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宴席为什么先上菜,不上碗筷子?

老艾叶


农村宴席为什么先上菜,不上碗筷子?

不知道你所说的这种农村宴席的方式,是哪个地方的?在我的印象当中还没有遇到过这种农村习俗。在我老家当地的农村,不管是哪一种宴席都是先上筷子,酒杯,有时候也会上烟和酒。


农村结婚的宴席都是会先上瓜子、花生和糖,再倒上些茶水,这些都是吃饭前期的准备,吃饭的时候会把这些零食收掉,再上来筷子、酒杯等。在我老家当地农村喝酒的时候不叫吃饭,只管上菜喝酒,等酒喝的差不多了,客人说准备饭吧,其意思也就是不再喝酒了,这个时候主家会端上主食,像我老家这边主要是馒头,还要端上一些肉碗之类的。


农村对于结婚女儿回门,宴请时还要有更多的讲究,前期喝完酒,吃完饭之后。撤掉所有的饭菜,就开始上点心,每上一盘点心,还要把这个点心介绍给新女婿说这是某某某的,新女婿起身表示感谢,品尝一下就会被撤掉,接着再上,一直要把所有的人都介绍一遍,宴请才算结束。

至于说上菜不给上筷子和碗的这种情况,一般是开玩笑的时候才会这样做。在农村有些关系是可以开玩笑的,比如说远门的叔婶嫂子等,这些人喜欢开玩笑,在一些不怎么正规的场合吃饭的时候,上了菜不给上筷子,故意拿人逗开心的。但正规的场所,这种玩笑是开不得的。


农大知事


这是各方的习俗吧,我吃过,有的先放碗筷的,有的先上菜的,先上菜还是先放碗筷应该各有各的好处吧,我也见过有的菜没上齐就已经开吃了,后放碗筷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吧应该是!

我就喜欢农村的喜宴,我也是农村的,但现在人在外面,很难吃一回了,那个味道不是一般饭店有的,还有人气别提多旺,尤其是哪木柴铁锅做出来的炖菜和米饭,那叫一个香!

肯定会有人说不卫生,我就呵呵了,那都是在乡亲们眼皮子地下做的饭,而且这种宴都是乡里乡亲互相帮忙的喜事,不图钱,不为利,比你看不到的一些大酒店后厨不知道干净多少呢,记得我爸爸谁家娶媳妇嫁女儿死人都叫他去主厨,我们自然也是跟着去了,记得那时候礼金才二十,后来五十,现在一百了,生我弟弟时我家办满月酒,礼溥上都是五到二十的!

记得小时候那家结婚了,不是八大碗,而是十六,青菜上不了,只有肉,其实不是装,只为喜庆而去热闹,结婚前一天叫水桌,真的不是吹!

农村弄的东西虽然不精致,但是粗豪大气,材料上乘,手艺也经常让人惊喜的,酒店的宴席出品吃的的是精美与搭配 , 村宴的出品要求的,是根据当地人平时的 饮食习惯 ,味道好菜品份量足 ,总之酒店有酒店的豪华 ,村宴有村宴的豪气!

以前小的时候农村还是比较穷,办酒席一般素菜比较多,肉食就是以猪肉为主的多,一桌十二碗菜,有海带熬猪脚,胡萝卜炒肉丝,扣肉,肉圆子,其他就是素菜,我最喜欢吃的就是扣肉了,肥而不腻现在想起来都流口水!

记得小时候农村人一年到头都吃不几回肉的,只要谁家办酒席了,那是小孩子最高兴的事,不但热闹还可以吃好吃的,那要是一桌子坐上几个孩子那是没办法吃饭的,那时的小孩就跟土匪似的,简直是用抢的,只要菜一上桌就光盘了,那打仗似的吃饭至今难忘!








