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神祕的松果體:通會宇宙、萬類的人類第三隻眼

最具神秘的松果體:通會宇宙、萬類的人類第三隻眼

許多人都對西遊記裡的二郎神印象深刻,因為他的額頭上長了第三隻眼睛。

人們一直以為這只是一個遙遠的傳說,其實不然,在人腦的間腦腦前丘和丘腦之間,有人體的第三隻眼睛,在醫學上稱作松果體。

松果體是由原始脊椎動物的松果眼發展而來的一種內分泌腺體,在高等脊椎動物中,為一卵形小體,位於間腦背面。人的松果體位於第三腦室頂,故又稱為蜂蜜腦上腺,其一端借細柄與第三腦室頂相連,第三腦室凸向柄內形成松果體隱窩。長5~8mm,寬3~5mm,重120~200mg,是灰紅色、類似於豆狀的橢圓形小體。

很多人不相信松果體是人類的第三隻眼睛,覺得很不可思議,但研究證明這是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生物學家早就發現,早已絕滅的古代動物頭骨上就存在第三隻眼睛的眼框。後經過一番研究表明,不論是龜魚鳥獸,還是人類的祖先,都曾有過第三隻眼睛。

只不過隨著生物的進化,這第三隻眼睛逐漸從顱骨外移到了腦內並隱藏起來,成為了我們所謂的松果體。人的肉眼也像照相機的鏡頭起對焦、採集光線的作用,而松果體卻是像照相機的CCD或底片起真正感光成像的作用。人體的松果體在兒童時期比較發達,但到7歲以後開始退化。許多人認為這是我們的生物學第三隻眼、“靈魂的座位”、“啟蒙的中心”。

最具神秘的松果體:通會宇宙、萬類的人類第三隻眼

在歷史上,松果體曾是一個深具神秘感的腺體。最早對松果體進行描述的是古羅馬醫學家與解剖學家蓋倫。他解釋了松果體名字的來歷(與石松的果實大小與形狀相似),並從醫學的角度描述了它的功能。後來,古代晚期的波希多尼、梅修斯等人提出了心理的腦室定位說,認為各種心理機能定位於不同的腦室,頭部前面的腦室負責想像,中部的腦室產生理性,後部的腦室負責記憶,居於間腦頂部的松果體從此與心靈發生了關係。

經由中世紀奧古斯丁等人的改造,生理學的松果體又附上了某些神秘的機能,成為了規範人類的心靈的場所。再後來,一些人利用解剖學證據,認為松果體是人類退化的“第三隻眼”,甚至被人為地附上了宗教的意義。

笛卡爾選擇松果體作為身心交互的場所,並不只是看中了這個腺體的神秘性。他在《論靈魂之情》中給出了一個自己認為合乎邏輯的、有趣的論證過程。他認為人的器官大都是成雙、對稱的,腦部的其他器官也都是成雙的,比如人都長有兩隻眼睛、兩隻耳朵。

但為什麼在同一瞬間,人卻只有一種穩定的、簡單的想法呢? 是什麼使我們眼睛所看到的兩幅圖畫、耳朵所聽到的兩種聲音,合成了一體?笛卡爾認為這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大腦中唯一不成雙成對的松果體,正是它將這些感覺和諧地匯聚在一起。從其中我們可以簡要地看出笛卡爾的身心交感思想,以更深一步瞭解他對“心靈如何被感知”的回答。

松果體即道家所謂的天眼,佛家言識海,亦稱天眼證智通。若練功有成,便能觀人氣色,透視人體,預知禍福,預測未來,照佛家所說,既色界天的眼根超越了大地的遠近,時間的過去和未來,一切現象都能明見。在很多佛教畫像及雕刻中,可以看到臉部有出現三隻眼的情況。

古今中外的文明與教派都熱衷於研究松果體與第三隻眼、天目。在許多古老文明的神像、祭司的面具上,或印度的佛像,道家的神像上在額頭的部位都不約而同地刻畫者這一隻眼睛。各種信仰與宗教也都有相似的標誌來表現神的全視之眼。

