小,也同样有尚方宝剑。所以对毛文龙来说,大家你玩你的,我玩我的。但是对袁崇焕来说,这等于是军队里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声音。其实袁崇焕这个人对权力的掌控欲望是非常强烈的,从一到辽东上任,就不断的加强自己的权力。我们不能说他这样做到底是个人权欲的作祟还是对于军事来说权力要绝对集中,但是袁崇焕在掌权之后,确实有种大权独揽的意思。

其实现在想想,袁崇焕杀毛文龙对不对?本身就存在一个伪命题,因为肯定是不对的,袁崇焕的矫诏斩杀的毛文龙。袁崇焕自己的罪过就更大了,历朝历代矫诏可是大罪,假传圣旨啊。此时的袁崇焕已经有点儿不顾一切的味道了。

袁崇焕上皮岛只带了几个人而已,如果毛文龙真的有异心的话,皮岛上下光毛文龙的干儿子都好几千人呢,袁崇焕能活着出皮岛都是个问题。而杀了毛文龙之后谁最高兴呢?不好意思还是后金。毛文龙死后,皮岛的将领们全都投降了后金。因为大明对毛文龙,对皮岛不公。这些将领全都玩命的灭完大明,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满清三番里有两番都是皮岛出身。孔有德是早死,不然绝对是四番。

所以我说,袁崇焕要么是真汉奸,要么绝对是猪队友。

所谓的”宁锦大捷“就是个笑话。

真的是个笑话。首先在这场战役中,明军的数万大军被后金击溃,而战后明军总兵赵率教疏报:此役后金军伤亡“不下二三千”。真正打死的恐怕更少。如此的战损比例,居然称为大捷?这不是笑话吗?

而且后金还是主动撤退的,并不是被明军击退的。原因有二,一是皇太极看围城不下,二是毛文龙率部杀入了后金腹地。是不是很讽刺?毛文龙却成了”宁锦大捷“的大功臣。而后金撤退的时候,还不紧不慢的毁掉了小凌河城和大凌河城堡垒。

这就是所谓的大捷?真有脸啊。

而袁崇焕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呢?实在是平平淡淡,昏昏庸庸。绝对称不上是什么大将之才。

对袁崇焕的评价

袁崇焕其实在我看来应该不算是个汉奸,因为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但是绝对是个猪队友,一次有一次的错误操作,让大明损失惨重,让后金喜形于色。

其实袁崇焕像是一个渴求功业的文人,他一心想要建功立业来成就自己,但是他却志大才疏,在真正坐上了创造功业的位置时,却频出昏招,让大明的处境更加举步维艰。在辽东他获得了他一生想要的东西,那就是流芳后世的名声。但是代价确实大明为他支付了一切国祚。

他成全了自己的名声,而失去了大明的利益。百年后,袁崇焕成了世人谈笑的人物,而大明却化为了尘土。

道尽古今多少事,诸君都付笑谈中。我是一个人吃饭喝酒看书写文章的渭郃。感谢大家点阅渭郃的文章,如果大家喜欢渭郃的文章,可以关注渭郃的头条号。渭郃会写出更多的文章来给大家。万事千山都是情,给个关注行不行?谢谢素质三连。


渭郃


不知为什么,现在社会一些人,发出了怀疑一切的论调,翻开历史,几千年来,早已盖棺定论了的英雄人物,全都没有了好人,全都污点斑斑,全都是该死的,全都有问题,全都不值得敬仰。卫青、霍去病如此,岳飞如此,袁崇焕亦是如此。不知这类人,是在标新立异以吸引眼球,某得个人利益,还是有其他不可告人的险恶用心?