王妃点亮生活


这个小编有体验过、但是觉得这应该是和当地的习俗和人手是否充足有关系吧、小编以前在老家的时候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就是去走亲戚、只要有亲戚家办酒席我都喜欢去、最主要的是有很多好吃的、现在龙村里面的乡厨做的饭菜和星级酒店不相上下



在小编的老家、吃饭之前碗筷是已经准备好了的、但是饭前饭后没有那么多讲究、师傅上菜啥的也就比较随意啦。在要么就是自己动手的。



在宴席上最受欢迎的就是小孩子了、很多好吃的大人们都会留给在坐的小孩子吃、并不会一窝蜂的乱抢。



在宴席上需要喝酒的和现在外面的一样、喝酒的做一桌、不喝酒的做一桌、往往吃到最后还没结束的就是那一桌喝酒的、在农村喝酒闹事的也是那一桌。


美食家Lance


说到了农村的宴席,昨天跑了几十里地吃宴席,十几年没有吃宴席的我,对于昨天的宴席又有新的感受,十几年前的宴席真的是不能相比。下面我来说一说我吃宴席的感受,也顺便回答一下提出的问题。

上菜顺序

农村的宴席基本上都是先上筷子,然后再配合一些水碟,或许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的特点,在我们这里基本上都是先上筷子,调羹然后就是上菜,没有说先上菜再上筷子的,或许是在其他的一些地方风俗是这样的,但是我在南北方都吃过,基本上都是先上筷子。有可能是考虑到礼让的关系,毕竟如果菜上不齐有些孩子就开始动筷子了,这并不礼貌,而如今谦让,尊老爱幼等优秀的传统也越来越模糊了。


传统和现在对比

①目前宴席:目前来说宴席都是包桌,我们那里有一个统一的公司,他们统一做菜,统一安排有上菜的人员,有服务人员,包括酒水的发放,也都是包含在内的。目前宴席也基本上传承了一些传统宴席的部分特点,前几道菜基本上都是凉菜,例如凉拌木耳,凉拌牛肉,凉拌鸡肉然后中间就是上一些甜点。后面就是各种菜的出现,整只蒸鸡变小了,糖醋鱼也没有味道了。火腿也变得少了,完全是没有章法,看不出究竟有多少道菜。

而且部分农村地区,这边还没有吃完,那边已经开始倒菜了,昨天吃的时候也确实遇到了这样的现象,不过一般都是一些老年人,年轻人很少出现。

②传统宴席:传统宴席一般都是先上六个凉菜,中间是两个甜品。随后就是热菜慢慢的供应,陆陆续续的至少十几个,然后就是我们所说的几大件,包括整只蒸鸡,整个火腿,整条鱼,而且还有红薯蒸肉皮,最后就是一些甜汤和一些咸汤。在开始上馒头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宴席快要结束了,最后是紫菜蛋花汤,大家也都知道意味着是什么。


无论是整个婚礼的进行,还是整个宴席的过程都已经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热闹和习俗,目前看来也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了,整个节奏看起来就是一个字“快”,这也符合了我们目前快节奏的生活。


聚焦三农了解事实


  我们这里还真是这样,原来也不是。

  说一下我的真实经历,观点不见得正确,仅供参考。

  我小的时候不是这样的,改革开放初期,那时我上初中,参加婚礼、满月、葬礼等宴席时,不是这样,筷子也是先上的。但,因为那时候,物资匮乏,肚子里没啥油水,人也都能吃。真的,有人一顿能吃一笼子蒸红薯,馒头吃个七八个,都是正常情况。有宴席的时候,也的确是打牙祭的好机会,不是说笑话,明天参加婚礼,今晚上家里就不吃饭了,就为了明天能多吃点。这点不用笑话,那时真实存在。那时的老人还都惦记孩子,就怕孩子吃不饱。所以,厨师傅,稍微手慢点,是上一盘菜,光一盘,到最后,不够吃了,菜饭没有了,客人没吃饱,主家必定是脸红面赤,不好意思。因此上,有的厨师组就开始采用先不发筷子,这个方法,等几个菜上来,桌桌人坐满了,再发筷子,主人讲话后开席。这样的好处:1个是避免迟到点的客人,吃大家的剩菜。2是桌上有几个菜了,再接着上菜,大家都会吃好。之后,就延续下来了,我们这里农村,有大事,摆宴席,还是这样,不开席,不发筷子。

  还有一种,饭桌上的礼仪,有规距。凉菜不算,热菜上三个,主人举杯致词,才能饮酒开席。所以,有些讲究礼仪的家庭还保持着这种风俗。


北方邵氏1


我们这里也是先上菜,不过碗和酒杯小碟子等整套餐具已先放桌上,最聪明的是筷子最后放,也就是快开吃了才发筷子,至于先放的菜指十二冷盆,冷盆包括,白斩鸡,猪白肚,红膏咸蟹,白切羊肉,油窄腰果,糖炖大红枣,糖醋炸鱼,生鲜海子,白切牛健筋肉等等。