世界各大宗教、文化與傳統信仰,都有文獻探討松果體。縱觀人類歷史記錄,松果體曾經被作為人類精神啟蒙的象徵代表,自古以來它又稱神秘的第六脈輪或第三眼,是知識與大智慧之眼,它是整個歷史的神聖象徵。有人說,松果體具有預見未來的作用,目前尚未被定論。但它確乎是一種古老智慧的集大成者。

我們知道,人類是經過漫長的歷程進化而來的;魚類上陸進化為兩棲類,然後完全脫離水域進化為陸地的爬行類和哺乳類,最後才進化為人類。具體地說,總鰭魚類分為兩支,其中一支(骨鱗魚類)脫離了水域。逐步進化為人;另一支比較保守(空棘魚類),始終沒有離開水。現在的矛尾魚類就是後者的後代。

墨西哥麗脂鯉(Astyanax mexicanus)也叫墨西哥盲魚或無眼魚。這種魚生活在墨西哥一些地下山洞中。魚體呈長形,側扁,尾鰭呈叉形,頭較短,體長可達8釐米。由於這些盲魚沒有完整的眼睛結構,科學家一直以來都以為它們不能視物。但是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來自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研究員Masato Yoshizawa卻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

有一天,在清理實驗室裡的墨西哥盲魚魚缸時,Yoshizawa發現當他移動吸管時,盲魚的幼兒就會朝吸管的影子游去。這種尋找暗處躲藏的反應通常是那些居住在光源充足地方的魚擁有的自我保護機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墨西哥盲魚也有這種反應。

最具神秘的松果體:通會宇宙、萬類的人類第三隻眼


那麼無眼魚又是怎麼視物的呢?墨西哥盲魚的幼兒雖然擁有非常簡單且隨著年齡退化的眼部組織,但是這些組織基本上沒有任何感光色素。而且當科學家把這些組織切除後,墨西哥盲魚的幼兒仍然對光有反應。最後研究員才發現,原來盲魚利用的是它們的松果體。充滿視網膜色素的松果體常被人稱為“第三隻眼”。

當Yoshizawa把它切除後,他發現盲魚不再對光有反應。Yoshizawa的研究夥伴William Jeffery說:“也許墨西哥盲魚居住的地下山洞裡並不是絕對漆黑的,偶爾會有從外面透進來的一絲光線。那麼,躲開這些光線將會幫助盲魚避開捕食者。”來自英國的視覺色素專家Jim Bowmaker表示:“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一些動物的松果體可能能夠起到類似眼睛的作用,這項研究直接的證實了這一點。”

這就能解釋為什麼有的人睡覺的時候即使遮光甚至戴了眼罩,也依然能夠感受到光源。儘管松果體移入了肉眼看不到的顱腔內,不能直接看到外面的世界,但它潛在的功能卻沒有消失,仍然能感受到光的刺激並作出反應。

松果體的感光性也能為說明我們的心情好壞與天氣情況有很大關係。陽光明媚、天氣晴朗,我們感覺到心情舒暢,而烏雲密佈、煙雨綿綿,我們感覺鬱鬱寡歡。這是因為松果體分泌出的褪黑激素,能控制體內各種分泌腺的活動,並且會受到光照的影響,所以當強光照射時,褪黑激素的分泌就會減少,人的心情則會變好;而在暗光下,褪黑激素分泌就會增加,心情則會變得壓抑。

最具神秘的松果體:通會宇宙、萬類的人類第三隻眼

同樣,由於松果體分泌的褪黑激素受到的光敏感性,松果體發揮著人體“生物鐘”的調控作用。受褪黑激素的分泌受光照和黑暗的影響,因此,晝夜週期中光照與黑暗的週期性交替,就會引起褪黑激素的分泌量相應地出現晝夜週期性變化。每當白晝時,褪黑激素在血漿中的濃度就會降低,反之,夜晚就會升高。松果體通過褪黑激素的這種晝夜分泌週期,向中樞神經系統發放時間信號,轉而引發若干與時間或年齡有關的“生物鐘”現象。

如人類的睡眠與覺醒、月經週期中的排卵以及青春期的到來。新近發現,人體的智力“生物鐘”以33為週期進行運轉,情緒“生物鐘”為28天,體力“生物鐘”為23天。這三大生物鐘的調撥也是由松果體來執行的。