袁崇焕,作为晚明皇权政治下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有其自身的缺陷,如对个人才华的极度自信,完全的书生意气,没有完全认清破败已极的国内形势与后金凌厉的攻势与实力,夸下海口,授人以柄 ,以及刚愎自用,盲目自大,擅杀毛文龙等等,其后被人无限放大,诬陷致罪。这些都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特定历史人物身上所难以避免的,不应该咬住不放,以偏概全,一砖头拍死。

事实上,在晚明大厦将倾,山河破碎的危难时机,袁崇焕以一书生之身,强烈的报国之志,对时代,对国家强烈的使命感与担当,勇于任事,只身犯险,在满朝文武,畏缩不前,朝廷无人可用之际,勇敢走上抗击后金前线,完全以一己之力,团结和聚拢一批敢死之士,御敌于关外,相继取得了宁锦大捷,抵抗住了虎狼之敌的进犯,拯救了风雨飘摇之中的大明帝国,不可谓功绩不大,实为帝国之救星,朝廷之梁柱。

至于其后皇太极绕道蒙古,进击京师,整个大明王朝坐看帝国军队,在眼皮底下,横冲直撞,烧杀抢掠,如入无人之境,却无一支御敌军队,敢于直面凶顽,力挽狂澜,直到袁崇焕率关宁铁骑,千里拼死救援,击退敌军,保住了朝廷一时安危。而当危难暂去,崇祯以及那些大臣们,却将全部窝囊气撒在了,救亡自己的英雄身上,历史的悲凉真让人不忍直视。

至于说袁崇焕私自与敌谈和,而以当时大明王朝的国力,和实际,这何尚不是一个休养生息,求得暂时喘息的权宜之计呢。

历史纷纭,拨开迷雾看本质,切莫以个人无知之短见,口吐污秽,留下笑柄。


剑辉32782784


说袁是汉奸的人,列举了他三大罪,

一、妄言"五年平辽"是欺君;

可是孙承宗、毛文龙也说过若干年之内平辽的话,杨嗣昌更说要三个月荡平流贼,崇祯也没责罚他们,可见"五年平辽"不是什么大事,办到了自然好,办不到也沒什么,连洪承畴、祖大寿投敌,朝廷也未遣责;

二、认为毛文龙对后金有牵制之功,袁不该杀他。可是,毛文龙纵兵乱杀难民,割人头冒功,这说明(l).他残忍贪利;(2)、他根本沒有牵制敌人之力,否则杀敌报功,岂不名正言顺,何必杀民?就凭这一条,他有十个头也该砍!

三、说袁卖粮资敌,可是这些人忘了:袁不可能把军粮卖给蒙古人,饿死自己的部下将士吧?那么,要额外从国库里调出粮食来,要不要户部上报皇帝批准?否则他哪来的权力?也就是说:这事完全是皇帝同意的,问题是崇祯不肯担责,一遇言官攻击就归罪臣下!

综上所述,袁的"汉奸罪"一条也不成立,是莫须有的大冤案!谁若不服,一条一条只管驳来,欢迎辩论!


大华273557151


又是个即奇葩又无耻的问题,是小编你在黑袁崇焕,照你的说法,不用多久,岳飞是不是也是汉奸了?(现在已经出现黑岳飞的言论了)翻来覆去总回答这个问题,口干舌燥,没办法,再说一次:

一、毛文龙该杀,(仔细看看《清史稿》和高阳的《清朝的皇帝》不难得出结论,篇幅所限,不详述)。

二、清军打到北京,锅为什么要袁崇焕背?清军绕过山海关从北线捣破长城,那不是袁崇焕的防区。关于这个问题袁崇焕曾多次上书提醒加强居庸关等北京北面一带的防御,均被驳回。对袁崇焕是头等大事的事在朝廷看来并不一定是大事,皇帝只是按照惯例让有关部门研究研究就不了了之。对军事一无所知的内阁和崇祯甚至认为袁崇焕多管闲事。袁崇焕后来进北京城被崇祯逮捕时,本人以及祖大寿等目瞪口呆,就是因为作为前线将领,以为这回皇帝会重视自己的意见了没想到却是逮捕!(这段历史请参考清史学家李亚平的《前清秘史》)

三、还有几个问题,什么勾结皇太极,什么卖粮资敌,也回答过无数次,不赘述!

四、分析(个人看法):袁崇焕不可能有二心,如果勾结皇太极或出卖明朝,需要动机,为钱?为官?为名?(不可能为了其他的原因了)首先,袁崇焕不爱财,身死抄家,结果四个字“家无余资”,很难想象这是担任高官手握重权多年的封疆大吏的“家产”。其次,不可能是为了当官,明朝的官职已经做到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国防部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皇太极还能给他什么官? 再次难道是为名?袁崇焕是大明进士出身,深受儒家文化熏陶,难道不知道勾结满清会留下千古骂名?所以从任何角度看,袁崇焕绝对不可能勾结满清。

最后说一下,客观的讲,人无完人。袁崇焕在战术以及一些事情处理上是有点问题,也可以说是错误。

第一,袁崇焕没有意识到围魏救赵的作用,皇太极入关,沈阳只剩四千兵马,如果派一员大将领兵一万直取沈阳,皇太极阵脚必乱。实际上,皇太极行军途中,代善等众多将领极力反对继续进军也是担心这个原因,双方争吵的很厉害,后来皇太极是得到岳托等众多青年将领的支持,才继续进军,结果皇太极赌赢了。

第二,袁崇焕两次宁远大捷其实都是一招“凭坚城,用大炮”,野战并没有把握,更没有优势战胜满清(野战是清军的强项)。因此,从袁崇焕进军北京的线路以及动作看,很多清史学家推测,袁崇焕想在北京如法炮制(这个史书无记载,但很可能是事实),因此袁崇焕行军路线一直几乎与皇太极平行(这后来也是袁崇焕的罪名之一),没有交战,很可能是袁崇焕认为北京城墙上有远比宁远强大的火炮,兵力也远比宁远充足,再加上皇帝的支持,有必胜的把握,而野战是皇太极的强项,尽量避免,这个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但缺乏政治敏感度,只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的袁崇焕忘记了,北京城里住的是皇帝,他无权更不能将皇帝的生死作为筹码赌上去,这跟宁远完全是两回事,于是在皇帝看来,袁崇焕的行为很像跟皇太极商量好的一样,此时皇太极再弄个反间计,袁崇焕就百口莫辩!

第三、“聊慰上意”的承诺确实过于轻率,等于作茧自缚!

第四、袁崇焕耳濡目染了熊廷弼和孙承宗从高峰到悲惨结局的全过程,他实在不该复出,不该相信皇帝那没有任何制度保证的“信任”承诺。这些人如遇明主,生逢盛世可能都是“凌烟阁”里的名臣(包括后来的洪承畴、孙传庭等都是标准结局),但偏偏他们遇到的是生性多疑,没有担当的皇帝和穷途末路晚明时期。

最后一点题外话,后金崛起后,作为历任辽东地区的最高军事统帅,几乎没有善终者(李成梁除外,但此公却是真正的明亡始作俑者),无论是蠢笨的杨镐、高第、王化贞、吴阿衡,还是栋梁之才如袁应泰、熊廷弼、孙承宗或是袁崇焕、洪承畴都是如此。以至于经常无人敢接此职,说明大明对辽东的政策始终是一脑袋浆糊,急功近利,盲目指挥,没有长远规划和布局,同时也说明后金的确很难对付。因此明亡很难说是某个人的问题,只能说大明内部问题严重,气数已尽!


一杯陈年美酒


认为民族英雄袁崇焕是大汉奸的杂碎都是一些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的脑残弱智或者别有用心的汉奸卖国贼。

这些狼心狗肺的杂碎,对那些引狼入室为虎作伥的真正大汉奸吴三桂洪承畴范文程孔有德等拼命洗白甚至歌功颂德,却对唯一击败后金满清两位开国雄主努尔哈赤皇太极及多尔衮阿济格多铎豪格莽古尔泰阿巴泰等满清名将的明朝头号抗金名将民族英雄袁崇焕吹毛求疵污蔑诽谤。

袁崇焕如果是汉奸,为什么不像后来吴三桂那样见死不救甚至干脆引狼入室投降后金,而选择千里迢迢救援北京,在崇祯帝朱由检冷酷无情拒绝袁崇焕军进城修整,在天寒地冻缺衣少食露宿城外的情况下浴血奋战,带领几千明军身先士卒打退多尔衮阿济格多铎豪格莽古尔泰阿巴泰等几万后金主力,使北京城的皇帝与老百姓转危为安。

袁崇焕如果是汉奸,为什么在打退后金军以后不见好就收拥兵自重,而是不顾部下的劝阻,一个人坐箩筐进北京城去自投罗网见皇帝朱由检,在祖大寿等部下为其打抱不平还写信劝阻,最终却被皇帝朱由检自毁长城千刀万剐传首九边。

民族英雄袁崇焕在宁远大战用大炮击伤努尔哈赤,使努尔哈赤当年就含恨死去,可以说是皇太极不共戴天的杀父仇人,袁崇焕怎么可能与皇太极议和甚至投靠。

那些诋毁民族英雄袁崇焕的杂碎无非是夸大毛文龙对后金的牵制作用,其实到了崇祯时期,毛文龙没有任何对后金皇太极的牵制行动,反而毛文龙尾大不掉,甚至劫掠山东,毛文龙的部下孔有德甚至盗取了明军登莱火器营的大炮技术,导致明朝失去对后金的大炮优势。


厚德载物49847


袁崇焕并非大汉奸。

但他是个干了蠢事的好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他一到东北,即刻矫诏诱杀了毛文龙。毛文龙是什么人?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官至左都督平辽总兵官。当时可以东北军政一把手。斩杀后的结果呢?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这些猛将先后降清,也成为满清入关的得力干将,因此和吴三桂一样被清庭封为异姓王。

可知道,自刘邦以杀白马盟誓以来,“非刘姓不得封王”。封异姓王是每个朝廷之大忌,不到万不得已或功高无法再赏时才有可能被封王,由此可见这几个人对满清入关所起到的作用,更何况这三个本是敌方判变过来的,而且对满人来说是妥妥的异姓异族王。

由此可见,原本想整顿东北军政的袁崇焕,原本或许可以其他方法完成目标的他,采用的却是最低端的一种——诱其入席,举杯杀之。几千年历史以来,这种无罪而显戮封疆大吏的事情极为罕见,即使是秦桧和赵构要诛杀岳飞还得编造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这种形为,直接毛文龙手下诸将叛变。

因此袁崇焕的初心或许是好的,毛文龙也有该杀之罪,但他采取的方式却是把大明推向深渊的极大推手。


崔文澜


说不上汉奸,眼高手低罢了。

明末特别多这种读书读傻了的当官。

一边危言耸听之余,拿圣人语录拳打脚踢,好不威风。

一旦让干实事了,就战战兢兢惶恐不可终日。这种人尤其以言官清流为代表。

风闻奏事实在让他们玩烂了,形成了人浮于事的风气。

更不要说遇上崇祯这位单纯又刚愎自用的,好不容易遇到几个能干事的孙传庭,卢象升,孙承宗,都怀疑的不行。而始作俑者就是咱们今天这位,袁大都督。

要知道,袁崇焕上任的时候,明朝控制区至少还在锦州为中心的区域,后金入侵不过局部,严格说不过一个奢安之乱略微升级,叫局部战乱,不危及大局,当时的主要矛盾还是和农民起义军的矛盾。

等他上台管理锦州之后,实际控制区域不断减少,藩属之国频频告急而无视,对方活跃范围跳出锦州,杀到山东,京城。一跃成为主要矛盾。你这个管家是怎么管的。

这种时候袁大都督嘴炮无敌,都不是我的错,都是配合的错。你是公司富二代,遇到这种已经失去绩效考核,交不出任何成绩的人,由于是自己一意孤行用的,已经赌上自己意气,只要你不犯错,我还可以保你。

但袁大都督回报上面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甚至后面还查出来,之前所谓的捷报也是谎报,才让咱们这位富二代彻底失望,甚至对于下面的人丧失信心,听不得一点其他声音,才波及了孙传庭,卢象升等忠义有能之士。

但是,袁崇焕不是汉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