在农村办酒席后放筷子是有讲究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尊重客人,你想二三十桌酒席几佰号人来吃,不可能一下子到齐,路近的邻居和本族的近亲很快会到场,而路远的亲戚和朋友肯定会迟一点到场,那么为了尊重远方的客人来喝酒,等人到齐了再发筷子,等人头齐了一起开席既不高兴,还有一个原因是预防嘴馋的人拿着筷子先吃一点,所以后上筷子是一个聪明的做法。



等到十二冷菜吃上十分钟左右就开始上热菜,热菜一般为十八盆至二十二盆之间,当然包括一盆水果拼盘和一盆甜点,在我们沿海地区热菜一般以海鲜为主,包括进口澳龙虾,进口珍宝蟹或帝皇蟹,一盆进口象鼻棒鱼加三文鱼,基尾虾,石板鱼,大黄鱼,大目鱼,还有一盆热带鱼,一盆炸鳗鱼,一盆鲍鱼,每人一条海参,一只斩好的自烤鸭,一盆红烧肉等等,热菜开头第一盆为肉圆汤,最后一盆为红膏咸蟹,整桌酒席红膏咸蟹为二盆,酒席快结束时还有一盆咸白菜汤,其间还有水果加甜点。





村夫\n


农村宴席为什么先上菜,不上碗筷子?

农村老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不过这个可能在古代比较实用。以前人吃酒席,座次顺序,吃菜让酒等都有礼制规矩,就连喝口酒都要用大袖子遮脸,生怕别人看到自己的饕餮大嘴。


现在行吗?农村人办个酒席,熙熙攘攘人头攒动,酒席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以前的老规矩传承下来的不多了,除了上八位的座次不乱套之外,其他很难再有规矩可言了。

至于农村宴席是先上碗筷还是先上菜食,这个不是统一的。农村老俗话说,“十里不同俗,百里改规矩”。就连地头搭地头的两个村子,吃酒席的规矩也会不尽相同的。但无论如何顺序,都是那句老话,“菜上齐了,开始吃”。但对于农村的喜宴来说,是流水席居多。但刚开始的时候,还是要先上齐几个菜的,比如四六八个等。

查询了很多资料,对农村宴席是先上碗筷还是先上菜,并没有一个合理的说辞。但一般的规矩是,把桌子清理干净以后,蒙上一张干净的桌布,然后就开始摆放碗筷了。在我的印象中,老家的规矩一直是这样。先上的东西包括有筷子,小碗,小碟子,还有一次杯子和面巾纸。

有人说农村宴席先上菜后上碗筷,是为了防止有人先吃,还有人说是怕人们只埋头吃菜了忽略了婚礼庆典等。我觉得不过是自我臆测罢了,吃酒席不让吃哪有这种规矩?吃饭的时候还看什么庆典?只能说是厨子或者酒席管事儿的人故意的安排罢了。这种做法很得罪人的,吃饭不就是图个开心热闹的么?

在我们老家吃酒席,坐在“上八位”的那个人不先动筷子,是没有人先吃的,起码的礼貌还是有的。也就是说,“上八位”坐主坐的人只要发话了,下面的人才敢动筷子吃菜。


农村老俗话


农村宴席为什么先上菜,不上碗筷子?

宴席的说法流传已久,相传早在隋唐年代以前,大家坐在一起吃饭聚餐是没有椅子的,很多人都是席地围坐在地上,而地上铺着的粗糙的布料或稻草称之为筵,中间铺上一块细料编织而成席子,所以这就是筵席的由来,后来逐渐演变成宴席。

关于宴席的说法很多,全国各地宴席都有不同的风格,有着千变万化的宴席菜品,但是所有的宴席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定,就是不上筷子,这个习惯不仅在农村,即使在城市的请客宴席上也是这个习惯。

当然这个习惯不是一直就有的,古代人特别重视礼仪,把宴请的客人视为最尊敬的客人,不仅与宴席的做次吃分,就连筷子摆放的是否整齐划一都是有说法的,如果客人过来吃饭,要是桌子上没有筷子的话,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表现,这无疑是要撵人走。