並且,松果體在人體內執行著一個神經——激素轉換器的功能。松果體分泌的褪黑激素能夠影響和干預人類的許多神經活動。松果體的主要激素為褪黑素,屬於吲哚類化合物,其分泌呈現明顯的日週期變化。兩棲類動物褪黑素對其有促使皮膚褪色的作用。對哺乳類已經失去這種作用,褪黑素的生理作用可能通過下丘腦、或直接抑制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抑制性腺活動,抑制性成熟,防止兒童早熟。

在1909年一位德國的醫師發現一位4歲的男孩提早經歷了不成熟的青春期,然後死亡。驗屍結果發現這個男孩死於松果體的惡性腫瘤。因此這位醫師便假設正常的松果體能在孩童時期產生抑制性發育的荷爾蒙,假使腺體被腫瘤所破壞,抑制的作用便會停止,使得性發育提早發生。

那麼摘除松果體對哺乳動物會有什麼影響呢?有科學實驗結果顯示,摘除大鼠松果體,可以引起大鼠學習記憶能力減退,運動皮質、體感皮質及海馬 AChE 纖維密度減低,原因尚不清楚, 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正常大鼠褪黑激素分泌呈週期性 ,早上4時開始分泌,中午 12 時達最高峰,然後逐漸降低,至晚 7 ~ 8 時降為零,它與大鼠晝伏夜動時性相一致。

摘除大鼠松果體,導致大鼠血中褪黑激素濃度大幅度降低,晝夜分泌節律消失,環境光照週期信號不能轉變為大鼠機體內源性晝夜節律信號,使機體固有內源性節律紊亂,從而影響睡眠-覺醒週期。研究發現,,摘除大鼠松果體後,大鼠 睡眠時間紊亂、睡眠障礙、易覺醒、精神呆滯。

這些可能是造成大鼠學習記憶障礙的原因之一,至於睡眠障礙是否可以造成膽鹼能神經損害還尚未報道。而意大利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正常的松果體可能還有防癌作用。因為發現切除松果體後能促進某些腫瘤的生長。

最具神秘的松果體:通會宇宙、萬類的人類第三隻眼

松果體區腫瘤一般較為少見,松果體腫瘤成人及兒童均可患病,多見於10~25歲的青少年,兒童患者多為男孩。松果體囊腫的起源還未定論,有人認為其來源於松果體的退變。其病理和組織學特點為:松果體囊腫可呈單房或多房,囊壁為三層。

內層由膠樣組織組成,中間層由松果體實質組織組成,外層由結締組織組成。囊內液體為蛋白質成分,也可有血性成分。但在確診的松果體病變臨床案例中,我們發現,腫瘤較小時一般無臨床症狀。腫瘤較大後,可壓迫中腦導水管及三腦室引起腦積水,顱內壓增高,出現頭疼、嘔吐症狀。侵犯中腦背蓋還可出現以上困難。

松果體相關疾病是一類少見的內分泌腺疾病。其中松果體腫瘤佔顱內腫瘤的1%以下,松果體鈣化不少見,松果體發育不全及囊腫偶爾會有。松果體腫瘤成人及兒童均可患病,多見於10~25歲的青少年,兒童患者多為男孩。

在臨床治療中,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松果體腫瘤居於上丘腦的要害部位,手術摘除難度較大。當臨床指徵明顯時松果體瘤已不能摘除,手術死亡率高,手術的危險性強。生殖細胞瘤、絨毛膜癌等對細胞毒化療敏感,所以應該爭取做診斷性開顱探查,做活檢得到確切病理診斷。對放療不敏感的腫瘤儘量手術切除。對顱內生殖細胞瘤應作全顱及脊柱預防性X射線放射治療,以防止其沿神經軸種殖。目前對化學治療的經驗甚少。

