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信陵君无忌


谢谢题主的提问。“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唐代有“诗鬼”之称的李贺所作《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天若有情天亦老”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有时也指自然法则的无情。这句诗表面的意思是说,如果天和人一样有感情,也会因遭遇生离死别而悲伤。

李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汉武帝时期制作的极其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在三国时期被魏明帝由长安迁至洛阳。诗作者认为,对于这样的人间憾事,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悲伤而倍感压抑。个人以为,诗句中的“老”,不是指年龄老去,而是指心理的沧桑。

1949年4月,毛泽东主席在所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引用这句“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是说,天如果有感情,当目睹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黑暗的反动统治后,也会因为悲伤愤懑而变得痛苦不堪。同时,长期遭受蒋家王朝奴役压迫的人民群众,将会彻底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统治,完成改天换地的伟大革命事业。

个人觉得,毛主席不仅是一位大气磅礴的诗词大家,还是一位活用古诗词的非凡文学家。

以上个人观点难免肤浅偏颇,欢迎各位留言发表您的观点。原创和码字不易,若有所启发敬请点赞或转发。我是漫步世界遗产,喜欢独立思考,远离人云亦云,专注文化领域,探究传统文化,每日分享美文美图。斧正更多拙作,欢迎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谢谢。







漫步世界遗产


一、首先了解此句诗的字面意思

“天若有情天亦老”从字面上理解,其意思是:老天爷如果也有感情的话它也会变得衰老的。

二、在整首诗中的意思

其原诗为:

《金铜仙人辞汉歌》(唐)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宫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首诗是写魏明帝想从咸阳把汉武帝铸的金铜人运到洛阳来,金铜人的所思所感、离别过程和路上见闻。借金铜人的亡国之恨感忧国事、哀叹身世遭遇。此一整句的意思是:我(或金铜人)离开咸阳赴洛阳,只有那衰败的兰花在路边送行呢,真是哀伤无比啊,如果老天爷也拥有感情的话,它也会衰老啊。表达了一种深沉高远的意境,是千古名句。

三、作者李贺简介及写作背景

李贺是唐朝皇室后裔,至他这一代时已是皇室远亲,家道已中落。他少年聪慧,文思尤佳,是少年天才,可惜二十七岁就死了,但留下了不少优秀名篇。写这首诗时唐朝经安史之乱己衰败,他心怀大志想凭才干做一番事业,却只做了一小官,后因病辞职,此诗写于他从咸阳到洛阳途中,将自己的怀才不遇的失落之情借金铜人之口表达出来了。尤其是这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构思奇特,为世人所喜爱。

四、现在的意思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千古名句,自问世以来一直为世人所传诵,像欧阳修、晏殊等文化名下都引用过该诗句,使该句影响更大。但影响至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则是毛主席的引用该句而翻出的新意。毛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最后两句中引用了该诗,原句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主席推陈出新,表明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哲学道理,赋予此句以新意。

这是我所理解的“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


谢谢大家,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欢迎交流讨论!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唐诗宋词元曲之韵



不得不说,诗鬼李贺的这一千古名句,被后世竟相传颂和引用,其中不乏震烁古今的文化大家。甚至,当代的人民领袖毛泽东,也在那首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进行了全句引用,配以人间正道是沧桑接应,越发显得格调高翔,格局阔大,世事如隙,饱经沧桑。

此诗句最早的出处是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而这句话之所以如此受人爱戴和钟情,就是因为这诗鬼虽然阳世命不久长,但却屡有金句,比如我们尽人皆知的黑云压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等等。写出了人世间人类最真挚的情感皈依,也隐含了时光一去如流水,往事不堪回味的苍凉与悲壮。

这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之所以倍受世人激赏厚爱,就是因为它讲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带给读者强烈的悲情宿命色彩,将自然法则的天经地义说得情同人意——不管是谁,也无论是谁,哪怕它是最至高无上的苍天,只要它承受了来自人间的情感,有了真挚感性的归属,那就毫不例外地同时光一起老去,同人类一起被埋入万劫不复的过往,往事蹉跎,不堪回首,时光一去永不回。

但这话却在领袖的手中被赋予了朗阔雄大的新意——哪怕天也会老去,但人间永远有一条通往正途的沧桑大道,大道至简,大道其行,大正其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龙吟148119260


“天若有情天亦老”可谓千古名句,因被毛泽东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借用过,而更加出名。这句诗的原诗是:

折叠金铜仙人辞汉歌

【唐】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李贺素以“诗鬼”著称。这个称号得自于他诡谲瑰丽的诗歌意象,神秘莫测的意境氛围。可以说,比之诗仙李白的诗歌世界,如果说李白描述了仙境,明丽俊逸,那么,李贺是描写人鬼之境。鬼眼看人叹世,幽暗反复之中,也令人着迷。呈现出不可思议的病态美。


这首诗大约写于是公元813年(唐元和八年),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据朱自清编《李贺年谱》)

作者以金铜仙人的传说细致描述亡国之痛和身世之悲。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一蹶不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诗人的贵族之家也随之没落。本想进京之后,寻求转机,却不想事事不如人意,报国无门,仕途无望,只得黯然离去。诗人善感的心寄寓"潸然泪下"的金铜仙人上,连仙人都流泪了,酸风射眸,这种情感多么深沉多么无奈。自然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神共悲,天地感应。在这个情感基调上理解这句话,禁不住为诗人之情深切和诗句之奇诡宏阔而感动。


老照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其出处。其出自唐代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全文如下。

《金铜仙人辞汉歌》

唐·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译文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句在古代广为流传,被很多“大家”争相引用。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文化传承:

1.

2.

3.

4.
5.


6.

赏析

此诗作于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的途中。当时,诗人百感交集,故寄托情感于铜仙人。

我们来重点看下“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衰兰送客咸阳道”

此番别离,正值月冷风凄,城外的“咸阳道”和城里的“三十六宫”一样,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

在此惨淡情景下,送客的唯有路边的“衰兰”,而与之同行的旧时相识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盘。“衰兰”一词写形兼写情,且以写情为主。兰花之所以衰败,不只是因为秋风的肃杀,无情的摧残,更是诗人的愁苦情怀造成的。

此处用“衰兰”的愁反衬诗人的愁,显得更加委婉新奇。

“天若有情天亦老”

兰花的荣枯是情使然,凡事有情之物皆会衰败。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恒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同样会衰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之为“奇无绝对”,有力的烘托了金铜仙人(实指自己)的艰难处境和凄苦情怀。其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真可谓是千古名句。


陆阡陌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

月如无恨月长圆(宋.石曼卿)

李贺的这句诗,我以前也试做过对仗,看似容易,其实很难。不信大家可试试。

难就难在句子的下笔极重,很难承托,石曼卿靠一恨字尚算托住,也已是至目前见过首选。



“天若有情天亦老”原句出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这点已有很多回答者搬来,也有详解,在此就不细述了,说说诗人借用此句的杂事。

历代都有不小诗词作者喜欢李贺这句诗,借句借意的记忆中不下50首,其中超过10首是原句借用的。由于句子下笔重,所以在众多借用中,多将此句置于诗词结句或接近收结处,如元好问的《蝶恋花》:

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只有欧阳修的《减字木兰花》用作起句:

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

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借用此句,觉得最让人不舒服的是金末元初李俊民,改了一个可改可不改的字:

天若有情天也老,高山底事头先白。《满江红》。

其实张先也这样改过,只不过他是为了合词调,尚可解释:

天若有情,天也终须老。《苏幕遮》



借用例子还有很多,不详列了。最后放一首集句诗,大家能说出各原句的出处吗?

朝云集句诗:

七言律诗 其十(明·孙蕡)

零落残云倍黯然,一身憔悴对花眠。

南园绿草飞蝴蝶,落日空山怨杜鹃。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此声肠断非今日,风景依稀似去年。


诗词书院


怎样理解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后人引用要注意感情色彩是否与主题相符。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出处

这句诗是李贺的名句,出自《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托物寄情,描述了汉武帝时期建造的金铜仙人被魏武帝强行迁走故事, 抒发的是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感慨的是荣枯不定与世事变迁。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舝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当年汉武帝饮了铜人承露盘的甘露也无法长生不老,雄才大率的一代雄主成了“秋风客”,无法庇护铜人,只能任由三十六宫苔藓丛生,任由后人牵车拉走了留着泪水的“铜人”。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从此走了下坡路。 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外敌侵犯国土沦丧,满目疮痍,已经无法恢复到开元盛世。首句“茂陵刘郎秋风客”就是一种哀叹,后面的一连串意象都是冷色调,无论是铜人、土花、桂树、清泪、汉月、衰兰、酸风等,都带着诗人的悲天悯人的感情色彩。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原意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衰兰送客”是移徙之悲,“天若有情天亦老”亡国之痛和荣枯不定之叹息,是悲痛至极的呐喊。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渭城已远波声小,所有的痛苦都会沉寂,归于虚无,即使是“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莫大的悲痛也会消失在历史的轮回之中。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悲哀的顶峰,文治武功的刘郎如秋风而逝,千车的魏官颐指气使,流泪的铜人不想离去,送客的衰兰无可奈何,盛衰之感,身世之悲,用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道出。

后人的借用

这句诗被后人大量的引用到自己的诗词中,基本是用的李贺原意,


《忆秦娥》·宋·万俟咏: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
《河满子》·宋·孙洙: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
《减字木兰花》 欧阳修: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蝶恋花》·元好问:已□寻芳,更约明年早。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

毛主席诗词的反用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之所以广为人知,主席的这首诗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李贺应该因此而感谢。

但是这首七律明显感情色彩与前人不同,全篇充满了一种胜利的喜悦和意气风发,与李贺原诗中的悲痛大相径庭。

借用前人成句入诗是用典的一种,用典的手法有翻典一说,反其意而用,表达出一种新意。不过一般翻典是用事,较少用成句达成翻典的效果。

这种翻典成句的手法要慎重使用,用不好会感觉抒发的感情和全篇的主题不符。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诗,《金铜仙人辞汉歌》原诗,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诗中透出无耐和悲伤,衰兰送客…是无耐,天亦老,是悲伤。而在毛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诗人信手拈来,因为是引用,所以诗句的位置倒置过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选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道路,如今百万雄师过大江,革命成功胜利在望,领袖回想革命的艰辛,这是一条鲜血和生命铺就的人间正道,天知道若有情会被感动会被阻挡人行正道的反动势力气老的。领袖引用无耐的意境,赋予新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成功,这艰辛,这沧桑,感天动地!


李大侠148246497


这句诗的原创是诗鬼李贺,后世引用者无数,而能推陈出新令诗风大变,化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者,非毛泽东莫属。

李贺的这首诗叫《金铜仙人辞汉歌》,全诗如下: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情感,愤懑忧伤,即使是汉武大帝那样的盖世英豪,也一样韶华易逝人生难久,如秋风落叶,只留下茂陵荒冢。想当年,唯有汉月秋风,衰败兰草,知铜人亦有泪,若苍天有情,如此悲伤也同样会变得衰老!

人生如此,世事无常,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诗鬼,你让世世代代之人,如此忧伤如此无助!

然而,当历史的车轮滚到二十世纪的1949年,任谁也想象不出,这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竟然一扫悲伤之气,变得大气磅礴,豪放激昂!

毛泽东引用了诗鬼的这句诗,赋予了这首诗全新的意境!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苍天若有情,一定也会感慨这沧海桑田的巨变吧,历史的车轮永远不会停歇,会沿着人间正道,永远向前!!


当代师说


怎样理解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这句诗最先是从中学课本里,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诗篇中接触到的。其中“天亦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那种高调的大气磅礴的气势,给人以强大的震撼。

通过老师讲解和诗中注解,寻找原诗句出处,追根溯源,始知原诗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全诗充满怀古伤感的气氛,感慨世事变化难料,风云变幻无常。其中的结尾句有“哀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一时成为世人广为赞叹和传唱引用的名句。

李贺原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充满对人生命运和世事的消极无奈。意思是感叹岁月无情——任你多么有名的英雄人物,帝王将相,都会在岁月的长河里成为尘烟往事,不变的只有悠悠的天地时光。就是因为时光岁月没有感情,所以才不容易变老。天是指悠悠如水的时光岁月,假若也像人那样有感情而多愁善感的话,也就容易变老了。以此来慨叹岁月的无情。

尔后的诗人词客引用此诗句时,也都局限于世事无常,世态炎凉以及卿卿我我的儿女私情中,没有翻出什么新意。唯有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毛泽东反其道而用之。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诗意跳出小我的私情,站在民族立场的全局上,审视蒋家王朝的灭亡,新中国的建立,真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毛泽东满怀政治家的豪迈信心发出:苍天如果存有私情,那么也会像这腐朽的王朝一样毁灭老去,唯有能经受住沧桑风雨考验的正道才会永存人间。这种心胸和气魄完全跳出原诗的局限,将原来诗意翻新到一个新的政治高度。表现出了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哲学寓意。是李贺原诗所不能比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