但是现在的宴席比如民间常见的婚丧嫁娶酒席就改变了这一规矩,因为现在人越来越不重视文化礼仪了,丢失和以前的传统观念,谁家酒席上要是敢先放筷子再上菜的话,那么就有可能菜被吃完。

我曾在农村亲身经历过这个场面,由于举办婚宴的时候,主办方没有协调安排好,菜刚开始上就发了筷子,结果是一个桌子上十来个壮汉,上一个菜空一个菜。这样的场面就很尴尬了,人们拿着筷子一直在等。

所以,宴席上一般都是等菜上齐后才开始发筷子,因为菜一桌子菜不会马上就被吃空,同时也是为了方便人们在举行婚礼庆典仪式以后才大家一起动筷子吃菜。这样显得场面不是很混乱,也不会因为人么只忙着吃而出现忽视庆典仪式的现象。

农村宴席为什么先上菜,不上碗筷子?大家有什么看法,你经历过哪些有意思的宴席场面,欢迎大家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响水大米


农村宴席为什么先上菜,不上碗筷子?

虽说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摆酒席还喜欢在农村操办,比起饭店那是一点都不差,但是在宴席上,上菜的顺序、菜品的数目等方面都是有一定的讲究,就好比在农村宴席上为什么先上菜而不是上碗筷子,这其中又有哪些说法,我来集合我们当地及个人观点,为大家说下其原因。


我们都知道宴席上来的客人非常的多,而且客人来的先后顺序也不一定,而在我们这边客人需要家主安排入座,不然安排一些陌生人在一起会显的尴尬,若这个时候把碗筷上来,人还没有坐齐,客人会提前开席,而迟来的客人便不好意思在入座,这样也会超出主家的预算,所以这也不是主家待客不周的表现,说白了就是为了方面统一安排。

其实也并不是说有些人没素质,而是人来的比较多,相对而言有些乱也属于正常现象。再者我国历来讲究的是礼仪,一般桌子坐不满最好也不要动筷子,这样也是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在有些地方宴席上便出现了先上菜,后上碗筷的现象,不过想想这也能理解。



所以大家若参加宴席发现桌子上没有碗筷,也请稍安勿躁,这并不是主家待客疏忽之处,只是为了方面统一安排,也不会出现人还没来菜没了的尴尬局面。不知朋友们那里是不是这样呢?

感谢大家对肥仔的支持,也欢迎大家关注“肥仔农经”,每日分享三农资讯,与你一起探讨精彩三农。谢谢!!


肥仔农经


农村宴席为什么先上菜,不上碗筷子?

各地农村的宴席都不一样,可能有些地方农村会有这风俗的,在我们农村,没有这个规矩的,我也去过其他乡村喝喜酒,暂时还没有发现这个现象,都是先上好碗筷子,然后再上菜的。

在我们农村,摆酒席全部都是出九大碗菜的,我们开酒席之前,先在桌面放一包东西,里面有花生、红瓜子、农眼干、糖果、饼干、还有一包红双喜香烟,这些都是等亲戚来吃饭之前给他们吃的,等将要上菜吃饭的时候,就把桌面的零食收好,然后放碗筷子,还有饮料,这时候就可以开始上菜啦,我们的风俗就是这样的。我觉得这样做的方法还是不错的,如果上菜后才上碗筷就让人有点太小儿气了。



对于有些农村宴席先上菜,再上碗筷子的,我觉得应该是防止某些人不讲究不卫生,菜还没上完就已经开吃了,如果这时候亲戚还没坐满人的,只有你两三人就开吃了,给人感觉印象不好。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去过一次都怕了,那年去邻村喝喜酒,他们也是先上碗筷子,再上菜的,记得是吃晚餐,上菜的时候,菜还没放到桌面,那些人拼命的抢夹菜了,结果当碗放到桌面时,菜已经被夹完了,上第二碗的时候,由于多人抢,菜直接倒在地上了,大家都吃不着,这是我见过农村酒席最狼狈的一次。所以我觉得先上菜再上碗筷对付这些人是最好的方式了。



大家吃农村宴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呢?欢迎留言评论,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