最具神秘的松果體:通會宇宙、萬類的人類第三隻眼

松果體鈣化病例中,在松果體結締組織中有腦沙,是松果體細胞分泌的基質鈣化而成,大小約為1mm,表現為鈣化的粒狀或同心圓結構,松果體鈣化由幼兒期開始,其大小、數量隨年齡增加,至青春期可在顱骨X射線片上表現為鈣斑,成年後松果體鈣的總含量恆定,不再隨年齡而增加。松果體鈣化是其分泌活動的結果,並不影響其功能,不是萎縮退化的象徵。松果體發育不全較為少見,多伴有性早熟及垂體功能損害。松果體囊腫,是由松果體隱窩衍變而來,並不需手術切除。

松果體區腫瘤病人術後的護理非常重要,應做好好術後生命體徵及引流管的觀察及護理,及時發現並處理併發症,是手術取得成功的關鍵。應當持續使用鎮靜劑和麻醉藥的觀察和護理,對生命體徵和引流管進行觀察及護理,拔氣管插管時做好充分準備與配合工作。

如今網絡中傳的沸沸揚揚的內視事件,總有奇人有著矇眼看到事物的“神功”,甚至有傳言練氣功通過腦波看到世界,甚至有家長不惜花費重金帶孩子去做激活松果體的右腦培訓。但科學家已經解釋,所有的認知功能都有物質承載體即大腦,有的人的大腦構造的確異於常人,所以能實現某些特定的功能。

最具神秘的松果體:通會宇宙、萬類的人類第三隻眼

如高功能自閉症個體,他們的確具有常人不具備的某些特定功能,如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數出散落一地的牙籤的數量,能夠記下一張地圖中的所有地名等,這些都跟他們特定腦區異於常人有關。腦電波是大腦中神經元的電活動,是一種混雜的信號,雖在醫學上會通過腦波圖來輔助進行臨床診斷,但人類還無法通過任何形式的腦波取代眼睛“看”東西的功能,“用腦電波看物是一種‘胡說八道’的歪理。

揭穿那些形形色色的“激活松果體”的美麗的偽科學謊言,我們更應該用一種科學的、長遠的、理智的、懷疑的眼光來看待事物,培養科學的基本素養。追求科學和真理,道阻且長,而我們,任重道遠。

俄羅斯版本的《知識就是力量》中說:大腦將宇宙中的能量彙集起來,而身體與地面振盪保持一致。所以,松果體能夠從宇宙獲得超凡的想象力,將其化作神經衝動,到達丘腦下部。然後,這些信號隨著神經進入視網膜,視網膜上便出現虛擬的圖像,同時,圖像以神經衝動的形式繼續傳入大腦的視覺皮層,產生意識。”我們所瞭解的松果體只是冰山一角,在未來,它還有更多的奧秘等待我們去發現和探索。

延伸與昇華

更多精彩,盡在:

新未來簡史: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陷阱與數字化生活》。該書以30多門前沿科技、學科展開深度推演,與《今日簡史》《未來簡史》《人類簡史》至少分別有80項、100項與50項對立觀點

。其中,該書用了8萬多字從50多個角度深刻分析人工智能AI,幾乎摧毀了神話大數據、AI、算法等數十個觀點。如圖:

最具神秘的松果體:通會宇宙、萬類的人類第三隻眼

該書顛覆過往絕大多數有關人類未來的預測與推斷,最大限度地靠近事物的本原。以特有近乎刁鑽的視覺、博雜的知識、激情的文風和嚴密的邏輯,聯動前沿科技(如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黑科技)與社會、自然、經濟、金融、人文、歷史以及人性驅動下的人類競爭、價值創造等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與推演,展現出"氣勢恢宏、磅礴瑰麗”的未來價值場景,極具吸引力。

特別推薦:

人類的終極理想與終極社會,就是區塊鏈的社會,所以人人都應瞭解區塊鏈。《區塊鏈實用解碼730問》(上下合集)32大專題、260多項細分主題、47萬字、730問,實用、全面、系統,囊括區塊鏈基礎理論、運行機制、核心算法,以及從1.0到3.0等幾乎所有、全鏈條式的知識操作、實踐應用的圖書如圖:

最具神秘的松果體:通會宇宙、萬類的人類第三隻眼

相關鏈接:

0.1:

0.2:

0.3:

0.4:

1、

2、

3、

4、

5、

6、

7、

8、


分享到:


相關文章: